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4 KB
  • 2021-11-19 发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创新教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创新教案 ‎《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成为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扎实 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 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 西的永济县去玩一玩。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呀,数一数,有几层楼?今天 我们就到这座楼上去玩一玩。听导游介绍,这座楼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停留 在上面休息,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鹳雀楼,读正 确)‎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数一数,有几层楼?”为下文登高望远作好铺垫。 ]‎ ‎2.看老师在黑板上写“鹳雀楼,学生书空。(楼是左右结构的字,左面是 木, 右上是米,右下是女)。‎ 学生在语文书上把“楼”描一遍。‎ ‎3.以前,鹳雀楼不是很有名气的,但在唐代有一位大诗人王之涣来到这 里, 登上鹳雀楼,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取名为《登鹳雀楼》,学 生读题目。今天,我们就跟随王之涣登鹳雀楼,去看看,去玩玩。‎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但王之涣说, 在登楼之前, 要把他写的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 请大家打 开语文书,翻到第113页,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 。‎ 古诗一共有两句四行诗句,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诗句?(个别读、齐读)‎ 5‎ 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句?(个别读、齐读)(更、层正音。)‎ ‎ 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我们把《登鹳雀楼》读得这么正确、这么流利,王之涣请我们一起 登楼了。‎ 三、 品读诗句, 悟意明理。‎ ‎( 一)品读第一、二行诗句。‎ ‎1.啊,我们现在登上二楼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美景吧。(看动画)‎ ‎2.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1)山 a这是怎样的山?‎ ‎(青山,评价:对,因为山上种满了树。)‎ 这是高大的山(对,山又高又大)‎ b山怎么样呢?(一座挨着一座。)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连绵起 伏 连绵起伏的群山 ‎(2)日 这是怎样的太阳呢?‎ 红红的(像红气球,像红灯笼),你说了太阳的颜色。‎ 圆圆的(形状)‎ 发出了亮光,(但一点儿也不刺眼),古诗中,有一个词语就写了这美美 的, 红红的、亮亮的太阳,谁找出来了。读一读“白日。‎ 傍晚的太阳怎么样了呢?(落下去了)‎ 怎样落下去的呢?(慢慢的,靠着群山),书上哪个字是表示“靠着、挨着”‎ 的意思?(依),谁来做一做“依”的动作。‎ 呀,红红的太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 见了,第一行诗中,哪个字表示“完了,消失了”?(尽)‎ ‎3.指导朗读“白日依山尽”‎ ‎( 1)啊,看到了红红的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 消失了,看不见了,我们忍不住吟颂到:“白日依山尽”‎ 5‎ ‎( 2)个别读。‎ 评价:通过你朗读的白日,让我仿佛看到了一轮圆圆的、亮亮的红日,多 美呀。‎ 从你读的“依山”让我感受到了太阳靠着山头,多么可爱啊!‎ ‎ 听了你读的“尽,让我感觉到太阳怎么一下子掉下去的,他可是慢慢地落下 去的呀。‎ 你读得真好,那是因为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 读。‎ ‎4.学习第二行诗句 ‎( 1)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黄河水是怎样的呢?(河水流得很急,很快,不停地流着)‎ 是呀,黄河水不停地向前流着,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奔腾不息, 黄河 水的气势多大啊,再送你一个词语“浩浩荡荡。‎ 黄河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地向前流着,要流到哪里去呢? ( 大海)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诗句中,哪里告诉我们的?(入海流)哦,“入海流”就是“流入 海”呀。‎ ‎( 2)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第二行诗句?‎ 评价:从你读的“黄河”听出来了,这是浩浩荡荡的黄河。从你读的“入海” , 听 出来了,黄河是流进大海的。“流”不停地,流着。 让我感受到了黄河入海的雄 浑的气势。‎ ‎5.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一轮红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地 落山。奔腾呼啸的黄河,流入大海,你觉得怎么样呢?(美。高兴)那么,我 们再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一读,再去好好地欣赏一番。‎ ‎( 二)品读第三、四行诗句。‎ ‎1.(情境)看了这么多的美景,我们还想看更多的景物,看到更远的地 方, 那该怎么办呢?(再登上一层楼)好,让我们再登上一层楼,我们到了第 5‎ 三层了,此时我们站得更高了,就能看得更远了,看到更多的景物了。‎ 诗人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就写下了第三、四行诗句。‎ ‎2.读一读第三、四行诗句,找找哪个字表示看?“目(是呀,“目”原来是眼 睛的意思,在这里是指用眼睛看。)‎ 哪个词表示“很远很远的地方,“千里” ( 练读) 千里目 , 就是目 千里。‎ 哪个字表示想要?(欲)‎ 是呀,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 哪个字表示再? “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 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3.学生练读第三、四行诗句。‎ 评价:‎ ‎“欲” ,你的心情非常迫切。‎ ‎“千里”多远啊, 谁读得比他更远。‎ ‎“更”听出来了, 你在不断地登楼, 不断地攀登。‎ ‎4.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挨着群山 慢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黄河水滚滚地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 高。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我们非常喜欢,让我们再连起来读一 读。 同时,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读懂古诗的方法,看图 画, 读诗意。‎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