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86 K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了。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5.学生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思考:每一小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1)指名尝试划分诗歌层次。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2):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写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2)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三、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读第一部分。
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个人成长、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诗人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2.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
南泥湾开荒: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杨家岭:位于延安市西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这次代表大会,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小组交流,师生汇报。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诗歌的第1小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点明了追寻延安精神的必要性。第2小节用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延河叮咚的流水”指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枣园梨花的清香”指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指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指当年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第2小节反复用“追寻”一词,是告诉我们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在朗读“翩翩归来”“茁壮成长”这两个词语时,语速放缓,在朗读第2小节时应充满深情,语速稍慢。
四、学习第3~4小节。
1.学生自读自学第3~4小节,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课件出示: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丢不掉的是什么?
◇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新时代,为什么还需要发扬延安精神?
2.学生自由阅读,画出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教师讲解点拨: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和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诗人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朗读时,第3小节中“永远告别”与“忘不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4小节中“毫不犹豫丢掉”与“不能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个短语需要重读,语速放慢。
诗的第3~4小节写虽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代化的生活依然需要延安精神。
五、学习第5~6小节。
1.指名朗读这两小节诗,边读边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学生读句子: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就没有动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正因为延安精神如此重要,所以我们才要继续追寻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
3.小结:诗的第5~6小节写时代呼唤延安精神。第5小节主要从反面说: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没有了灵魂,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第6小节主要从正面说: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开头一句“啊!延安,我把你追寻”点题。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进一步说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和光明。
4.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煌”“翔”是后鼻音。朗读时要释放出情感,把追寻延安精神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六、总结扩展。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延安精神指的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内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延河 枣园南泥湾 杨家岭革命圣地继承窑洞土炕宝塔脊梁民族精神发扬——信念、温暖、光明——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代代传
祖国面貌日日新
1.本诗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像……”“追寻你……”,学习这些句式时可以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把解答“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课件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基本弄清这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放”的方式,然后按照学习前一部分的方法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