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75 KB
  • 2021-12-06 发布

2020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含目录)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秋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第三单元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5.观测风 6.观察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 1.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 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恶劣的天气常常 会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 聚焦板块,全班交流“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活动,是基于学生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回忆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天气,他们也许对自己特别感兴趣 或者特别厌恶的天气印象很深,他们也许对某几次特殊的天气还记忆犹新。 这部分活动就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在不同天气里的不同感受。第 41 页 上的插图提示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 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以了解天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探索板块,明确了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 然现象,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去认知天 气现象。 通过“台风”、“暴雨”两幅插图,引发学生交流“我们知道哪些会带 来灾害的天气呢?”使学生意识到天气总是不断变化,了解天气的变化很 重要。那么,科学家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呢?教科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 说明。 拓展板块,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们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 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各 种天气的特征,用简单的文字、简图来做记录。这一任务将贯穿整个单元 的学习活动,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发展也将体现在天 气日历中。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有了初步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 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也能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 响,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了解天气特征的观测方法,分 不清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往往不能根据天气来判断每天应该穿什么样的衣 服。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认识,期待着他们 能更加关心天气、准确地观测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 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 况。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 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 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 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的视频(参 考资料:可从中截取 1 至 2 分钟),介绍竺可桢的视频(参考资料: ,建议从 1 分钟到 1 分半左右和 11 分钟左右截取两段视频进行合并编 辑),1 张天气日历。 小组:天气现象分类单,实验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到过很多地方旅游吧!相信各位在旅途中每天都会 关心一件相同的事情(ppt 出示 24 小时天气预报背景图)。(预设:天气) 2.提问:旅途中为什么大家都会关心天气?(预设:冷了要多穿衣服, 下雨要带伞……) 提问:平时学习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 3.提问:所以,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预设:非常重要。) 4.揭示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板书)。 二、探索:感受天气的多样性(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晴天长城和雪天长城的照片各一张,12 月黑龙江和 12 月海南的照片各一张;天气现象分类单每组一份] 1.提问:上上学期在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天气 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出示。) 提问:生活在杭州,你还遇到过哪些天气现象?(生自由回答,师板书 出示。) 2.出示照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 月的黑龙江,12 月的海南。 提问:观察照片,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小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 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3.提问: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天气还有很多,比如冷,热,大风, 温暖(板书出示)。这么多的天气现象,我们怎么分类呢? 4.明确实验要求,分发天气现象分类单,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分类。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5 分钟) [材料准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各一张,台风、暴 雨、冰雹和暴雪的照片各一张,一个大气层微视频] 1.请一个学生代表小组上台展示交流:你们怎么分类天气现象?为什 么? 2.提问:针对展示小组的汇报情况,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学生自由 发言) 3.针对雨和雪的研讨,提问:雨和雪有关联吗?(预设:雨是水,雪融 化了也是水。) 小结: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4.针对晴天和温暖的研讨,提问:晴天一定是温暖的吗?(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阴天夏天的人们,晴天冬天的人们。 提问:观察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预设:非常炎热的天气也有 可能是阴天,非常寒冷的天气也有可能是晴天) 提问:根据这个发现,你们还会把晴天和温暖,阴天和寒冷分类在一起 吗?那应该怎样正确分类呢?(预设:我们应该将晴天、阴和多云分在一 起,将温暖和寒冷分在一起。) 5.同时出示照片:阴天夏天、晴天冬天和多云天空的照片,并排对比三 种天空。 提问:晴天、阴和多云主要是和什么有关系?我们来看一下天空,你有 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6.研讨后板书出示正确的分类方式。统一将表示冷暖天气现象分成一 类,将表示阴晴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雨雪天气的合为一类,将表示 风天气的分成一类。 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 情况。 7.提问:说到“大气”一词,有关大气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播放大气层的微视频。 提问:看完视频。你知道了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并板书: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我们平时能 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 8.提问: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呢?为 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照片:台风、暴雨、冰雹和暴雪。讨论这些天气带来的灾害。 四、拓展:记录“天气日历”(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竺可桢视频,大雨天、晴天和雪天照片各一张,每人一份 实验记录表和天气日历] 1.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有一类专门研究天气的科学家叫做 气象学家。 播放介绍竺可桢的视频。 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学生 自由回答) 2.提问: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记录天气吗?怎样用最简洁的方式 来描述天气呢? 出示图片:大雨天。板书示范大雨的天气符号和文字。 4.出示图片:晴天、雪天。 提问:怎么用示范的简图和文字记录这两种天气现象呢?在实验记录表 中尝试自己画一画。 5.学生根据要求完成记录,上台汇报。 提问:我们在记录天气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全面。看黑板,你认为可以从 哪几个方面来记录一天的天气?(预设: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6.分发“天气日历”,明确记录要求。 【板书设计】 1.我们关心天气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要求学生观察、记录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由于 版本关系,活动手册中只提供了为期一周的记录样表。老师们可以自行制 作一个更长时间的记录表,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4 人为一个小组, 每人记录一周,单元结束时,做成小组完整日历。记录形式相对灵活,可 以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也可以用符号来记录,记录的内容最好从云量、降 水量、气温、风四个方面进行,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增加 pm2.5 指数、 舒适度指数等方面的内容。 【作业设计】 1.(单选) “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 等情况”我们称之为( )。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2. (单选)下列哪种天气符号可以代表“多云”天气( )。 A. B. C. 3.(判断)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 间 的 天 气 也 可 能 不 一 样。……………………………………………………………( ) 2.认识气温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 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 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 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气温计的研究与认识。 聚焦部分,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 热量与气温的关系,然后聚焦问题: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气温计。通过对气温计的 观察,知道气温计一般与水温计一样,它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 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需要注意的是: 《水》单元有过温度计的使用,但并没有强调掌握使用方法。而在这一单 元,则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气温计。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 较难的,特别是零下的读数。利用气温计模型,这解决了实测过程中液柱 升降变化难控制的问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数。 第三个活动是观察其他温度计。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除气温计 外,还有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 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这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了解,不 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研讨部分有 2 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数 中的困难,重点在于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 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法和记录方法。针对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认 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 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拓展部分主要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 察它们量程的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 报对天气的描述。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 察、记录和分析活动。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 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学生在《水》单元中 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的温度。本课将在此 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对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难点: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每四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 记录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3 分钟) 1.课件出示:太阳的图片。 提问:太阳对我们地球而言,有什么作用?(预设:太阳可以放出热量。) 2.交流: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的冷热程 度叫温度,那么大气的冷热程度我们叫什么呢?(预设:气温。) 3.交流:地球上的气温都是一样的吗?提问: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预设:气温计。)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5.在《水》单元我们学习过温度计的使用,那么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 些?如何读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气温计。揭示课题:认识气温 计(板书)。 二、探索:气温计的结构认识和读数(预设 20 分钟) (一)认识气温计的结构 [材料准备:每两人一支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确实验要求,请学生观察气温计,并提问: 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气温计有哪些结构? 2.出示活动手册第 9 页的第一个活动,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邀请一小 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请其他小组补充不足之 处。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完成活动 1。 3.小结: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温度的单 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根据讨论结果改进活动手册第 9 页活动 1 的记录。 (特别强调:观察气温计时,老师要提醒学生气温计是一个非常容易 破损的玻璃仪器,一定要小心拿放,尤其要避免气温计碰到坚硬的物体或 掉落到地上,如果气温计破碎,务必要告诉老师来处理) (二)利用气温计模型读数 [材料准备:每两人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气温计的结构,今天的气温是多 少呢?要怎么读呢? 2.请一位同学上来读一读今天的气温。说说读数的方法。 3.交流:气温计上最低气温是多少?最高气温是多少?每一大格被分成 几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4.气温计在读数时有什么方法呢?PPT 出示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零刻度,读数起; 向上数,摄氏几; 向下数,零下几。 5.PPT 出示三幅气温计的示数图(零上温度一幅、零摄氏度一幅、零下 温度一幅),让学生分别表示读作、写作,并在本子上写一写,请三位同 学上黑板写。 6.分发气温计模型,要求组内的一位同学用模型表示出 50C、420C、00C、 -50C、-420C。另一位同学帮忙检查是否表示正确,而后再交换任务,用气 温计模型表示出更多的温度。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微信:x3481913332; 7.出示活动手册,完成第 9 页活动记录 2。 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预设 5 分钟) 1.学生反馈交流:在读气温计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2.运用气温计测量温度对我们描述天气有什么帮助? 四、拓展:观察其他温度计,比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预设 12 分钟) 1.提问:水温计、气温计都属于温度计,温度计还有哪些类型呢?PPT 出示:水温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很 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 2.PPT 出示三幅图: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提问:观察气温计、体 温计、水温计,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小组讨论,请 2-3 位同学说说他们的发现。 4.小结: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 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 5.作业:老师在校园的一棵大树下悬挂了一个气温计,明天请每组组长 记录一下五个时间点的温度,填在记录单上。 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表 日期:____ 地点:______ 小组:____ 测量时间 气温(℃) 早晨(8:00) 第二节课后(10:00) 中午(12:00) 【板书设计】 2.认识气温计 结构: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0C)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气温计的结构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边讨论边填写,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教师小结后进行必要的修改。 2.气温计读数的填写需要在教师对气温计读数技巧进行讲解,学生利用 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活动之后进行,作为书面诊断。 【作业设计】 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在图中标出气温计对应的结构。 3.分别写出以下四个气温计的读数。 ( ) ( ) ( ) ( ) 第六节课后(14:00) 傍晚(16:00) 3.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2.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交流有关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团结合作地开展气温的观测活动。 2.团结合作地绘制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科学知识 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 2.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 3.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红水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的课件、记录表、气温曲线图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讲述:每一种天气现象有它的气温——空气的温度。 2.过渡: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 二.活动测气温 1.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说一说你猜测的 依据。 2.交流。 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还是让我们的行动来说话吧。 4.教师交待活动要求: (1)活动地点:操场、教室、花园、宿舍四处。 (2)分组:全班分 4 组,每组负责一处地点。 (3)人员分工:拿温度计的、读数的、记录的都安排到人。 (4)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后以及中午午休、放学后。(完整的一天) 5.布置任务,交待下一节课进行汇报。 6.认识百叶箱: (1)出示百叶箱课件,学生观察。 (2)教师讲解: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百叶箱箱门朝北安置。 三.指南车信箱 (1)介绍竺可桢。 (2)学生自由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 四.活动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 2.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在最下面一行中填好测得的时间。 (2)在最上面一行标记好相对应时间测得的温度。 (3)在相对应的温度计刻度上标记好当时的温度。(在对应位置标 小圆点) (4)用线连接每支温度计上的小圆点。 3.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小组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4.评价:哪张图绘制得最好。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微信:x3481913332; 五.分析曲线图 1.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 2.讨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 3.交流。 4.了解:一天中 14 点之前气温逐渐升高,14 点之后逐渐降低。 5.比较各组的数据,校园里不同地点的气温一样吗? 4.测量降水量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 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 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 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 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 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 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 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 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 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 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 上。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 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 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 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 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 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 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提问: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预设:云 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 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 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3.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 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 25 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 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出示书本第 47 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 倾盆大雨。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预设: 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出示书本第 48 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 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建议: 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 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 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 5 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 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 持大约 5-10 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建议:活动时间大约 15 分钟。) 4.提问: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 不一样?(预设: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 24 小时的降水量。) 三、研讨:改进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改进制作。 提问: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预设:直筒透明,杯子底部不要 太厚,刻度条要贴直,“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2.改进模拟降水。 提问: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预设:降水时喷壶嘴要远 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读数单位毫米不能忘记,不要把毫米记 成毫升。) 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提问: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预设:先让这些冰 雹全部融化成水,再来读数。) 四、拓展: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自制雨量器] 1.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并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 级。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水数据。 2.注意事项: 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②每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④如果当地 10 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 情况。 【板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降水形式: 制作: 模拟降水: 雨 直筒透明 放平 雪 毫米 平视 冰雹 “0”刻度对齐 毫米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 10 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要求老师在下一次上课 前做指导) 【作业设计】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 A.直筒透明 B.上宽下窄 C.不规则透明 3.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 )对齐。 A.杯子外底部 B.杯子内底部 C.杯子顶部 5.观测风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 4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已 经学会了气温和降水量的观测。本节课主要研究风的观测,自制小风旗来 测量风向和风速。 探索板块,简单介绍了利用地面物体来感知风,然后介绍风旗的制作, 并利用自制的风旗测定风速和风向。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 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比较对地面物体和小风旗的观测结果比较,从 而体会简单工具对测量的作用。 拓展板块,拓展是一个小制作活动,利用简单材料制作一个风向标,并 用自制风向标测风向和风速。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而且适合小学生的制作 活动。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是 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蒲福风 力等级”对学生来说相对复杂。本课中,学生是通过制作风旗,观察风旗 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和风向,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 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1 块长约 35 厘米,宽 20 厘米的轻薄软布、 1 张长 30 厘米,宽 6 厘米的硬纸板、1 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 根硬吸管、1 张边长大约 15 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一组风的照片]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 的?(预设:是风引起的。)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预设:观察各种事物) 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生自由回答) 4.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提问: 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生自由回答) 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预设 25 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 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 造无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 0 级、1 级、2 级来代替,练 习小风旗的使用。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5.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风向, 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 楼 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 方位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 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0、1、2 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7. 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8. 视频介绍蒲福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5 分钟) 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 (预设:相同,若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 四、拓展:自制风向标(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 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 标的使用。提问: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预设: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 判断风向的基础。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出示讲解风向标制作过程,布置每个人课后制作一个风向标,比较风 向标与小风旗在观测风时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5.观测风 风向 :八个方位 风速 :三个等级(0 级无风 1 级微风 2 级大风)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 的记录习惯。 2.风的方向一栏记录时,建议让学生先把观测时间内所出现过的方向都 记录下来,然后再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为风向。 【作业设计】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形式划分为( )等级。 A. 三 个 B. 四 个 C.五个 2.用简化的风速等级划分风速时,数“0”表示( )。 A. 无 风 B. 微 风 C.大风 3. 下列各种现象可以用来判断风向的是( )。 A.汽车行驶的方向 B.树叶飘动的方向 C.足球滚 向的方向 6.观察云 【教材简析】 《观察云》一课需要到室外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因此教师可根据天 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时间,最好选择晴天或云团清晰的多云天气。 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 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在观察天空中的云时, 应按照这个标准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对云进行分类的活动,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气象学家区分积云、层云 和卷云的方法,思考气象学家是按什么来给云分类的。判断当天天空中出 现了哪几种云,并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 的类型。 【学情分析】 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 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从第 1 课开始, 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 他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 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 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对云 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 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学准备】 教师: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 小组:1 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 30 厘米)、一些薄的白纸。学 生课前对云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记录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1. 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2. 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 的?(预设: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 3. 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板书) 二、探索:(云的分类和云量,预设 25 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课前观察云的记录纸] 1. 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云,并且画了观察到的云的形状,让学生分享自 己曾经观察到的云。教师将学生画的云贴在黑板上。(建议:如果学生作 品过多不便分类,教师也可事先对作品进行挑选。) 2.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3. 教师通过投影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三类云:大团堆 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 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 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 个名称。 4. 将学生画的云进行分类。 5. 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 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 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 就是阴天。(以上要通过估计的方法来区分。) 6.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天空,让学生试着判断它的云量。 7. 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用简图记录 云的形状,和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断它是哪一类云。(建议 可以指定一块天空的区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后续的讨论) 8. 室外观测云量,在活动记录册中记录云量。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0 分钟) 1. 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今天观察到的云进行分类。 2. 小组讨论: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 3. 提问: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 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板书设计】 6.观察云 云 的 分 类 云量 积云 层云 卷云 晴 天 多云 阴天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有两处需要记录:一是画一画观察到的云,判断这是什 么云。二是观测今天的云量并记录。第一个记录可以指定一块天空的区域 进行记录,方便学生后续的讨论。 【作业设计】 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 2.天气符号“ ”表示的天气是( )。 A.晴天 B.阴天 C.多 云 3.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 )。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材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 气信息。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 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 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通 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 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 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 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 一段时间里有 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 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 6 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 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 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 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 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 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 8 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 节气图。 小组:天气日历、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8 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 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 提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 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 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 2.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小组对比学习,讨论。 3.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预设:云 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 4.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 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预设 10 分钟) [材料准备:杭州地区 8 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 状图,学生活动手册]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1. 每个小组分发数据材料(杭州地区 8 月份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 降水量柱状图) 2. 组内学生分配任务,相互合作,统计整理杭州地区 8 月的各项天气 数据,观察体会其中的变化。 3. 出示活动手册第 12 页,明确统计要求,记录数据。 三、研讨:整理发现(预设 15 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 学生反馈交流:各项天气因素的数据分析。 2. 提问: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哪一种天气最多?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 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个月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气温有什么特 点? 3. 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 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4.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4. 播放图片: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 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杭州 5. 提问:观察这四个地方一年的天气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6. 小结: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 有的地方常年干旱。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四、拓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预设 7 分钟) [材料准备:二十四节气图] 1. 播放视频:二十四节气歌 2. 分发二十四节气图(每小组一份),教师简单讲解二十四节气来源: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的产物, 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 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 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 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 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 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 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板书设计】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观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统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 的记录习惯。 2.表格下面的填空,需要在学生通过统计并理解数据,分析这段时间的 天气变化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作业设计】 1.把天气日历中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将帮助我们认 识 天 气 的 某 些 特 征 , 了 解 天 气 变 化 的 一 些 规 律。 ( ) 2. 在一个月的“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可以找出这个月的最高、 最低气温,但无法计算出这个月的平均气温。 雪花老师小学 资 料 制 作 微 信 : x3481913332 ( ) 3. 我们可以像统计云量的变化那样,对天气日历中所有的风向和风速 的 变 化 信 息 进 行 整 理。 ( )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 7 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 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 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 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 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 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 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 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 生。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 的。学生学完本单元前 7 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 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 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 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 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 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 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7 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那怎么知道我明天出门 是否需要带伞呢?(预设:看看天气预报。) 2.是的,天气预报就在预测未来的天气。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热衷 于研究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 ①在 3000 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 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 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准吗?为什么?(预设:不准。) ②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③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 仪,又叫相风铜鸟。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 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 我们国家真了不起!后来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仪器,但是比我国的相 风铜鸟晚了 1000 多年呢。到了晋代,人们将铜鸟改为了木鸟,更轻便,转 动也更灵活了。 ④唐代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他根据风对树木的 影响,给风定了 10 个等级。1000 年后,英国学者把风划分为 0 到 12 级。 ⑤到了宋朝,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就更加丰富了,沈括在《梦溪笔谈》 中提到了闪电、冰雹、气候带等,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列了四道测雨 雪的算式,可以用来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⑥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并制造了现存最早的观象台,这个观象台 在我国河南省。 ⑦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中西方气象学研究成果开始 融合。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船队设有专门观测气象的人员。到了清朝 成立了类似我们现在的气象部门,叫做“钦天监”。 3.揭示课题:那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天气预报究竟又是怎样制 作出来的呢?(板书)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二、探索: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预设 25 分钟) [材料准备:每位同学一张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1.这是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介绍部分仪器。 2. 提问:那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谁来说一说?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带来了一段视 频。(播放视频。) 4. 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资料(建议: 当地前几天的气象资料),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然后小组内先来轮流播 报,再请小组内最佳天气小主播来台上,为我们播报天气预报。 学生准备,小组练习,上台展示。 三、研讨:天气预报未来的发展(预设 8 分钟)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1.提问: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请设想一下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有哪些发展和改变呢?说说你的 推测和理由。 2.天脸介绍 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 得可被识别。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 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先请学生看书本图片说一说,填一填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 2.交流学习后,再对照刚才自己的填写,进行修正。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作业设计】 1.在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 区 2. 全球不同的地区放飞探空气球的时间应该( )。 A.全球统一 B.由国家决定 C.由地区决定 3.(多选)气象员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做出预报需要结合哪些信 息?( ) A.地面观测站的仪器获取的观测资料 B.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 C.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