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6 KB
  • 2021-11-20 发布

人教音乐四年级上册音乐盒教学设计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单元 音乐盒 教学内容 ‎1.歌曲《铃儿响叮当》。‎ ‎2.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 ‎3.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教学要求 ‎1.能以欢快、灵巧、和谐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铃儿响叮当》。‎ ‎2.在欣赏两首描述性的器乐曲中提高欣赏器乐曲的兴趣和能力。‎ ‎3.在音乐活动中全面锻炼歌唱、器乐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 1.欣赏器乐曲时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背唱二部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难点 ‎ 1.听音乐填写音乐主题中缺少的音。‎ ‎ 2.二部合唱的整齐和谐。‎ 教学准备 相关的范唱带及伴奏带、录音带,以及图片音像等资料。‎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学唱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出来。‎ ‎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声部和谐。‎ ‎3.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准备 ‎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 《铃儿响叮当》‎ 这是一首闻名于世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三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跌宕起伏,形象地描绘了雪橇在不平的山路上跃上滑下的情景,这是一个平行乐段,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的把握。第二乐段的旋律大多是平进,表现了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小伙伴们内心的激情,这也是一个平行乐段,二部合唱清新飘逸,好似清脆的马铃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 ‎1.导入。‎ ‎ 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 音乐盒》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意义。‎ ‎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大多是从电视上见过雪橇,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们议论)?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同学们知道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对!一般都使用马或购来拉的,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在这首歌曲中雪橇使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扬鞭歌唱,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 ‎ 2.学唱歌曲: ‎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 ‎ ‎ 3.讲解弱起。 ‎ 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 小节中弱起的词句。 ‎ ‎ 4.师出示旋律谱。 ‎ 师:跟着老师的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 ‎ 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 ‎ ‎ 5.重点教唱第二声部。‎ ‎ 6.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唱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 7.拓展部分: ‎ ‎ 师:我们唱了一节课想必大家也很累了,来听一段音乐休息一下。要求:情绪怎样? ‎ 放录音:《铃儿响叮当》3拍子版本。 生随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 ‎ ‎ 三、总结。‎ ‎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打字机》。‎ 教学目标 ‎1.在欣赏生动形象的器乐曲中获得乐趣,更加热爱音乐。‎ ‎2.在欣赏器乐曲的过程中能逐步注意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通过模仿学习创编,培育求新求异思维,对创编感到兴趣。‎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材分析 ‎ 1.《维也纳的八音钟》‎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在44 岁那年,根据一个匈牙利民间故事创作了歌唱剧《五个冒险的故事》。后来,柯达伊将歌唱剧的主题音乐改变成为管弦 乐组曲,取名《哈里·亚诺什组曲》,全曲有六首标题性乐曲组成。其中的第二首就是《维也纳的八音钟》,描写哈里自吹他与公主一起来到维也纳富丽堂皇的王宫,突然听到宫中的八音钟叮叮当当的正在报时的情景。‎ ‎ 2.《打字机》‎ ‎《打字机》是一首管弦乐小品,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42 岁时的作品,当时电脑还没有诞生,美国的办公大楼中处处传出打字机的声音。‎ 打字机是一种手动的机械,能迅速打出英文,每当打完一行需换行时,机器会自动发出一个铃声,以提示换行,换行时需将机头倒回左边,在从左到右打字。‎ 作者从打字机的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他将真正的大自己作为节奏乐器,衬托着快速灵巧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 1.导入。‎ ‎ 交待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 ‎ 2.欣赏管弦乐合奏《维也纳的八音钟》。‎ ‎ 从课本上的插图谈起,介绍八音盒和维也纳。‎ ‎ 介绍作曲家柯达伊。‎ ‎ 欣赏音乐。‎ ‎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初步感受。‎ ‎ 复听。提醒注意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 单独播放主题音乐几遍,引导学生完成天空练习。‎ ‎ 3.欣赏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 教师介绍打字机。‎ ‎ 教师介绍管弦乐合奏《打字机》。‎ ‎ 欣赏音乐。‎ ‎ 请学生说说初听后的感受。‎ ‎ 复听。提醒学生注意回铃声和调转机头的声音。学生模仿用打字机打字的动作。‎ ‎ 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随音乐敲击。‎ ‎ 4.创编。‎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作练习,我们先来 唱一唱课本中出示的例子。‎ 手机铃声是怎样的呢?手机的铃声是五花八门的,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去设计。 ‎ 教师抽查几组的创作,可选择几个公布,师生共同演唱评议。在用同样的方法填写自行车的铃声。‎ 三、总结。‎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教学目标 ‎1 、熟练的演唱《铃儿响叮当》,合唱更加和谐动听。‎ ‎2、在分组合作表演《铃儿响叮当》时充满自信,配合良好。‎ ‎3、用歌声、器乐、动作参与表演,感受集体学习的愉悦。‎ 教材分析 ‎ 《铃儿响叮当》‎ 这是一首闻名于世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三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跌宕起伏,形象地描绘了雪橇在不平的山路上跃上滑下的情景,这是一个平行乐段,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的把握。第二乐段的旋律大多是平进,表现了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小伙伴们内心的激情,这也是一个平行乐段,二部合唱清新飘逸,好似清脆的马铃声。‎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 ‎ 1.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这节课我们就要将演唱、演奏和表演结合起来,让我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的表演,自由地创造。‎ ‎ 2.复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 要求熟练背唱,富有表情,合唱和谐。 ‎ ‎ 3.分小组为第二段配上打击乐器。‎ ‎ 请学生思考选用那些课堂打击乐器,用什么乐器来主奏表现“叮叮当”的铃声。‎ ‎ 4.用课堂乐器演奏第二乐段。‎ ‎ 5.分小组设计表演动作,请几个小组为全班同学表演。‎ ‎ 6.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活动 部分学生歌唱,部分学生伴奏,部分学生表演。注意防止学生因情绪兴奋而喊唱,要引导学生做到情绪热烈、歌声优美。‎ 三、总结。‎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