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65 KB
  • 2021-12-10 发布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五单元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 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填表格:‎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2)‎35克=0.35千克( )‎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 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1‎ ‎0.07里面有( )个0.01‎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小数的性质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 ‎,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三、联系生活 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 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3.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5.(1)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5.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介绍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现在我们就请三家文具店的售货员分别给我们介绍商品的价钱,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由三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分别介绍商品的价钱。)‎ 师:听完售货员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三家商店都有卖橡皮的,但价钱不一样。‎ 生2:我发现到“丁丁文具店”卖的书包会便宜一些。‎ 生3:我发现同样的铅笔盒在“奇奇文具店”与“丁丁文具店”卖的价钱不一样。‎ 师: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卖的价钱可能不一样,我们买东西时要进行比较后再买。‎ 生2:我们应该到价钱比较低的商店买东西。‎ 师: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到物品价钱比较低的商店去买东西,我们的这种做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货比三家”。 师出示课题:货比三家。‎ 二、学习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买东西应该“货比三家”。如果我要买铅笔盒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呢?‎ 生:到“奇奇文具”店买便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是4.9元,“丁丁文具店”的铅笔盒是5.1元,只要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就知道了。‎ 师: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策略一:‎ ‎4.9元=4元9角 5.1元=5元1角 5元1角大于4元9角 策略二:‎ ‎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策略三:‎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棒。‎ ‎2、提出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小数的大小的问题,你们能根据情境图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轮流在小组里提出问题,请小组的同学来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生1:我要买一个书包到哪一个文具店买便宜呢?‎ 生2:到哪家买橡皮便宜?‎ ‎(解决这个问题涉及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要让学生来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三个小数的大小。)‎ 生3:“奇奇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贵?‎ 生4::“丁丁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便宜?‎ ‎……‎ 三、拓展运用。‎ ‎1、游戏——抓珠子。‎ ‎(1)介绍游戏规则:‎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很在意思的活动——抓珠子游戏,这盒子里有红珠子和蓝珠子和绿珠子,一个红珠子代表1元钱,一个蓝珠子代表1角钱,一个绿珠子代表1分钱。你们任意从里面抓出一把珠子,看看可能会得到多少钱?‎ ‎(2)老师示范。‎ ‎(3)小组活动。‎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这样的盒子,小组同学轮流从里面抓一把珠子,并填写在统计表中。‎ 填完统计表之后,在小组里比一比谁抓出的钱多。‎ 红珠子几个蓝珠子几个绿珠子几个共几元几角用小数表示(几元)‎ ‎3元2角1分3.21元 ‎(4)师:请各小组抓出的钱最多的同学向大家汇报自己抓了多少钱,我们最后来比一比全班的冠军是谁?‎ ‎(5)小结:想一想,抓到多少钱跟什么有关?‎ ‎2、完成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四、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呢?‎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说你们的想法?‎ 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 ‎“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教师板书: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反馈:‎ ‎(一)‎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左移 68.32~ 6.832 : 缩小。‎ 点左移 68.32~ 0.6832 : 缩小。‎ ‎(二) ‎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板书:‎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 ~ 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 原数扩大、 原数缩小、‎ 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 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9、0.9、9、‎ 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 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 米 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学具 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反馈:‎ ‎1、填空 0.005米=( 5 )毫米 ‎0.05米=( 50 )毫米 ‎0.5米=( 500 )毫米 ‎5米=( 5000 )毫米 反馈: ‎ 右移一位~扩大10倍 ‎50毫米是‎5毫米的10倍 右移两位~扩大100倍 ‎5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右移三位~扩大1000倍 ‎50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谁再说说小数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 板书:‎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有用数位表研究的吗?‎ 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扩大10倍。‎ 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 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还有问题吗?‎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方向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倍数。‎ 三、巩练:‎ ‎1、填表 原数分别扩大10倍扩大100倍缩小到它的1/10和缩小到它的1/100‎ ‎47.28‎ ‎11.2‎ ‎2、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 ‎3、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 ‎3.8 38 0.038‎ 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 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 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 78平方米、4吨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 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1)‎0.95米=( )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100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1.32米‎=()厘米 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 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厘米=( )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 三、巩固练习 ‎1、71页6题 ‎2、( )分米=‎1.5米 ( )千克=4.08吨 ‎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 ‎4700克=( )千克 ‎ ‎3在括号里填上﹤﹥或﹦‎ ‎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 ‎4、72页10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收集到了吗?(此处安排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 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呢?(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看一看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数有关的信息。)‎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以上复习内容重点抓住了整数取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生:自己练习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生:(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1。教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 ‎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师: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课前同学们提供的这些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到十分位)‎ ‎ (4)小结:‎ 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三、练习 ‎(1)师:最后一个信息谁提供的,你能把这个信息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生评价(改后的信息叙述也要准确)。‎ 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手中的信息,汇报后,再同桌之间交流。‎ ‎(2师: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小数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述吗?能请你表示出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教师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猜。‎ ‎(4)出示食物的价格,判断小明带12元钱够吗?学生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理由。‎ ‎(5)出示租车说明,判断租多少辆车去出游?‎ 师:看来我们不仅要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还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下面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到90000根。‎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72000千米。‎ 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 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一万位单位的数 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二、新课:‎ ‎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 小组研究:‎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 ‎4练习:‎ 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像这样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3.4528亿,小数点后有4位,小数位数太多,往往实际又没有用,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如这道题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2、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期末复习第8题(1)、(2)、(3)。‎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5、0.023的意义。‎ ‎(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2)填空。‎ ‎0.1里面有( )个0.01。 10个0.001是( )。‎ ‎10个0.1是( )。 0.1里有( )个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   13.1    2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2、做期末复习第9题,第1竖行两题。‎ ‎(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做期末复习第10题。‎ ‎(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 ‎0.1  0.012  0.102  0.12   0.021‎ ‎(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做期末复习第8题(4)、(5)。‎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2、练习。‎ ‎(1)把1.8扩大100倍是( )。( )扩大1000倍是6.21。‎ ‎(2)把( )缩小100倍是0.021。( )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834 2.786 3.895‎ ‎(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    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00 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 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    2095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4、做期末复习第9题剩下的两题。‎ ‎(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2)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 了。‎ ‎5、做期末复习第11题。‎ 学生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作业设计】‎ ‎1、0.45表示( )。‎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 ‎3、把67120986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保留一位小数是(‎ ‎)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 ‎4、在○里填“>”、“<”或“=”。‎ ‎16.36○16.63 0.36万○3600‎ ‎0.97○1.01 0.23亿○2100万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五单元 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 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三角形的认识 ‎  ‎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1)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板书设计 ‎ ‎  ‎ 按角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 ‎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 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 ‎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巩固练习 ‎1.88页第9题 ‎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2、88页第10题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 ‎②列式计算 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页第10题 ‎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一、 布置作业 图形的拼组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让学生明确:‎ (1) 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3)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 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六单元 统计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 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一)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降水量 ‎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03‎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04‎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 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四、 预测身高 在书上完成例2,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