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75 KB
  • 2021-12-06 发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 共三篇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一)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月作为抒情 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 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作者那淡淡的描写,含 蓄隽永的语言和娓娓诉说的真情,的确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这也正是 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极佳切入点。 回顾整堂课的教 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创设情境,调动语感 我在课前几分钟用多媒体展示月景图片,并播放《彩云追月》的 背景音乐,营造浓浓的见月思乡的氛围,引发学生自由练说:想到了 哪些古诗名句,想到哪些成语、哪些人?在引导学生回忆了经典的咏 月思乡名句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一一给予肯定,并继续以抒情的语 句来激发学生们的情思:“同学们说得很好,思乡之情最为苦,孤月 离愁断肠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故乡,看看 那一个让他情有独钟、魂牵梦萦故乡是怎样的情景”。这样创设情境, 巧妙调动学生语感,自然引导进入课文。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小月亮”悟情感。 季羡林先生在文中不只一次把故乡的月亮称为“小月亮”,此时 我引导学生:月亮难道还有大小之分吗?学生立即投入到阅读中,他 们先是找到五处所谓的“大月亮”,这五处都是作者在风光旖旎的地 方看到的月亮,其美妙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的“小月亮”地处穷乡僻 壤,实在是很平凡的,因此,“小月亮”含有平凡的意思,然而就是 这个平凡的月亮,伴随作者度过那个美丽的童年,和作者一天长大, 是作者情感所托,是作者乡思、乡情的凝聚点。因此“小月亮”更是 平凡而难以割舍的思乡情怀。 (2)多种方法认识汉字。 学好语文的第一要点是会识字,五年级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 学习汉字的方法。本课要求会认识 14 各生字,这些生字笔画多,就 是有的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准确读音。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识字,说 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生字的。“垠”,学生编成儿歌:“有 金是银,有土也是垠,有了黑土地,才能一望无垠。”这样既学习生 字,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举多得。 3.不足之处(思失)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中一些句子,和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文章略有不 同,学生读来觉得有点儿拗口,学生们不管是说话还是朗读,都有点 儿紧张,语速较快,同时学生的期待感不高,我想:也许是他们缺乏 自信,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吧。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培养他 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增强他们敢于锻炼自己的勇气。 4.改进措施(思改)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在后期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朗读 指导,要达到熟读成诵,这样死板板的文字才有丰富的画面感,学生 才能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融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中。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二) 《月是故乡明》通过讲述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 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季羨林思念的不是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也不是居住的赏 月胜地朗润园,而是故乡的月亮,他思念的是故乡。 一、教学效果 本组教材弥漫着“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在教学本篇课文 时,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让学生读书来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 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 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成功之处 我在突破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先是让学生说出带有“月”的诗词, 再用一问“既然有这么多的诗人歌颂月亮,那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 诗人在思念些什么呢”进行融情想象,激越表达、归纳梳理,这一系 列的过程实则是让学生学会沉潜积淀。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 “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正是强调了沉潜阅读和积淀的重 要作用。学生积淀越多,表达就越丰富,越动情,越有层次,越有水 准。因此,课上,面对屏幕上出现的一轮明月,在舒缓的音乐衬托下, 学生望月怀景、忆事、思人,魂牵心动,深深的爱、绵绵的情,顿时 化作云潮汹涌。例如,我出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世界各地 美轮美奂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我都异常喜欢。”体会 世界各地月亮的美。 (2)“此地既然有山,……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体会朗润 园的月亮的美。 (3)“然而,每当这样的良辰美景,……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体会作者钟情家乡平凡的月亮,实质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用了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家乡的月亮是平凡的,正如作者平凡的家乡一样, 但是,美轮 美奂的异乡却比不上平凡的家乡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运用对比的修辞 手法,更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三、不足之处 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远方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一 片段时,有点儿无能为力的感觉,只是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的方法把 文章内容和感情让学生得以理解,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的不足,我想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 在某一时刻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真实故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漂泊 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三)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 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开课伊始,播放表达思乡之情的新学堂歌《静 夜思》,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诗句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思乡 之情使学生很快受到感染,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描述的思乡情景。教学 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 课时开课,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望月时想到的诗句和有关的人、景、事 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 感,激起学生更丰富的想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 的天地。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课堂交流的全过程中,既提高 了组织语言和表达想法的表达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真正把“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和感悟。 课堂上,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读。教学 中,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如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氛围“《月是故乡 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 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吧。”“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 全文,要把自己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读着读着仿佛是自己躺在坑边 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望月 游玩;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巧妙运 用课件创设氛围“多媒体再次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 示部分课文内容,学生朗读字幕,感受‘月是故乡明’”,创设情景后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感悟,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引导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入情入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 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读文的 形式不断变化,如默读、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领读等,在不断 的读、思、议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 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语言文字中透露出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 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 了解作者对月亮、对与月亮相关的景和事等,进而感受作者对故乡月 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 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本课设计的课外知识较多,在了解这些内容时教师引得较 多。 2.课堂容量偏大,个别地方处理得较为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