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4 K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 《爬山虎的脚》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 发现了 爬山虎怎样爬
的秘密。 文中不仅讲了 爬山虎‚脚‛ 的颜色和样子, 以及怎样‚爬‛
等知识, 还向我们介绍了 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最后
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文中用三个
自然段讲了 三层意思: 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 再讲它怎样在墙
上爬, 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 才能生存。
【教学目 标】
1. 认识 5 个生字, 会写 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
想‛ 等词语。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全文。
3. 了 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 认识 5 个生字, 会写 11 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
想‛ 等词语。
2. 能正确朗读课文, 初步了 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第一、 二小节。
一、 导入新课
1. 小朋友, 还记得这里吗? (媒体出示校园内爬山虎的照片) 对啊!
19
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学校, 虽然它有些陈旧, 但是那满墙郁郁葱葱的
爬山虎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 生机, 春的盎然、 夏的清凉、 秋的绚丽、
冬的刚毅。 校园有了 爬山虎, 一年四季就宛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今天, 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关于爬山虎的文章。
2. 揭示课题: 6 爬山虎的脚
(1) 媒体出示田字格:
复习‚虎‛ 字, 并指导书写笔顺。
(2) 媒体出示介绍爬山虎:
爬山虎 亦称‚巴山虎‛‚常青藤‛, 葡萄科植物。 夏季开花, 花
小, 黄绿色。 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 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
物。 它生性随和, 适应性强, 喜阴、 耐干旱, 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
爬山虎作为屏障, 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 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 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
干燥; 而干燥的季节, 又可以增加湿度。
3. 媒体出示:
简介作者叶圣陶。 原名叶绍均, 现代作家、 教育家、 出版家和社会活
动家。 作品有《稻草人》、《诗》、《火灾》 等。
说明: 课前用媒体播放和图片的形式引入, 既能让学生了 解爬山虎和
作者, 又为以后教学爬山虎的脚埋下伏笔。
二、 初读课文
1. 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1) 自主识字
①媒体出示: 我会读
均 匀 茎 柄 重叠 空隙 触着墙
说明: 提示学生利用窍门, 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如, ‚均、 匀‛ 要
读准前鼻音,‚茎、 柄‛ 要读准后鼻音;‚重叠‛ 的‚重‛ 是多音字,
在这里应读作 chó nɡ;‚空隙‛ 的‚空‛ 读 kò nɡ;‚触着墙‛ 的‚着‛
不读 zhe, 应读 zhá o, 表示已经达到目 的或有了 结果。
19
媒体出示: 我会写
逐 叠 茎
说明: 要求会写的字中, ‚逐‛ 是半包围结构, 要注意字形和结构特
点; ‚叠‛ 的结构比较特殊, 下面是‚且‛, 不能多加一横; ‚茎‛ 的
第四笔是横撇, 不能分成两笔写。
②同桌交流, 相互认读。
(2) 检查生字、 新词认读情况。
媒体出示:
读词语:
引 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蛟龙
(3)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 检查是否达到正确、 流利朗读
课文, 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说明: 在初读课文时, 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自主识字, 老师在指导时注
意各有侧重。
2. 整体感知。
(1) 读了 课文, 谁能说说课文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 些什么?
(2) 学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无论学校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爬山虎;
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 3—5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写出了 爬山虎脚的样子及怎样一脚一脚往
上爬的。
说明: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概括能力。
三、 研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 二节
1. 指名读第一节。
媒体出示: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
.
19
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 从小院的西墙爬
上去, 在房顶上占了 一大片地方。
(1) 读句子。
(2) 给加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3) 导读: ‚满‛‚占了 一大片地方‛ 充分体现出爬山虎长得多而茂
盛, 从
‚墙上‛‚房顶上‛ 可以知道爬山虎的生长方式是‚爬‛, 是一种攀援
植物。 爬山虎引起了 作者的观察兴致, 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2. 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说说你对爬山虎的叶子有了 哪些了 解?
媒体出示:
爬山虎的叶子图
(1)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 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 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满
墙的叶子)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指名交流。
(3) 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
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 的叶子。 那些
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
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 一墙的
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①(媒体演示)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
时候的叶子? 从哪个词看出来?
媒体出示:
引人注意
. . . .
加红点。
②课文写爬山虎的脚, 为什么要写第 1、 2 自然段?
19
③讨论、 归纳: 要写爬山虎的脚, 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模样、 颜色等, 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 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
(4) 重点指导朗读第 3、 4、 5 句。
过渡: 爬山虎的叶子多美啊! 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①小组开火车读。
②理解‚均匀‛、‚漾‛。
(5) 媒体出示:
漾
.
加红点。
① 读句子。
② 给加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再读这句话。
(叶子引人注意的原因是绿得‚新鲜‛, 在墙上铺得均匀而不重叠,
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以看着‚舒服‛, 叶片铺得均匀而不重叠, 而且
不留一点空隙, 好像哪位高明的画家画的一幅画。 一个‚漾‛ 字, 生
动地再现了 满墙的 绿叶, 如绿海荡起的 波纹, 令人心潮 为 之一
震。)
(6) 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 2 自然段。
板书: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 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 : 绿得新鲜 一顺儿朝下 均匀
四、 复习巩固
1. 媒体出示:
读准词语:
引 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蛟龙
19
2. 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是因为他观察仔细。
说明: 通过朗读关键句子, 让学生了 解爬山虎叶子的颜色、 变化以及
静态美和动态美, 获得美的体验, 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以及作者观
察的认真。
五、 课后作业
媒体出示:
1. 抄写本课生字。
虎 占 铺 均 匀 叠 茎 柄 触 痕 逐
2. 抄写句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
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空
隙。
3. 读课文。(遍数自定)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 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 : 绿得新鲜 一顺儿朝下 均匀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 了 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3. 学习课文第三至五节。
一、 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 课文, 认识了 本课的生字,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
下。
打开本子, 听写。
媒体出示, 快速纠正:
虎 占 铺 均 匀 叠 茎 柄 触 痕 逐
19
2. 做回记录员: 听写句子。
爬山虎的叶子长大了 , 绿得那么鲜艳, 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
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
空隙。
说明: 课前字词句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积累关于字词的基础知识。
二、 研读课文, 加深感悟
1. 师: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 而且会观察。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
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 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 爬山虎的脚又是什
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笔下爬山虎的脚,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又是怎么写的, 自由读课文。
2. 课文的第 3、 4、 5 小节介绍了 爬山虎的脚, 就让我们分小组来学
习这几节吧!
3. 媒体出示‚学习小提示‛ :
(1) 用喜欢的方法读第 3、 4、 5 小节。
(2) 用‚ ‛ 划出写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长得怎么样的句
子, 并试着完成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 反面, 形状像 , 颜色
是 ________的。
(3) 用‚~~~‛ 划出写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句子。
4. 学生交流
师: 谁来交流第一个问题。(指名读)
(1) 媒体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 也是嫩红的。 这
就是爬山虎的脚。
(2) 小结: 爬山虎的脚多有趣啊!
(3) 教师引读。
19
(4) 反馈填空, 教师板书。
板书: 长在: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形状: ……像……
颜色: 嫩红
(4) 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呢? (作者以蜗牛的触
角来生动形象地比喻每根细丝的样子。)
①媒体出示图片。
②你能不能用别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师: 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 这么细的脚, 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
并数了 有六七根, 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 写得多具体啊!
说明: 图文结合, 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 还了 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
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5. 师: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小画家, 为爬山虎添上有趣的脚吧!
(1) 师: 随机讲评。
(2) 师: 瞧! 作者观察得多仔细啊! 老师也想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
来好吗?
(引读)
6. 师小结: 本段采用总分结构, 由以前的不知道到今年的注意观察,
形象地描述出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和样子。 可以看出, 认真观察是写作
的前提。
7. 交流爬山虎爬墙的句子。
(1)(媒体演示)
(2) 师: 爬山虎又是怎样爬的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让我们来
读一读吧!
①圈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②理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 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 学生可根据演示
说出怎么爬, 突破了 教学难点。
19
③看这是爬山虎的脚又多像蛟龙的爪子啊!(出示图片) 为什么不把
爬山虎的脚比作细勾或鸡爪呢? 请你联系上下文, 读读第 4、 5 小节
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3) 师: 细丝由直到弯, 从而产生了 拉力, 使爬山虎的茎在墙上贴
得很紧。 原来爬山虎的脚还有那么多的小秘密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吧!
媒体出示: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
.
了 , 后来连痕迹也没有
了 。 触着墙的, 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师: 给加点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读这句话。
小结: 这两句话用对比的方法, 写出爬山虎与墙的关系, 它的脚要是
没触着墙会枯萎, 触着墙便会生长茂盛。
(4) 师: ‚……要是……休想……‛ 说明了 什么?
(提示: 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
师: 爬山虎的脚像蛟龙的爪子那样牢牢地巴在墙上, 一脚一脚地往上
爬, 多么踏实和努力啊! 一起读第 3、 4、 5 小节。
(5) 师小结: 正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那么努力往上爬, 才会有满墙的碧
绿碧绿的叶子啊! 春天, 爬山虎悄悄地给校园换上了 一件艳丽的新衣,
夏天, 这件外衣又变得那么浓密, 不留一点空隙, 为的是给在教室里
求学的我们添上一点凉意。
8. 师: 瞧! 那满墙的爬山虎, 穿着艳丽的新衣, 在风儿的拂动下正在
唱着欢快的歌呢? 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今天, 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 这一课, 大家都被爬山虎的努
力、 踏实的精神所感动, 希望大家学习这种踏踏实实的精神, 不断取
得进步。
说明: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 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 在读中不
知不觉内化了 语言, 积累了 语言。
19
四、 复习巩固
1. 复习字词。
出示: 比一比组词:
均 ( ) 柄( ) 蜗 ( ) 蛟( )
钩 ( ) 辆( ) 锅 ( ) 饺( )
2. 讨论问题: 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为什么‚在墙
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
学生交流: ‚叶尖一顺儿朝下‛ 很显然是爬山虎的脚朝上爬的原因,
所以, 爬上虎的脚在叶柄的反面, 这样才能拉动整个茎向上, 叶尖自
然朝下。 因为茎上长叶柄处有间隔, 所以叶子不重叠就很自然了 。 可
见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五、 课后作业
媒体出示:
1. 背诵全文。
2. 抄写本课词语。
引 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蛟龙
3. 抄写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
的六七根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 也是嫩
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4. 阅读链接《随身带着笔记本》, 了 解观察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爬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 像……像……(细丝)
虎
颜色: 嫩红(灰色)
的
19
脚
爬
触→巴→拉、 贴(牢固)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课内阅读训练。
3.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一、 复习巩固
1.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复习词语。 打开本子, 听写。
媒体出示, 快速纠正:
引 人注意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触角 痕迹 逐渐 休想
蛟龙
3. 做回记录员: 听写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地方,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细丝,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 也是嫩红的。 这
就是爬山虎的脚。
4. 抽背课文。
5. 生活中, 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 冬瓜、 牵牛
花……) 说说它们的特点, 好吗? (学生说)
媒体出示:
例: 牵牛花的特点
形状: 五片花瓣, 花瓣的中心有几根细细的花蕊。 像一个小喇叭。
叶子: 像心形的。
颜色: 繁多, : 有红的、 紫的、 粉的……还有白里透粉的。
习性: 每天早晨才开放, 下午就耷拉下脑袋。
19
藤蔓: 爬得很快, 不到一个月 工夫, 就爬满了 墙头。
说明: 建议学生带盆喇叭花来观察, 老师指导学生从远到近地细致观
察, 抓住叶子、 花朵、 藤蔓的特点及细微变化来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
的方法。
5. 师: 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
围的事物)
媒体出示:
(1) 观察细致。
(2) 要抓住特点观察。
(3) 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说明: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 也让学生了 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 使理论
和实际例子相结合, 学生更容易掌握。
二、 课堂作业
(一) 读一读, 做一做。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
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 的叶子。 那些
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
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 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 一墙的
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
1. 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1) 爬山虎的叶尖一顺
.
儿朝下, 铺在墙上。( )
①向着同一个方向
②沿、 循
③趁、 随
④服从
(2) 那些脚巴
19
.
在墙上相当牢固。( )
①盼望、 期望
②粘住 ③挨近、 靠近 ④四川东部
2. 这一段中有好几个由‚一‛ 组成的词语, ‚一‛ 在不同的词语中有
不同的意思, 指出下面词语中‚一‛ 的词义。
①数量 ②一律, 没有例外
③满, 全
④表示数量最小
(1) 叶尖一顺儿朝下( )
(2) 不留一点儿空隙( )
(3) 一阵风拂过( )
(4) 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
3 . 这 一 段 主 要
写 。
4. 长大的叶子有三个特点: 一是颜色
, 二是叶子的方向
是
, 三 是 在 墙 上 铺 得 很
,
既
; 也没有
。
(二) 拓展
请你为爬山虎的脚画一张简笔画, 并展开想像, 以爬山虎的口 气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脚的本领。
指导:
1. 注意人称变化, 以第一人称叙述。
19
2. 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爬山虎的脚的本领。
例文: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原来住在郊外的我和我的同伴们渐渐也在
城市幽静的一角争先恐后地展现自我。 我可以像蜘蛛侠一样, 不管多
高的摩天大楼, 我也能攀爬自如, 毫不畏惧, 这要归功于我的卷须前
端的吸盘, 它使我成为了 享誉中外的爬山爬墙高手。
我的叶子刚刚长出来时是嫩红色的, 过几天叶子长大了 , 就变成
了 生机勃勃的嫩绿色, 小朋友们, 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呀?
我还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植物哩! 为了 让我的叶子吸收充足的阳光,
我要求他们生长得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而又不重叠, 叶子之间也不
留一点儿缝隙。 这样也让人看起来非常舒服, 只要有一阵微风吹来,
我一墙的叶子就泛起阵阵绿色的波纹, 好看极了 !
我的脚也很奇特, 它生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
六七条细丝, 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般, 也跟新叶一般, 也是嫩红
的, 这就是我的脚。 当我的脚触着墙的时候, 六七根细丝的头就神奇
地变成了 小圆片, 紧紧地巴住墙, 同时小圆片的颜色也像变戏法似的
变成了 灰色。 我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我的
脚, 就会想到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另外, 你可别瞧不起我的那些可爱
的灰色脚, 这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你要是不费一点儿劲, 休想拉
下我的一根茎。
小朋友们, 希望我们以后能成为好朋友、 好邻居!
说明: 以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为指导, 从课内走向课外, 充分锻炼了
学生听、 说、 读、 写的基本能力。
三、 拓展作业
1. 作业
积累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2. 拓展作业 仿照《爬山虎的脚》 作者的观察方法, 观察一种植物,
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 叶、 花, 看看有什么特点, 再以‚ 的
19
秘密‛ 为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范例: 牵牛花 的秘密
姥姥家的院子里种着牵牛花。 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喇叭花‛。
牵牛花有着细长的花柄, 花柄的尖端有五片花瓣, 花瓣的中心有
几根细细的花蕊, 它好像很神气地向天空‚嘀嘀哒哒‛ 地吹着它那玫
瑰色的大喇叭, 难怪人们把牵牛花又叫做喇叭花呢! 牵牛花的叶子像
心形的, 非常漂亮。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牵牛花每天早晨才开放, 下午就耷拉下脑
袋。 喇叭花的颜色繁多: 红的、 紫的、 粉的……夏天在我姥姥的培育
下, 竟然开出白边、 粉蕊和紫蕊的花。 而且, 喇叭花还非常好客, 只
要你在阳台上拴上一根线, 它就会上你家来做客。
牵牛花的藤蔓爬得很快, 不到一个月 工夫, 就爬满了 墙头。 它们
互相缠着, 有的还倒挂了 下来。那倒垂的嫩条顶端, 像蛇头一样仰望,
向上伸, 与别的嫩条又互相缠在一起。 重叠的藤蔓, 繁密的花叶, 把
墙头铺得厚厚实实的, 那土墙成了 绿藤嫩叶的墙。
通过这次观察喇叭花, 我知道了 它的生活习性、 颜色和形状, 我
喜爱牵牛花!
说明: 读写结合, 学有所用, 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 又让学生在练
笔中提高了 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爬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 像……像……(细丝)
虎
颜色: 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19
触→巴→拉、 贴(牢固)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一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脚的形
状、 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 向上爬的。 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 这一专题
编排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了 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一、 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 标, 我取得了 以下教学效果:
1. 借助画图,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 课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
生的求知欲, 帮助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自己画画有时更能满足他们
的欲望, 发展他们的智慧,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 缩短了
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大大提高了 教学效率。
在学生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段落后, 我让两个学生
上台来根据书中的介绍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其他的学生在台下画, 学
生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 他们边对照书中的介绍, 边看书上的插图来
画。 3 分钟后, 我们先读课文, 然后来检查自己的画, 并且认真听着
同伴的点评, 有的说: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应该是在茎上长叶柄的
地方。‛ 有的说:‚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 可是它应该长在
叶柄的反面, 画在同一侧, 位置错了 。‛ ……就这样画画议议, 爬山
虎的脚的样子、 位置、 颜色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2. 利用实物, 使学生从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
语文是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这样才能
培育出会生活的人。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 在阅读中只有
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
19
课文内容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
为了 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 解爬山虎, 课前, 我准备了 一些实物的
爬山虎。 上课时, 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关于爬山虎的叶子时, 我出
示了 爬山虎实物给他们看。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 知道了 爬山虎刚长出
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长大了 的叶子是嫩绿的、 而且叶尖都是一顺儿朝
下, 基本上不重叠。 这样的直观教具, 加深了 学生的印象, 使得学生
对于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也了 解得十分详细。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部分时, 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后,
再次出示了 爬山虎实物,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脚, 并与作者描写的脚
联系起来比较, 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印象就
更为深刻了 。
3. 通过表演, 让文字活起来。
课堂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细节的问题。 学生面对课本的
文字的理解, 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以运用具有一些表演性质的行为,
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文字活起来, 更好地帮助学生的理解, 从而拉近
了 他们与文学的距离, 使他们在语文课上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部分, 我让学生先自读并提出不懂
的地方。 读完后学生提出了 很多问题, 我引导他们梳理出有思考价值
的问题: 如, 细丝怎么变成小圆片的? 为什么细丝巴住了 墙, 就弯曲
呢?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然后分小组表演爬山
虎爬墙的过程, 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再指名上台表演, 演完学生就
有了 更真实的感受: 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 细丝头上就变成了 小圆片,
这些小圆片就像吸盘一样, 紧紧地巴住墙, 由于‚巴‛ 产生的力量,
使细丝弯曲, 这样, 细丝就拉动与它相连的嫩茎, 嫩茎就在墙上靠拢
并贴在墙上。 这样就完成了‚一只脚‛ 爬墙的过程。 然后它还会继续
长出脚来, 又把嫩茎拉一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学生通过自己表演, 真实地感受到了‚触、 巴、 拉、 贴‛ 这几个动作
的连续性, 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 同时还理解了
19
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最后讨论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换成‚一步
一步地往上爬‛ 行不行? 通过讨论, 结合自己观察所得, 学生真正明
白了 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和
观察的细致。
二、 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 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结合本课的特点, 调
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以同学饶有兴趣的说、 演、 画、 议,
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 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同学兴趣, 在兼容并
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的自主性、 主动性、 发展性、 发明性,
从而达到激发兴趣、 理解感悟的效果。
三、 不足之处
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仍然不够大胆, 没有兴趣, 更谈不上什么声情
并茂。 多给孩子们朗读的时间, 让孩子们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 绝对不能放松。 其次, 孩子们根本没有合作
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 应该多给孩子们创设协作学习条件和氛围,
让孩子们具备协作意识, 学会合作。 其三, 课时效率低下。 在以后的
教学中, 要认真钻研教材, 摸情孩子们的学情,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
趣, 确实提高课时效率。
四、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 我会这样做: 首先读课题, 想一想,
你如果是作者, 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置换主角, 从课题质疑, 可激
发探究的兴趣, 又可抓住课文主要资料。 接着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叙
述脉络。 设计问题: ‚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 爬山虎的什么? ‛ 然
后自主研读, 交流收获。‚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 ‛ 请同
学们选取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 画一画, 议一议。‚看看你
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 进一步引导发现, 总结写法。 最后拓展文本,
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 作者的观察方法, 观察一种植物, 先
从远处看, 再从近处看, 要仔细观察它的茎、 叶、 花, 看看有什么特
19
点, 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19
相关文档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面积及面积2021-11-248页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9《2021-11-2422页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普罗米修2021-11-2410页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期中测评卷(扫2021-11-243页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牛和鹅》2021-11-243页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陀 螺 部编版2021-11-2437页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人2021-11-245页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27卖木雕的少2021-11-243页
- 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4教案2021-11-2411页
-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2021-11-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