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81 KB
- 2021-05-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中考前自主复习指导-提高篇
姓名:
开篇:考前复习,最最重要的还是基础,提高篇的本意只是在掌握好基础之上,再对化学中考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与前瞻性的预测,强调:解读和预测是对中考复习和中考命题的进行学术型的研究,提高备考的有效性,目的并非押题。
一、读题、审题一定要认真仔细,但并非死扣字眼。
(2009佛山)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参考答案:B
精选案例点评:很多考生,一看选项A就直接勾选答案为A为确误选项了,认为A选项描述的应该是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是组成(当然,老师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年的命题人(当然一般是高中老师)明显觉得没有必要将“组成和构成”扣得太死。选项B才是答案,错误相比较A更加明显。
(2008佛山)24.(6分)小明用实验室一瓶蓝绿色粉末X进行了以下实验:
E
C
F
C
蓝绿色粉末X
△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黑色粉末Z
高温
△
红色粉末Y
溶液D
过量稀盐酸
B(黑色粉末)
三种生成物
(1)A为________,红色粉末Y为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2)蓝绿色粉末X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 A + 2B + C。根据推理判断A、B、C三种物质均含有____元素(写元素名称),一个X分子中含有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个。
(3)溶液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H2O Fe2O3 (2)氧 5 (3)Fe + CuCl2 = FeCl2 + Cu Fe + 2HCl = FeCl2 + H2↑ (写成2Fe + CuCl2 + 2HCl = 2FeCl2 + Cu + H2↑也给分)
精选案例点评:很多考生被“蓝绿色粉末”和E→F的反应条件“△”搞得很被动,因为教材上和老师口中只强调铜锈和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而且都是显绿色。而E→F
的反应应为:3CO+Fe2O32Fe+3CO2,很多考生因为题目设定的反应条件是“△”就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而造成了丢分,甚至影响答题的心态。
小结:平时训练掌握的基础知识牢固程度固然很重要,但考试时也应该适当具有灵活性和宽容度,中考题有时候也会存有争议。
二、试题立足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引入高中教材内容为素材,高起点、低落点,突出转变、类比、迁移和综合的命题思想
(2010佛山)22.(6分)作为推行“低碳经济”的重要科技进步,太阳能光伏发电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亮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焦炭
石英沙
高温
粗硅
300℃以上
HCl
SiHCl3(粗)
SiHCl3(纯)
精馏
高纯硅
H2
1084℃
(1)三氯甲硅烷(SiHCl3)是由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2)“精馏”也是蒸馏的一种形式。通过蒸馏可把液体混合物分离开,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填“熔点”或“沸点”)不同。
(3)写出从粗硅到SiHCl3(粗)的化学方程式。
(4)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上述生产流程中某些物质可循环使用,这些物质是(填化学式)。
(5)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含有少量Al2O3。若要除去石英砂中少量的杂质,可选用的试剂是(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1)3 (2)沸点 (3)Si+3HClSiHCl3+H2 (4)H2、HCl (5)HCl或HNO3或H2SO4
评卷分析: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及原因:(1)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氢气这种生成物很多学生写不出,难度较大写成了化合反应。原因是由于题目中缺少必要的信息,用质量守恒定律很难推断另一种生成物。还有学生在“H2”后加了↑,配平有配错或配平的系数扩大了两倍等。(2)第4小题中的两个答案,很多学生只写一个,得一半分。
(2014佛山)19.(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见下表),根据下表判断6.02×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y为。请归纳下表的规律:
。
碳
氧
钠
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23
6.02×1023个原子的质量
12g
16g
y
参考答案:6.02×1023个某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评卷分析:这是高一《必修1》中“物质的量”课题中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实际质量和原子数目之间联系的解析,考察学生对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的理解。在高一属于相对简单的概念,但放到中考题中考察,就有一定的难度,考察学生对规律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应用信息和规律的能力。
(2014佛山)26(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在Fe3O4中存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其中1/3是Fe2+,2/3是Fe3+。请写出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2)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评卷分析:学生习惯于书写简单模仿的化学方程式“金属氧化物+酸→盐+水”,而本题要求学生在掌握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基本化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结合提干所提供信息中的“在Fe3O4中存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其中1/3是Fe2+,2/3是Fe3+。”即可以将Fe3O4视为”FeO•Fe2O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FeO+2HCl = FeCl2+H2O Fe2O3+6HCl = 2FeCl3+3H2O;再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这就考察了学生获取新信息,应用新规律的开拓思维能力。
三、练好内功,注意书本和课内知识的应用,特别是一些相对较冷的知识点考察,往往能够一针见血、一剑封喉,拉开分数上的差距。
(2014佛山)25(8分)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b
a
①②③④
(3)实验室不宜用镁来代替锌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主要原因是
(4)实验室若用图④装置收集NH3时,气体应从端通入。(填字母)
参考答案:(3)镁条和稀硫酸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氢气,而锌与酸反应速率适中易于操作
(4)b
评卷分析:(3)很多学生知道实验室制备氢气选择的药品是锌粒与稀硫酸,但为什么其他药品不合适就不是很清楚,表现在答案上差异较大,五花八门;本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化学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懂得选择合适的物质和反应,二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知识更加系统,掌握更加牢固。(4)密度大于瓶内空气,采用长进短出的方法收集,气体从a进;密度小于空气的,则采用短进长出的方法收集,气体从b进。但很多学生因为题目没有给出氨气的密度而无法答题,事实上上册课本P114小字部分就给出了答案:②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本题中氨气(NH3)相对分子质量不难计算出应为17,所以密度比空气小,应从b端进入,才能将空气从a端排出,收集到纯净的氨气。
(2012佛山)22.(5)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参考答案:(5)-33.35
评卷分析:很多同学遇到的困难在于,根本不理解题目所提供的表格数据,无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本题的考察点在于上册课本P40“资料卡片”中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和富氧膜分离技术,在分离液态空气法介绍中提到:“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了。”,再结合题干中“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
分离。”不难得出分离NH3的适宜温度应控制温度在-33.35℃,此时NH3可液化,而氮气、氢气仍然为气体,从而实现产物NH3与N2、H2分离。
四、考前做一做特别有设计性、新颖题型训练,克服考场上“新题恐惧”
(11分)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
和氢氧化钙。
⑵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
一定不含Fe2O3。
⑶将步骤⑵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质疑】
⑴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
。
⑵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实验探究2】
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⑴ 乙、丙同学实验中又能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含有 。
⑵ 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滤渣C(CaCO3 )的质量为1.0 g,计算滤液A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写出解题过程)
⑶ 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 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 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以及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
。
参考答案:【作出猜想】CaO + H2O = Ca(OH)2【实验探究1】①CaO ②Fe 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质疑】(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2)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 + 2FeCl3 = 3FeCl2
【实验探究2】(1)Fe2O3 (2)0.74g【实验结论】Fe、Fe2O3、CaO、Ca(OH)2、CaCO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值得关注的近年来,中考中关注的一些“高中知识”
(1) 工业合成氨气N2+3H2======= 2NH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 工业制硝酸4NH3+5O2 ===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2NO
(3) 氢氟酸(HF)蚀刻玻璃SiO2+4HF = SiF4↑+2H2O
(4) 氯气杀菌消毒 Cl2+H2O =HCl + HClO(次氯酸),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2HCl + O2↑(久置漂白能力变差,pH减小)
制次氯酸钠消毒液Cl2+2NaOH = NaCl +NaClO+H2O
制漂白粉2Cl2 +2Ca(OH)2=Ca(ClO)2+CaCl2+2H2O
(5) 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
C2H8N2+2N2O4 2CO2↑+3N2↑+4H2O↑
(6) 浓硫酸和木炭氧化还原 2H2SO4 + C CO2↑+ 2H2O + SO2↑
(7)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附录
1、常备知识(冷知识)总结
序号
常备知识小结
1
除了可用作调味品外,食盐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的水溶液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生产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知识点:电解食盐水2NaCl+2H2O 通电 2NaOH + H2↑+Cl2↑;生产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
如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知识点: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
3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4
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白烟中的物质成分,可用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中部,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目的是检验石蜡蒸气和CO气体是否存在。
5
要使瓶内充满水而不留存空气,应如何操作?把集气瓶装满水至液面呈凸起状,用玻璃片先盖住一小部分,再平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
6
当瓶内即将充满呼出的气体,要使集气瓶内充有尽可能多的呼出气体,应如何操作?要扶正集气瓶,当水面上有大气泡时,在水面下盖住玻璃片,取出
7
要收集某大棚中气体样品,如何操作?先把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入大棚内,将水倒掉,盖上玻璃片取出
8
镊子、药匙:用完要用干净的滤纸擦干
9
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放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能接触试管内壁
10
试管装溶液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如需要加热则不超过1/3
11
烧杯刻度值只能用于粗略估量体积,不能作为测量液体工具
12
如何选择量筒?应选用能一次性量取液体的最小量程
13
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于进行气体间相互反应或固体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
14
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产物名称,水除外;红(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没有雾;硫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空气中)或蓝紫色火焰(氧气中);木炭燃烧,空气中发出红光,氧气中发出白光;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15
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主要是利用液氮蒸发提供低温环境
16
MnO2
△
△
固体加热制氧气,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则不用塞棉花2KMnO4 == K2MnO4+MnO2+O2↑ 2KClO3 === 2KCl+3O2↑
17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如1H;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关系
18
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9
节水标志的意义:节约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
20
净化水中吸附沉淀因为净水剂中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消毒剂破坏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结构也属于化学变化,静置、吸附、蒸馏为物理变化
21
活性炭净水器进水口在下方是为了有利于泥沙的沉淀和使原水与活性炭接触的时间更长,吸附的效果更好
22
蒸馏操作中开始馏出部分混有杂质,需弃去;蒸馏过程需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3
过滤时湿润滤纸的目的,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中间不留气泡(气泡会减缓过滤的速度);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的目的是防止滤液溅出烧杯,使滤液沿杯壁流下;玻璃棒末端靠在滤纸的三层一边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达不到过滤的效果(造成过滤失败等);过滤失败(仍浑浊),怎么办?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24
电解水实验,加入H2SO4或NaOH或Na2SO4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
25
我们通常说的氢气不纯而易发生爆炸,是指混有氧气等助燃性气体,即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隔,相互接触面积大,则遇明火或电火花,在有限的空间内就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26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不写
27
样品一般情况下不是纯净物,即含有杂质;所以其质量不能直接用于计算。
28
CO
的毒性,主要是由于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的功能,导致人体缺氧(其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一氧化碳结合血红蛋白过程不可逆)
29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0
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是由于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化学性质较稳定。碳还具有高温下还原性、可燃性
31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稀硫酸是因为产物CaSO4微溶,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浓盐酸挥发性强,导致CO2中混有HCl气体。
3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虽然同属于碳的氧化物,但其分子的构成不同,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而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当然也不相同)
33
能做干燥剂的物质有:碱性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中性干燥剂:无水氯化钙;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固体;注意:浓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不能作为干燥剂;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34
气体综合实验装置特点:发生装置:长颈漏斗+塑料片(橡胶片),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长颈漏斗可添加液体药品;气密性检验:弹簧夹夹紧连接出气导管口的橡胶管,往长颈漏斗中注水,若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且一段时间液面差较稳定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并可通过控制分液漏斗下端玻璃栓塞孔径大小,控制液体流下的速率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气密性检验:关闭玻璃活塞,用热毛巾包住容器(锥形瓶或大试管),若连接的另一端伸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冷毛巾包裹或浸入冰水中,则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检验、洗气装置:气流方向,长进短出;收集装置:短进长出(排水取气);既洗气又收集:长进长出(尾接烧杯或量筒,收集排出的液态);收集装置:排空气法,可直接将导管伸至靠近集气瓶底部(密度比空气小,瓶口朝下;密度比空气大,瓶口朝上);排水法收集:若酒精灯未点燃(盖有灯帽),则导管放在瓶外,集气瓶装满水倒扣水槽中;若酒精灯已点燃,则导管可伸至瓶口内,集气瓶竖直放置,瓶内液面下降,水中导管口产生小气泡。
35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包括开灯检查和开排气扇都不允许,以免发生爆炸;干粉灭火原理: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能分解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Mg(OH)2 MgO+H2O ↑
36
火灾自救策略: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2、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3、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4、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死亡,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5、山林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
37
1. 联系氢气和一氧化碳点燃前必须验纯的知识,甲烷点燃前也必须验纯,否则可能发生爆炸;2. 可燃物组成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鉴定方法-----根据燃烧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判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生成,若有水珠生成证明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元素。(也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石灰水的烧杯)。
38
酸雨的形成原因: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但CO2不会形成酸雨,会形成温室效应;正常雨水显酸性:H2O +CO2 = H2CO3
39
酸雨的危害:1、腐蚀建筑物; 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 3、污染江河湖泊;
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40
清洁燃料:乙醇(C2H5OH)优点:1、无污染 2、热效率高; 3、节省汽油 4、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氢气(H2),是最理想的能源: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大、产物是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
41
合金的形成过程: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通过加热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合金的特点(相对组成其混合物的各组分的纯金属而言),强度和硬度大,熔点低(低于其组成的任一纯金属熔点),抗氧化、抗腐蚀性能好,合金的电阻率一般也较大(武德合金—铅、铋、锡、隔合金用作电阻丝)
42
波尔多液是一种种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43
实验室药品为什么多配成溶液?溶液中溶质以离子、分子等自由移动的微观粒子存在于溶剂分子中,相互直接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较快;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汽油作为溶剂溶解油污;而加了洗涤剂的水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使油污乳化变成更加细小的小油滴,能随水冲走.
44
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45
配制溶液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有哪些?1、 称量固体药品时左码右物了(此时正确值=砝码示重-游码示重)2、 向烧杯中转移药品时有药品撒落3、 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4、 配溶液的烧杯用水润湿5、 装溶液的试剂瓶用水润湿6、 溶质不纯
46
酸的化学性质:①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②酸能与大多数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可以在实验室利用金属和酸反应制氢气);③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这一条性质酸可以除去铁锈);④酸能与某些碳酸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利用这一条性质可以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⑤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⑥部分含氧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酸性氧化物和水。如碳酸
47
碱的化学性质: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比较SO2 CO2 SO3和NaOH的反应
3、碱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4、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生成碱性氧化物和水
48
加水稀释,pH曲线向pH=7靠拢,接近而不达到;向酸加入碱,pH增大;向碱加入酸,pH减小,均接近而不达到所滴加试剂的pH
49
盐溶液不一定都是呈中性的;提示: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如Na2CO3、K2CO3、NaHCO3;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如NH4NO3、FeCl3、CuSO4。
50
离子水解问题:发生水解的主要是弱酸根离子,或弱碱对应的金属离子的水解
CO32-+H2O ⇋ HCO3-+OH- Fe3+ +3H2O ⇋ Fe(OH)3+3H+
51
一看:液态氨水NH3•H2O;灰白色粉末为磷矿粉;二闻:碳酸氢铵(碳铵)有较强的氨味;三溶:磷肥大多数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四反应:铵态氮肥(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可检验铵态氮肥。
52
天然材料:棉麻(植物纤维)、羊毛、蚕丝(动物蛋白质)、石棉(无机矿物)、天然橡胶等;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三大类;复合材料:包括基体和增强材料两部分,如钢筋混凝土、玻璃钢(玻璃与塑料复合在一起制成的)、有金属夹层的PVC水管等;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混凝土等
53
如何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鉴别羊毛线和化纤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拉断的是羊毛线,不易拉断的是化纤线(羊毛线的强度不如化学纤维);化学方法:分别取一段用火烧,易燃烧且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是羊毛线,另一为化纤线(聚乙烯燃烧无气味,聚氯乙烯有刺激性气味,易结球)
54
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它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成人体内约占质量10%~20%的脂肪)
2、近几年佛山中考考察过的“信息型”化学方程式
① CO2+H2O+2NH3=(NH4)2CO3(2013)
② 2CaO+2SO2+O22CaSO4(201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③ CH3COOH+NaOH=CH3COONa+H2O(2012)
④ N2+3H2======= 2NH3 (2012)
⑤2Na2O2+2H2SO4=2Na2SO4+2H2O+O2↑(2013)
⑥Ca(ClO)2+2HCl=CaCl2+2HClO(2011)
⑦KH(IO3)2+KOH=2KIO3+H2O(2012)
300℃以上
⑧2CO+2NO 2CO2+N2(2010)
⑨Si+3HCl === SiHCl3+H2(2010)
⑩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2010)
⑪Cl2+H2O=HCl+HClO(2009)
⑫6 CO(NH2)2C3H6N6+6NH3↑+3CO2↑(2009)
通电
熔融
⑬4FeS2+11O22Fe2O3+8SO2(2008)
⑭MgCl2=====Mg+Cl2↑ (2008)
⑮4NH3+5O24NO+6H2O(2007、2014(5))
⑯2NH3·H2O+H2SO4 = (NH4)2SO4+2H2O(2014)
⑰3NH3·H2O+AlCl3=Al(OH)3↓+3NH4Cl (2014)
⑱C6H12O6+6O2== 6H2O+6CO2(2014)
⑲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2014)
⑳C3H8 +5O 23CO2 + 4H2O酶
(2015禅城一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