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4 M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筝导入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
的这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
山流水》,这首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
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来了解这个故事。
哉 [zāi] 妙哉
巍 [wēi] 巍峨 巍然
轴 [zhóu] 车轴 卷轴
曝 [pù] 曝晒 一曝十寒
弦 [xián] 琴弦
生字过关
锦 [jǐn] 锦囊 锦缎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
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吕氏春秋》有所记载,即是我们
今天要学的文章。
人物关系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
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
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走近伯牙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
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
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
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伯牙从小非常聪
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
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伯牙:名瑞,伯牙是他
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
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人,晋国的上大夫,春
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
尊为“琴仙”。
自由读课文三遍,把字音读准确,
课文读流利,注意把握好停顿。
初读课文
在课文里划出停顿,跟读课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
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两人一组互相翻
译给对方听,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作出标记,向老师提问。
疏通文意
2.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
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子中重点词语的
意思,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锺子期称赞说:“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
高山。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弹奏,演奏。
俞伯牙弹奏古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开始;志:心志、情志。
开始弹琴时,伯牙心里想着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好啊;若:好像。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锺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破:摔破;绝:断绝;复:再,又。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为:认为;足:足以。
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
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
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
“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锺子期
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
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这个故事传诵着一个高山
流水遇知音的美谈,反复朗读
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可
以体现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感悟“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志在小溪 善哉,淙淙兮若流水
志在春花 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志在秋月 善哉,皎皎兮若玉盘
志在红日 善哉,圆圆兮若火球
志在白雪 善哉,皑皑兮若瑞玉
志在大江 善哉,滚滚兮若波涛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听琴音;
伯牙心中想的,锺子期一听就明白,真的
是心灵相通呀!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
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锺子期的
死而“破琴绝弦”,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
锺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
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懂得自己的音乐,理解
自己的感受,他的演奏便失去了意义,所
以他毅然决然“破琴绝弦”。
锺子期死了,知音没了,伯牙认为世间再
没有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所以“破琴绝
弦”,从文中最后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伯牙对锺子期的敬重,以
及破琴绝弦的从容和决心。
知音就是相知、相惜、相通,学
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是怎样看待友情
的呢?课后收集表现知音良朋的诗文
或名言名句记一记,读一读。
描写友谊的名言佳句:
(可播放《高山流水》音乐)
齐读课文
书戴嵩画牛
[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
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
辙并称“三苏”。有《苏东坡全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作者简介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
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
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
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戴嵩,生卒年不详,
唐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
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
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
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
影,唇鼻相连,可见观察之
精微。与韩干之画马,并称
“韩马戴牛”。
《斗牛图》
关于戴嵩
朗读要求:
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
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
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文中有你还没理解的词语吗?
2.小组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读懂课文
杜处士对《斗牛图》这幅画“尤所爱”,
想象一下,除了“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他还会有怎样的表现,试着描述一下。
这幅画是我生平最喜爱的
一幅作品。
每天随身携带着这幅画,
不时拿出来欣赏。
感知人物
牧童又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
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有着怎
样的精神?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观点:
理由:
精神品质:
谬矣!
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向权威。
杜处士听了牧童的话有什
么样的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怎
样的人?
表现:处士笑而然(认为是对的)之。
人物形象: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同样是笑,牧童的“拊掌大笑”是什
么样子?试着表演一下他的神态和他说的
话。杜处士的“笑而然之”,你觉得他的
笑和牧童的笑有什么区别?试着揣摩一下
他的心理,写一写他的表现和话语。
想一想
原文: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同理:画牛当问( )
( )当问( )
牧童
钓鱼 渔夫
感悟道理
课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所蕴含的
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会“问”就够了吗?从这个故事和
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
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想一想
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
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如:
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
李苦禅画鹰,张大千画虎,
黄胄画驴……他们画的动物
栩栩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
小知识
《下山虎》张大千 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
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鹰》李苦禅徐悲鸿:1895-1953。中国
现代美术的奠基者、画家
和美术教育家。
1.真实的话永远是最好的。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名人名言
相关文档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文言文二则(2022-02-1273页
- 2020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文2022-02-1226页
-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文言2022-02-121页
-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文言2022-02-1230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4课《文言2022-02-1233页
-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21 文言2022-02-1257页
- 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2022-02-1241页
-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文言2022-02-118页
- 部编六上语文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2022-02-117页
-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022-02-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