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9.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中考化学串讲
一、考试说明
化学试题是按照50分钟时间设置,共13题,计50分,其中包括选择题共8小题和非选择题共5小题。化学试题考试内容分布:“身边的化学物质”约占4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2%,“物质的化学变化”约占36%,“化学与社会发展”约占12%。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及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融入以上各知识内容之中,约占37%。
根据今年《考试说明》的命题原则,化学考试难度、分值和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考试内容分布与往年无异。但从近两年的中考考题来看,化学科目考试的取材每年都有适度创新,也考虑到了知识的衔接,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核心素养的考查,突出了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比如试题充分实现了由重视知识的考查向重视技能考查的转变。
试题难度系数约为0.65左右。
二、近2年中考与四调考点对比
考试对比
考点 2016年中考 2017年四调 2017年中考 2018年四调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 ○ ○
实验基础操作 ○ ○
微粒的结构 ○ ○ ○
化学与生活 ○ ○ ○
质量守恒定律 ○ ○ ○ ○
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
物质之间的转化 ○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 ○ ○ ○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 ○
金属及其氧化物与酸反应 ○
实验综合 ○ ○ ○ ○
宏观、微观及物质性质 ○ ○ ○ ○
溶液与溶解度 ○ ○ ○ ○
推断题 ○ ○ ○ ○
实验综合题 ○ ○ ○ ○
计算题 ○ ○ ○ ○
三、题型预测和复习建议
1、题型预测
难度预测
题型 考点预测 基础题 中档题 难题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微粒的性质 ★
基本概念的理解 ★
选择题 化学与生活 ★
质量守恒定律 ★
物质之间的分类和转化 ★★
反应后成分的分析 ★★
实验综合 ★★
宏观、微观及物质性质 ★
溶液与溶解度 ★
非选项题 推断题 ★★
实验综合题 ★★
计算题 ★★
2、复习建议
①注重基础,回归课本
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所考查的内容还是以课本为原型来出题的,必须搞清楚课本上的相关概念,基础实验操作,课本上实验的原理、现象及注意事项。
②注重细节,答题规范
根据元调和四调所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可以看出初三化学不仅是考基础和能力,也考学生细心。细节决定成败,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仅是要将化学式写正确,还要注明反应条件,是否有“↑”“↓”。
如:实验题答题的过程中表达是否规范,不要总是不知道怎么用化学的语言进行表述等。
③对所学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有些学生经常在说化学我的基础不比谁差,在保证基础不失分的情况下,为什么总是比别人考的差呢?在化学这方面主要是体现在实验题和推断题上。实验探究题是拉开分数的分水岭,学生应多思考、多理解,不要一味的生搬硬套,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推断题是中考中的另一分水岭,在做题中一定要考虑反应停止的标志是什么,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等。
最后,建议学生在复习时不要陷入题海战,要选择针对性强的训练题。平时练习时,要注意变式学习,即考查的知识点不变,但题目的呈现方式改变。计算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基本格式。
四、例题分析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燃烧 B. 浓盐酸挥发 C. 石蜡熔化 D. 玻璃破碎
2.下列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潮湿的衣服被晒干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
C. 胆矾研磨成细小颗粒 D. 石蜡受热熔化
3.化学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巨大差异,原因是其中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 水结冰体积变大时,水分子由运动到静止且水分子体积变大
D.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4.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甲烷属于有机物
C. 钢铁和铝合金都是合成材料
D. 化石燃料都含有碳元素
5.下列由事实得出的错误结论个数为( )
①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②某微粒的质子数为10,该微粒一定是氖原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④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保持不变
B. 温度降低时,原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C. 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及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有一定值
D. 某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
8.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9.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能除去水中的异味
B.煤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C.吸烟有害健康
D.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为了补钙,可以长期饮用硬水,利用其中的钙元素
B.为了补充维生素,可以多食水果和蔬菜
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它们
D.为了减少浪费粮食,由于储存不当发生酶变的大米也可以食用
1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的示意图。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该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变,分子的种类也没变 B.参加反应的镁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11
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D.上图所涉及的物质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12.在一定条件下,锌与稀硝酸可发生反应:4Zn+10HNO3=4Zn(NO3)2+□X+N2O↑,其中X为一种常见物质.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H2O2 B. X前面的计量系数为5
C. 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D. X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13.纯净物甲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充分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当乙反应完全时,生成44g丙和27g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23g B.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C.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甲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4.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CaCO3→CaO→Ca(OH)2→CaCO3的转化过程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B. 不能一步反应实现CuO→Cu(OH)2的相互转化
C. 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D. 实现H2SO4→HCl和Ca(OH)2→NaOH的转化所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16.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关于该转化关系图,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D是水,则B一定是氢气
B.如果A、C均为黑色固体,则C一定为碳,A一定为氧化铜
C.若A、C、D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则E可能是氧化铜
D.若B、D都是盐,则E一定是金属
17.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
1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它们具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甲是HCl,则丁可能是CaCl2
B、若甲是HCl,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个为碱
C、若甲是Ca(OH)2 , 则丁可能是NaOH
D、若甲是Ca(OH)2 , 则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为酸
19.如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 当乙为NaOH时,它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C. 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D. 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20.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的水溶液呈蓝色。则丁可能是一种氧化物,也可能是一种碱
B.若甲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乙、丙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
C.若甲是一种黑色粉末,则乙可以是稀硫酸,丙可以是盐酸
D.若甲是一种气体单质,丙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则乙可以是铜
21.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22.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与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反应,下列情况无法用所给图像表示的是( )
A.x轴表示加入金属质量
B.x轴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C.x轴表示反应时间,Zn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x轴表示反应时间,Mg和Zn都有剩余
23.下列实验内容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①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的质量
②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时间
二氧化锰的质量
③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加入盐酸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
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加入水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为分析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成分,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片,铁片表面一直无变化.对过滤后的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判断
①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无铁
②向滤渣中加盐酸可能产生气泡
③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和硫酸
④滤液可能为无色
⑤滤液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可能含有硫酸
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5.向某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Cu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蓝色滤液B;再向B中加入一定量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C和滤液D.取滤液D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
①滤渣A和C中都一定有Ag,可能有Cu
②取滤渣C加足量稀盐酸后肯定无明显变化
③滤液B和D中溶质成分相同
④滤液B的质量比滤液D的质量小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26.将a g 的锌粉投入到Fe(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 g 和滤液。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和银离子;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亚铁;
③滤渣中最多能有四种金属单质;
④若滤液呈浅绿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有白色沉淀产生;
⑤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27.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质量分数相等
C.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为2种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为1种
28.设计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样品溶液的pH大于7,试剂甲是硝酸钡溶液
②第Ⅲ步实验中还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上层清夜由红色变成无色
③证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Ⅱ步加入过量甲溶液后,上层清夜仍为红色
④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示剂除外,含有的溶质是BaCl2,HCl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29.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3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先点燃装置③的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以免污染空气
B.实验中可观察到装置①的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红色
C.装置②可验证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一定量二氧化碳
D.实验结束时,先熄灭装置①的酒精灯,继续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
3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在常温、常压下,用足量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镁反应来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ρ。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进入的液体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③当丙中无气泡产生时,立即读取量筒戊中水的体积,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④读取戊中水的体积时仰视读书,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⑤镁条未反应完全就停止实验,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⑥利用该实验原理,还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32.金属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支持装置已略去).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煤油不与金属钠反应;煤油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
操 作
现 象
Ⅰ
先打开a,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待大试管A中充满液体后,立即关闭a及分液漏斗活塞
A中液体分层,油层在上.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的界面处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溶液呈红色,并逐渐进入B中
Ⅱ
打开b,待B中部分溶液进入C中时关闭b,并打开a排气减压
C中溶液仍呈红色
Ⅲ
打开止水夹c
D中溶液进入C中,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无色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
①步骤Ⅰ、Ⅱ中红色溶液呈碱性,步骤Ⅲ中无色溶液呈中性
②步骤Ⅲ中,C装置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有1个或2个
③本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起反应
④装置D中若改用氯化钙溶液也能实现实验探究的目的
⑤装置B中与空气相通的玻璃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内外气压平衡,使液体顺利地进出
其中错误说法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3.图1中A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1中B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B图中 x= ,该粒子的符号是 .
(2)图2是钠与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 实验时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在实验前细铁丝必须打磨,是为了 。
(2)实验二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可以用 检验处理后的水是否为软水。
(3)实验三证明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5.如图a是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分别代表三种不同元素.请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a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 _;
(2)图b中,当x-y<10,该粒子为__ _(填“阳离子”、“阴离子”或“原子”);
当y=3时,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_ __;
(3)请分析C中X、Y、Z所代表的元素符号,写出X和Y可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 _.
36.t1℃时,烧杯A中装有物质X的饱和溶液,进行某些操作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
(1)该物质X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中 。
(2)以上四种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用A、B、C、D、E表示,下同)。
(3)A、B、C、D四个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4)固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可采取的方法为 。
3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甲 乙(填“>”、“=”或“<”).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剂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C.溶液浓度可能变大 D.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4)现有同时含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乙物质,具体的操作是 .
(5)用t3℃时甲的饱和溶液配制5%的甲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还需要___ ___.
3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水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
(2)物质D是 .
探究二:
【实验一】探究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一定温度下,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绘制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3)图中P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 种溶质.
【实验二】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取适量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产生气泡.
(4)产生的气体是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实验三】检验实验废液成分.
取收集在废液缸中的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样品,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废液中除含有氯化钠、硫酸钠,还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5)试剂甲是 溶液;
(6)证明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 ;
(7)现有实验操作还没有完全达到实验目的,必须补充的操作是 .
39. 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废液,其中除了硝酸钠溶液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取一定量的无色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Ⅰ的名称为 .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实验活动二: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接下来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 ,试剂①是 .
40.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__ _;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__;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__.
41.已知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
②称取m克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
③称量装置D中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质量是a1克;
④从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20%的稀硫酸
⑤从导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
⑥再次称量装置D中装有碱石灰的U形管质量;
⑦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装置D中U形管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a2克。
试回答相关问题:
⑴A装置中最好装______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从分液漏斗中慢慢滴加20%的稀硫酸直至观察到_______为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没有步骤⑤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偏大或偏小);
(5)E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B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硫酸不能换成浓盐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提出问题】某学习小组欲测定物质MO中M的相对原子质量.
【设计与实验】
(1)连接好装置,并 .
(2)将样品MO放入硬质大玻璃管中,称其质量为79.0g(硬质大玻璃管质量为55.0g),称量装置E的质量为200.0g.
(3)检查装置无误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加入稀盐酸.
(4)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待D中固体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待D中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关闭分漓漏斗活塞
(5)称量装置E的质量为205.4g.
【问题讨论】
(1)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B中长玻璃管的作用 .
(2)C装置的作用 .
【得出结论】经过分析与计算,得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误差分析】
(1)如果测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大,原因可能是 .
(2)如果测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原因可能是 .
【拓展探究】
(1)小明在实验结束后,称量硬质大玻璃管和管内药品质量为74.2g,从而验证了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请写出数据处理过程.
(2)如果样品没有完全反应,如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可以比较准确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
B.可以比较准确验证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
C.不能比较准确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不能比较准确验证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
43. 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减少了a 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 g。
回答下列问题:
⑴仪器①的名称是 ;
⑵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中质量增加且 ;
⑷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
⑸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44. 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200g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了0.4g氢气.
计算:(1)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5.取10.9g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完全溶于108.8g水中,再向其中逐滴加人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8%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8%的氯化钡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为 g;
(2)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4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4.5g工业品烧碱样品与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液质量为39.6g.若工业品烧碱中仅含有氯化钠杂质,请计算参加反应的烧碱质量.
47.某化学兴趣小组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取3.0g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蓝色滤液.有关数据如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固体混合物
稀硫酸
蓝色滤液
3.0
未知质量
10.8
(1)过滤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___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2)若实验过程中没有物质损失,请计算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17年武汉中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使农作物增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B.食用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5.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也可以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B. X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6.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术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己略去.“—”农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
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 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8.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
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
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A.①②⑤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②④⑤
28.(4分)下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图2所示粒子为_(填“离子”或“原子”) 。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
29.(4分)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 _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30.(5分)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份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沉淀其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I.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
II.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III.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IV.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__ 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
(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 __。
(4)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 _(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
31.(2分)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废液,其中除了硝酸钠溶液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取一定量的无色废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Ⅰ的名称为 .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实验活动二: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接下来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 ,试剂①是 .
32.(6分)钢是铁的合金。为测定某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取11.4g钢样,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钢样中其它成份与稀硫酸的反应)。
(1)钢_(填“是”或“不是”)金属材料。
(2)计算此钢样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
1、A 2、B 3、D 4、C 5、D 6、D 7、D 8、C 9、C 10、B 11、B 12、B 13、D
14、B 15、C 16、C 17、C 18、D 19、C 20、D 21、D 22、B 23、B 24、A 25、C
26、D 27、C 28、C 29、C 30、A 31、D 32、A
33、(1)11,Na+;(2)2Na+2H2O=2NaOH+H2↑.
34、(1)除去铁丝表面氧化物(铁锈)(2)吸附作用 肥皂水 (3)还原性
35、(1)26;(2)阴离子;Al3+;(3)SO2或SO3.
36、(1)乙 (2)B (3)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