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1.50 KB
  • 2021-05-13 发布

八年级上册生物中考考点复习资料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学八上复习要点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腔肠动物 特点: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螅(水母,海葵,珊瑚虫)‎ 水螅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外胚层和内胚层。内胚层围成消化腔,外胚层中有刺细胞,在触手外尤其多。‎ ‎2.扁形动物 特点: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涡虫可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口长在腹面。感觉器官集中在前端,能够最先感觉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 日本血吸虫会感染软体运动钉螺,从而感染人体。‎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 特点: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蛔虫寄生在小肠里,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系统简单,生殖器官发达,靠虫卵传播。‎ ‎2.环节动物 特点: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蛭)‎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头,远离环带的一端是尾。身体分节使其躯体运动灵活。它靠肌肉和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 特点: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缢蛏(石鳖,蜗牛,乌贼)‎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类群,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也位世界首位。‎ ‎2.节肢动物 特点: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代表动物:蝗虫(虾蟹蚊蝇)‎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都生在胸部。‎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会发生蜕皮。‎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蝗虫用气管呼吸,气管的开口气门主要位于腹部,因而将腹部浸到水中会死亡。‎ 第四节 鱼 ‎1、运动器官:鳍 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背鳍(保持直立),胸鳍(帮助转换方向),腹鳍(防止左右摇摆)——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4、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也可在水中生活(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皮肤辅助呼吸 ‎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2.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在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代表动物:蜥蜴,龟,鳖,蛇,鳄。‎ 爬行动物表面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第六节 鸟 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2)运动:有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 ‎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5)循环: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附: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还可以帮助身体散热。‎ ‎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1)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 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4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体温恒定。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四)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CO2+水 取食 遗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 呼吸 遗体、粪便 ‎①: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见右图)‎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五)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与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指科学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2、动物与仿生。仿生是指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如: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萤光灯;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考点二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运动系统的组成 ‎①关节头 运动系统组成 骨骼肌 骨 举例: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特性:受到刺激会 收缩 ‎ 能量来源:肌细胞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骨骼 ‎③关节腔 关节 ‎⑤关节软骨 ‎②关节囊 ‎①肌腹 ‎④关节窝 ‎②肌腱 结构:① 肌腹 和 ②肌腱 ‎ 着生部位:肌肉两端分别附在不同的骨上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 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 兴奋 而产生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 绕 关节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骨骼肌能单独完成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 ‎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直臂提重物时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考点三 ‎1、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表现(功能)不同可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种类 定义 举例 先天性 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行为 猫吃老鼠、乌贼喷墨、‎ 鸟类育雏、公鸡打架等。‎ 学习 行为 在 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 和 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 ‎ 蚯蚓走“T”字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取香蕉等 ‎(1)动物的学习行为建立在 先天性 行为的基础上。‎ ‎(2)动物的行为主要受 神经 系统 和 内分泌 系统的调控。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所作出的反应,动物越高等,动物的行为越 复杂 ,动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就越 强 。‎ 考点四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1、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 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分工 ;‎ ‎③有的群体中形成 一定的等级 。‎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通过 声音、气味 和动作交流,昆虫还可通过性外激素 进行交流。‎ ‎3、举例:白蚁、羊群、狒狒、蚂蚁等。 ‎ 考点五  描述真菌、细菌、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描述病毒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结构:由 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②生命活动特点: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寄生 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③分类:根据寄生的生物不同,分为:植物 病毒、 动物 病毒和 细菌 病毒(噬菌体)‎ ‎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可以使人或动植物患病,有些病毒可以被我们利用。‎ 二、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1、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见下表 细菌 真菌 形态 单细胞个体(如乳酸菌、根瘤菌),‎ 有球状、杆状、 螺旋状 状三种形态 单细胞(如酵母菌)或多细胞(如青霉、曲霉、蘑菇等) ‎ 结构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但有DNA,没有叶绿体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营养 方式 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属 异养 型 以现成有机物为食,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属异养型 生殖 方式 ‎ 分裂 生殖,‎ ‎(在恶劣环境下,形成芽孢)‎ 大多数以 孢子 生殖 ‎(酵母菌———出芽生殖)‎ 菌落 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白色或灰白色 比较大,表面呈 绒毛状 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 生存所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 温度 、有机物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 温度 、有机物等 需条件 ‎、其他特定的生活条件等 鞭毛(运动作用) B青霉(直立菌丝顶端呈放射状)‎ 细菌的特殊结构 多细胞真菌 ‎ 荚膜(保护作用) A 曲霉(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2.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 →冷却后 接种 →恒温培养。‎ ‎3.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作为 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 患病 ;‎ ‎③.与动物植物 共生 。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的。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在人的肠道中也有不少共生细菌,如大肠杆菌与人共生。‎ ‎(2)细菌在制作食品中的作用:①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和有酸味的泡菜。②制醋用醋酸菌,‎ ‎(3)真菌在制作食品中的作用:①酵母菌: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因为能产生酒精,可 酿酒 ;因为能产生 二氧化碳 ,可以让包子馒头膨大。②制酱要用到多种霉菌。‎ ‎(4)制作甜酒的方法:①蒸熟的目的是: 杀灭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 。 ‎ ‎②用冰开水冲淋降温:用凉开水冲淋避免引入杂菌。降温是为了避免高温杀死接种的酵母菌。‎ ‎③接种酵母菌:将洒曲粉末与糯米均匀搅拌在一起。目的是充分混合有利于充分发酵。‎ ‎④中间挖一凹坑:提供氧气,促进酵母菌生长和繁殖;‎ ‎⑤盖好密封:目的是提供无氧环境,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 ‎⑥放到温暖的地方培养。提供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酵母的生长和繁殖。‎ 甜酒表面常出现气泡,是因为发酵时也产生不少 二氧化碳 。‎ ‎(5)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引起的。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杀死 或 抑制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6)真菌: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为青霉素,能治疗治肺炎、脑膜炎和淋病等。抗生素主要是能杀死某些致病的细菌,对病毒无作用。所以要慎用。‎ ‎ 细菌:转基因的大肠杆菌能生产能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7)细菌与环境保护:甲烷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而净化水。‎ 考点六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1.概念: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目的是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 亲缘 关系和 进化 关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种 。‎ ‎2.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 、目、科 、属、种 。 ‎ 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分类单位越大,则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3.分类依据 ‎ 植物分类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有无。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如体表被毛、被覆羽毛、用肺呼吸、胎生、卵生)‎ 考点七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金丝猴 白鳍豚 朱鹮 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 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 珙桐(又称中国鸽子树)‎ 考点八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②基因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2.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1)人口快速增长(2)过量开采森林(3)过度捕捞水生动物和过度放牧,(4)滥采乱捕野生动植物(5)环境污染等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有效措施: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②迁地保护、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④加强法制管理,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保护生物多样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