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海水晒盐 C.烟花燃放 D.大米酿酒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 )
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
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
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
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
3.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 苏打 B.汞 水银
C.氢氧化钠 纯碱 D.氧化钙 熟石灰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5.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6.在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生成物中一定不含单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2AgNO3═Fe(NO3)2+2Ag B.2NaOH+K2CO3═2KOH+Na2CO3
C.2H2O22H2↑+O2↑ D.Fe2O3+2H2SO4═2FeSO4+2H2O
8.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Fe2O3
D
H2SO4溶液
HCl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9.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乙>甲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11.请选择下列物质的正确序号填入适当空格中:
①熟石灰 ②小苏打 ③盐酸 ④氮气 ⑤烧碱 ⑥纯碱 ⑦硝酸钾 ⑧硝酸铵
(1)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______;
(3)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是______;
(4)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5)充入灯泡能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______;
(6)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是______.
12.请在横线上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分子______;
(2)氢氧根离子______;
(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如下: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该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______.
14.有下列装置,其中A是气体发生装置,B、C、D、E是气体收集装置,E还可作气体的净化装置(E装置有多个备用).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当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CO2时,选取的收集装置是(填“B”或“C”或“D”)______;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首先在E装置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来除去HCl,你认为该方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______,然后在另一个E装置中注入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
(3)当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a与c相连来收集氧气,还需将装置E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______
猜想三成立
16.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______;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______;
(4)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______;
(5)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______.
17.某氢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称取研细的该样品12.4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2.6g水,充分振荡形成悬浊液,再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盐酸使其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加入盐酸的质量/g
0
25
37.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45
70
80.3
(1)加入盐酸的质量在0﹣25g时,______与盐酸发生反应.
(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海水晒盐 C.烟花燃放 D.大米酿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A、菜刀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海水晒盐过程中,氯化钠从海水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烟花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大米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 )
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
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
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
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PM2.5是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解: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布大气雾霾预警信号,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3.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 苏打 B.汞 水银
C.氢氧化钠 纯碱 D.氧化钙 熟石灰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不正确;
B、汞的俗称是水银,故正确;
C、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错误;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可知某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得失电子情况等.
【解答】解:A、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说法正确,故A正确;
B、由其汉语名称“氩”,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可知,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电子数为18,故C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5.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设HAuCl4(四氯合金酸)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氢元素为+1价,氯元素为﹣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1)×4=0,解答x=+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6.在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生成物中一定不含单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利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分析产物的情况,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产物中可能含有单质,如双氧水的分解就是如此,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其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所以生成物中一定不含单质,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产物中一定含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一定不会含有单质.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基本反应类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应类型的特征.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2AgNO3═Fe(NO3)2+2Ag B.2NaOH+K2CO3═2KOH+Na2CO3
C.2H2O22H2↑+O2↑ D.Fe2O3+2H2SO4═2FeSO4+2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A正确;
B.氢氧化钠与碳酸钾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C错误;
D.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8.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Fe2O3
D
H2SO4溶液
HCl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气体能与灼热的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2SO4溶液和HCl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乙>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根据这一规律,根据反应的发生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解答】解: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乙不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金属乙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把甲投入到丙的硝酸盐溶液中,在甲表面有丙析出,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丙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甲>丙>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根据反应的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从而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A、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
C、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D、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解答】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不是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虽然没有金属阳离子,但是属于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铵根离子虽然不是金属离子,但是化学性质和金属离子相似,因此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要注意理解.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11.请选择下列物质的正确序号填入适当空格中:
①熟石灰 ②小苏打 ③盐酸 ④氮气 ⑤烧碱 ⑥纯碱 ⑦硝酸钾 ⑧硝酸铵
(1)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 ⑥ ;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 ⑤ ;
(3)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是 ⑦ ;
(4)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① ;
(5)充入灯泡能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 ④ ;
(6)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的是 ②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1)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碳酸钠;故填:①;
(2)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是氢氧化钠;故填:⑤;
(3)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故填:⑦;
(4)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降低土壤酸性,故填:①;
(5)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充入灯泡能延长灯泡使用寿命,故填:④;
(6)纯碱是碳酸钠,能和酸反应,所以可使馒头松软可口且无酸味;故填:②;
答案:(1)⑥;(2)⑤;(3)⑦;(4)①;(5)④;(6)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请在横线上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分子 2H2 ;
(2)氢氧根离子 OH﹣ ;
(3)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Cl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3)氯化铁中氯元素显﹣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Cl3.
故答案为:(1)2H2;(2)OH﹣;(3)Cl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如下: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H2O、CO2 (填化学式,下同);
属于有机物的是 C2H5OH ,该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 不是置换反应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从图示可以看出C对应的物质是水,水是氧化物,D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A是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是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物.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H2O、CO2;C2H5OH;不是置换反应.
【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微粒结构意义的掌握.
14.有下列装置,其中A是气体发生装置,B、C、D、E是气体收集装置,E还可作气体的净化装置(E装置有多个备用).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当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CO2时,选取的收集装置是(填“B”或“C”或“D”) C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首先在E装置中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来除去HCl,你认为该方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 不恰当,因CO2也会被除去 ,然后在另一个E装置中注入浓硫酸,其作用是 除去水蒸气 .
(3)当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若a与c相连来收集氧气,还需将装置E 注满水或倒立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制取装置;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收集气体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根据气体的净化方法来分析;
(3)根据反应原理来书写方程式,用排空气法收集要根据密度大小及瓶子的正倒放确定进气管.
【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选用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氧化钠不仅能吸收HCl气体,同时能与CO2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CO2 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作干燥剂.故填:C;不恰当,因CO2也会被除去;除去水蒸气;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当a与c相连收集氧气时,若集气瓶内是空气,则需将集气瓶倒放,若集气瓶正放,则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故填:2H2O22H2O+O2↑;注满水或倒立.
【点评】明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多功能装置收集气体时应注意的问题是解此题关健.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二 不合理,其理由是 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三成立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溶液变红,HCl+NaOH═NaCl+H2O;
实验二: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此时溶液是无色的,故一定不会有氢氧化钠剩余,故填:二,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设计实验:猜想三中含有盐酸,要证明盐酸的存在,可以加入石蕊试液,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三成立
答案:
实验一:HCl+NaOH═NaCl+H2O;
【提出猜想】:二、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三成立
【点评】本题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6.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CO3═BaCO3↓+2NaCl ;
(2)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 不能,因为如果利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带入杂质硝酸钠 ;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 取上层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已除尽 ;
(4)操作③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 不能颠倒,这是因为如果颠倒顺序,则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无法除去 ;
(5)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 不严密,这是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是足量的,会导致过量的碳酸钠无法除去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
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步骤③中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
(2)因为如果利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带入杂质硝酸钠,所以操作②不能用硝酸钡溶液.
故填:不能,因为如果利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带入杂质硝酸钠.
(3)进行操作②后,判断硫酸钠已除尽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已除尽.
故填:取上层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已除尽.
(4)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③、④操作顺序不能交换,其理由是如果颠倒顺序,则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无法除去.
故填:除去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颠倒,这是因为如果颠倒顺序,则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无法除去.
(5)此设计方案不严密,理由是: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是足量的,会导致过量的碳酸钠无法除去.
故填:不严密,这是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是足量的,会导致过量的碳酸钠无法除去.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某氢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称取研细的该样品12.4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2.6g水,充分振荡形成悬浊液,再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盐酸使其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加入盐酸的质量/g
0
25
37.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45
70
80.3
(1)加入盐酸的质量在0﹣25g时, 氢氧化钙 与盐酸发生反应.
(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2 g.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向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化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钙的质量及其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加入盐酸的质量在0﹣25g时,反应前质量=45g+25g=70g,反应后质量仍然是70g,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说明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氢氧化钙.
(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4g+32.6g+37.5g﹣80.3g=2.2g,
故答案为:2.2.
(3)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g
=,
x=5g,
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0%=59.7%,
答: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59.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