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K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核心本质是乘法的意义。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要为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知识的提升点:
凸显“计算有法,但无定法,有理可循”的数学思想,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把优化计算策略进行计算变成自己的计算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养成计算时既要观察数字特点,考虑运算技巧,又要理解算理,充分考虑计算的合理性,灵活巧妙的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初步具有探索、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经验,新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知识中也有所体现,只是没有揭示这个规律罢了,比如学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周长=长×2+宽×2,周长=(长+宽)×2。本节课遵循“解决问题—发现规律—交流规律—表达规律”的顺序来呈现内容,这样的安排易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方法的回顾,亦有利于他们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节课内容。在实际教学时,我还强调依主题图情境引导观察、比较、猜测、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亲历贯穿学习全过程,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引领他们在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理解算理,一步步发现与成功、探索与理解。
25×(11×4)和25×11×25×4这两道题,和25×(11+4)和25×11+25×4混淆,学生对于形式上相似而实质不同的算式分辨不清,教师要抓住学生错误不放,有针对性训练,往纵深发展,在辨析中理解、把握本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
3、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4、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数据的特点,能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1、 同学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其实在数学中,很多算式也有自己的好朋友。20+20+20+20+20
好几个算式都想做它的好朋友,快擦亮你的双眼,如果屏幕上出现了它的好朋友,请马上喊停。出示算式:20×4 5+20 5×20
2、这两个算式模样一点儿也不相同,为什么是相等的呢?(都表示把5个20加起来)
也就是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是吗?(课件出示意义相同)
小结:看来不管算式的样子是否相同,只要表示的意义相同,它们就是相等的!其实在数学中,像这样的好朋友还有很多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数学中的奥秘。
二、创设情境,初感规律。
1、出示信息图:一件校服上衣35元,一条校服裤子55元,买这样的4套校服。
快看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4套校服一共多少元钱?
评价:这个问题问的好,把已知的3个条件都用上了!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2、(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列式计算。
(只列示计算,不用写答语)教师巡视
3、汇报解答方法:(巡视时挑出利用综合算式解答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并向大家介绍清楚你的想法?
35 ×4+ 55 ×4
(先用35 ×4求出四件上衣共多少元,再用55 ×4求出四条裤子一共多少元,再把两个得数加起来,就是4套校服的总钱数)
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35+55 )×4
(我先用35+55 求出一套校服的钱数,再乘4,就求出4套校服一共多少元钱)
小结:同学们用了2种不同的方法,你们的结果分别是?
结合学生回答,利用媒体进行演示:一个正方形代表一件上衣,一个三角形代表一条裤子。
追问: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有怎样的关系呢?
小结:两种方法都求出了4套校服一共多少元。
我们可以把它们用等号链接起来,组成一个等式。
板书:(35+55 )×4=35 ×4+ 55 ×4
【设计意图】创设充满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4、拓展。
(1)刚才我们算出了4套校服的总钱数,如果买这样的6套校服,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你能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解题,指名交流,这两个算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35+55 )×6=35 ×6+ 55 ×6
(2)进一步引导:除了可以把正方形看做一件上衣,把三角形看做一条裤子,还可以把它们看成什么?
如果把正方形看作桌子,三角形看作椅子,每张桌子100元,每把椅子60元(板书),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呢?
板书:(100+60)×6=100 ×6+60×6
三、 观察发现,探索规律。
1、举例进一步体验。
师: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找到了3组等式,这样的等式还有没有呢?你能不能写出两个算式,组成一个这样的等式。想好后请你把它写下来。
展示学生的3组算式,追问:这3组算式都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从3个层面来说明:
(1)利用计算结果来解释
(2)利用问题情境来解释
(3)利用“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几个几”来说明。
2、这样的算式还有吗?写这样的等式你有什么经验呢?(你是怎样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来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结合算式指一指)顺便在算式中标出箭头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刚才大家说这样的算式写也写不完,那你能不能用一种方式把这么多的算式都概括进去,一次就表示出来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引导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启发,通过观察、类比列举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形成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掌握了一学习数学的方法。
3、汇报,揭示课题:
1)学生用文字描述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从他的发言中你听懂了什么?
2) 用字母或符号表示:(a+b)×c=a×c+b×c (介绍字母表示的含义)
字母a、b、c可以代表任意数!也就是说任意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另一个数,再相加的和!(顺便把重点字写在纸条上)
评价:真了不起,多么简洁、清晰的表示方法!这个算式能把黑板上贴的所有算式都表示出来吗?我们能用这个字母表达式替换那些算式了吗?
你们刚才发现并用字母表示的这个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你们总结的跟我们书上的说法几乎一模一样,快来读一读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数学书31页)谁来结合字母表示方法说说你读明白什么了?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c+b×c
3、联系学生经验进行举例。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有没有用到过这样的规律呢?
(1)长方形周长
(2)35×12 35×10+35×2=35×(10+2)
三、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1、利用我们刚才发现来的规律,来帮下面的算式找到它的好朋友!
课件出示:
(1)(3+4)×6
3×6+4 3×6×4×6 3×6+4×6
(2) 16×7+14×7
16+14×7 16×7+14 (16+14)×7
两个算式长得多像啊!我也觉得这就是它的好朋友!(表达的意义不一样)
看来我们不仅要根据算式的外在形式来判断,更要注重算式内在的意义才行!
经过给算式找朋友,关于乘法分配律你有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类比列举、观察感悟、反思纠错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2、 根据乘法分配律,找到下面算式的“好朋友”,写在右边的横线上!
(15+37)×12=( )
54×14+46×14=( )
3、 前测题回顾,体会简便运算。
(出示前测题中的第一道计算题:再见到这道题,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64×98+64×2 找对应关系谁是A、B、C
看来刚学习的乘法分配率有时还能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加简便呢!
出示前测题中第二道题 135×56-35×56,这道题能想到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看来这个规律在减法中也适用!我们的乘法分配率还可以有什么形式的?
——(a-b)×c=a×c-b×c
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用简便方法计算?(独立完成学习单中练习)
汇报答案!
4、下面的算式可以用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57×99+57
提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计算时既要观察数字特点,考虑运算技巧,灵活巧妙的进行计算。
5、思考题:38×102
想一想它还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重练习的层次和坡度。基本练习形式多样,达到了双基训练扎实的效果。由于刚刚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为使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纳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识体系里,必须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强、有实效的基本练习。
四 、 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收获”既有知识的习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效果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