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48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北京的春节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
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相关课件和视频、《妙解学案》练习卡
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师生交流: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件出
示过春节的各种场景图片)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指名说说从插图上看到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文,疏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自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时间跨度大、热闹”等角度去交流。
3.认读词语。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1)指名读,分组读,体会儿化音的读法。
(2)学生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
(3)结合图片和资料(课件出示)介绍文中与老北京地区春节的习俗相关的事物。
4.指导书写。
(1)听写词语。
(2)根据听写情况相机点拨生字的书写。
醋:左部是“酉”,不要写成“西”。
燃: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摊:左中右结构,“又”写得窄而短。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全班交流,引导发现隐含的时间。如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3.课件出示《妙解学案》练习卡,分组合作,找出春节里人们的活动,完成填写。
4.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并在课件中逐条展示。
3
5.学生借助表格,完整地说一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借助表格这种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小组 合作的方式梳理课文脉络,旨在让学生由整体
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为后面分清内容的主次、深入学习课文详写的部分等作好
铺垫。
四、分清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1.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2.学生在练习卡中把各部分的详略情况标注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文的详略安排。
板书设计
4
课时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梳理出了春节里不同时间人们的活动。回忆
一下,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二、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
1.学习“腊八”部分。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腊八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
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
(2)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
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 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① 指名朗读,请学生说一说文章写了腊八这一天的哪些习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② (课件出示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醋的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各种”“小型的农业产
品展览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关键词语,结合生活经历,交流自己的感受。
5
腊八粥的特点:食材多。
腊八蒜的特点:色味双美。
③ 课件出示课文“腊八”这一部分朗读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腊八节。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腊八节的美好, 以及人们在这一习俗中所获得的满足和幸福感。
④ 带着对腊八节的美好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腊八”这一部分。
(4)对比阅读,思考:原文好在哪?
原文: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
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
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
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
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
家家吃饺子。
改文: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
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教师小结:作者重点描绘了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种
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腊八醋色味双美的特点,使得腊八节的风俗特点更加突出,而人们
在这一天的喜悦心情也跃然纸上。(相机板书: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几天风俗的相关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
(1)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探究。
提示一:边默读课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
部分,边思考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习俗,并勾画出相关语句。
提示二: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出关键词句,并
6
简单地作批注。
(2)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3.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反馈。
(1)交流“腊月二十三”部分。
① 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
课文: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 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
形。
感受: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很有 特点。
课文: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 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
事了。
感受: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
② 其他小组交流补充:作者针对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祭灶王”的习俗,重点描写了街上
卖糖的情形,吃糖习俗的来历,以及现在小年吃糖人的变化,写出小年这一天“祭灶王”
的风俗特点。
③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小年“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
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
(2)交流“除夕”部分。
① 交流除夕这一天的习俗。(作者重点描写了除夕这一天吃团圆饭、守岁、祭祖等习俗。)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课文: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 香味。
体会:从“家家”“赶”“到处”“香味” 等词语,可体会到除夕这一天的热闹。
课文: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
除 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体会: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 了……都……”等词语,可感受到人们
对团 圆饭、祭祖、守岁等风俗的重视。
② 指名读,读出除夕这一天“热闹、团圆”的气氛。
(3)交流“正月初一”部分。
7
① 学生分小组交流。
课文: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 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 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 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孩 子们特别热心去逛……
感受:到了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同的人 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充实而快乐。
② 教师小结:作者正是通过列举初一不同的人的活动,写出了“正月初一”的热闹、美
好。
③ 学生分角色朗读初一人们各自活动的语句,感受初一这一天与除夕不同的热闹。
(4)交流“正月十五(元宵节)”部分。
①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花灯的语句,读懂写出了哪些特点,
通过朗读感受元宵节的风俗特点,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 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② 将上面段落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替换为“都”,请学生对比着读一读。
③ 教师小结:同一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 作家用丰富的语言使文章读来生动活泼。
三、整体阅读课文,体会详略安排得当的好处
1.请学生找出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并思考:这些部分的写法和“腊八、腊月二十三、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几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后小结。
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交代了人们的 活动,而其他日子作者是一笔带过,甚至把
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 概括。
3.课件出示第7、第11自然段,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的活动写得简略,
有详写有略写的好处是什么?
4.学生交流后小结。
8
这样写能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感受作家“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学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显示“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
2.学生交流勾画的语句,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 里最冷的时候。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
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和年画。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1)指导学生读好儿化音,在朗读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2)用普通话中的词语替换加点词语,在对比中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感受有“京味儿”的生活。
文中描写了老北京人非常熟悉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了浓郁的“京味儿”。
(1)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家家吃饺子。
五、借助“阅读链接”进行对比阅读,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1.学生默读“阅读链接”,明确文章介绍的
是哪个地区的哪些春节习俗。
2.引导学生将“阅读链接”中的资料与《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看看不同地区春节的风俗
有什么不同。
3.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引导交流:和老北京地区的孩子们过春节时的活动有什
么不同。
4.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小结:不同地域的春节,有着不同的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社会的发展,春节的风俗也有所变化。但是,不管怎样变化,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始
终不变,中国人对春节的情结也始终不变,关于春节的文化传统也会一直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
9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比例尺 人2022-02-115页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小升初提升:其2022-02-116页
- 六年级奥数教案:第39周牛吃草问题2022-02-113页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图形放大或 2022-02-1122页
-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评卷新人2022-02-114页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画一画》2022-02-1120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过关2022-02-115页
-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期2022-02-1113页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5单元2022-02-1110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灯光》PPT2022-02-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