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1.9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几何图形的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PMN中,∠P=90°,PM=PN,MN=6cm,矩形ABCD中AB=2cm,BC=10cm,点C和点M重合,点B,C(M)、N在同一直线上,令Rt△PMN不动,矩形ABCD沿MN所在直线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至点C与点N重合为止,设移动x秒后,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y与x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E从A出发,沿 方向运动,当点E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过点E做 ,交CD于F点,设点E运动路程为x, ,如图2所表示的是y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当点E在BC上运动时,FC的最大长度是 ,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
A. B.
24
C. 6 D. 5
3.如图甲,A,B是半径为1的⊙O上两点,且OA⊥OB.点P从A出发,在⊙O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回到点A运动结束.设运动时间为x,弦BP的长度为y,那么如图乙图象中可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
A. ① B. ④ C. ①或③ D. ②或④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cm,BC=2cm,∠ABC=45°,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BC→CD→DA运动,到达点A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s),△ABP的面积为S(cm2),则S与t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5.如图,矩形ABCD,R是CD的中点,点M在BC边上运动,E,F分别为AM,MR的中点,则EF的长随M点的运动( )
24
A. 变短 B. 变长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6.在Rt△ABC中,AB=1,∠A=60°,∠ABC=90°,如图所示将Rt△ABC沿直线l无滑动地滚动至Rt△DEF,则点B所经过的路径与直线l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
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B为圆心、2 为半径的⊙B上 有一动点P.连接AP,若点C为AP的中点,连接OC,则OC的最小值为________.
8.如图,在△ABC中,BC=AC=5,AB=8,CD为AB边的高,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若A从原点出发,沿x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则点B随之沿y轴下滑,并带动△ABC在平面内滑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B到达原点时停止运动
(1)连接OC,线段OC的长随t的变化而变化,当OC最大时,t=________;
(2)当△ABC的边与坐标轴平行时,t=________。
24
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是x、y轴上的动点,以AB为边作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则OC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的圆心的坐标为(﹣2,0),半径为2,点P为直线y=﹣ x+6上的动点,过点P作⊙A的切线,切点为Q,则切线长PQ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1.如图,梯形ABCD中,AD∥BC,∠BAD=90°,CE⊥AD于点E,AD=8cm,BC=4cm,AB=5cm.从初始时刻开始,动点P,Q 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运动速度均为1cm/s,动点P沿A﹣B﹣﹣C﹣﹣E的方向运动,到点E停止;动点Q沿B﹣﹣C﹣﹣E﹣﹣D的方向运动,到点D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s,△PAQ的面积为ycm2 , (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
解答下列问题:
(1)当x=2s时,y=________cm2;当x= s时,y=________cm2 .
(2)当5≤x≤14 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动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求出 时x的值.
(4)直接写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使PQ与四边形ABCE的对角线平行的所有x的值.
24
12.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8cm,E、F分别是AB、BD的中点,连接EF,点P从点E出发,沿EF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D出发,沿DB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0<t<4)s,解答下列问题:
(1)求证:△BEF∽△DCB;
(2)当点Q在线段DF上运动时,若△PQF的面积为0.6cm2 , 求t的值;
(3)如图2过点Q作QG⊥AB,垂足为G,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EPQG为矩形,请说明理由;
(4)当t为何值时,△PQF为等腰三角形?试说明理由.
13.如图1,点P为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上的点,如果∠PAD=∠PBC,则称点P为四边形ABCD关于A、B的等角点,以点C为坐标原点,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的横坐标为﹣6.
24
(1)如图2,若A、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6,4)、D(0,4),点P在DC边上,且点P为四边形ABCD关于A、B的等角点,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2)如图3,若A、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4)、D(0,4).①若P在DC边上时,求四边形ABCD关于A、B的等角点P的坐标;
②在①的条件下,将PB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0<m<6)得到线段P′B′,连接P′D,B′D,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P′D2+B′D2 , 并求出使P′D2+B′D2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
③如图4,若点P为四边形ABCD关于A、B的等角点,且点P坐标为(1,t),求t的值;
④以四边形ABCD的一边为边画四边形,所画的四边形与四边形ABCD有公共部分,若在所画的四边形内存在一点P,使点P分别是各相邻两顶点的等角点,且四对等角都相等,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14.如图1,点P、Q分别是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CP交于点M.
(1)△ABQ与△CAP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AB、BC的延长线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24
15.如图1,已知矩形AOCB,AB=6cm,BC=16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向点O运动,直到点O为止;动点Q同时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与点P同时结束运动.
(1)点P到达终点O的运动时间是________s,此时点Q的运动距离是________cm;
(2)当运动时间为2s时,P、Q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
(3)请你计算出发多久时,点P和点Q之间的距离是10cm;
(4)如图2,以点O为坐标原点,OC所在直线为x轴,OA所在直线为y轴,1cm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连结AC,与PQ相交于点D,若双曲线y= 过点D,问k的值是否会变化?若会变化,说明理由;若不会变化,请求出k的值.
24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 :∵∠P=90°,PM=PN,
∴∠PMN=∠PNM=45°,
由题意得:CM=x,
分三种情况:
①当0≤x≤2时,如图1,
边CD与PM交于点E,
∵∠PMN=45°,
∴△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EMC,
∴y=S△EMC= CM•CE= ;
故答案为:项B和D不正确;
②如图2,当D在边PN上时,过P作PF⊥MN于F,交AD于G,
∵∠N=45°,CD=2,
∴CN=CD=2,
∴CM=6﹣2=4,
即此时x=4,
当2<x≤4时,如图3,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四边形EMCD,
过E作EF⊥MN于F,
24
∴EF=MF=2,
∴ED=CF=x﹣2,
∴y=S梯形EMCD= CD•(DE+CM)= =2x﹣2;
③当4<x≤6时,如图4,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MCGF,过E作EH⊥MN于H,
∴EH=MH=2,DE=CH=x﹣2,
∵MN=6,CM=x,
∴CG=CN=6﹣x,
∴DF=DG=2﹣(6﹣x)=x﹣4,
∴y=S梯形EMCD﹣S△FDG= ﹣ = ×2×(x﹣2+x)﹣ =﹣ +10x﹣18,
故答案为:项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MN=∠PNM=45°,由题意得:CM=x,分三种情况:①当0≤x≤2时,如图1,边CD与PM交于点E,△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可dechu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x2;②如图2,当D在边PN上时,过P作PF⊥MN于F,交AD于G,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N=CD=2,故CM=6﹣2=4,即此时x=4,当2<x≤4时,如图3,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四边形EMCD,过E作EF⊥MN于F,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F=MF=2,ED=CF=x﹣2,故y=S梯形EMCD=2x-2;③当4<x≤6时,如图4,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MCGF,过E作EH⊥MN于H,EH=MH=2,DE=CH=x﹣2,CG=CN=6﹣x,DF=DG=2﹣(6﹣x)=x﹣4,由y=S梯形EMCD﹣S△FDG=- x2+10x-18,根据三段函数的函数图像即可作出判断。
2.【答案】B
24
【解析】 由图象可知AB= ,当点E在BC上时,如图:
∵∠FEC+∠AEB=90°,∠FEC+∠EFC=90°,
∴∠AEB=∠EFC,
∵∠C=∠B=90°,
∴△CFE∽△BEA,
∴ ,
设BE=CE=x- ,即 ,
∴ ,
因FC 的最大长度是 ,
当 时,代入解析式,解得: (舍去), ,
∴BE=CE=1,
∴BC=2,AB= ,
∴矩形ABCD的面积为2× =5.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由图象可知AB=,当点E在BC上时,如图: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AEB=∠EFC,又∠C=∠B=90°,从而判断出△CFE∽△BEA,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CF∶BE=CE∶AB,设BE=CE=x-,从而根据比例式得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因FC 的最大长度是,把y=代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出x的值,并检验即可求出BC的值,根据矩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C
【解析】 当点P顺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③,当点P逆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①,
故答案为①③.
24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知PB的最短距离为0,最长距离是圆的直径;而点P从A点沿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后与点B的距离有区别,当点P从A点沿顺时针旋转时,弦BP的长度y的变化是:从AB的长度增大到直径的长,然后渐次较小至点B为0,再从点B运动到点A,则弦BP的长度y由0增大到AB的长;
当点P从A点沿逆时针旋转时,弦BP的长度y的变化是:从AB的长度减小到0,再由0增大到直径的长,最后由直径的长减小到AB的长。
4.【答案】A
【解析】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0≤t≤2时,过A作AE⊥BC于E.∵∠B=45°,∴△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E=1,∴S= BP×AE= ×t×1= t;
②当2<t≤ 时,S= = ×2×1=1;
③当 <t≤ 时,S= AP×AE= ×( -t)×1= ( -t).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t≤2时,过A作AE⊥BC于E;②当2<t≤ 2 +时;③当 2 + <t≤ 4 +时,分别求出S与t的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C
【解析】 :∵E,F分别为AM,MR的中点,
∴EF是△ANR的中位线
∴EF= AR
∵R是CD的中点,点M在BC边上运动
∴AR的长度一定
24
∴EF的长度不变。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已知E,F分别为AM,MR的中点,,可证得EF是△ANR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可得出EF= AR,根据已知可得出AR是定值,因此可得出EF也是定值,可得出结果。
二、填空题
6.【答案】π+
【解析】 :∵Rt△ABC中,∠A=60°,∠ABC=90°,
∴∠ACB=30°,BC= ,
将Rt△ABC沿直线l无滑动地滚动至Rt△DEF,点B路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以直角三角形30°的直角顶点为圆心, 为半径,圆心角为150°的弧长;第二部分为以直角三角形60°的直角顶点为圆心,1为半径,圆心角为120°的弧长;第三部分为△ABC的面积.
∴点B所经过的路径与直线l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 .
故答案为 .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含30°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ACB=30°,BC=,将Rt△ABC沿直线l无滑动地滚动至Rt△DEF,点B路径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以直角三角形30°的直角顶点为圆心, 3 为半径,圆心角为150°的弧长;第二部分为以直角三角形60°的直角顶点为圆心,1为半径,圆心角为120°的弧长;第三部分为△ABC的面积.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7.【答案】
【解析】 :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A′,
则A′(-4,0),
24
∴OC是△AA′P的中位线,当A′P取最小值时,OC取最小值.连接A′B交⊙B于点P,此时A′P最小.
在Rt△OA′B中,OA′=4,OB=3,
∴A′B=5,∴A′P=5-2=3,∴OC= ,
∴OC的最小值 .
故答案为: .
【分析】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A′,可得出点A′的坐标,可证得OC是△AA′P的中位线,因此当A′P取最小值时,OC取最小值.连接A′B交⊙B于点P,此时A′P最小,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据圆的半径求出A′P的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OC的最小值 。
8.【答案】(1)
(2)t=
【解析】 (1)如图:
当 三点共线时, 取得最大值,
( 2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设 时,CA⊥OA,
∴CA∥y轴,
∴∠CAD=∠ABO.
又
∴Rt△CAD∽Rt△ABO,
∴ 即
解得
②设 时,
24
∴CB∥x轴,
Rt△BCD∽Rt△ABO,
∴ 即
综上可知,当以点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相切时,t的值为 或
故答案为: 或
【分析】(1)当 O , C , D 三点共线时,OC取得最大值,此时OC是线段AB的中垂线, 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得出OA =OB = 4 , 然后根据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得出答案;
( 2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设OA = t 1 时,CA⊥OA,故CA∥y轴,然后判断出Rt△CAD∽Rt△ABO,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AB∶CA = AO∶CD ,从而得出答案;②设 A O = t 2 时,BC ⊥OB ,故CB∥x轴,然后判断出Rt△BCD∽Rt△ABO,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BC∶AB=BD∶ AO, 从而得出答案.
9.【答案】
【解析】 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
则BE= ×2=1,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CE= ,
∵∠AOB=90°,点E是AB的中点,
∴OE=BE=1,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三点共线时OC最大,
∴OC的最大值= +1.
故答案为: +1.
【分析】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C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O、E、C三点共线时OC
24
最大,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CE的长,在Rt△ABO中,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OE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
【解析】 如图,作AP⊥直线 垂足为P,作 的切线PQ,切点为Q,此时切线长PQ最小,
∵A的坐标为
设直线与y轴,x轴分别交于B,C,
∴
∴
∴
∴
在 与 中,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如图,作AP⊥直线 y=−x+6 , 垂足为P,作⊙A的切线PQ,切点为Q,此时切线长PQ最小,设直线与y轴,x轴分别交于B,C,根据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特点得出B,C两点的坐标,从而得出OB,AC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从而得出AC=BC ,然后利用AAS判断出△APC≌△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AP=OB=6 ,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PQ的长。
三、综合题
24
11.【答案】(1)2;9
(2)解:当5≤x≤9时(如图1)
y= = (5+x-4)×4- ×5(x-5)- (9-x)(x-4)
y= x2-7x+
当9<x≤13时(如图2)
y= (x-9+4)(14-x)
y=- x2+ x-35
当13<x≤14时(如图3)
y= ×8(14-x)
y=-4x+56;
(3)解:当动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
∵y= = × (4+8)×5=8
24
∴8= x2-7x+ ,即x2-14x+49=0,解得:x1=x2=7
∴当x=7时,y=
(4)解:设运动时间为x秒,
当PQ∥AC时,BP=5-x,BQ=x,
此时△BPQ∽△BAC,
故 ,即 ,
解得x= ;
当PQ∥BE时,PC=9-x,QC=x-4,
此时△PCQ∽△BCE,
故 ,即 ,
解得x= ;
当PQ∥BE时,EP=14-x,EQ=x-9,
此时△PEQ∽△BAE,
故 ,即 ,
解得x= .
综上所述x的值为:x= 、 或 .
【解析】【解答】(1)解:当x=2s时,AP=2,BQ=2,
∴y= =2
当x= s时,AP=4.5,Q点在EC上
∴y= =9
【分析】(1)当x=2s时,得出AP=2,BQ=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直接可以求出y的值,再根据x的值可得出△PAQ的高就是4,底为4.5,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其解。
(2)当5≤x≤14 时,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表示:当5≤x≤9时,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