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2-02-10 发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方程的意义 ︳青岛版 (2)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方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0页。‎ ‎【课标分析】‎ ‎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核心概念/知识地位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方程的意义/重点 理解 动手操作 初步 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重点、难点 列出 练习 正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等式、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它包括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教学重点是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教学难点是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为下步学习解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其次,小学生对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2、学龄特点:学生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爱模仿,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稳定性差。 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设置直观形象或有趣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理解方程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渗透方程建模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一张任务单 一、问题引入 直面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方程。(板书:方程)听说过方程吗?关于方程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生1:老师,它为什么叫方程?‎ 生2:方程主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3:方程是什么?‎ 师(微笑点头):大家真会提问题!‎ 二、故事串烧 感悟关系 师:有人说方程就是讲故事 ,讲的什么故事呢?一起走进故事课堂。请看,看图讲故事,谁来试一试?‎ 生:小芳和小明在玩跷跷板。‎ 师:小芳坐在跷跷板的左边,小明坐在跷跷板的右边,跷跷板可能会怎样?‎ 生1:老师,跷跷板可能会忽高忽低。‎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生比划)还有其它可能吗?‎ 生2:老师,我觉着重力可能会偏向一面。‎ 生3:可能这两个人的体重是一样重,会平行。‎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情况?‎ 生:因为他们的体重不知道。‎ 师:你一下子就说到了问题的关键。看,体重有了。(出示:小芳体重33千克,小明体重35千克)‎ 师:跷跷板会怎么样?‎ 生:我认为跷跷板会偏向小明这边。‎ 师:你猜对了。这时候,小芳想:如果我背上书包,跷跷板可能又会怎么样?‎ 生1:我觉得可能会偏向小明这边,也可能会偏向小芳这边。‎ 生2:也可能小芳背上书包,跷跷板会平衡。‎ 师:是这三种情况吗?,(课件出示) ‎ 师:怎么又出现三种情况?‎ 生:因为小芳背上书包之后,体重就不知道了。‎ 师:一下又发现问题的关键,书包的重量不知道。在数学上,我们把不知道的数叫作未知数。你想用什么来表示未知数?‎ 生1:我想用字母O。‎ 生2:我想用问号。‎ 生3:我想用图形 师:我们用字母X表示行吗?(行)‎ 师:看着图,哪位同学愿意分别讲讲,跷跷板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右怎么样?‎ 生1:第一幅图小芳重33千克,背上书包重X千克,和小明的重量相等。‎ 师:也就是左边是小芳体重和书包的重量,右边是小明的体重,左右相等。‎ 生2:左边是小芳体重和书包的重量,右边是小明的体重,左边重,右边轻。‎ 生2:左边是小芳体重和书包的重量,右边是小明的体重,左边轻,右边重。‎ 师:表达得真完整。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算式表示跷跷板的这三种状态,第一种应该用哪道算式呢?‎ 生:33+X=35‎ 师:太厉害,一下就想到了,那后两种呢?‎ 生:33+X>35、33+X<35。‎ 师: 用数学式子表示跷跷板平衡与不平衡的状态,更简便了。同学们,请看这(手指33+X=35),像这样用等号连接表示左右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这叫等式,那这两道自然就叫(不等式)。‎ 师:现在老师把跷跷板换成天平。你能像讲故事那样,说出天平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右怎么样吗?‎ 课件依次出示这六架天平,先出示图片,学生描述状态后,然后再给出数量,提炼算式,师生共同丰富式子。‎ 三、体会意义,建构方程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师:同学们,看,现在我们写出了这么多式子,这里面有的是方程,有的不是方程?(停一下)您能试着找一个方程吗?你找的是哪一道,理由是什么?‎ 师:他就是我们要找的其中一个方程。‎ 师:同学们能把其余几个都找齐吗?‎ ‎ 同学找老师用彩色粉笔圈出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些就是方程,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所有的方程都找出来了。‎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方程,你怎么说?‎ 明确方程的定义 出示方程的定义 师:这就是方程最伟大的地方——未知的量参与了计算。‎ 强化认知:‎ 刚才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归纳,同学们不仅认识了方程,还能判断方程,如果再见到方程,你能一眼认出方程吗?出示:‎ 四、尝试应用,巩固模型 ‎1、师:同学们都抓住了方程的两个必备条件来判断,非常好。回头看,我们是怎样找到方程的?课件出示 师:我们通过观察跷跷板和天平的状态,列出了等式和不等式,然后借助分类和比较的方法从等式里面找到了方程。‎ ‎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 如果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圈里面表示所有的等式,方程应该放哪呢?‎ 看着图说一说方程与等式什么关系?(方程式等式的一部分或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想一想,方程是和谁一起悄悄的来到咱们身边的?‎ 生:等式 师:等式(平衡)表示的是两边相等的关系,看来方程和两边相等的关系是一对非常亲密的好伙伴。以后再看到方程你会起到什么?‎ 生:两边相等的关系 师:如果我们要列出方程,需要先找到什么?‎ 生:两边相等的关系 师:也就是我们只要找到了两边相等的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下面我们走近生活,看看这几幅图又分别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一个数学故事?你能从图中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吗?‎ (1) 买衣服的情景 ‎(2)喝水的情景 ‎ 五、回顾反思,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像买衣服、喝水这样的生活情景多不多?(多)这样的生活故事我们能讲得完吗?(不能)这样的相等关系我们能找得尽吗?(不能)所以只要你细心观察在生活中找到两边相等关系,就可以找到方程。方程就像一个模型一样无处不在。‎ 师:现在再来回顾一下,课前老师说方程就是讲故事,它在讲的什么故事呢?‎ 生:它在讲两边相等的故事。‎ 师:对不对?(对)谁再来说。‎ 师:同学们真厉害,方程就是在讲两个相等量的故事。‎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要结束了,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知道方程含有未知数和等号 师:噢,你知道了方程的两个重要条件。‎ 生:我知道了方程就是一个已知数加一个未知数等于一个未知数。‎ 师:这是方程最伟大的地方,它让未知的量参与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