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7 MB
  • 2021-12-23 发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北京版 (2)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聚焦核心概念的“方法”教学 ——以《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课为例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课是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人教版) 中的内容。共包括两个例题,例 1 是“小数化分数”,方法是将小数直接写成分 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例 2 是“分数化小数”,应用分数与除 法的关系,通过除法计算得到小数结果,除不尽时,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 保留几位小数。此前,有小数的意义、基本性质、比大小等相关内容。 这节课通常不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大课”,一方面它不属于概念的起始课, 另一方面从掌握方法的角度看内涵并不复杂。甚至在有些版本教材中并没有安排 特定的例题,而是“藏”在练习中一带而过。这个内容除了表面看到的“方法”, 还有什么深层次的价值值得挖掘呢? 思考一:上一节“技能课”还是“概念课”? 以往讲这个内容,将教学重点定位于探索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引导学生 掌握技能,为后续学习和运算奠定基础就可以了。但对“分小为什么互化?互化 背后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想之甚少。此次,在“小数”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中, 希望尝试通过本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分数和小数,因此尝试将其 从单纯的“方法(技能)课”转向“概念课”,聚焦核心概念开展“方法”的教 学。在探索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分数和小数本质的理解,深化对互化价值的分析。 以此让“方法”根植在“概念”之上,成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必然生成。 思考二:除了掌握方法,还有哪些教育价值? 首先是突出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小数是从分数中“走来的”,小数的本质 是十进分数。分数起源于分物、测量和计算这些活动,有“份”、“比”和“商” 的定义。小数是十进位制记数系统与“分”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和分数有着密切 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三年级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与四年级学习“小数的意 义”时都是借助分数迁移到小数。但认识了小数之后,由于其十进位制记数系统 的特征,使得它的运算与整数运算方法“一脉相承”,而分数的运算方法则与其 大相径庭。可以形象地说,在最初学习小数时,它和分数的关系就十分紧密。而 在后续较长时间的学习中,二者却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它们的再一次“密切接 触”就是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从教材安排来看,这也是它们沟通联系的“最 后一次”。因此,抓住这“最后一次”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分数和小数的 2 运算截然不同,但只要能够将其二者“互化”,各自适用的“方法”也就相通了。 也就是小数和分数通过互化,可以在彼此的世界里“畅通无阻”。这就实现了各 种规律、定律、运算方法的有效推广,拓展了各自方法的适用范围,提升了效能。 其次是突出用对比的方法想问题。正如教材在练习中安排的解决问题那样, 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分数和小数之间比大小或一起参与运算的情况,如果将其转化, 就能够将“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 认识到分数和小数各有各的特点和价值,这种独特性在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中, 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具体可以概括为: 分数 小数 应用 简洁 广泛 精确 近似 感知程度 不易感知 易感知 如表所示,分数具有简洁而精准的特点,但由于它的分数单位可以是任意的, 因此其大小不容易被感知;而小数具有应用广泛和近似的特点,由于它采用十进 位值制记数法,其大小更容易被感知。此外,分数除了可以表示具体数量,更能 够清晰、简洁地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些思考,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理解方法背后的道理; 2.在互化过程中,深入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和特征。感受小数的广泛应用及易 感知的特征,以及分数表达简洁却不易被感知的特征,理解应用价值。 3.在探寻方法、解释现象和明理辨析的过程中,发展推理、抽象的能力。 一、问题引入 1.提问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师板书课题),“互化”,这个词 不常见到,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就是互相转化的意思。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吗? 生 1:(问题一)分数和小数能不能转化? 生 2:(问题二)分数和小数怎么互化? 生 3:(问题三)分数和小数为什么要互化,什么情况时互化? 2.追问 3 师:既然是“互化”,你能试着将第一个问题问得更具体些吗? 生:分数怎样转化为小数?小数怎样转化成分数? 师:很多时候,我们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追问,让问题变得 更具体、更清晰。 小结:前两个问题提得很好,第三个问题则提得更好!一说要学习“分数和 小数的互化”,大家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怎么互化”这个指向方法的问题。但 能够想到“为什么要互化”的同学,思考问题很深刻。好的问题往往就是好研究 的开始。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同学们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结合“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什么”和“为 什么学”,这两个问题分别指向于方法和价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仅仅是开 启这节课的学习,更是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考方法的培养。) 二、探究方法 1.算一算,感受联系 (板书)有一根 3m 长的丝线,如果平均将它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有多长呢? 师:请你试着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列式并汇报计算结果,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可以得到分数结果;根据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算出小数结果。(板书:3÷4=0.75(m) 3÷4= (m)) 师:同一个除法算式,计算的结果既可以是个小数,还可以是个分数。你能 得出什么合理的推论吗? 生(异口同声):0.75= ,或 =0.75。 小结:看来小数和分数之间的确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在相等的情况下才能够 相互转化。 (设计意图: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推理发现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明确“转 化”的前提是“相等”。) 2.想一想,探寻方法 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4 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 去时用的时间多,还是返回时用的时间多?(可以用不同方法) (1) 活动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小组 4 人交流研究成果,提出问题或总结方法。 (2)作品反馈: 方法一: 师:你能读懂这位同学的方法吗?你觉得这个方法的价值是什么? 生:这个方法很好,将分数和小数比较的问题转化成了整数,再比较。 师:的确,分数和小数进行比较时,不能直接比,就想到请我们的老朋友“整数” 来帮忙,将两个数都转化成整数再比较,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方法的确很有价值。 方法二: 师:第二种方法你能读懂吗?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生:他将分数化成了小数,再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师:他是如何将分数转化成小数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师板书方法) 方法三: 师:这种做法你能看懂吗?这样做的道理又是什么? 生:将小数化成分数,再比大小。也可以将不能比较的两个数转化成可以比较的 问题。 5 师:在他的方法中,哪个数的出现很关键? 生(异口同声): 师:怎么就想到这个分数了呢? 生: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师: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吗? 生:先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直接写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小 数,再化简。 小结:我们对小数很熟悉,丰富的经验让我们把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两位小数 和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和千分之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现在这些经验就 帮助我们解决了新的问题。看来找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是进行相互转化的关 键。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将“新问题”转化 为“旧问题”。无论是将两个量都转化为整数,还是将小数化为分数、分数化为 小数,都是为了统一形式再比较。学生通过调动已有认知经验,探索分数和小数 互化的方法,达成本课的方法目标。) 3.练一练,巩固方法 (1)互化练习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有所了解,下面一起来 试一试。 第一组:小数化分数,说说具体的转化方法。 第二组:分数化小数,分别说说你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问题吗? (2)练中思疑 生:循环小数或无限不循环小数怎么转化成分数? 师: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我们就要有全面思考的意识。不能只想到那些平时常 常见到的小数类型,既然要讨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就要将小数的每种类型 都考虑到。对于这类情况谁有话要说? 生:我猜想可以一位一位的转化,最后再和在一起。 6 师: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大家对这种“无限”的情况都很好奇,就像浩瀚无垠的 星空,因为“看不到边,望不到头”,所以总是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 和发现。数学中这种“无限”的情况也很多,也同样吸引着人们去思考和研究。 我们今天一节课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这类情况却可以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 刚才我们研究的方法为什么就不能转化无限小数呢?你觉得哪儿犯难了? 生:因为它们有无数位,无法确定分数的分母,也就是无法确定分数单位。 师:可见,在将小数转化成分数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什么? 生(齐):确定计数单位。 师:透过现象看本质自,你认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化”的是什么? 生:转化的就是计(分)数单位。 小结:同学们紧紧抓住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找到了二者相 互转化的方法。带着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且有价值的。 (设计意图:练习环节的目标不仅仅是巩固分小互化的方法,更是在练习中增进 学生对“单位”的理解。每个数的转化都离不开对计数单位的选择,这种认识在 循环小数面前被“放大”,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怎么将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 此时面对这个问题,理解“为什么”比找到“怎么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概念 的本质。教师通过“难在哪儿”的追问,促进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深入理解。) 三、感受价值 师:经过大家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找到了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自此,分 数在小数的世界里可以“加减乘除”,小数也可以在分数世界中“畅通无阻”了, 你们就好像成为了分数和小数世界的翻译。那什么时候该互化呢? 生:不是总互化,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互化。 师:有两条信息,请你自己读一读,并试着将其中的小数和分数互化,然后 再读一读。说说你的新发现。 信息一:五年级的亮亮在最近一次体检中得到了一些数据:他现在身高 米,比四年级时长高了 0.05 米,他从三年级到四年级时才长高了 0.03 米。 信息二: 许多体育比赛常采用淘汰制竞赛规则,参赛选手两人(或队)为 一组进行竞赛,获胜者进入下一轮,以此淘汰半数参赛者。当尚余 16 名参赛者 时,该轮比赛为“ 决赛”,决出 8 名参赛者后,比赛成为“ 决赛”,接下来剩余 4 名参赛者进入“半决赛(即 决赛)”,再次胜出的双方进行“决赛”,产生冠军 和亚军。 (1)学生独立阅读信息,并将信息中的分数和小数进行互化。 (2)全班交流阅读信息及转化数据后的感受。 7 生:在“信息一”中, 米转化成小数是 1.53 米。将身高转化成小数后, 更清楚,光看分数都不知道亮亮到底有多高,变成小数就更有感觉了。 师:就是因为小数的计数单位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和千分之几……这样 有规律的,所以我们才会对小数有中“很熟悉”“很清楚”的感觉。那么分数的 单位是怎样的呢? 生:各种各样的、千变万化的、任何非 0 整数都可以作分母。 生:在“信息二”中的分数不需要化成小数,因为生活中没有听说过“0.125 决赛”、“0.25 决赛”或“0.5 决赛”,太别扭了。 生:化成小数后也听不出多少人参加比赛,胜出多少了。 师:看来分数也有自己的优势,它不仅能表示数量,还能清晰地表达量与量 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信息,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数据含义,互化后再进行对比, 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分数与小数各自的特点,以此深化对数特征的理解。) 四、总结收获: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和小数有了哪些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