- 62.00 KB
- 2021-11-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
和“毫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
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毫米、分米、千米长度概念的建立,难点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充
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
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时安排】1 课时
【评价任务】
目标 1 评价任务
1.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学生能知道“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目标 2 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 1 分米,1 分硬币的厚度是 1 毫米。
目标 3 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 1、2 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 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前边学过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同学们还记得吗? 1 米有多长?打
手势比划一下。1 厘米呢?孙悟空也学过米和厘米,这一天,孙悟空把金箍棒 8 变得比 1 厘米还短,
放进了耳朵里,然后又变得比 1 厘米长、比 1 米还短来挠痒痒,你们想知道悟空到底把金箍棒变成
多长了吗?学习了毫米和分米你们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2.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我能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学习新知识了,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环节才能学
会知识,达成目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呢?
二、先学环节(10 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主学习课本 35—36 页上面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1 毫米有多长?毫米用字母( )表示。
2.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 1 毫米,用手指一指。
3.画出一条 10 毫米长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1 厘米=( )毫米 。
4.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 10 厘米,10 厘米也可以说成是( )分米,分米用字母( )表示,
1 分米=( )厘米。
要求:安静思考,独立学习,仔细观察,积极动手、动脑。做到身正、肩平、足安,一尺、一
拳、一寸。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仔细观察,正确书写。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1.完成课本 37 页第 2 题。
2.1 米=( )分米 1 分米=( )厘米 1 厘米=( )毫米
(三)质疑问难
小组内先纠正在自学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问题可举手提问。
三、后教环节(15 分钟)
过渡语:刚才我们自学中认识了关于毫米、分米,对毫米、分米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下面我
们借助已有的知识,在自主合作中继续对毫米、分米进行探究。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合作探究
1.你能找到你身上或者身边的 1 毫米和 1 分米吗?用直尺量一量。
2.在直尺上找到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并分析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米和分米之间的关
系。
学法指导:
(1)自主思考:联系生活,用你喜欢的方法自主探索。
(2)合作探究:如有疑问,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然后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展示。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1.自主思考:联系生活,用你喜欢的方法自主探索。
(评价课堂秩序,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小组或同学给予星级鼓励。)
学生对于 1 毫米没有感觉,无法用现有的知识准确表达它的长度。在这里需要老师安排一系列
的真实体验,通过找尺子上的毫米,指尺子上的毫米,画毫米,量毫米,找生活中的毫米,打手势
表示毫米等让学生自我感知毫米的长度。
2.合作探究:如有疑问,小组内互相讨论、探究,然后组内交流。
(评价小组内各个学生参与的程度:如积极性、参与面等。)
3.交流汇报:分小组汇报展示。
(评价课堂秩序,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小组或同学给予星级鼓励,给出正确答案,发现规律的
给予 1 颗星的奖励,能够说出原因的给出 2 颗星的奖励。)
点拨语: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 1 毫米呢?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
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分米这个单位在生活中用的不太广泛,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在这里可以通过找生活中的分米,
量课桌的高度、长度等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米的印象。
点拨语: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 1 分米呢?
请同学们学会用手比划 1 分米有多长。
点拨语:厘米和毫米、分米和厘米、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是: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
米,1 米=10 分米。
四、训练环节(13 分钟)
要求:学生自己先独立完成,不明白的组内相互交流,最后组间纠正汇报。
1.基本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 4 题。
2.提升练习
找出下面日记中不合适的单位名称。
4 月 8 日 星期三 晴
早晨,我从 2 分米的床上起来,拿起 13 毫米长的牙刷开始刷牙,洗脸吃饭后我走了 200 毫米远
的路来到学校,上课了,我坐在 7 米高的椅子上,拿出 15 分米长的铅笔和 5 厘米厚的数学本,开始
做练习。
课堂总结: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
附:板书设计
3.1 毫米、分米的认识(一)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教学反思】
附件 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四步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即:学段目标—学
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核心目标):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陈述方式:过程性目标
句型结构:行为动词(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学习环境)+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动词为“认识”; 行为条件是“简单情境”;核心概念(关键词)为:“变化规律”,属于程
序性知识。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
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长度单位
(核心概念)
体会 重 点
认识 重 点
解决问题 难 点
体会
初步感悟
认识 抽象建构
解决问题 运 用
动手实践
总结规律
第四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五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变化规律
(核心概念)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对内容标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的目标。
1.我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知道“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2.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我能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
初步感悟
认识 抽象建构
解决问题 运 用
动手实践
总结规律
知道
计算方法
模 型
体会
初步感悟
认识 抽象建构
解决问题 运 用
动手实践
总结规律
知道
计算方法
模 型
自己认识
老师帮助
用模型解决问题
附件 2: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附件 3:表现性任务设计
1.看学生侯课时间是否准时进入教室,是否坐端正,学习用品是否拿出并摆放整齐。
2.看学生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有序,叙述是否清晰。
3.评选优胜小组。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
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
目标 1 评价任务
1.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和“分米”。
2.学生能知道“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目标 2 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 1 分米,1 分硬币的厚度是 1 毫米。
目标 3 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
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 1、2 题。
2.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
分米,毫米。
目标 2 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实践,学会能区分分米,毫米。
2.能知道手长大约 1 分米,1 分硬币的厚度是 1 毫米。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 1、2 题。
3.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总结规
律,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用
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 3 评价任务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
进行换算。
2.评价样题:自主练习 1、2 题。
相关文档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42021-11-192页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有余数的2021-11-194页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62021-11-192页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9 分类统计 2021-11-194页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对称 北京版 2021-11-194页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62021-11-193页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第62021-11-192页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长方形和正2021-11-197页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观察物体 ︳2021-11-195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92021-11-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