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2.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5.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带电的粒子
C.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6.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8.某溶液的pH=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的氯化钙 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9.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纱线
B.用点燃的木条鉴别氯酸钾和氯化钾
C.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
D.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10.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室温下,PH值<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值<7的雨水是酸雨
B.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同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烧碱是碱,同理纯碱也是碱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
11.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NaOH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
A.KNO3、Na2SO4、HCl、KCl B.KNO3、NaCl、NH4Cl、Na2SO4
C.KOH、BaCl2、KCl、NaNO3 D.K2CO3、K2SO4、CaCl2、NaNO3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
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新型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释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2)氯化铵NH4Cl是常用的氮肥,不能和______(填“碱”、“酸”或“中”)性物质混合使用;
(3)人体内若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牛奶中富含______;
(4)高压锅手柄的塑料加热不再熔化,则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热固”或“热塑”)性.
14.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n=5,则m=______;
(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
(3)若m=13则该粒子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______;
(4)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1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______℃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g该溶质.
16.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A属于氧化物,A与水化合得B,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是白色
难溶固体.则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为了检验滤液C中的溶质成分: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______.
三、我会探究(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8.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 16%的NaCl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时时间是______;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②.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的有______(填序号).
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1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
(2)B装置在装药品之前需检查气密性.在不与其他装置连接时,请说明其检验方法及气密性良好的标志______.
(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
(4)请从这些装置中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
四、我会计算(共1小题,共6分)
20.我市某化工 厂的废水中含有HCl和FeCl3,再无其它杂质,采集了该废水样品80.7g,向其中滴加20%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时消耗该NaOH溶液80g,待溶液冷至常温,测得其pH=7,将生成的沉淀滤出,经水洗、干燥后称重为10.7g.
(1)上述废水样品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阴、阳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和正电荷总数之比为______;
(2)已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在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请计算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铁和钢;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A、合金的硬度大;
B、钢是铁的合金,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分析解答;
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隔绝空气防止其生锈.
【解答】解:A、硬铝是合金,比纯铝片硬度大,故A错误;
B、钢是铁的合金,比纯铁性能优良,故B错误;
C、在沙漠地区水分缺少,铁锈蚀较慢,故C错误;
D、在钢铁表面涂油能隔绝空气防止其生锈,这是防止钢铁生锈的主要方式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铁及其他金属,是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考查,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根据以上反应及现象,分析反应的发生情况,推断所得固体及溶液中的离子.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有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锌没有剩余,铜不能确定.由此可知:
A、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没有剩余,故A错误;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不能确定,故B错误;
C、溶液中没有硝酸银,一定有银粉生成,故C正确;
D、所得溶液中一定没有Ag+,Cu2+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常见的溶剂;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分析】A、根据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解答;
B、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解答;
D、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所以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故错误;
B、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NaOH、浓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NH4NO3),故正确;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D、由于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组成相同.故正确.
答案: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的特征、物质溶解时放热与吸热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能表示的意义: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加上升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⑤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解答.
【解答】解: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浓度相同,正确;
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C、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0g,后溶液的质量为80g,正确;
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5.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电离出带电的粒子
C.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A、根据酸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酸、碱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D、根据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故A正确;
B、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混合物是碱,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故C正确;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只要加强记忆即可解答.
6.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盐酸和硫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要想鉴别它们就要根据其酸根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硫酸根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解答】解:A、酚酞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因为二者都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此项错误;
B、石蕊试液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此项错误;
C、氯化钡溶液和盐酸不反应,和硫酸生成白色沉淀,故可鉴别,此项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盐酸、硫酸反应都能生成气体,故不能鉴别,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硫酸钡和氯化银是初中化学中两种不溶于稀硝酸的固体沉淀,经常出现在鉴别题和推断题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D、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某溶液的pH=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的氯化钙 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某溶液的pH为4,显酸性,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一定要加入pH大于10的碱性溶液,据此分析.
【解答】解:某溶液的pH为4,显酸性,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一定要加入pH大于10的碱性溶液.
A、氯化钙显中性,故此选项错误.
B、稀硫酸显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纱线
B.用点燃的木条鉴别氯酸钾和氯化钾
C.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
D.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羊毛线燃烧时会产生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进行分析;
B、根据氯酸钾分解需要一定的温度分析;
C、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及鉴别方法分析;
D、根据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分析.
【解答】解:A、燃烧时羊毛会产生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故能区分,故此选项错误;
B、氯酸钾分解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点燃的木条不能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因此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此选项正确;
C、蒸馏水是软水,而氯化钙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属于硬水,滴加肥皂水,出现泡沫比较多的是蒸馏水,泡沫少的是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而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可以鉴别,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鉴别物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对各选项提供的内容找到依据,并通过分析解决是否能够区分的实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0.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室温下,PH值<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值<7的雨水是酸雨
B.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同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烧碱是碱,同理纯碱也是碱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A、根据正常雨水pH值也小于7解答;
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解答;
C、根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解答;
D、根据而质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降雨时有一部分会溶于水生成碳酸,所以正常雨水的pH<7,pH<5.6为酸雨,故错误;
B、机物中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错误;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进行.要求掌握概念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以便灵活应用.
11.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NaOH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
A.KNO3、Na2SO4、HCl、KCl B.KNO3、NaCl、NH4Cl、Na2SO4
C.KOH、BaCl2、KCl、NaNO3 D.K2CO3、K2SO4、CaCl2、NaNO3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在溶液中若物质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此题的隐含离子是溶液中存在较多的氢氧根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水,故不能共存;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能生成氨气和水,故不能共存;
C、相互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气体、沉淀或水,也不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气体、沉淀或水,故能共存;
D、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不能共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共存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以便灵活应用.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
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等质量的锌和铁,铁产生的氢气多,最终产生氢气的多少取决于酸的量分析;
B、根据先酸碱中和反应后再酸和盐反应产生气体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作用分析;
D、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
【解答】解:A、等质量的锌和铁,铁产生的氢气多,酸的质量相等,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故坐标不正确;
B、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坐标正确;
C、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不加催化剂只与反应的速率有关,生成的氧气质量最终相等,因此坐标不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消耗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因此会析出溶质,溶液的质量减少,故坐标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图象的正误,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生活离不开化学,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新型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释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灭火的原理是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
(2)氯化铵NH4Cl是常用的氮肥,不能和 碱 (填“碱”、“酸”或“中”)性物质混合使用;
(3)人体内若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牛奶中富含 蛋白质 ;
(4)高压锅手柄的塑料加热不再熔化,则具有的性质是 热固 (填“热固”或“热塑”)性.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塑料及其应用;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分析】(1)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2)根据氯化铵NH4Cl的组成和性质分析;
(3)根据牛奶中成分分析回答;
(4)根据金属塑料的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解:(1)新型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释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氯化铵NH4Cl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是常用的氮肥,由于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所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3)人体内若发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喝牛奶缓解中毒症状,因为牛奶中富含蛋白质;
(4)高压锅手柄的塑料加热不再熔化,则具有的性质是热固性.
故答为:(1)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2)碱;(4)蛋白质;(5)热固.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科技息息相关,与生产、生产、科技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n=5,则m= 15 ;
(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的最大值为 8 ;
(3)若m=13则该粒子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 +3 ;
(4)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S2﹣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析;
(3)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分析;
(4)根据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及离子符号的写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m=2+8+5=15;
(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n最外层的电子数,则n的最大值为8;
(3)若m=13则该粒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3,小于4,易失去3个电子,对应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
(4).该粒子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是由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m=16,该微粒属于硫离子,符号为 S2﹣.
故答为:(1)15;(2)8;(3)+3;(4)S2﹣.
【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以及掌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t1 ℃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 C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A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 30 g该溶质.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温度为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会有晶体析出,而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不会有晶体析出,故填:C;
(3)t2℃时,A的溶解度是80g,B的溶解度是50g,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A不能形成饱和溶液,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80g﹣50g=30g该溶质,故填:3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16.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 Cu(OH)2 ,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2)若A属于氧化物,A与水化合得B,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是白色
难溶固体.则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铜是紫红色的金属,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解答.
【解答】解:(1)A是紫红色金属,则A是铜,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B是氧化铜,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盐,故C可能是硫酸铜,硫酸铜能与碱反应生成难溶性碱氢氧化铁,故D是氢氧化铜,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Cu(OH)2,Fe+CuSO4=FeSO4+Cu;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是氧化钙,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转化生成难溶性沉淀碳酸钙,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常见的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17.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Zn、X、Cu、Ag ;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 ;
(3)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
(4)为了检验滤液C中的溶质成分: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 Ag+、Cu2+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金属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前面,不能与酸反应的排在氢的后面,活泼的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及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并分析溶液中的成分.
【解答】解: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故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含有铜和银,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因此:
(1)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
(2)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被置换出的银及原有的银;
(3)③中是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反应的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硝酸银剩余,故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铜离子和剩余的硝酸银中的银离子.
故答案为:(1)Zn、X、Cu、Ag;(2)Ag;(3)Cu+2AgNO3=Cu(NO3)2+2Ag;(4)Ag+、Cu2+.
【点评】此题以实验设计流程的形式让学生去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的顺序意义.
三、我会探究(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8.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 16%的NaCl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时时间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②.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的有 AD (填序号).
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1)根据玻璃棒的作用分析回答;
(2)分析实验的操作,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判断;
(3)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4)根据实验的操作,分析能造成精盐的质量减少的操作就会造成精盐产率偏小.
【解答】解:(1)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的作用;
(2)在量取液体时,若俯视读数,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少,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在蒸发食盐中停止加热是时间是: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
(4)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会使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小,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对精盐的质量无影响,不会导致精盐产率的变化;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部分杂质进入滤液,会使精盐的质量偏大,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大;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板搅拌,会使液体溅出,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减少,会导致精盐产率偏小.
故答为:(1)引流;(2)偏大;(3)B;(4)AD
【点评】本题比较全面考查了食盐提纯的操作,难度不大.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熟悉玻璃棒的作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B装置在装药品之前需检查气密性.在不与其他装置连接时,请说明其检验方法及气密性良好的标志 完善 .
(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 B (填装置代号)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 .
(4)请从这些装置中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 b→h→i→d→c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解答;
(3)据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分析解答;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及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方法,只有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收集纯度较高的气体氧气用排水法;
(4)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仪器X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往漏斗中加水,需先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长颈漏斗和试管连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气密性良好,液面差保持不变,反之气密性不好.
故填: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中试管内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锌粒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均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B作发生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纯度较高的气体氧气用排水法;故填:B;2KMnO4K2MnO4+MnO2+O2↑;A;
(4)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应将气体通入到浓硫酸中,一般选用长进短出的通气方法,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实验室用上述装置中选择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应是:b→h→i→d→c.故填:b→h→i→d→c.
【点评】明确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常用仪器,即可顺利解答,难度不大.
四、我会计算(共1小题,共6分)
20.我市某化工 厂的废水中含有HCl和FeCl3,再无其它杂质,采集了该废水样品80.7g,向其中滴加20%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时消耗该NaOH溶液80g,待溶液冷至常温,测得其pH=7,将生成的沉淀滤出,经水洗、干燥后称重为10.7g.
(1)上述废水样品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是 NaCl (写化学式),阴、阳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和正电荷总数之比为 1:1 ;
(2)已知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在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请计算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1)上述废水样品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阴、阳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和正电荷总数相等,因此阴、阳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和正电荷总数之比为1:1.
故填:NaCl;1:1.
(2)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由NaOH+HCl═NaCl+H2O,FeCl3+3NaOH═Fe(OH)3↓+3NaCl可知,NaOH~NaCl,
NaOH~NaCl,
40 58.5
80g×20% x
=,
x=23.4g,
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5.6%,
答: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