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0 MB
- 2021-11-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数数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2~3 页 海底世界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初步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初步感知数与物的一一对应。
3.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一一对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挂图、情境图中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
在学校了,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
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那么,从现在开始,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
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你们将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你们有信心吗?
(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海
底世界”吗?想不想去看看?那么我们就
一起去海底世界看看吧!(播放海底世界
录像)
师;你都看见了什么?现在心情怎么
样,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大胆畅所欲言)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了海底世界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都有什么?
2
(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来告诉大家你都认识哪些动物?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动物的图片,注意按照动物数量的多
少排列出位置的先后,学生不认识的动物教师要做简要介绍。)
(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
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
中的位置。
2.学生独立数数。
师:刚才你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
预设:生 1:我数的是水母,一共 6 只。
生 2:我数的是潜水员,一共是 3 个人。……
(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师:刚才老师发现数量少的大家数的非常准确,数量多的有些同学数错了,谁来说一下
为什么数量多的会数错啊?
预设:生 1:数量多的有些乱,数过的可能重复又数了一遍。
生 2:数量多的可能会漏掉了一些没有数。……
师:谁有办法能准确的数出来,做对的同学你们是怎么数的?
预设:生 1:我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数的。
生 2:我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数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发现了数数的秘密——数数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这样既有
条理又不会落下。小朋友们,你们都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数一数我们教室中的物体吗?可以跟同桌合作。
(学生合作数数)
师:谁来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
预设:生 1:我数的是书包里的数,有 7 本。
生 2:我数的是教室里的灯,有 4 盏。
生 3:我数的是教室的玻璃,有 12 块。
……
3.经历由物-点-数的思维过程。
3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
并把数的情况想办法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图片的表格)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小圆圈或三角号
等符号的方法记录,一个实物对应一个小符号地画,最后再与后面给定的数字比较。)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利用投影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预设:
生 1:我数的是鲸鱼,只有一只,我画了一个小○表示。
生 2:我数的是乌龟,我找到了两只,画了两个▲表示。
生 3:我数的是虾,我发现有好多,每数一只我就点一个●,我一共画了 9 个●。……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符号来表示数量,可以画一个○、▲、●、
□、↑、……来表示一个物体,物体与我们画的符号是一一对应的,有几个物体我们就画几
个这样的符号。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生归纳:
(1)怎样数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
● 有序地去数,一般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2)数完数我们如何去记录结果呢?
●可以借助各种符号来表示,例如:○、▲、●、□、↑……
●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处理建议:
⑴让学生独立观察并数数第一行方框中的数量,然后找中等生或差生口头回答。(提高后
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然后找优等生回答,这一题是用什么符号表示数量的,还可以用什么别的符号?
2.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的
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处理建议:
⑴此题可以找 4 名学生到黑板上画,每人一个物品,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⑵集体评价黑板上的作品,下面有好的作品也可用投影展示,积极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3.数一数,填一填。
处理建议:
⑴先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题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5
⑵展示学生答案,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去数的?按照什么顺序去数的?
⑶找一个不按顺序去数数,结果数错的反例,让学生评价。教师也可亲自演示不按顺序
去数,结果出错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后认真观察家中
的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数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画符号来记数,例如:○、▲、●、□、↑……
写数字来计数:1、2、3、4、5、10、11、……
2—5 的组成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P6 信息窗 1 红点 3,自主练习 4、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 2—5 各数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
2—5 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组成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
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 2—5 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5 个小方块、2—5 的数字卡片。
6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游戏: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准备了 2 块糖,奖
励给答对问题的小朋友。问题是:老师将两块糖放在了哪只手里?
预设:一只手一块。
谈话:没错,老师把两块糖分在了两只手里,每只手放了一块。老师把糖奖励给你!
课件出示桃子图片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 4 个桃子和两个盘子,要将桃子分到盘子里,每个盘里不能空,
不知道该怎样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分一分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分一分。
二、 操作探究,认识新知
1.学习 4 的组成
(1)学生操作,初步感知 4 的不同分法。
提出问题:把 4 个桃子分在 2 个盘子里,你想怎样分?请小朋友先想一想,
A、大家用 4 个小方块代替 4 个桃子,分成 2 堆,分分看有几种分法?看看谁的方法多。
B、如果自己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分好后,可以同桌交流。
C、学生展示分法,边摆边说:你是怎样分的?
教师按学生分法课件出示 3 种不同分法。引导学生按照顺序分。
引导并观察:现在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有几种不同分法,说一说“4 个桃子可以分成几个
和几个”。
(2)引导抽象,探索 4 的分成。
A、提问:观察第一种分法,先拿几个分在左边盘子里,还有几个分在右边盘子里?
追问:这就把 4 个桃子分成了几个和几个?
引导学生说一说:4 个桃子可以分成 1 个和 3 个。
B、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说说 4 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说明:从图上看,4 个桃子可以分成 1 个和 3 个,就可以这样说:4 可以分成 1 和 3。
边说边板书:
让 学 生 读 一 读:4 可以分成 1 和 3。
7
C、提出要求:观察另外两种分法,4 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填一填,再
说一说。
学生填完后,组织交流。
板书:
请小朋友们按板书顺序依次读一读。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4 分成 1 和 3 与 4 分成 3 和 1 是一样的。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把 4 分成几和几,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了 4 的组成。
2.学习 5 的组成。
(1)看到你们这么聪明,一会儿就将 4 的组成学会了。老师高兴极了,每人奖励了 5 朵
小红花,请你们把 5 朵小红花分成两堆,然后根据分的结果说一说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请大家拿出小木块代替小红花在小组内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出示课件。
你能根据第 1 种分法说说 5 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追问:从右往左看这幅图,你还能想到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总结:根据把 5 朵小红花分成 1 个和 4 个,既可以说 5 可以分成 1 和 4,也可以说 5 分
8
成 4 和 1。
(3)让学生观察第 2 种分法,说出 5 还可以分成几和几。
板书:
(4)5 可以分成几和几?再一起读一读。
3.自学 2 和 3 的组成。
小组内探索 2 和 3 的组成,并全班交流。
4.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了 2—5 的组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有没
有信心?
三、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 4 题。
本题考查数的组成,在探究环节重点讲解 4 可以分成几和几,而没有涉及到几和几合起
来是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小碗或帽子摆一摆。然后,先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
顺序说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再让学生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说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2.自主练习第 5 题。
本题考查的是 3、4、5 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对有困难的学生,可
以让他们借助学具分一分,帮助理解。最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几分别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
几合起来是几。
3.拍手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师生共同参与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拍手游戏好吗?老师先出示一个
数字,如:4,师:我拍 1,生:我拍 3,齐说:4 可以分成 1 和 3,1 和 3 可以合成 4。
4.举数字卡片。
9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师生共同参与游戏:教师任意出示一个数,学生举出相应的组成。
如:教师出示 4,学生可以举出 1 和 3 或者 2 和 2 的数字卡片。
3、4 两题考查的是 2—5 的组成,将练习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
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四、总结回顾
今天,同学们学的很开心吧!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活动,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这节课
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呢?下面我们通过做游戏来回顾一下。
游戏一:请 4 个小朋友到讲台前来,老师想把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小朋友们帮我想想能
怎么分呢?
学生分完后,教师小结:没错,这节课我们先学习了 4 的组成。(请学生说一说 4 可以分
成几和几)
游戏二:大家一起伸出你的左手,有几个手指?你能把它们分成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
学生一边展示手指一边说 5 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这就是
我们刚才学的 5 的组成。2 和 3 的组成是我们自学的,谁再来给大家说一说 2 和 3 可以分成
几和几?
总结:通过两个小游戏我们回顾了今天学习的知识,也就是 2—5 的组成。(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2—5 的组成
0 的认识
10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9 页 信息窗 2 红点 1、绿点 1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经历 “0”的转化过程,能说出 0 的意义,会读写 “0”,能比较和其
他数的大小。
2.掌握 0-5 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过程。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 0 的含义,正确书写“0”。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0”,说出“0”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苹果树挂图、直尺、温度计、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学生:田字格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亲切、自然,由学生感兴趣的摘苹果游戏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并自然过渡到下面的问题情境中。
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
(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有 5 个苹果)
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
2.摘苹果游戏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树上还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在
黑板上板书数字。
苹果摘完了,师追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板书问题: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做中想、做中学。通过摘苹果这一活动既复习
了前面所学的有关数的知识,又在活动结束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的能力,树立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独立思考,汇报质疑
1.学生独立思考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个别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想法。
11
预设: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用 0 表示。
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0 在这儿表示什么意义?如果苹果用小
圆片表示,0 个苹果应摆几个小圆片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肯定学生的想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如果苹果用小圆片表示,
一个也不摆。
师引导学生举出用 0 表示的具体例子。
如:妈妈给小明买了 3 个梨,小明全部吃完了,盘子里一个梨也没有,就可以用 0 来表
示。
……
师质疑: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生在举例中体会:用 0 表示的事情太多了,无论任何物体只要一个也没有都可以用数字
“0”来表示。
师小结: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
3. 0-5 的顺序
师引导:根据我们刚才摘苹果的顺序,你能给 0、1、2、3、4、5 这五个数学宝宝排排顺
序吗?
预设:0,1,2,3,4,5
质疑:为什么 0 要放在 1 的前面呢?
学生在交流中体会:0 表示一个也没有,比 1 小,所以要放在 1 的前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 0 排在 1 的前面,再次体会 0 的意义。
4. 0 表示的其他意义
谈话: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0”?它表示什么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物体,如,尺子、温度计。
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师小结:在温度计上 0 表示分界点;直尺上的 0 表示起点。
课中操: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四个手指插插; 五个手指开小
花;左边一朵花;右边一朵花;上面一朵花;下面一朵花;小朋友心里乐开了花。(师带领同
学们一起听音乐做手指操)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课中操,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情绪,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书写“0”
学生先说一说 0 像什么,再找几个同学到展示台上在方格纸上写 0,引导其他同学观察
12
书写顺序,进行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师在黑板上板演 0 的书写
过程。
(0 的写法:“0”像鸭蛋,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从上端正中偏右起,向左画弧,虚
线以下碰左线,再碰下线、右线,画成一个斜斜的椭圆,向上回到起笔的地方为止;要写圆
滑,不能有棱角。)
6.介绍 0 的发展史
师:其实,最初在阿拉伯数字中没有“0”,那么“0”是怎样演变来的呢?
(课件展示小资料——“0”的形成过程)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数字 0,它长得圆圆润润的,她表示一个也没有,除
此之外,它还能表示起点、分界线,好多的本领啊,不仅如此,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这位新
朋友!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多媒体出示题目)
1.课本 10 页第 1 题。
本题通过数数、写数,巩固 10 以内数的认识,并且培养学生认真写数字的学习习惯。
采用以下步骤处理:(1)读懂题意;(2)独立完成;(3)同位交流:说一说数的过程,
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2.课本 10 页第 2 题:
本题是数数和写数的基本练习。练习时,可以采用让学生看图讲故事,第一个鱼缸有什
么,第二个鱼缸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
(1)独立完成;(2)同位互说数学故事;(3)个别学生讲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如何看图
13
讲数学故事。
3.课本 11 页第 5 题。
本题一道记录投篮个数的生活实际问题。
采用以下方式:(1)独立完成;(2)同位互说数学故事;(3)个别学生讲数学故事。引
导学生如何看图讲数学故事。
3.课本 11 页第 6 题。
本题是数数、写数的变式练习。采用以下方式:(1)独立完成;(2)同位互说;(3)个
别学生讲。引导学生如何看图说数学信息。
4.小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在课堂表现怎么样。
本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数字宝宝 0,我们发现数字宝宝的本领可大了,生活中的好多地
方都用到 0,它不但表示一个也没有,还表示分界线、起点。
板书设计:
0 的认识
0 一个也没有
起点 0、1、2、3、4、5
分界点 5、4、3、2、1、0
6~10 的认识和写法
14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三第 1、2 个红点,自主练习的第 1、3、6、7、
8、10 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具体实物正确的数出 6~10 各数,理解这些数的
意义和组成,会认、读、写 6~10 各数。
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认真倾听他人想法、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
流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
表达 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 6~10 各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书写 6~10 各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
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横式计数器、圆片、田字格、课件、投影仪、图片(吊环、足球、树、向日
葵、跑步男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朋友们,快看,这是哪里?(多媒体出示图片)
谈话: 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发现,教师根据回答在黑板上贴卡
片)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若学生不会,可以给
学生一个句式:“做什么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模仿)
生:跑步的有几人?小树有几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双边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数出 6~10 各数。
15
1.数 6。
师:谁来告诉老师跑步的小朋友有几个?(6 个)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一眼就看出来了或者一个一个数的。)
请学生独立数一遍后,再请学生分享数的过程,其他小朋友注意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他是
怎么数的。(从左到右排着数或按照顺序数。)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数的什么好处。(不会数错或不能漏等)
教师小结:像这样按顺序一个一个挨着数,不容易出错,我们一起再数一遍好吗?(教
师在跑步的卡片前板书 6 人)
2.数 7~9。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按顺序数数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在课本上自己
按顺序数一数其他物品。(教师巡视,帮助后进生有序数数)
分别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分享数出小树、吊环和向日葵的个数,数的时候关注有序数数。
3.数 10。
师:足球有这么多,怎么数才不会数漏也不会重复呢?谁有好办法?(学生交流方法)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学生独立完成并分享数的方法和结果。教师总结边数边做记号的
方法。)
4.生活中的 6~10。
谈话:解决了提出的问题,我们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 6~10 个?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大家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数学知识,真是爱观察的孩子!
活动二:摆圆片。
谈话:我们的校园里有这么多好玩的、好看,请用小圆片表示出来最喜欢的。1.学生独立,
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上分享摆的过程,其他同学欣赏、质疑。
师:说一说你喜欢的是什么?摆了几个圆片?
生:喜欢蝴蝶,摆了 6 个圆片。
师:6 个圆片,可以表示 6 只蝴蝶,可以表示 6 个跑步的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学
生交流)
师:数量是 6 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板书 6)
【同样的过程讲解 7、8、9、10。】
师:收好圆片。小朋友请看,现在黑板上都有哪些数字?
16
生:6、7、8、9、1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6—10 的认识。(板书课题)
活动三:拨珠数。
谈话: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 6、7、8、9、10 这些数吗?
1.拨 6。
(1)拨珠。师先在计数器上拨 5 颗珠子,请学生说出用哪个数字表示?(5)请学生再
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 颗)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6)这个 6 是怎么来的?(5 添上 1 是
6。)
(2)分成。谈话:5 合 1 合起来是 6,6 能分成 5 和 1。6 还能分成几和几?(6 能分成
4 和 2,6 能分成 3 和 3,6 能分成 2 和 4,6 能分成 1 和 5)
2.同样的方法继续教学 7、8、9、10 的形成与分成。得出 6~9 各数的后继数及 7~10 各
数的分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后继数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写 6、7、8、9、10。
谈话:我们又在计数器上拨出了 6—10,这些数字你会写吗?
1.学习 6 的写法。
(1)看字型:出示 6 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请学生观察它象什么?(表扬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解)
(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
(3)写一写:教师范写(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
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虚线,不能把圆写的太小。)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
巡视指导后进生书写。
2.学习 7、8、9、10 的写法。
谈话:7、8、9、10 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 9 页等着我们哪。
(1)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分享。
然后全班分享。
(2)教师范写并指导。
“7”的写法:靠近上线,从左上角到右上角,再弯斜到下面,在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的写法:从右向上到左一个半圆,拐向右下,碰右线、下线左线、回上去,在虚线
以上和原线相交,直线到右上角附近与起笔的地方稍离开一些为止。8 是不封口的。
“9”的写法:上面一个圆是长圆,稍斜些,但四角碰线,在右上角附近向左下再一竖到
下线中间。
17
“10”的写法:“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
线的椭圆。
(3)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重点指导 8 的书写。)
三、数学游戏,练习巩固。
师:小朋友们,现在回忆一下,到今天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字?既然认识了这么
多数字朋友,我们就用这些数字来做几个游戏。
游戏 1:连线(自主练习第 1 题)
学生先说说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再 数
数每种动物有多少个,然后想想各用哪 个
数表示,并画上线连越来。分享时,请学生说说是怎样连的。
游戏 2:7 的分成(自主练习第 3 题)
这是一道以学具操作的形式进行数 的分与合练习
的题目。练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教 材中提示的方
法,先让学生独立地分,然后进行交流,最后整理出 7 可以分成 1 和 6、2 和 5、3 和 4、4 和
3、5 和 2、6 和 1。根据本题的形式,扩展到 8、9、10 的分与合。
游戏 3:根据给定的数涂上对应的圆圈个数(自主练习第 6 题)
只要涂的个数与数对应就可以。涂完后,引导学生主动
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单数、双数。
游戏 4:按顺序连线(自主练习第 7 题)
借助练习,学生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巩固 0-10 的顺序。练习时,先让学生
弄懂题意,独立完成,再组织分享,通过分享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游戏 5:接着画(自主练习第 8 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借助练习,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物体与数
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还要再画几个,
巩固数的组成。
游戏 6:数的组成练习(自主练习第 10 题)
18
先请学生尝试独立填数,如果学生有困难,让学生再借助学具操作来完成。最后一题是
开放题,分享时,请学生思考“怎样填写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填法一一列出来”,引导学
生进行有序思维。
四、回顾课堂,总体评价。
1.这节课做了哪些数学活动?(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全班分享)
2.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先跟同伴说一说,再全班分享)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数数、摆圆片、拨珠和写数这些数学活动,认识
6~10 这些数并会写了它们。课后,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这些数,回家讲给爸
爸妈妈听,把你写的数给爸爸妈妈看,请他们评一评哪个更好看!
板书设计:
6—10 的认识和写法
6 个 7 棵 8 个 9 棵 10 个
19
6—10 的组成及基数、序数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 14 页 6——10 的组成和基数、序数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全物体理解 6——10 各数的含义,了解 10 以内数的顺序,掌握 6——10 的组成,
体会序数的意义。
2.经历观察、思考、操作等探索过程,理解 10 以内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3.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对数学活动的亲切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借助全物体理解 6——10 各数的含义,了解 10 以内数的顺序,掌握 6——10
的组成,体会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 6——10 的组成,体会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热闹非凡的运动场上认识了几位数字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
吗?让我们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一起读出 6——10。
师:它们不仅有名字,而且长得都不一样,每位数字都有它的特点,哪位小朋友来给大家
说说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啊?
生:
6 像豆芽咧嘴笑 7 像镰刀割青草
8 像葫芦藤上挂 9 像勺子能吃饭 10 像油条加鸡蛋
二、激发兴趣,探索新知。
1.6——10 的组成。
(1)6 的组成。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老师准备把 6 个大拇指送给坐得最端正的两位小朋友。(教师可
以随堂点出最出色的两个小朋友,然后提出问题)
20
提问:小朋友们,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我要把 6 个大拇指分给这两位小朋友,老师可以
有几种分法呢?
师:小朋友们不要着急回答,先要认真思考,尽可能把所有的分法都想到,然后再同桌之
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 1:】师生汇报交流: (生汇报时师板书)
6 6 6 6 6
2 4 3 3 5 1 4 2 1 5
思考:怎样才能在说分成的时候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 2:】师生汇报交流:(生汇报时师板书)
6 6 6 6 6
1 5 2 4 3 3 4 2 5 1
师:数字宝宝 6 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没有了(反应较快)
师:小朋友们怎么那么厉害,马上就说出没有了,真的吗?你是怎么一下子就知道的呢?
【预设:】如果孩子们回答不出,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分别观察 6 的分成的左右两边的变
化。
方法提炼:按照顺序来说分成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7——10 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帮助数字宝宝 6 解决了分成问题,数字 7、8、9、10,4 个宝宝可等不及了,
也要大家帮它们解决分成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在解决它们的分成问题时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一下。
教师将学生分为 4 个小组,分别完成 7、8、9、10 的分成,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掌握了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一项知识:6——10 的组
成(教师板书课题)
2.基数、序数问题。
(1)按顺序排队。
师:为了奖励大家,张老师决定请小朋友们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想不想玩?谁知
道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是怎样排队的呢?
21
【预设:】生 1:按高矮个,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生 2:也可以按男女,男生在前,女生
在后,男生保护女生……(这些教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引导:不论按高矮还是男女,也不论高个子在后还是在前,总之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
序排队,我们的队伍不仅会更加漂亮整齐“老鹰”还更难抓住我们。生活中哪些时候我们也
要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呢?
生举例:买票;去厕所;超市收银台付钱……
师:孩子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的确,这些时候都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耐心等候,
这样的行为才更加文明,也能更好地保护我们。
(2)游戏中探索基数和序数。
师:哪些同学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快数数一共来了几位同学?
生:8 位
师:人数不够,(点两位同学的名字)某某和某某上来,现在几位了?(生:10 位)
思考:刚才的 8 和现在的 10 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师进行及时肯定和总结:1、2、3……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游戏开始:老师是“老鹰”,老鹰抓住一只“小鸡”
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老鹰抓住的小鸡在队伍中排第几位?
生回答时,教师不评价对错,问问还有其他想法吗?
提出问题:同一位小朋友怎么有的说排第 3 位,有的说排第 7 位呢?
师引导学生们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要说清楚方向,这样就不会出现两个答案了。
师:像老师这样,你也能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回答。
【预设:】从前往后数,谁排在最后?
从后往前数,排在第 4 位的是谁?
从前往后数,某某排在第几位?
……
师小结:同学们,“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仅好玩,而且还让我们知道了,1、2、3……这
些数字宝宝不仅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第 1,第 2,第 3……第 10。
师:快看,运动场上也有小朋友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现在你能解决电脑小博
士提出的问题吗?(出示情境图解决问题)
生回答。
思考: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22
师强调: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先要认真观察,再来读题做题,一定要看清楚问题是什么,
还要看清楚方向。
3.我会数。
(1)从前后左右不同方向来数自己的座位的位置。
(2)数一数你们一排有几名同学?你在这排里排第几?
师:张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仅会玩,而且非常善于观察发现,了不起!这就是我们
要学习的第二项知识:基数、序数(教师补充课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按顺序连线。
(2)按顺序写数。
(3)填一填。
(4)接着画。
(5)漂亮的彩虹。
23
(6)小鸟回家。
思 考 : 这 两 个 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①准备了( )双筷子,是( )根。
②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小动物玩滑梯。
四、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24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帮助数字宝宝 6、7、8、9、10 解决了分成问题,还知道了按顺
序排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数学课也能做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小
朋友们非常善于发现和思考,不仅玩得开心还学会了知识,知道了数字宝宝们不仅可以表示
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第几,非常了不起!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张老师希望我们的每节
课小朋友们都能玩得开心,学得开心!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0 以内数的认识练习
教学内容: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15 页—17 页。
教学目标:
1、巩固 0—10 各数的认识,能够正确熟练地数数、正确规范的书写各数以及完成各数的
组成,加深对“0”的意义以及基数与序数得理解。
2、在说一说、议一议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0—10 的正确书写,熟练数的组成,进一步对“0”及基数与序数的理解。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基数、序数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 。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自从你们升入一年级之后就和数学老师成为了好朋友,老师非常喜欢你
们,快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回顾整理。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 10 个小红花。
想不想要?(想!)想要没那么容易吆!先要回答我几个问题,谁回答的好就奖给谁。数
25
一数一共有几朵小红花?
生跟着投影一起数小红花,一共有 10 朵。
数的真棒,奖给你一朵。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些数字写下来呢?其他同学在学习卡上写下
来。
集体交流时教师可重点强调 8、9 的书写过程,并强调书写要美观、笔顺要正确。奖励给
书写漂亮的学生小红花。
同学们请看,如果我把这些小红花全部奖励给同学们了,我还有几朵呀?(0 朵。)0 怎
么写呀?(强调 0 的书写)0 都表示什么意思呢?(投影展示。)
教师重点强调:0 和 1、2、3……一样都是数。0 不光是“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
点”……如尺子上的 0。多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奖励给回答比较完整的学生小红花。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光会数数还能把我们学过的数字漂亮的写出来,下面请同学们看屏
幕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共有(10)朵花,从前面数黄花排第( 5 ),黄花后面还有( 5 )朵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一个 5(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与第二个 5(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
有什么不同?课件演示区别。
请看屏幕:如果要把这 10 朵花分给小明和小丽两个同学,已经分给了小明 4 朵,那么小
丽会得到几朵花?
10
4 ( )
总结:同学们可真棒,不仅学会了数数、写数,还学会了数的组成、基数和序数,成为
了数学小勇士。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勇士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请看第一关: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第一关:小试身手
1.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好朋友手拉手。(课外资料)
26
本题重点要培养学生的仔细认真地做题习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展示
做全对的学生作品,也要展示有错题的学生的作品,当场改正并追问:为什么会错题?(马
虎)进而教师进行强调:马虎是我们数学朋友的一大敌人,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打败
这个狡猾的“马虎”敌人。
(2).按顺序连线。(课本 16 页第 7 题。)
提醒 学生要点与点连线。
(3)接着画。(课本 16 页第 8 题)
以第一个题为例让同桌说一说、议一议:你打算怎样画 ?(预设:一共要画 6 个圆,我
数着画,一直画到 6 个。由于学生小语言表达可能说不清,也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其
它的三个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勇士们可真勇敢,一路过关斩将,很顺利的来到了第二关:
百发百中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涂一涂。(课本的 15 页第 6 题)
27
我这样涂!
本题的凃一涂对于
学生来说较容易,重点
在于 1、
3、5、7、
9 为单数,
2、4、6、
8、10 为
双数的教学。先凃一涂,再引导学生集体观察竖着涂的学生作品,寻找数的排列规律,得出:
1、3、5、7、9 中总有一个单一的圆出现,所以都是单数,而 2、4、6、8、10 中都是成双成
对的出现,没有单一个的出现,所以都是双数。
(2)按顺序写数。(课本的 16 页第 9 题)
本题重点在于让学生养成没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研究做题方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交流展示优秀作品,并让该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预设:第一行的数 2 在前面,3 在后面,说明这行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的。第二行的数
6 在前面,4 在后面,说明是从大到小排的。
(3)
本题主要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知识,
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8
勇士们你们又顺利的闯关了第二关,离胜利仅仅还差一步,勇闯最后一关吧!
勇攀高峰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分一分。
把 9 个 放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
小组合作,用学具袋里的小棒摆一摆然后完成学习卡上的第 2 题分一分。在小组合作时,
要分好工,有记录的,有摆的,有协助的,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这一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在活动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标、要
求和方法。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有规律的分草莓。
本题的练习重点是:“前、后、中间”等方位的练习及进一步加深对基数与序数的理解与
应用。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小勇士们你们胜利了,下面让我们来清点一下你们的的胜利果实吧!通过学习你都有哪
些收获呢?
(2)滑滑梯。
29
板书设计:
10 以内数的认识练习
“0
” 的 意
义:一个也没有 起点 10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的多少(有几个)
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第几个) 4 ( )
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18-22 页信息窗 4,第 1、2 个红点和 1 个绿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
立符号感。
3.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和“=”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学生:小圆片,1-10 数字卡片。
教师准备:课件、小圆片、1-10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3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应该怎样进行这个比赛?
学生说明比赛规则,分两队,有队员,有裁判,有拉拉队。
教师:今天一班和二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拔河比赛,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咱们一起去看
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拔河的情境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
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
学生:还不能开始比赛,因为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不公平。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快动脑筋思考,想到
了同桌相互说说,比比看谁的办法好!
学生思考后交流。
汇报展示:谁能说说你的好方法?(指名到黑板前演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用数数的方法、
摆小圆片的方法等)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现在我们用黄色的圆片代表一班的小朋友,用红色的圆
片代表二班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
学生摆圆片并回答问题。
教师:你图片摆的非常漂亮,红色的圆片和黄色的圆片一一对应。
31
教师提问: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回答的非常完整。红色的圆片有 10 个,黄色的圆片有 9 个。也就是说二班人数
是 10 人,一班人数是 9 人,对不对?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10 比 9 大,9 比 10 小。在数学王国里有两个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你们看
它们来啦!(课件演示大于号,小于号。)
教师:它们两个长的真像呀,老师都分不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了。你有办法区分这两
个孪生兄弟吗?
学生:它们的形状很相像,开口相反。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读作大于号,“<”读作小于号。下面咱们来看一看它们
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课件展示符号写法,教师在田字格里规范的写一遍。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
教师:认识了这两位兄弟 9 比 10 小,10 比 9 大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的声音真响亮。10 比 9 大,记作 10>9。9 比 10 小,记作 9<10。
教师小结:哪个数大,开口就朝着哪个数;哪个数小,尖头就朝着哪个数。
【设计意图】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空
间。再次,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
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
学生理解记忆。
(二)认识等于号
教师:现在我们回到比赛场地看看发生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一班又跑过来一个同学,站在了队伍的最后面。现在可以比赛
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吗?
学生动手摆圆片。
32
教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红色和黄色的圆片一样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等号是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
它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写“=”时一定要注意上下
两条线一样长哦!为了方便小朋友记忆,老师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
起来读两遍。(课件展示)
教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班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
多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一班拉拉队员有 6 个,二班拉拉队员有 4 个。6 比 4 大,记作
6>4。4 比 6 小,记作 4<6。
【设计意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
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
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教师:这节课小朋友听的都非常认真,下面到了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看看老师的题目
你都会做吗?
(一)基本练习 巩固新知
33
教师带领学生读题意,学生理清思路,独立尝试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过程,再请几位同学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其余学生提出质疑、补充、评
价。
教师总结: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学们能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的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要善于动手、动脑、多与同学交流,问题会迎刃而
解。
(二)提高练习 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我们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快乐农场,看一看农场上的数学问题。
5.填一填
34
6.想一想
教 师 出
示 完 这道题目时,
可以先放手让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解决方法。
预设一:右边的小鸡跑走 2 只。
预设二:右边有 1 只小鸡跑到左边
教师小结:这道题有两种解题方法。数学是灵活的,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最简单的方
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多种解题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避免固定思维的教育模式。通过拓展练
习,一方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弹性练习空间,满
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
四、梳理总结 提高认识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对于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有了新的认识,
你有哪 些想法
和收获 呢?请
说一说。
教 师总结:
这 节 课 同 学 们
能认识“>”、“<”和“=”,知道了它们的含义,也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了。希望我们
利用今天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
35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信息窗 4 练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练习过程,能熟练、准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数的比较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比较数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解决 10 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
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掌握 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灵活解决 10 以内数比较大
小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共同观看了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你学到了哪些数学
知识?
留给孩子们时间思考一下,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同位,前后位相互说一下。
通过孩子们的回答,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并以课件出示,教师板书重点:
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而且还会使用大于号、小于号。
那么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1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0 以内数的大小
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 > =
2.大于号、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儿歌:大口张开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36
1.数一数,比一比。
【使用方法设计】:(1)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以后同位之间相互说,老师要注意强调
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同学在说时一定要认真听,看看同学判断的是否正确,表达是否
准确。(3)同学们都说完以后,再写在书上。
2. 在圆圈里填上<、>、或=。
【使用方法设计】:(1)引导读题,明确题目要表达什么意思?(2)交流:再回想下怎
么判断大于号小于号?(3)自己独立完成题目。(4)学生代表回答。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数叶子,比一比。
【使用方法设计】:(1)引导孩子们理解题意,先数一数有多少片叶子,再拿出两个数进
行比较?(2)提醒孩子注意判断大于号小于号,并注意规范书写;(3)独立解决问题,再
找孩子们单独回答。(4)通过这道题让孩子们理解此类题的做法,要先数清楚数量,在进行
37
判断,让孩子们学会认真数数,并规范书写。
2.画一画。
【使用方法设计】:(1)老师带领读题,让孩子们理解题意,明确第一,要画什么;第二,
画多少个。(2)学生们先独立完成。(3)组织交流时,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再让个别学生说
说自己的想法,做法。(4)找孩子上黑板画一画,师生共同判断批改。
3.想一想,怎样数更快。
【使用方法设计】: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教师主要提醒孩子们,第一,数数要数清楚,
可以采用画圈圈,做标记,标数字等方法,第二,数一数还有小技巧的,一个一个数太慢了,
可以试着多个多个数,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按要求图一图,比一比。
38
【使用方法设计】:(1)指导观察:观察这道题,看看图中有什么,带领孩子们看第一道
题,第一排苹果让孩子们数一数,有多少个,第二排梨,题目要求梨比苹果多,苹果数一数
5 个,那个梨可能是 6 个可能是 7 个,说明一下,都可以,如果 6 个,就图 6 个梨,那么后
面田字格就要写 5<6,或者 6>5,也可以是 7 个如果是 7 个,那就图 7 个,那么后面就要写
5<7,或者 7>5。②同样的,后面的也要如此考虑。桃可以是 1、2、 3、 4。(2)学生独立完
成。(3)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如何做的,再让代表起来回答,教师点评。
2.数一数,排一排。
【使用方法设计】:(1)学生独立数出前三个蘑菇的斑点数;(2)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引
导孩子们发现规律,1、3、5、7、9,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完成后面两个蘑菇斑点数;(3)教
师课件展示示范。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孩子们,今天我们练习了 10 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会利用所学习
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能学会了认真思考问题,学会自我检查,
真的很厉害,你们能在课上勇敢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是太棒了。
板书设计:
10 以内数的大小练习
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 > =
2.大于号、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儿歌:大口张开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39
找找周围的数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23 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 10 以内数的理解,进一步体验数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初步建立数感。
2.经历寻找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体验,养成与同伴合
作学习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与同伴合作成长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带有数字的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想一想: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数。其实啊,这些数字在生活中经常与
我们碰面,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数吗?你想到哪里
找数呢?
预设:
(1)我想到家里找。
(2)我想到学校里找。
… …
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周围的数。板书:找找周围的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巩固 10 以内的数,通过回忆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数就在生活中,学
习生活中的数字,既亲切,又易学,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乐趣。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找一找: 1.教室里哪些地方有数字?
40
让学生起立寻找,然后小组交流,再派小组代表汇报。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数字多。
如:班牌,书的页码,钟表上的数字… …
说明:学生根据本班教室里的实际情况来找一找。
找一找:2.你的家里哪些地方有数字?
闭眼 10 秒钟,回忆一下,然后指生说,再小组交流说。
... ...
找一找:3.街上哪些地方有数字?
41
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鼓励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在找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
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并帮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
习惯。
三、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1.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字?这些数字都有什么意义呢?
让学生说说在不同地点找到的数都有什么意义。如:在车站、在海边、在商场等.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议一议:通过同学们的描述,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1)我们身边的数可真多!
(2)他们真的是我们的朋友。
(3)我们离不开他们。
3.议一议:如果没有这些数,我们的生活会成怎样?谈谈你的想法?
交流想法。
预设:
(1)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 一切都变了,没有数字的话:没有了车,因为油表和车牌
号都是用数字组成的;不止这样手表.闹钟都没了,因为时间也是由数字造成的,使大家不知道
现在的时间;温度计和空调器也没用,因为包含数。
(2)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3 岁小孩不会数数,大人也是一样的;买东西也不会,比如,我
要两份鸡翅。当中重要的是:几份鸡翅.电梯也上不去,因为按钮上写着几楼。
........
教师总结: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字,买物品就不知道价钱、手机没有号码、话费不知
多少、学校不知几实小、汽车没有牌照、饭菜不知几盘、衣服不知几件、读书不知几页、书
籍不知几本、铅笔不知几支、画的画也不知几幅、火箭不能升空、导弹不知几发等等等等。
42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讨论,让学生感悟生活离不开数字,离不开数学。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数学,就像十字路口没有了红绿灯,生活将会陷入一片混乱。数字对
我们太重要了,那么数字之间的关系——数学更是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的一门知识,所以我
们要努力学好数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板书设计:
找找周围的数
想一想: 找一找: 说一说: 议一议:
(1)教室周围
(2) 家里
(3)街上
(4)其他
(张贴各种挂图)
分类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6页情境图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43
教具准备:
一体机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的衣服都是谁整理的?你会整理自己的衣服吗?你帮妈妈整理
过衣服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小明要帮妈妈整理衣服,同学们愿意帮帮他吗?
板书课题:妈妈的小帮手
【设计意图:用零乱的场景激发学生产生分类整理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
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体验分类
1.课件出示主题图,衣服零乱的堆放着。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家的衣服这样放着好看吗?
生:不好看,应该整理整理。
师:怎么整理呢?你们能帮帮他吗?
小组合作,探究分类方法。 小组汇报分类方法。
生: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师:这个办法真好,我们一起来分一分。(师通过课件进行操作分类)
生:还可以把上衣和下衣分开。 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课件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帮小明按爸爸的、妈妈的和小明的分类整理了,也按上衣和下衣分类
了,还可以怎样整理呢?
引导学生:还可以根据内衣和外衣来分,也可以按厚的和薄的来分等。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
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帮小明整理衣服一共有几种方法。 通过课件将几种分法
放到大屏幕上。
师:第一种,我们按爸爸的妈妈的和小明的分的;
第二种,我们按上衣和下衣分的;
第三种,我们按内衣和外衣分的;第四种,我们按厚的和薄的来分的。
师小结:这四种整理的方法不一样,结果一样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同一事物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44
3.对比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
师:看了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你心里是怎样想的?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妈妈很辛苦,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爸爸妈妈不但要照顾我们,还要工作,我们应该用行动来感谢爸爸妈妈,自己能
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从小做一个爱爸爸妈妈,爱劳动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借帮妈妈整理衣服的情景自然而然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种“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学生最容易接受。
三、实践运用,巩固发展
1.第1题:想一想,分一分。
(1)先认一认图中各是什么,再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上讲台分一分,并说出是根据什么分的。
(3)你还可以怎样分?
2.第2题: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独立分一分,再指名说说是按什么分的,怎样分的。
3.第3题: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4.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能干,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书包也
整理一下呢?(学生按自己的标准整理书包,教师巡视指导参与。)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
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
到数学,接触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呢?
生1: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生2: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
生3:对自己的图片、小人书进行分类整理。 „„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和实践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
数学,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板书:
分类
爸爸 妈妈 小明
上衣 下衣
45
比较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 2 第 1 课时(第 1 个红点,第 27、28 页),自主练
习第 1-8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比较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通过观察,比
较“裤子的长短”,引出对物体长短、高矮、多少、轻重的比较。
2.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并学会交流。
3.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高矮、多少、轻重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比较三个物体的长短、高矮等。
教具准备:多谋体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导语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帮助妈妈整理衣橱,学习了分类问题,今天,我们
再 一 起 来 看 看 衣 橱 里 的 物 品 , 看 看 又 会 发 现 哪 些 和 数 学 有 关 的 问 题 呢 ?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妈妈给小刚和弟弟分别买了一条裤子,打开衣橱后,小刚不知道哪条裤子是妈
妈给自己买的,但是妈妈告诉小刚一个线索:小刚的裤子长些。可是,哪条裤子长些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预设:可以把这两条裤子进行比较。
教师随机板书:比较。
4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比较长短。
(1)提出问题:
同学们:怎样比较 2 条裤子哪条长,哪条短呢?
(2)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生 1 : 把 2 条 裤 子 的 裤 腰 上 下 重 叠 , 观 察 裤 脚 处 , 谁 剩 余 的 多 , 谁 就 长 些 。
生 2:可以用尺子测量每条裤子的裤长,然后比较长短。
(3)总结方法
学生汇报:蓝裤子比红裤子长,红裤子比蓝裤子短。
教师总结比较方法并板书:
同学们:我们在比较 2 个物体的长短时,让 2 个物体的长度一侧对齐,观察另一侧,剩余的
多物体,就是比较长的物体。
比长短:重叠比较法:一侧对齐、测量比较法;
教师及时进行课件动画演示比较过程。
2、比高矮
再次回到情境图:
(1)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看看置物架上,2 个花瓶谁高谁矮呢?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47
预设:生 1: 和 一样高。 生 2: 比 高些。
(3)质疑问难,突破难点。
教师提出问题:比较 2 个花瓶的高矮,出现了两种观点,到底哪个结论正确呢?请同学
们讨论一下。2 个花瓶谁高谁矮呢?说出你是如何比较的?
如果这时学生发现不了他们的起点不同,教师先不要点破。
教师举例:
在比较 2 个花瓶的高矮之前,我们先比较我和某某同学的身高的高矮吧。找一个同学和
老师比高矮,先是都站在平地上,同学们会发现老师比这个同学高。
然后,教师让这个同学站在板凳上,和老师比较高矮,这时教师提问:老师比这个同学高还
是矮,让学生感悟到,比高矮,必须像比较长短一样,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也就是要
在同一起点上比较高矮最正确。
课件演示:
我们看到置物架上它们一样高, 我们可以把在置物架上端看作它们比
但是它们的起点不同 较的起点,看下端,谁剩余多,谁就高。
教师总结并板书:比高矮:同一起点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比较结果:绿花瓶比彩花瓶矮,彩花瓶比绿花瓶高。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比轻重
再次回到情境图:
(1)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看看置物架上,2 个圆玻璃球谁高谁矮呢?
预设:红玻璃球比绿玻璃球高。
48
教师:它们除了能比较高矮,还能比较大小、轻重。
预设:红玻璃球比绿玻璃球大。
(2)掂一掂,比轻重
教师:比较轻重就不能从外观上比较了,要用手掂一掂它们的重量了,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
的玻璃球实物,找学生现场掂一掂,然后叙述比较的结果。
红玻璃球比绿玻璃球重,绿玻璃球比红玻璃球轻。
(3)比较铁和棉花的重量。
教师:能不能通过比大小来确定轻重?
学生的意见会不一样,这时,教师可以准备同样大小的铁和棉花,让学生掂一掂,让学
生意识到比轻重不能只看外观,应该掂一掂比较。
2、学生活动。
我们学会了比较的策略,那我们也来练习一下吧。请同学们拿出我们书和本子,看看它
们可以怎样比较。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活动。
汇报:作业本比数学书薄,书包把文具盒大……。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比较 2 种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学生汇报:比较长短和高矮时,需要一端对齐,比较另一端,或者同一起点,再比较高
矮。
比较轻重要掂一掂再比较。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教材第 28 页第 3、4 题,比较多少。
分析:这 2 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比较多少的方法的应用,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建议:
教师提出要求:如何比较蜜蜂和蝴蝶的谁多谁少?有没有很好的办法?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比较方法:一一对应连线,谁剩余的少,谁就少。
49
2.比较长短。出示自主练习第 1、5、7 题。
分析:这三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比较 2 个物体的长短的方法的应用。其中第体现了化曲为
直的数学思想。
建议:练习时:让学生说一说第 7 题,如何比较 2 个小朋友的身高,如何比较 2 条井绳的长
短。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 比较轻重。
教师出示教材自主练习第 2 题
分析:此题在比较轻重的基础上,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建议:教学时,告诉学生失衡的原因,天平会向重的物体方向倾斜。1 个大萝卜等于 3
个小萝卜的重量,大萝卜就比小萝卜重。
(三)拓展练习,应用新知
50
4、比较三个物体的长短。
出示教材第 6 题、8 题
分析:3 个物体比较长短,两两比较,就会比较出谁最长,谁最短;谁最高,谁最矮。
建议:教学时,让学生用实物实际操作两两比较。
(三)全课总结。
过渡语: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掌握了比较物体的方法:比较长短和高矮时,需要一端
对齐,比较另一端;或者同一起点,再比较高矮。比较轻重要掂一掂在比较。
板书设计
分类与比较练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练习,第 26 页―30 页。新课堂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和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及应用。
比较
重叠法:一端对齐
比长短: 比高矮:同一起点进行比较。
测量法:尺子测量
比轻重:掂一掂,不能只看外观。
51
3.通过练习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类、比较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
和团结写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类和比较的现实意义,熟练正确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一梳(知识回顾):
1.板书课题:大家真了不得,在家里都成了妈妈的小帮手,并且还掌握了简单的分类和
比较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练习分类和比较。
板书课题---分类与比较练习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用儿童化语言口述目标)
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方法。(2)
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自学指导:(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口述指导)
认真回想事物分类和比较的学习过程(课本第 24-28 页的内容),思考:(1)分类方法是
什么?标准不同结果会怎样?(2)你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哪些方面?你会用“谁比谁……”的
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吗?请举例说明 3 分钟后学生汇报。
4.知识回顾:
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回顾本课的知识要点 ,可以根据自学指导的顺序进行。
预设:(1)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方法去分,如帮助妈妈将衣服分类,会出现①按爸爸、
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②按上衣和下衣分;③按季节分;④按颜色分…….等情况。标准不同,
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2)我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并且会用“谁比谁……”的形式表达比较的结果,如我比爸爸年龄小,姚明比我个头高,.......
二、练一练﹙先学﹚
谈话:上面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同学们有信心接受“快乐训练营”的挑战吗?
那我们开始吧,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一)基础练习
1.判断:
52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同。 ( )
(2)我们班同学不论按性别,还是按年龄,还是按头发的长短来分类,其结果都是一样
的。 ( )
(3)鸟类和昆虫没有区别。( )
(4)比较事物,可以比较它们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
厚薄等。 ( )
温馨提示:熟练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意义是判断的基础和前提,要心细、周密。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 26 页的第 2 题。
温馨提示:(1)先认识都是有哪些事物?再说一说这样要求是按什么标准分类?(2)教
师说明要求:按要求圈出来。
3.课件出示自主练习 29 页的第 6 题。
温馨提示:先仔细观察比较,现用“谁比谁…...”的形式说一下,再画“√”,最后再判
断谁的手最长。
(二)综合练习
1 自主练习 26 页的第 3 题。
53
温馨提示:(1)让学生说一说物品的名称。(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地上跑的?哪些是天
上飞的?哪些是水里游的?教师分别用“√”、“”、“Ο”画出来。
2.自主练习 30 页第 8 题
温馨提示:先仔细观察比较,再在最高的下面画“ ”,在最矮的下面画“ ”。
【设计意图:以上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用有关分类和比较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 26 页的第 4 题。
温馨提示:(1)生认真观察图,并提示分类的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2)说一说从
颜色、形状来分应该分别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教师进行总结。
2.自主练习 29 页的第 7 题。
54
温馨提示:仔细观察比较,辘轳的轴越粗绕一圈的绳就越长, 辘轳的轴越细绕一圈的绳
就越短,那么在绕周数相同的情况下哪个的绳更长一些呢?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用实物来演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形
象,特别是在绕的周数相同的情况下辘轳轴的粗细不同决定绳长的不同,从而来理解它们的
长短关系。】
三、改一改﹙后教﹚
1.公布答案,对改统计。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同桌对改。
2.针对问题,更正讨论。
﹙1﹚通过学生对基本练习的完成。
教师点拨总结:分类和比较只要抓住它们的本质,即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不
同。比较事物时,可以从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等方面去比较。
﹙2﹚通过综合练习,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加工利用环节练习。对于感受分类和比
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应用这一教学目的是一个达成。
﹙3﹚通过拓展练习,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出示典型的错误问题,引导学生从思路、方法、步骤、规范等方面分析评议,找出错误
的原因,并订正。
温馨提示: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订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
只讲大家都不会的。不能就题讲题,要由一题讲出一个规律,以点带面,融会贯通。
3.课堂小结(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我们对于分类和比较有了新的认识,你有哪些想法
和收获呢?请说一说。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能熟练的掌握分类和比较意义,并能熟练正确根据分类和比较
的方法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解决生活中的关于分类和比较的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思
考,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能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希望我们利用今天所
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灵活运
55
用,开拓思维。
四、测一测﹙当堂训练﹚
教材第 30 页的我学会了吗?
加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 31-32 内容及自主练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5 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
教 具:课件、小棒
学 具:每个学生 5 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播放《西游记》的动画歌曲片段。(欣赏完毕)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画片中谁的
本领最大吗?它的家乡在哪里,知道吗?
生:孙悟空
生:它的家乡在花果山……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不好?(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
56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课件出示主题图:
(1)仔细观察花果山,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 1:树上有 3 只猴,石头上有 2 只猴
生 2:左边有 4 只小鸟,右边有 1 只小鸟
……
师引导观察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 1: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 2: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2)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第一个红点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学生先独立思考“一共有几只”的含义,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合作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出示友情提示:
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4 人一组,用小棒摆一摆。
组长总结每个组员的发言记录。
④选代表汇报想法
学生在思考中探究,师注意巡视,不失时机鼓励表扬合作效率好的小组,并全班提出表
扬鼓励。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汇报交流口算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1.师:一共有几只猴?是什么意思?
生 1:3 只猴和 2 只猴合起来
57
把 3 和 2 合起来是 5,所以一共有 5 只猴。
生 2:3 和 2 合起来是 5
师: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2.师:看着美丽的花果山,大家这么聪明地解决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
独立用学具操作 4 和 1 合起来是 5 的过程,然后找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并写出算式。
3.师: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此问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操作小棒演示计算
过程。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是运用加法符号列出的算式,这就是今天学习
的加法的意义。这么多数学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咱么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休息
一下,请全班同学起立。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今天的问题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来做几
道练习题,比比,看谁更出色。
1.课本 33 页自主练习第 1 题:摆一摆,填一填。
(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代表汇报。)
2 和 1 合起来是( ) 2 和 3 合起来是( )
2. 课本 33 页自主练习第 2 题:数一数,填一填。
(师课件出示,注意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填数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
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58
师: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算式 3+1=4)
师:你还能想一个事情,也用“3+1=4”表示吗?
生:……
师:为什么这些完全不一样的事却能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呢?
生:虽然事情不一样,但他们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把 3 和 1 合起来,所以都
用“3+1=4”表示。
4. 课本 33 页自主练习第 4 题 :看图列式。
(练习时,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计算。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
法计算,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的意义
一共有几只猴子?
3 和 2 合起来是 5 读作:3 加 2 等于 5
5 以内数的认识
59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 31-33 页信息窗 1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2.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孙悟空的老家,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花果山!
2.观察情境,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整体感知。
师:看,花果山漂亮吗?一群小朋友正高高兴兴地游玩呢,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好
不好?请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图上都有什么?
生汇报。
预设生:有小鸟,左边有 4 只,右边有 1 只。
预设生:有桃子。左边有 2 个,右边有 2 个。
预设生:有小猴。
师:小朋友们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老师也有孙悟
空一样的本领,我可以使花果山上的情境发生变化,你们相信吗?请各位同学瞪大眼睛看画
面,注意,注意——变!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现在画面上只剩下了什么?小鸟都在哪儿?你能告诉小朋友左边飞来几只小鸟,右
边飞来几只小鸟吗?
生:左边有 4 只小鸟,右边有 1 只小鸟。
师问:画面上的小鸟分为几部分,一部分在左边,一部分在右边,这就是关于小鸟的信
息。来到花果山的小朋友非常的爱动脑筋,他根据小鸟的信息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猜
猜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小鸟?(集合圈配合)
60
师粘贴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把这个数学问题读一遍:“一共有几只小鸟?”
二、小组探究,汇报交流
1.学习解决“一共有几只小鸟”。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问:“一共有几只小鸟”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把左边的小鸟和右边的小鸟合在一起。
预设生:把左边的小鸟和右边的小鸟加起来
预设生:把 4 和 1 加起来。
师:有的说合起来,有的说加起来,看来,你们明白“一共有几只小鸟”的意思。“一
共有几只小鸟”的意思就是把“左边的小鸟和右边的小鸟合起来是多少”。
(2)学习加法计算。
师:怎样列算式?(找一名学生黑板写。)
师:(指学生算式问)结合图意,“4”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表示
什么意思?“5”表示什么意思?
师:“5”表示 5 只小鸟,在 5 的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只”。
2.学习解决“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再看看画面,看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请瞪大眼睛,变!画面上多了什么?谁来说
一说关于桃子的数学信息?
生:前面有 2 个桃子,后面有 2 个桃子。(集合圈配合)
师:桃子也分为两部分:前面有 2 个,后面有 2 个。谁能根据桃子的数学信息提出这样
的数学问题?(师指板书:一共有几只小鸟)
预设生:一共有几个桃子?(集合圈配合)
师:“一共有几个桃子”是什么意思?(贴板书:一共有几个桃子?)
预设生:把前面的 2 个桃子与后面的 2 个桃子合起来是多少?
师:怎样列算式?(找一名学生黑板写。)
师:(指学生算式问)结合图意,两个“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4”表示什么意思?
师:“4”表示个桃子,在 4 的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
3.解决其他数学问题。
师:再看画面,看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画面上又多了什么?
61
生:画面上又多了小花、小朋友。
师:请同学们从小朋友、小花中任选一种,仿照“前面有 4 只小鸟,后面有 1 只小鸟,
一共有几只小鸟”这样,用三句话说说它们的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写出算式。
(学生自主完成)
生汇报。
师总结:这么多的数学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咱们班的同学真是了不起。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师谈话:今天的问题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下面我们来做
几道练习,比一比,看谁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1)摆一摆。
问:你能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
(学生说后,课件出示答案,让学生看看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吗。)
提示:练习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体会加法的意义,然后给出算式描红。
(2)数一数,填一填。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看图说说图的意思吗?你能根据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解决?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
(3)
提示: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填数计算。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
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62
(4)在田字格里填上“>”、“<”或“=”
提示:这是一道比较大小的题目。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
多需要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减法的意义 5 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2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并读出减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会减法的意义,掌握 5 以内减法的计算。
3、初步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
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情境中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小棒、圆片、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喜欢)今天有几只小猴子走进花果山,想不想知道它们有什么
活动吗?课件出示信息图:
63
观察信息图,完整的说出画面中的内容?
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认识。
从四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信息?
预设:①树上有 5 个苹果
②小猴子摘了 3 个苹果
③花上有 4 只蝴蝶
④飞走了 2 只蝴蝶
根据图中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树上还有几个桃?
还有几只蝴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怎样才能知道“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想不想自己解决?
探究提示:
①用小棒、圆片、方块来代替桃子。
②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
③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同桌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借助学具动手
操作探究。
三、汇报交流、质疑评价:
(一) 理解减法的意义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棒,创造出了很多种表示方法,谁愿意到前面来将自己的表
示方法说给大家听?
64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示方法。(学生展示时,要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想法,鼓励个性化的表
示方法,让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能得到展示。)
展示(1)分小棒:
5 个拿走 3 个,还剩 2 个。
展示(2)划圆圈:
5 个去掉 3 个,剩下 2 个。
展示(3)分方块:
5 个,右边 3 个,左边剩下 2 个。
(二)学习减法计算:
“ 求树上还剩几个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我们得出了:
5 个去掉 3 个,剩下 2 个.
教具演示
从 5 里面去掉 3 个,求还剩几个?
从 5 里面减去 3,写成算式是:
板书:
读作:5 减 3 等于 2
5 表示什么意思?预设(表示树上有 5 个桃子)
3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小猴子摘了 3 个桃子)
“-”表示什么意思? (5 去掉 3)
2 表示什么意思? (树上还剩下 2 个桃子)
5-3=2 表示什么意思? (5 个去掉 3 个,还剩 2 个。)
65
强调书写格式: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求树上还剩几个桃子”?就是 5 个桃子去掉 3 个,用减法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减法——5 以内的减法
板书课题:减法——5 以内的减法
(三)应用减法,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画面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画面,“花上还有几只蝴蝶?”
引导:要知道花上还有几只蝴蝶,必须知道那些信息?
汇报:花上原来有 4 只蝴蝶,飞走了 2 只。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小组内说一说。
引导:你能列出算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集体展示。
提问:为什么可以用减法计算?
结合主题图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的意思。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去掉几个,要用减法来计算,认识了减号,会读写减
法算式,并能正确算出口算被减数是 5 以内的减法。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下面就让我们利
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下面的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说一说,写一写
提示: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虚线框表示什么意思,再说出是从几里面去掉几个。独立列式
计算,强调书写格式。
2、数一数、算一算
66
提示:①仔细观察图,完整的叙述图意。
②根据减法的意义填数计算。
③说说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3、先画线,再填写得数。
提示:①斜线表示什么意思?
②画多少个?引导学生根据减法算式的意思来确定画的个数。
③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4、算一算
提示:先读一读算式,然后口算出结果。
5、
提示:1、先说出图意
2、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
6、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减法的意义及 5 以内数的减法
67
0 的减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34-35 页第三单元第二窗口第 2 个小红点。
教学目标:
1.体会 0 的减法意义,会读写减法算式,正确计算有关 0 的减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
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语言表达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 0 的减法意义,正确计算有关 0 的减法。
难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 0 的减法意义。
教具、学具:
教学用具:多媒体、2 个气球、小棒、圆纸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充满气的 2 个气球)
生:2 个气球。
68
(学生回答的瞬间,教师把所有气球放飞了。)
师:发生了什么?
生:气球全飞走了。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数字来表示现在气球的数量吗?
(生齐答“0”)
师:0 是怎么得到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过程吧!
一、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摘了些桃子,小猴子可乐坏了,现在它正在回家的
路上。你看!小猴子又遇到了什么奇特的事情?(出示:小猴子水边嬉戏图)
具体情境如下:
师:观察第一幅图,用数学语言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观察第二幅图,看看发生了什么
变化?(小组讨论,汇报)
师:你能整理一下这些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
1. 岸上有 2 只 ,跳下水 2 只 。
2. 篮子里有 3 个桃子,掉了 3 个桃子。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数学问题:
1.岸上还有几只 ?
2.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而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岸上还有几
只 ?”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69
1.需要解决的问题:岸上还有几只 ?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请同学们独立的用减法解决这个问题。(板书:2-2=)
师:请大家想一下,这两个 2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可能:第一个 2 表示岸上的 2 只青蛙,第二个 2 表示跳进水里 2 只青蛙。
师: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
(1)摆小棒。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表示两幅图中青蛙的变化过程,小组汇
报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比较小,一切都是以直观感受为主,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
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的变化,提升数感。】
(2)划掉圆片。
用课件动态演示:用圆片表示青蛙的只数,用斜线划去圆片的过程表示跳进水里青蛙的
只数。
动态演示如下:
师:在经历这两种方法之后,你能正确的算出答案吗?(板书:2-2=0(只))
师总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 0。(板书)
2. 进一步思考:2-0=?
师:想一想,这个算式该如何理解呢?
预设学生可能:
生:比如 2 表示两个小棒,我们一个也不拿走,那最后剩下 2 个。就可以用这个算式。
(提示:如果有学生有类似这样回答,要给与表扬,并找多组学生进行类似的说法练习。)
师:这个式子的答案是什么呢?(板书:2-0=2)
师总结:从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板书)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青蛙的问题,你们能解决一下桃子的问题吗?
“篮子里还有几个 ?”
70
师: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篮子里有 3 个桃子,掉了 3 个桃子。
师: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3-3=0(个)(板书)
(二)自主练习。
1.算一算。
(1) (2)
(3)
2.课本自主练习第 2 题。
3.你问我答。
2-1= 4-4= 5-0= 3-3=
1+1= 3-0= 5-5= 2-2=
2+2= 4-2= 3+3= 4-0=
四、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有什么让你开心的事呢?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多说一下有关 0 的减法的总结。)
板书设计:
0 的减法
2-2=0(只)
3-3=0(个) 2-0=2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 0。 从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
6、7 的加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39~40 页信息窗 3 第 1 个红点、绿点及自主练习部
分习题。
71
教学目标
1.经历得数是 6、7 的加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得数是 6、7 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
确计算和是 6、7 的加法。
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加法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培养数学
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3.通过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的学习,体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4.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小圆片。
学生准备:小正方体、小圆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上节课我们来到了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小猴们下山摘
了一些桃子,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学会了 5 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老师还要带着同学们去
花果山看看,去看看这群顽皮的小猴子在干什么?小朋友们又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做到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同时
新课伊始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课件出示情境图:
72
谈话:大家看,小猴子们和小朋友在花果山玩得多高兴啊!仔细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
什么?(学生举手,自由发言。)
预设:我看到树上有一些小猴,左边树上有 5 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 2 只小猴。
预设:我看到草地上原来有 5 个小朋友,又来了 2 个小朋友。
预设:我看到左边树上有 5 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
预设:我看到草地上有 5 朵红花。
(温馨提示:一定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3.提出问题
质疑:是啊,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板书主要问题)
(1)一共有几只 ?
(2)一共有几个 ?
(3)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4)一共有几朵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 ?
(1)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预设:加法(板书:加法)
追问:你能列出算式吗?
预设:4+2= 2+4=
73
(温馨提示:如果学生只说出一种算式,那么继续追问谁还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提出问题:4+2 等于多少呢?2+4 等于多少?同学们用手中的小圆片或者小正方体来摆一
摆、算一算。
(2)学生动手活动,教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
预设:我是借助小正方体摆一摆的,先拿 4 个小正方体,再拿 2 个,合在一起数出来就
是 6 个小正方体,所以 4+2=6(只)。
预设:我是借助小圆片摆的,先摆左边的 4 个,再摆右边的 2 个,合起来是 6 个,列式
为 4+2=6(只)。
质疑:这两位同学都是借助学具,通过摆一摆得出的答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要求 4+2 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先有 4 只小猴,又来 2 只,就要接着数出 2,
就是 6 只小猴,列式计算为 4+2=6(只)。
预设:4 和 2 组成 6,所以 4+2=6。
预设:先摆 2 个,再摆 4 个,合起来也是 6,所以 2+4=6(只)。
……
板书:4+2=6(只) 2+4=6(只)
2.理解分析,找规律
质疑: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和讲解,老师知道了一共有 6 只小猴,可老师还有一个疑问,
请同学们看老师列的式子,为什么同学们列出的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
一下,然后再告诉老师。
学生同桌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预设:这 2 道算式都是表示把两棵树上的猴子合起来,也就是说把 2 和 4 合起来,把谁
放到算式的前面都是一样的,所以都等于 6
小结:如果一幅图中告诉了我们两部分各是多少,求一共是多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思考,能列出 2 道加法算式,观察这 2 道加法算式我们发现:2 和 4,4 和 2 数字相同,
只是位置不同,他们的和也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性,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学会了分
析和解决,有利于学生今后探究学习的发展。】
3.验证: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4
谈话:我们解决了小猴的问题,现在小朋友们需要咱们的帮助了。他们现在要野餐,可
是小组长有点小麻烦,他要给小朋友分好吃的,可是不知道有几个小朋友,你能帮他解决吗?
质疑:能试着列出 2 个不同的算式吗?
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
(温馨提示:教师在巡视时,如果遇到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先借助学具摆一
摆,再得出答案。)
学生汇报:
预设:左边有 5 个同学,右边有 2 个同学,求一共有几个同学用加法,5+2=7(个),也
可以是 2+5=7(个)。
【设计意图:学生在之前经历了计算的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
中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小游戏
激趣: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伸手指列算式的小游戏吧!
教师找一名同学进行演示,教师伸手指,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并说结果,最多
伸 7 个手指。然后同桌两人一组进行小游戏。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手指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有效的巩固了学生对
加法知识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第 1 题: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看图填算式的题目,通过看图填算式,使学生巩固得数是 6 的加法,
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意义。要让学生感受图中显示的其实就是 6 的组成,中间的变化是有规律
的。
2.自主练习第 3 题: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用画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这是教材第一次
想一想,这个
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75
出现这一形式的练习。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题意,介绍大括号的意义,就是把
左边和右边的花合起来求总数,再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左边有 3 多花,右边有
3 多花,合起来是几朵花?然后列出算式,算出得数,让学生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义。
3.自主练习第 4 题: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看图写得数的题目。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轴,教师要通过小青蛙
跳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图意。通过数形结合,学生明确:第一次跳了 4 个格,第二次跳
了 3 个格,一共跳了 7 个格,结果就是 7。
4.自主练习第 6 题:
温馨提示:这个一道关于“交换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后所做的练习。练习
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算出得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进一步理解“两个数交换位置,
相加结果仍然不变”的规律。从具体的数抽象到用水果图代表数,渗透代数的思想。
5.自主练习第 9 题: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看图讲故事的题目。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练习形式,为学生
提供了完整的范例,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说明白图中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教学时,
先出示教材图,让学生依照范例讲故事,并解决范例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再根据其他信息讲故事。比如,可以根据花的颜色来讲。题目中
还要求学生讲一个身边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此题中扩展出去,想一想生活中的场景,
用这样的形式再讲一个数学故事,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时
提升:刚才大家讲的数学故事、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都是用加法。通过
训练,学生对应用加法解决问题的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76
四、浅谈收获,总结提升
这节课,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小脑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多的新知识,老师真
为你们感到骄傲。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和是 6、7 的加法,并能熟练计算。还知道了在加法中,交
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到的和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野餐
——6、7 的加法
(1)一共有几只 ? (2)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4+2=6(只) 5+2=7(个)
2+4=6(只) 2+5=7(个)
0 的加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38——40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 0 的加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关于 0 的加法。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野餐全景图
77
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都有哪
些信息?你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左边的树上有 5 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 2 只小猴;左边的树上有 6 个桃子,右边的树上
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2.提出问题
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二、探究新知
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去解决。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生:左边树上有六个桃子
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6
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我们怎么表示呢?
生:用 0 来表示
师:0 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没有。
问:我们怎么解决“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学生尝试解决并用自己的学具进行演示。
78
这是 6 个桃子
这里有 0 个桃子
合在一起还是 6 个桃子
列出算式:
生:6+0=6(个)
教师小结:当一个数和 0 加在一起时,得出来的还是那个数,因为 0 表示没有,加在一
起还是原来那个数。
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第 1 题
学生看图(小猴吃桃)
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 2 个桃子,用数字 2 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
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 0 表示。
学生解决题目,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释和分析
2、听一听,猜一猜
我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两个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
什么东西?
生 1:是硬币
生 2:是筛子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
桶上面来了,这时,我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 1 个的,有说 2 个的,还有说 3 个、4 个的,当
他们争论不休时,我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 个。师:用数字几
79
表示呀?生:用 2 表示。
我拿出另一个茶叶盒,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 个。
两个盒子合起来一共多少个硬币?
2.第 3 题
引导学生看明白题目意思,然后列式去做。
3.第 4 题
要求学生在数轴上看出加法的意义,同时体会数轴上数的特点。
4.第 7 题
要求学生先算出算式的结果,然后再进行大小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6、7 的减法
教学内容: 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4 (41——44 页)
教学目标
1. 能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被减数是
6,7 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 10 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棒、展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说出信息:
师:小朋友们一起去花果山玩,并且吃了一顿野餐,大家
看快来看看吧!
80
师:(出示第一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大家分类说一说,好吗?
学生可能说出:我看到了 6 个小朋友、7 个猴子和 6 个桃子。
师:(出示第二幅图)说的很好,大家在看这幅图,你能
找出变化的地方用流畅的语言说一说吗?
(此时可以先让学生同桌 2 人之间说一说,锻炼学生的合
作能力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两幅图的数学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猴子从树上摘下 5 个桃子吃,现在树上有 1 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 6 个桃子,猴子从树上摘下 5 个桃子吃;……
2.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真厉害!谁能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几个同学?还剩几个同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树上还剩多
少个桃子?……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有加法的,也会有减法的,加法问题随时解决,教师可以把减法问
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结合情景,你说我讲
(一)解决红点问题:还剩几个同学?
师:还剩几个同学呢?
学生可能很快说出:4 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可能说出“数”出来的,也可能说出列式等方式)
追问:如果我们列式的话,该如何列呢?
学生可能说出:6-2=
此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如果有很多学
生直接说出结果 4 的话,可以找一个学生说一说“你是知道的?能说一下吗?”然后再让学
生动手摆学具,并把自己的摆法说给同桌听,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从 6 个里面去掉 2 个,还剩 4 个。
81
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从:6 个里面去掉 2 个”也就是“从
几里面去掉几”,我们就用“减法计算”。
板书:从几里面去掉几 用减法。
6-2=
巩固减号的理解:演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最后学生容易看到去掉的和剩下的部分,
而原来的数不容易看到,因此写减法算式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是从哪个数里去掉的,就要
把这个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二)解决绿点问题: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师: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学生可能很快说出:2 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可能说出“数”出来的,也可能说出列式等方式)
追问:如果我们列式的话,该如何列呢?
学生可能说出:7-5=
此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学生开始动手摆学具,并把自己的摆法说给同桌听;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说一说“7” “5” “2”各表示什么意思?
揭示课题,板书: 6、7 的减法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如:还剩几个桃子?
解决:6-5=1(个)
可以找学生解决,并口头加深减法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自主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 1 题。
82
展示方式:逐条出示,逐条填空,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 摘桃子。课件出示:
展示方法:全部一起展示,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回答,在课件上设置触发器用来肯定或纠
正学生的答案。
3.出示自主练习第 4 题,青蛙跳远。
展示方法:先出示线段图,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算式及答案。
4.出示自主练习第 7 题,把得数是 5 的“鱼”起来。
出示方式:可让学生追题回答,最后再圈出得数是“5”的鱼。
5.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 8 题,小鸡回家。
83
出示方式:题目内容全部展示,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可以采用触发器
进行跟踪比对。
6.拓展性训练:自编数学故事。
展示方法:可让学生尝试讲解,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来即可,如果学生讲偏的话,教师可适当引导,重在理
解减法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摆小棒”、“数一数”、“分解”、“想加法”等形
式学习了“6、7 的减法”,同时又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明确了:哪一个数应该放
在减号的前面,哪个数应该写在减号的后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来谈收获。
板书设计: 6、7 的减法
还剩几个同学? 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还剩几个桃子?
从几里面去掉几 用减法。
6-2=4 7-5=2 6-5=1
8、9 的加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上第三单元信息窗 5——和是 8、9 的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和是 8、9 的加法。
2. 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关于 8、9 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84
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在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和是 8、9 的加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关于 8、9 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野餐,今天,我们再
到孙悟空的水连洞参观,好吗?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山上有 5 只小猴,又来了 3 只;
生:石头旁边有 5 朵红花,4 朵黄花。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朵花?
二、小组探究,汇报质疑
1.解决“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1)可以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5+3 等于多少呢?
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全班交流: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 1:一个一个的数。
生 2:想 3 和 5 合起来是 8。
(4)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含义?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
先让学生独立说一说,教师做补充。
(5)想一想,求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8(个)
(6) 比一比: 5+3=8 和 3+5=8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共同点:这两个算式里的数和符号都相同。
不同点:3 和 5 的位置交换了。
小结:在图中从左向右观察是 5+3=8,从右向左观察是 3+5=8。加号两边的数字交换
位置,结果不变或结果相等。
85
(7)你还可以说出一组像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举例。
2.解决“一共有几朵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试着算出结果,然后汇报交流。强调两个加法算式都对,
并且结果都是 9。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是 8、9 的加法,师生共同总结:
和是 8 的加法:
1+7=8,2+6=8,3+5=8,4+4=8,5+3=8,6+2=6,7+1=8,8+0=8
和是 9 的加法:
1+8=9,2+7=9,3+6=9,4+5=9,5+4=9,6+3=9,7+2=9,8+1=9,9+0=9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 1 题是一图二式的练习。
先观察图,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结果。
2. 课本自主练习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强调大括号的含义,此时的问号表示要求什么,一共包
括几部分。
3.课本第 8 题。
练习时,
让 学 生 看 明
白题意,重点
让学生明确:
86
画图时,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经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
然后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填未知数。这里也渗透了代数的思想。
4.
课件播放请我跳的动画,观察跳的方向,引导学生利用青蛙每次跳了几段来列式,两次
一共跳了几段。
5.根据课件播放,快速说得数(关于和是 8、9 的加法)。学生以抢答的方式回答。
8、9 的减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 以内的加减法第 9 课时 8、
9 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8、9 的减法。初步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
并运用所学的 8、9 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
作和思考过程。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 8、9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板、方块等
学生准备:小棒等
87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铺垫:
你会填吗?
3 5 62 7
8
5
9
2.导入谈话: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水帘洞外好多小猴子,聪明的同学们利用我们学习的加法知识一下
就算出了小猴子的总只数,可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到水帘洞看一看,调皮的小猴
子又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3.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图中的小猴有什么变化,并
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的发言:
(1)还剩几只小猴子?
(2)一共有 9 朵花,红花有 5 朵,黄花有几朵?
(3)一共有 9 朵花,黄花有 4 朵,红花有几朵?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而又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
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小组合作,自主交流
(一)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1.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2.你用什么办法计算出得数的?能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提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旨
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同时,通过学生对 8 的减法的尝试计算,有利于他们再
现已有的计算经验,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为下
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
2.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探究情况。
88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解决“还剩几只小猴子?”的问题。
问: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 8-3=
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预设: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几,要用减法。
谈话:你们是怎样解决这道算式的?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1.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预设:
(1)摆小棒。摆 8 根小棒,拿走 5 根,还剩 3 根。得出 8-5=3。
(2)摆方块。摆 8 个方块,拿走 5 个,还剩 3 个。得出 8-5=3。
(3)数手指。先出 8 根手指,放下 5 根,还剩 3 根。得出得出 8-5=3。
(4)数的组成。8 可以分成 5 和 3,8-5=3。
(5)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因为 5+3=8,所以 8-5=3。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
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同时要注意让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
课件出示:摆一摆
【设计意图:算法多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
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交流中分析、比较不同算法的特点。体现学生
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谈话:比较一下,以上的几种算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更方便?学生思考、比较,
谈想法。
允许个别同学使用直观操作法,但后续学习中要提高要求。
教师小结:10 以内数的组成大家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了,所以利用数的组成算 10 以内
数的加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建议大家使用这种算法。
89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算
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交流,感受不同算法的特点和优劣,
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达到举一反三,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二)发掘计算的方法。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1.想一想:5+3=( ) 3+5=( ) 8-3=( ) 8-5=( )
2.你还能写出 8 减几的减法算式吗?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创造空间,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恰当运用数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梯
形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解决“一共有 9 朵花,红花有 5 朵,黄花有几朵?”和“一共有 9 朵花,黄花有
4 朵,红花有几朵?”的问题。
1.学生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随机课件展示:
9-5=4 9-4=5
2.引导学生写出 9 减几的减法算式。通过想加法算减法进一步明确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将问题寓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以具体情
境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对知识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同时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发展思维。巩固加减法含义
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8 减几和 9 减几的减法算式,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通过
想加法就能很快地计算出减法的结果。老师希望同学们多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数学计
算交上好朋友,正确快速地计算出得数,比一比,谁最棒好吗?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看图写算式。
90
学生独立完成,看懂图意,同桌互相交流做法后集体订正,指名说想法。
2. 一图四式。通过看足球图编故事,明确加减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接着出
示:
要引导学生分析四道算式的意义,让学生透彻理解四个算式的由来。紧接着出示根据一
道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明确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借助直观图示,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总结 8 减几的算式和 9 减几的算式,理解并运
用 8、9 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
5.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在解决“还剩几个萝卜?”和“还剩几只
兔子?”的问题问题中,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听《八戒吃瓜》的情境故事,学生在兴趣盎
然中自然而然地明确减法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6.拓展题。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分析比多比少
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计算企鹅只数的问题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加强学
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与巩固。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
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7.全课总结,回顾梳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怎样算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追问:怎样算最快?)
91
(2)我学会了用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追问:什么情况用加法解决问题?什么情况
用减法解决问题?)
(3)我学会了看图写算式。(追问:一图可以写出几道算式?)
(4)我学会了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知识”“合作” “会想”“会用”等多方
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
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8、9 的减法
8-5=3 8-3=5 8
5 3
9-5=4 9-4=5 9
5 4
10 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49—50 页 信息窗 6 第 1 课时 红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有关 10 的加减法,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初步学会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并能运用 10 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准确地口算出有关 10 的加、减法。
92
难点: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一图四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具盒、多媒体课件(ppt + flash)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口头抢答)
2+7= 3+5= 9-3= 8-6=
2+4= 9+0= 7-4= 9-7=
师:同学们真棒!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已经学习的 6、7、8、9 的加、减法。今天让我们
一起再来学习 10 的加、减法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为下一步学习 10 的
加、减法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9 以内的加减法掌握的很好!现在,让我们到美丽的花
果山上去看一看吧!(教师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从上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图上有一只小猴子,摘了 10 个桃子,想分成两堆,……(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
师:同学们,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呀?
预设:
生 1:10 个桃子分两堆,可以怎样分呀?
……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93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三、动手实践,你说我讲
(一)动手实践。(研究 10 的分成)
师:对呀!10 个桃子要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呀?大家赶快帮小猴子分一分吧!
(师媒体出示)活动要求:
1.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2.把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3.小组内交流分的结果。
4.组长整理小组内所有的分法。
学生操作,探究 10 的分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活动过程,为后续交流收集素材。
(二)你说我讲,展示学生研究成果。
哪些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成果与大家说一说,看哪一组的同学最聪明!
预设学生研究成果:
1.图示法。
我们是用摆圆片的方法,来分的,生边说边操作。
可以这样分: 也可以这样分: ……
2. 我们是用表格记录的,如下图:(学生可以到实物投影上展示)
10
9 8 7 6 5
1 2 3 4 5
3.我们是用算式记录的:
9+1=10 1+9=10
师质疑:看到上面的算是你能写两道加法算是吗?
生:10-1=9, 10-9=1
师:很好!你们真聪明!在练习本上试着写出其他的有关 10 的加减法算式吧!
生:8+2=10 2+8=10 10-2=8 10-8=2; 7+3=10 3+7=10 10-3=7 10-7=3;
……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有关 10 的加、减法都学会啦!)
9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和是 10 的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相加算减解决有
关 10 的减法,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难题,你们高兴吗?你能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的方法,知道了:
●得数是 10 的加法算式
●与 10 有关的减法算式
●巩固复习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并且写出来
●明白了计算有关 10 的减法时,想加法算减法,可以提高运算的准确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
经验,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了新的提升。
五、联系实际,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都很棒,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生:好。
1. 基础练习
(“过山车”、“摘苹果”、“找羽毛”、“青蛙回家”、“找房子”、“打飞碟”、“小
猪夺宝”等七个小游戏,是进行 10 的加、减法基础练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喜好而
灵活选择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做几个计算机小游戏,比一比看谁做的快、对的多,好不好?
生:好。
“过山车”游戏:
“摘苹果”游戏:
95
“找羽毛”游戏:
“青蛙回家”游戏:
“找房子”游戏:
“打飞碟”游戏:
96
“小猪夺宝”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机小游戏的方式来巩固 10 的加、减法运算,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第 1 题
左图:
师:请同学们先看左边的图画,图上画的是
什么呀?
生:一棵大树,树上有一个小房子(鸟窝)和三只小鸟。
师:根据图表达的意思,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解答吗?
生:用加法计算。(学生填写算式)
右图: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下右边的图画,
看看图上画的又是什么呀?
生:一只小狗拉这一个玩具车。
97
师:根据图画表达的意思,你能用什么方法解答呀?
生:用减法计算。(学生填写算式)
(2)自主练习第 2 题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生:袋鼠。
师:一共有几只袋鼠?一共分了几组?你能根据图画写出下面的 4 个算式吗?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尽量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练习
自主练习第 9 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图画,你能讲一个数学故事吗?
生:能,让我来讲。
(教师通过“树上有……,飞走了……,还剩……只”、“树上有……,摘了……,还剩……
个”、“大树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朵”等课件演示来引导学生讲自己身边的
数学故事)
4. 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吧!
98
5. 板书设计
10 的加、减法
10 以内连加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53 页信息窗 7 红点 1 和 54-57 页关于连加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连加的意义,能够
列连加的式子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获得成功
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列连加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看谁算的快。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复习 10 以内的加法。
6+4= 4+0= 3+6= 5+3= 3+7= 0+6= 3+4= 2+4=
5+5= 6+1= 5+2= 3+2= 7+1= 6+2= 4+3= 7+2=
9+1=10
1+9=10
10-1=9
10-9=1
99
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口算出得数。
算错的同学可以说说口算的过程。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关注:(1)关于 0 的加法。
(2)3+4 和 4+3 两个算式的特点,巩固“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3)4+3 和 7+2 的计算是本节课连加例题计算过程的分解,为本节课的计算做好了铺垫。
2.谈话激趣: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我们在花果山学习了不少本领。我们今天去看看,
谁来到了花果山,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连环画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
教师谈话:小兔子在草地上玩的多高兴呀!请你仔细看这三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
信息?
预设:学生 1:第一幅图草地上有 4 只小白兔。
学生 2:从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又来了 3 只小黑兔。
学生 3:从第三幅图上可以看到又来了 2 只小灰兔。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发现的信息)
100
教师进一步引导:把这三幅图连起来,你能讲一讲小兔子的变化吗?
学生交流,汇报:草地上原来有 4 只小白兔,又来了 3 只小黑兔,后来又来了 2 只小灰
兔。
2.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试着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
预设:草地上原来有 4 只小白兔,又来了 3 只小黑兔,后来又来了 2 只小灰兔。一共有
多少只兔子?
(教师适时板书出数学问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发现数学信息还能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平时我们一定要多问问题,这会帮助我们成长的!
三、你说我讲,探究新知
1.教师质疑: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列式。
汇报:4+3+2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
2.引导观察:这个算式跟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明确:像 4+3+2 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加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可以怎样读呢?
(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3.教师提出质疑: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用连加列式呢?
让学生同桌借助小棒操作、思考、感受。
4.汇报,明确连加的意义。
预设:学生 1:我觉得是把 3 组小兔子合并在一起。
学生 2:我们组也是这样想的,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计算。
……
教师:“请你说说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预设:4 是原有的小白兔;3 是又来的小黑兔,需要加上;2 是后来又来的小灰兔,需要
再加上,这样就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了。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操作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引导学生感受:把几部分合起来的运
算就是“连加”。
101
教师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连加”。
板书课题:10 以内连加。
5.探究算法。
教师: ,怎么计算呢?
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不同的想法。
汇报交流。
预设:①摆一摆:先用 4 根小棒代表 4 只白兔,再摆 3 根小棒代表 3 只黑兔,最后摆 2
根小棒代表 2 只灰兔。4 根小棒和 3 根小棒合起来是 7 根小棒,7 根小棒再和 2 根小棒合起来
就是 9 根小棒,所以 4+3+2=9(只)。
②画一画:先画 4 个圆形代表 4 只白兔,再画 3 个圆形代表 3 只黑兔,最后画 2 个圆形
代表 2 只灰兔。4 个圆形和 3 个圆形合起来是 7 个圆形,7 个圆形再和 2 个圆形合起来就是 9
个圆形,所以 4+3+2=9(只)。
③算一算:先算 4+3=7,再算 7+2=9。
④数一数:先伸 4 根手指,再伸 3 根手指,最后再伸 2 根手指,合起来也是 9 根手指。
得出 4+3+2=9。
⑤从头开始一直往后算。
……
教师质疑:算出第一步的得数后,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
预设:学生 1:应是 7+2。
学生 2:第二步应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操作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全班总结:第一步先算 4+3=7,第二步应用第一步计算的得数“7”和第三个数“2”相
加:7+2=9,这样就算出 4+3+2=9(只),也就是同学们说的“从头开始一直往后算”,数学上
我们说“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师边讲解边利用导图的形式画出计算过程:
质疑: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还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学生 1:3+2+4=9(只)
学生 2:3+4+2=9(只)
让学生说说分别是怎么计算的,利用导图的形式画出计算过程。
102
比较:4+3+2=9(只) 3+2+4=9(只) 3+4+2=9(只)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3 个数连加,交换他们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6.小试身手。
教师多媒体出示:3+2+3=
让学生独立完成,利用导图的形式画出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关注有差异的学生。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说说第二 步怎么算的,
教师操作多媒体配合。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花果山,通过发现小兔子的变化,提出并解决
了“连加”的问题,你们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知道“把几部分合起来要用“连加”来解决,
并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算出结果,你们表现的真棒!接下来看看你们能不能更棒一些!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 1 题:摆一摆,填一填。
此 二
道 题 是 基
本练习题,
告 诉 了 第
一 个 数 和
运算符号,让学生填后两个加数并口算出结果,这样降低了题目难度。练习时,让学生借助
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的意义以
及运算的顺序。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教师操作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2.自主练习第 2 题。
此 二
道 题 是 看
图列式题。
通过 3 种同
类 物 品 的
呈现图,学
生 直 观 地
103
感受连加的意义。相对于第 1 题有所扩展,主要在于所有的数及运算符号都让学生去填。练
习时,处理方法同第 1 题,教师多关注有差异的学生。
3.自主练习第 8 题。
【温馨提示】
①认真看图,你能讲个故事给同学们听吗?
②根据故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如何列式、计算?
此题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解决问题的题目。它不仅训练学生列式计算的能力,同时也培养
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时要重点让学生结合题意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
4.自主练习第 9 题第 1 小题。
教师多媒
体课件出示,
学 生 独 立 完
成。此题是看
数轴写算式。
前面加减法计算练习中有相对应的练习形式。同样是小青蛙跳,所不同的是连续跳了两次,
从数轴上可以直观地看到跳的情况,由此得出连加的算式。利用青蛙跳远的有趣练习,渗透
数形结合的思想。
5.自主练习第 10 题。
104
【温馨提示】
①认真看图,图中有哪些蔬菜?分别有多少个?
②右边的表格是什么意思,怎么填写?
③如何列式、计算?
此题是巩固连加计算的练习题。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先数出西红柿、青
椒、茄子的数量,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统计意识。然后计算 3 种蔬菜的总个数。练
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明确表格填写的内容及方法,再正确填写,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
列出连加算式,算出结果。
6.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1)我知道把几个数合起来要用连加计算。
(2)连加计算要从头开始计算。
(3)我学会了用画图(导图)计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10 以内的连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用连加解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10 以内连加
草地上有 4 只白兔,
跑过来 3 只黑兔,
又跑来 2 只灰兔。 先算 4+3=7,再算 7+2=9
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从左往右
小猴跳水
——连减
教学内容: 数学一上第 3 单元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 7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减的意义;
2.明确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能够正确的进行计
算。
3.让学生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105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连减的意义;明确连减的计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难点: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解决有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生谈话: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兔
子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
板书课题:小猴跳水
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重点强调数量的变化。)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3.板书问题: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
出示探究提示:
1.先跳下 1 只,用加法还是减法?怎样列算式?
2.再跳下 2 只小猴,怎样列式?
3.算式中,5、1、2 各表示什么?
4.怎样计算?
活动方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强调: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教师巡视,收集不同做法,必要时个别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算顺序。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怎样计算?(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学生边讲解教师边板书。)
106
质疑:
1. 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个减法和昨天学习的“连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
3. “连减”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
预设:
1.这个减法是 3 个数连减,以前的减法是 2 个数相减。
这个减法和昨天学习的“连加”都是分两步计算的。
(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2.连减式 5-1-2=2 可以读作:5 减 1 减 2。
3. “连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
总结:
像这样几个数连续相减的算式叫“连减”;
“连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下面,
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思考:4 个数连减怎样计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07
1.
问题:
(1)如果将 3 和 4 的位置互换,得到的式子,9-4-3=2,对吗?
(2)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连减的意义。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体会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2.
问题:这里的 2 和 3 的位置还能互换吗?
【设计意图】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维尼小熊们在草地上欢快的跳舞,看他们 9 个排着整齐的队伍 过来了,可
是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必须裁掉 2 个,后来还是不行,又裁掉 1 个,最后还有
几只可以参加演出呢?
想一想:我们解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9-2-1=6(只)
【设计意图】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
108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看数轴写算式的题,前面加减法的练习中有相对应的练习,同样是小
青蛙跳,不同的是连续跳了两次,从数轴可以直观的看到跳的情况,由此得出连加、连减的
算式。
5.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检查同学们对“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6.
【设计意图】讲数学故事在本教材中使第四次出现。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和间接
109
的表达能力,按照题目中的提示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数学问题并列连减算式解决。除了关
于青蛙的连减问题,还可以提出关于蜜蜂的连减问题。题目中要求学生将一个身边的故事,
教师呀引导学生从此题中扩张出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用连减的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就用连减解决。
板书设计:
10 以内的连减
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
“连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信息窗 8,第 58 页红点、绿点及 59 页自主练习 1-3
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
加减混合计算。
2.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
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学具:
110
小棒、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也想学钓鱼,有些小
猴学会了,有些小猴没学会,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课件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讲数学故事。
图上都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能编 一 个 数学
故事吗?认真观察,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位听。
同位交流完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
现进行评价)
2.说说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 1:5 只 学钓鱼,走了 3 只,又来了 1 只,
生 2:鱼缸里有 3 条 ,又钓了 2 条 ,跑了一条 ,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 1: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生 2:现在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师板书)
同学们可真棒!提的问题非常好,你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3.解决红点问题“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求出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 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
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5-3+1= 5+1-3=(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讨论交流中,能够探索出多种算法。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合
作意识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比较观察。
111
这两个算式和我们前两节课学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算式起一个名字。(找生说)
师小结:像这种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它的名字叫“加减混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师板书课题)
5、小组合作,探索算法。
5-3+1=?你能用学具摆一摆,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活动,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操作和语言表述,使学生自己加深表象,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2.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小棒来摆一摆,从 5 个里面拿去 3 个再加上 1 个。
(2)用 5 个小棒加上 1 个,再减去 3 个。
(3)直接口算答案。
(课件演示)
3.谁能说说算式中各数代表的什么意思?
你能说一说运算顺序吗?
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格式表示运算顺序。
4.解决绿点问题“鱼缸里现在有几条鱼”?
(1)同学们认真观察鱼缸里小鱼是怎么变换的,然后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理解有困难的可以根据图意摆学具,再列式。
(2)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讲解。引导学生用“先算……后算……”的格式表达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学懂红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绿点问题, 培养了学生自己
独立思考完成练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
成过程中。]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例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112
师:请大家开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上面两道例题(加减混合运算)与我们以前学过
的连加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先算前两个数,得出的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都是从左到
右的顺序计算。
2.小结: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到右依次算。
3.为什么有些小猴没学会钓鱼呢?你现在知道了吗?(找生说一说)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今天学习了 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同学们非常聪明,找到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
就来比一比看谁最棒,好不好?
1.自主练习第 2 题。(课件出示)
(1)观察此图: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8-2+3 或 8+3-2
(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2.自主练习第 1 题。(课件出示)
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想一想小朋友手中现在有几个气球?根据自己
的想法列式计算。
3.自主练习第三题(课件出示)
开火车(练习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13
板书设计:
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 现在鱼缸里有几条小鱼?
回顾整理——1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62、63 页回顾整理、64-69 页的部分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掌握 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形
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2.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
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样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
主动探究,发现加减法表中算式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114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课件依次演示第三单元的八个情景图,唤起学生对 1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回忆。
谈话:大家在欣赏图片,阅读图片内容的同时,能联想到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吗?(让生
观察并相互交流。)
预设:走进花果山
加法的意义。
减法的意义。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
谈话: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关于《10 以内的加减
法》这部分知识,好不好?(板书课题:10 以内的加减法)
质疑:对《10 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先在你的小组内交流一下
吧。
2.让学生根据课前的整理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再次整理。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展示一下呢?
2.汇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汇报:
(1)加法的意义: (随课件的出示,让学生在回答中逐步再次理解)
质疑: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呢?怎样计算?(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让他们各抒已见。)
115
预设:3 和 2 合起来是 5。用加法计算。3+2=5
总结加法的意义:对,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
质疑:你们会计算吗?试试看:
6+4= 0+5= 2+7= 3+3=
给学生一分钟的思考时间,随后逐个完成。
(2)减法的意义:(随课件的出示,让学生在回答中逐步再次理解)
质疑:你看到了什么?表示什么呢?又怎样计算?(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让他们各抒
已见。)
预设:6 个去掉 2 个还剩 4 个。用减法计算。6-2=4
总结减法的意义:对,减法就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质疑:你们会减法计算吗?试试看:
9-6= 7-7= 10-5= 5-0=
给学生一分钟的思考时间,随后逐个完成,回答时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3)加减法的联系。
看图你能列出几道算式?
独自列式:3+2=5 2+3=5 5-3=2 5-2=3
师总结加减法的联系:可以从合起来的角度看,也可以从分开的角度看。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随课件的出示,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让他们各抒已
见。)
116
质疑:你看到了什么?怎样表示呢?又怎样计算?
预设:6 个加上 4 是 10 个再去掉 2 个还剩 8 个。6+4-2=8
质疑:这是一个什么算式?应怎样计算?
预设: 加减混合运算:从左向右依次算
质疑:老师写出5、3、2三个数,你能根据这3个数写出所有能两步计算的算式吗?(给学
生留出3分钟思考交流的时间)
预设:5+3+2、5+2+3、5-3-2、5+3-2、5-3+2等等。
(然后让学生口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并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温馨提示: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活动,唤起学生对10以内的连加、连减、先加后减、先
减后加等两步式题的回忆。
谈话:我们做一个“帮蚕宝宝回家”的游戏,好不好?
温馨提示:借助教材中提供的“帮蚕宝宝回家”的连线练习,进一步巩固 10 以内的连加、
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5) 加法表,
指导学生填写加法表,随学生的回答逐渐完善加法表。然后引导学生对填写完整的加法
表进行有序的观察:
观察发现规律:
①加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②加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③加法表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温馨提示: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从中感受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
的联系。重点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特点——分类整理成表——发现排列规律”的过程。
(5)减法表
指导学生填写减法表,随学生的回答逐渐完善减法表。然后引导学生对填写完整的减法表
进行有序的观察:
117
观察发现规律:
①减法表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②减法表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③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逐一展示课件,得出规律。
小结:请同学们看,经过你们的努力两张美观、整齐、漂亮的10以内的加减表呈现在了
我们眼前,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概括:把零散的知识变得清晰、有条理了,便于我们记忆、应用。
温馨提示: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整理出加减法表后,让学生观察、小结、反思学习过程,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能促使学生通过对发现过程的回顾,总结学习方法,使之在今后
的学习中能应用这一方法去学习和探究新问题。
3.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与困惑?
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师:对于 10 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所学知识,大家汇报总结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下练习,好不好?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的时间较长,学生有些遗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结
合具体例子边分析边解决边小结,逐步复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中的重要知识点,巩固了知识
点。)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本 64 页综合练习第 1 题
分析:这是一道练习加减法意义的题目。
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先看懂图意,说说图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列出算式再计算。
2.出示课本 64 页综合练习第 2 题
118
分析:这是一道训练计算的题目。
建议:给学生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再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
3.出示课本64页综合练习第3题
分析:这是一道练习加减法的题目。(也可放在第 1 题之后)
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先看懂图意,说说图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列出算式再计算。
(二) 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课本 65 页综合练习第 6 题
这是“猜一猜,画√”,初步渗透估计的意识和估计的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
数画对号,在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差不多”的意义。
2.出示课本 65 页综合练习第 8 题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根据图中的信息,列出四个算式。交流时,让学生说
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119
3.出示课本67页综合练习第13题
这是一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教学时,要让学生先看懂图意,并用语言描述图意,再
相应的列式解答。
此题应该按先下后上的顺序列式,即 9-2+3=10(人)。但学生有可能对题意有不同的叙
述方式(如按先上后下的顺序),列式为 9+3-2=10(人),这时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 出示课本67页综合练习第14题
这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对 10 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等内容的综合练习。
练习时,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想小猴会买什么、怎样买,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多并能正
确列式解答。
2.出示课本 67 页综合练习第 15 题
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小狗找到骨头呢?给学生2分钟交流的时间,先让学生说出
解决的办法,再去独立完成。
四、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对于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收获?对于 10 以内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新体会?
(学生谈收获说体会,教师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
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减法: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加减混合运算:从左往右按
顺序运算。在学完一部分知识后,要有意识的回过头来进行整理、复习,把学过的知识进行
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分类整理是一种重
120
要的学习方法,掌握并应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板书设计:
10 以内的加减法
加法: 把两个数合起来。3 和 2 合起来是 5。3+2=5
减法: 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6 个去掉 2 个还剩 4 个。6-2=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6 个加上 4 是 10 个再去掉 2 个还剩 8 个。6+4-2=8。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算。
加减法表的规律。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70-72 页信息窗,红点以及自主练习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的情境,能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
对位置。
2.在经历用上下、左右、前后,辨别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方位感。
3.在有趣的活动中初步累积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用
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的分辨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跟我一起做
121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要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跟着音乐视频来活动一下,
看哪位同学做的好。
(师播放健康歌,学生一起跟着做。)
师:唉?同学们,为什么大家跳的不一样呢?到底是谁跳错了呢?为什么会错呢?
生:分不清“左右”。
师:噢,大家认为,要想跳好这段健康操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也就
是要认识左、右这两个方位。(教师接着板书“方位”和“左、右”,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运用活动运动引入课题,捕捉儿童的兴趣点,从而激发
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会辨别左右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呢?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请看探究提示)
(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发现典型素
材,为汇报交流做准备。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生活中你是怎样区分左右?
a.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左右手写字的习惯(右手写字,左手按纸)、上下楼梯、
过马路靠右行的习惯、吃饭右手拿筷子左手拿馒头、右手拿牙刷左手端水杯、上课发言举右
手、稍息时伸左脚等。(出示课件)
(1) (2) (3) (4)
教师及时渗透到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思想教育。即上下楼梯靠右行,过马路也要靠右走
并走斑马线,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b.练习辨别左右手。(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用右手握左手……)
c.找一找自己身体上的左右。
找一找: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手、右手,左腿、右腿,左脚、右脚等。
122
2.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1)师生玩游戏:教师与学生面对面都伸出右手。
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问:我们伸的是哪只手,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回答明确:学生和教师是面对面,方向相对,所以举起的右手的位置正好相反。
师:老师转过身去,这样老师的右手和你们的右手就在同一方向。
(2)介绍同学:找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左右边都是哪位同学,转过身再介绍一遍,发现了
什么?教师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我的左边是谁或谁在我的左)
a.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转过身后左边的同学跑到右边了。
b.通过学生举手示意发现:左右边的同学变了,你的左手和右手发生没有变化了。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个人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而左右边的事物却是相对变化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小游戏,在学生初步认知左右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提升,以明确
左右边事物的相对性。】
3.二次探究(认识前后、上下)
谈话:孩子们,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来做拍手操。起立,大家把板凳放好,立正!(师
生一起做)
同学们,大家跟我一起做:
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指一名学生边喊边做。
师:同学们做得真棒。请坐。
(1) 认识前后
a.引导: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听。刚才的拍手操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前
后、上下)
谈话:你们听得真仔细!(板书:前 后 上 下)同学们跟我读:前后 上下。
师:来,我们一起来指一下前后,再指一遍。
b.请学生说一说教室的前后都有什么,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
C.学生转身朝后座再看看,发现卫生工具在前边了,讲桌在身后了,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鼓励:大家学得真快!
(2)认识上下
123
谈话:同学们,我们除了前后、左右方位之外,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上下)
a.师:我们一起来指上、下。
b.引导学生用上下说一句话。
(3)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
a.出示小鸟和松鼠画面。(温馨提示:仔细观察上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师提问题:谁在谁的上面?(小鸟在松鼠的上面。)反过来如何说呢?(松鼠在鸭子的下
面。)
b.出示松鼠和白兔画面。(温馨提示:仔细观察上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师提问:松鼠在白兔的上面。白兔在松鼠的上面吗?反过来呢?
c.出示松鼠、白兔和小鸟画面。(温馨提示:仔细观察上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师提问: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小鸟的下面是谁和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亲身的表演中不仅对“左右”的相对性有了深刻理解,同时,对“前
后、上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更能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表现得非常好。下面请小朋友们坐好,老师想请三位
小朋友到前面来,老师先给小朋友编上号 1、2、3 号,小朋友们注意看,认真听老师的问题,
注意回答要完整。
a.三位同学横着站一排。
b.三位同学竖着站一列。
教师随机的提问,请学生完整的描述这三位同学的位置,从中体会左右和前后的相对性。
2.出示冰箱的画面,下图是贝贝家冰箱的冷藏室,看图填空 。小朋友们回答问题。
3.出示玩具柜让生到讲台前自由说说,用到今天学习的方位词。
在 的( )面,在 的( )面。
在 的( )面, 的右面是( )。
在 的( )面, 的左面是( ),右面是( )。
你还愿意再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物体的位置。】
4.出示小动物排队画面图 1 和图 2,让小朋友们到讲台上边指边说。
5.出示小动物排队图 3,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124
(1)小猫的前面是( ),( )排在小老虎的后面。
(2)( )排在最前面,排在最后面的是( )。
(3)从前面数,小鸭子排第( ),从后面数,小鸭子瓶第( )。
6.动手试一试,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提前准备好剪贴画哦。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和游戏,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
五.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组交流分享。教师指生回答,教师及时做好评价。
2.游戏结束下课。
【设计意图:交流和分享收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思维、
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及时的评价,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的快乐。】
板书设计
认识位置
上下、左右、前后
相对
125
认识位置练习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练习,第 70―72 页。新课堂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确认方向,准确熟练辨认前后、左右、上下。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位置认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
应用。
3.通过练习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数学思想和团结
协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感受到数学生源于生活,产生用数学思考
观察周围实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正确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熟练正确利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在相对面判断物体的左右,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一梳(知识回顾):
1.板书课题:大家真了不得,知道外出要遵守交通规则,出行要靠右走,上下楼梯要靠
右边走,并且还掌握了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简单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练习认
识位置。
板书课题---认识位置练习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用儿童化语言口述目标)
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对事物的上下、前后、左右的辨
别方法。(2)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自学指导:(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口述指导)
认真回想认识物体位置的学习过程(课本第 70-71 页的内容),思考:(1)你能确认上下、
前后、左右吗?(2)物体的位置不同它的上下、前后、左右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3)
你能否再叙述一下出行时该怎样走吗? 3 分钟后学生汇报。
5.知识回顾:
126
根据自学指导的内容回顾本课的知识要点 ,可以根据自学指导的顺序进行。
预设:(1)我能确认上下、前后、左右,如我头部往上是上方,脚下是下方;身体正面
是前方,身体后面是后方。左手方向是左面,右手方向是右面……。
(2)物体的位置不同它的上下、前后、左右有的会发生变化。如我对面同学的前后、左
右和我的前后、左右方向会相反。一个倒立的的人他的上方是脚心所对的方向,他的下方是
头皮所对的方向,.......。
(3)我们平时出行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走路靠右走。就是上下楼梯也要靠右边走。
二、练一练﹙先学﹚
谈话:上面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同学们有信心接受“快乐训练营”的挑战吗?
那我们开始吧,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一)基础练习
1.我是小法官:
(1)稍息时,伸右脚。 ( )
(2)升国旗时,我们看到学哥、学姐们举起左手。 ( )
(3)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边走,才能保安全。( )
(4)升国旗时老师面对国旗行注目礼,国旗在前方。 ( )
(5)汽车方向盘在左侧。 ( )
(6)正步走时先伸右脚。 ( )
温馨提示:熟练掌握认识位置的方法技巧是判断的基础和前提,要心细、周密。
2.填一填。(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1)让学生说一说“从右数”是从哪个方向数。(2)从右数大客车是第 5 辆
接着向左数就可以了。
(四) 综合练习
1.填一填。(课件出示。)
127
从前数第 2 辆车是第( )号车,从后数第 2 辆车是第( )号车。
温馨提示:(1)先看清要求是从什么位置来确定的?(2)教师说明要求:按要求填出来。
2,填一填:
温馨提示:(1)先认识都是有哪些动物?再说一说这样要求是按什么方向分类?(2)教
师说明要求:按要求填出来。
【设计意图:以上两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用有关认识前后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拓展练习
1.填一填
温馨提示:(1)先认识都是有哪些动物?再说一说这样要求是按什么方向标准去确定位
置的?(2)教师说明要求:按要求填出来。
2.填一填
的 右 面 是 ( ), 左 面 是
( ),上面是( ),下面是( )。
在 ___的左边,______的右边是 。 在_______的左边,在______的右边。
( )住在最下面,是第( )
层,第 2 层住的是( )。它在
( )的上面,( )的下面。
第 3 层住的是( )。
从( )数 是第 个, 是第 个。
从( )数 是第 个。 是第 个。
128
温馨提示:(1)认真观察图,并提示位置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2)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这道题稍有一定的难度且有趣,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形象,特别是考察
学生对物体位置的左右的确定,更能有效考察学生对左右的位置的掌握。】
三、改一改﹙后教﹚
1.公布答案,对改统计。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同桌对改。
2.针对问题,更正讨论。
﹙1﹚通过学生对基本练习的完成。
教师点拨总结:认识事物的位置只要抓住它们的本质,即相对面不同,物体的位置结果
也会不同。
﹙2﹚通过综合练习,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加工利用环节练习。对于感受认识物体
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及应用这一教学目的是一个达成。
﹙3﹚通过拓展练习,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出示典型的错误问题,引导学生从思路、方法、步骤、规范等方面分析评议,找出错误
的原因,并订正。
温馨提示: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订正,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
只讲大家都不会的。不能就题讲题,要由一题讲出一个规律,以点带面,融会贯通。
3.课堂小结(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对于认识位置有了新的认识,你有哪些想法和收获呢?
请说一说。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能熟练的掌握认识位置的方法,并能熟练正确根据位置认识的
方法去对事物位置进行确认。解决生活中的关于位置认识的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思考,比
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能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希望我们利用今天所学习的
数学知识,能解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开
拓思维。
五、测一测﹙当堂训练﹚
教材第 73 页的我学会了吗?
129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
教学内容: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74 页—75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难点:学生理解简单重叠问题的结构。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谈话:同学们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大雁要飞到南方去了。快看!
课件出示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天空中有一行大雁,有的大雁被云彩挡住了。有一只大雁与
众不同,穿着花衣服。
出示信息和问题
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它排在第 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 3。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
只?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读信息、问题。
全班学生试着小声读信息和问题,找一名学生读信息问题,把信息和问题读顺。
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题意
130
“从前面数它排第 6”是从哪儿往哪儿数?“从后面数,它排第 3”从哪儿往哪儿数的?
问题“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都包括图中的哪些大雁。
(二)猜一猜
师:猜一猜,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三)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在学生猜一猜的基础上,师抛出问题:同学们猜的准不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准确
的知道“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汇报质疑
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有针对性的质疑:
生 1:用加法 6+3=9 只
师:同意它的想法吗?
为什么不同意?错在哪儿呢?
理解能力强的孩子可能会说:穿大衣的大雁数了两次,应该再从 9 里面去掉 1 个,9-1=8
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
师引导:怎样才能让他明白他的想法不对呢?
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画图的方法说明
在学生产生画图需求的基础上
师确定思考问题的方法:采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画直观图解决问题
师:如果一只大雁用一个圆圈表示,怎样画图表示出“从前面数花大雁排第 6”,画几只
呢?再怎样画出“从后面数它排第 3”,又要画几只呢?
学生想一想,动手画一画。
画后同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画法
找个别学生在展台上边展示边讲解自己的想法、画的过程和画的结果。
学生画的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从前往后 1 个、1 个的画,一直画到第 6 个,再从后往前 1 个 1 个的画,
画到第 3 个
如图
根据学生展示的图和讲解,师分别质疑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出你是从前往后画的呢?从第几画到第几?
131
2.怎样让同学们一眼看出哪个圆圈表示穿花衣服的大雁?
3.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出你是从后往前画的呢?从第几画到第几?
4.从后往前数,花大雁排第 3,为什么只画了 2 只呢?
根据学生的图生成如下直观图
如图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从中体会
先画了 6 只大雁,第 6 只花大雁画完了,从后往前数,花大雁排第 3,再画 2 只它就排
第 3 了,因为前面画完它了,不能再画了,所以从后面画只 2 只。
为了更清晰、明了的画图表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们解决解决问题,在画图时可以画上
箭头标上数字。
第二种情况:先画出花大雁,再往前面的大雁,后面的大雁。
根据这种画的过程师重点质疑:画出了花大雁,前面为什么画 5 只?
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前面只有画 5 只,花大雁才能排第 6。
(五)借图解决问题
师:根据画的图能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吗?
有的学生采用数的方法:一共有 8 个
师:你能借助图解释为什么 6+3=9 不正确,错在哪吗?
学生指图讲解:从前面数大雁排几 6,一共是 6 只,从后面数排第 3,一共是 3 只,如果
两部分加起来,这个花大雁就算了 2 次,所以最后要去掉多算的 1 次,用 9-1=8。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讲解:像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中叫“重叠问题”,画这样的直观图可
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板书课题: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
三、抽象概括 总结提升
通过解决“一行大雁有多少只?”这个实际问题,同学们知道了这类问题是数学中的重
叠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先读信息和问题。再采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信息,在画图时,一
般用上个圆圈表示一个物体,为了更清晰表示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数,可以画箭头线表示,
标出第几个,画出图后采用数一数的方法或算一算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一行一共有多少个了。
四、巩固应用 拓展提升
1.课本 74 页第自主练习第 1 题
6
3
1 2 3 4 5 2 1
132
本题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处理方式
(1)学生独立读信息和问题,个别学生在班级内读一读。
(2)根据信息画图
师引导学生反思:画图时,先画谁?
(3)观察画的直观图,数出或算出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师质疑:计算时为什么加 1?与刚才的那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2.课本 75 页自主练习第 3 题
本题考察学生能否主动采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处理方式
(1)学生独立读题。同桌看图指一指是从哪往哪数?
(2)画图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画的过程与结果,说想法
3.做课本 74 页第 5 题
本题是排队上车的情境,通过“排队上车的有从少人”,感受画直观图解决问题的便捷性。
处理方式
(1)读信息问题
(2)学生说一说“后面还有 4 人”表示什么意思?与“从后往前数排第 4”有什么不同?
(3)画图解决问题
133
(4)学生汇报交流
(5)引导学生反思:在画图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以上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感受到了画图解决问题带给我们的好处,希望同学们能
灵活使用这个法宝。在读题时一定要细心,读懂每句信息,只有图画对了,才能解决问题对。
相关文档
-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4 My to2021-11-192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用7的乘法口2021-11-193页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2021-11-195页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检2021-11-193页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2021-11-195页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小小的船2021-11-1937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倍的认识 ︳青2021-11-1910页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1认识厘米2021-11-1917页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2021-11-1932页
-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单元2021-11-19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