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50 KB
- 2022-04-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养成的好习惯,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借助学习文言文时掌握的字词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3.体会文中引用的好处并学会在作文中加以运用。4.掌握楷书书法的要领。5.积累关于改革创新的名句。重点难点1.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2.积累文言文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3.积累与改革创新有关的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1.结合平时的学习情况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字词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1.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知识理解成语的含义。一、交流平台1.阅读有关习惯的名人名言,体会好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导语: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也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诸多的事实也证明一个人的成功,跟他自身的良好习惯密不可分。如果说成功是果实,那么好习惯便是种子。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成长的过程中细心呵护这颗种子,让它渐渐地成长壮大。2.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概括其中提到的学习习惯。第9页共9页
(1)读懂提示性的文字,与同桌交流。(2)指名汇报交流内容,注意要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来说。交流预设:生:第一种学习习惯是每天坚持读课外书,而且读的大多是名著。我自己也读过名著,但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爱阅读的好习惯。)生:第二种学习习惯是边读书边思考,用旁批或笔记把心得写下来。这也是我在平时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勤思考、勤做笔记的好习惯。)生:第三种学习习惯是习作完成后认真读几遍,要仔细检查并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我觉得不光是习作,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都要在完成后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再上交。(做完作业后自查的好习惯。)生:第四种学习习惯是遇到不懂的问题,通过向别人请教或者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勤问勤查的习惯。我在阅读时,对于课文中有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就会提前查查资料,这样课堂学习时就不会不理解了。(勤问勤查的好习惯。)3.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除了课本上的学习习惯,自己若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分享给大家。(2)师生交流。好习惯预设:◆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养成专注的习惯◆书山有路勤为径——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举一反三——养成灵活学习的习惯4.教师总结。小结: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我们长期不懈地坚持和反复训练强化。好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会对我们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终身受益。二、词句段运用(1)过渡:第9页共9页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格外重视。学好文言文,一是能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二是能够扩大我们的阅读视野;三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比如,课本中呈现的一组成语中都含有古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我们可以借助对这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来推想成语的意思。1.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走马观花自愧(kuì)弗如声泪俱(jù)下不以为然过犹(yóu)不及赴汤蹈火2.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再推想成语的意思。(1)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理解加点字的意思。明确:走:跑。弗:不。俱:都。然:是,对。及:达到。汤:热水。(2)学生推想成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与同桌交流。3.查工具书,理解词义,对照自己的推想找有出入的地方。预设: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这些词语后,对比自己的推想能体会到借助重点字词来理解成语的意思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成语甚至句子的含义。[走马观花]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自愧弗如]由于比不上他人而感到羞愧。[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过犹不及]超过标准就如同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不符合标准。[赴汤蹈火]奔向热水,踩在烈火上。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小结:第9页共9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在学习中养成的好习惯,懂得了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持之以恒地坚持。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另外,今天我们还借助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再次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勤积累、巧运用。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思考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同学的做法改正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积累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尝试灵活运用。1.体会文中引用的好处并学会在作文中加以运用。2.掌握楷书书法的要领。3.积累关于改革创新的名句。1.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学会运用。2.积累与改革创新有关的名句。一、词句段运用(2)1.谈话导入。导语:同学们,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时,会发现很多时候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名人名言。那么,在文章中引用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呢?2.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体会引用的作用。◇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学生读句子,边读边体会引用的内容的作用。(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示例:生:第9页共9页
第一个句子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间接引用华罗庚所说的话是为了证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一观点。引用名人名言便于读者接受,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生:第二个句子直接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明确指出死的意义和价值有两种:一种是“重于泰山”,即死得有意义;一种是“轻于鸿毛”,即死得无价值。(3)教师总结引用的作用。师:文章中的引用,通常情况下能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最主要的作用),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引出下文;议论文中的引用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引用的内容还可以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拓展运用。过渡:理解了文章中引用的好处,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直接引用,这时引用的内容要加上引号,还要指明出处;也可以间接引用,这时不用说明引文的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己的话语中。具体采用何种形式的引用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选择。(2)引用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一定要忠于原文,不能随意捏造、编纂。引用的内容要完整,不能断章取义;即使是只需引用原文的部分内容,也要引用意思相对完整的一个片段;引用时切忌掐头去尾,挑三拣四,以免给读者造成片面的认识,甚至是误解。(3)合理引用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原话的意义。(4)引用时要与自己的意思配合得当,避免语意含混不清。二、书写提示过渡: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言的诗、无形的画。可以说,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数千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书法名家,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1.名家简介。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第9页共9页
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书法上,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2.出示赵孟的楷书代表作《三门记》(局部),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体会。(1)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了解该书法作品。《三门记》又名《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是赵孟的经典作品。该书法作品的文章由宋末元初文人牟巘(yǎn)撰写,记载了苏州玄妙观重新修缮殿门一事。(2)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提示,了解赵孟楷书的特点。(3)引导学生欣赏书法作品。预设:《三门记》充分显露了赵孟的用笔风格,一方面恪守中锋、顺势的原则,一方面又杂糅行书的笔法,从而形成了或藏锋痕迹含蓄,或露锋意味明朗的风格。既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书法的工整、严谨,也不同于唐楷的法度森严与精雕细琢。从单个字的处理来看,线与线之间的顾盼承接,空间与空间的虚实对比,无不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如涓涓细流永无休止之势,同时,也反映出赵孟对线条娴熟的驾驭能力。(4)学生自主交流。3.教师提示练习硬笔楷书时的注意事项。(1)硬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2)硬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代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3)硬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4.学生根据交流内容,书写楷书作品。(1)可从本单元课文中摘抄一段自己喜欢的文字,或者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2)书写时要注意书写的要领。第9页共9页
5.师生共同选出最佳书写作品,给予奖励。三、日积月累1.出示句子,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需注意的字音:苟(ɡǒu)荀(xún)循(xún)淮(huái)2.出示资料,介绍背景知识。●《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是对《经》最早的解说,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或《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全书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五行、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示例:(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第9页共9页
意思是: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4.结合句子的意思说一说这些句子的共同点。明确:这些句子都强调了不因循守旧,要改革创新的意思。5.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这些句子蕴含的哲理。预设:(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们从这句话中摘出了两个字,表达了更为实用主义的意思。那便是“变”和“通”二字,合起来即为“变通”。“变通”一词目前仍然极具通用性,强调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来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每天都要坚持。引申出来,指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也要日日新。(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由于这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常用,最初是比喻人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己,后多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4)“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告诉我们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这样一个目的。6.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并学会积累运用。四、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体会了在文章中引用的好处,并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欣赏了赵孟的楷书书法,了解了练习硬笔书法的技巧;还积累了有关改革创新的名句,它们并不因年代久远而失去了意义,相反,我们今天读来仍然从中受益匪浅。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背一背,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希望大家课后能用这种方式复习我们学过的知识。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第9页共9页
(1)掌握硬笔书法的技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2)积累名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教”和“学”的环节,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重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与语文知识的拓展、积累和运用,还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提高。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各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在“词句段运用”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表达,积累了许多成语,体会了引用的好处;在“书写提示”中,通过欣赏和练习,学生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激起了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在“日积月累”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句子的含义,更关注了它们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学生因此懂得了在每个时代都需要改革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