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2.77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规范练26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规范练26 荒漠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高考题组 ‎(2016海南卷,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1.C 2.B 3.D 解析第1题,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时间分布上看,6—8月土壤含水量大多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相对较多,但蒸发量更大,导致土壤含水量较低。第3题,该地人类活动干扰少,保护该地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 ‎4.(2018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答案(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完成本题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第(1)题,由文字信息可知,“小老头树”分布于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且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再结合区域风大(主要是冬春季节)的特征分析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模拟题组 ‎(2018广东汕头一模)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 A.季风区河谷地带 B.绿洲边缘 C.沙漠腹地 D.农牧交错地带 ‎6.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 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 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 C.降低区内风速 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 ‎7.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 A.弱—强—强 B.强—弱—弱 C.强—弱—强 D.强—强—强 答案5.C 6.D 7.C 解析第5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可能有灌丛生长,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从而导致灌丛沙堆发育;沙漠腹地由于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沙漠广布,不易形成灌丛沙堆。第6题,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故由于灌丛存在才使得风力在此发生沉积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植被。第7题,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阻挡风沙,使其在灌丛区沉积。第二阶段风力减弱,灌丛沙堆发育稳定。第三阶段风力强,沙堆被侵蚀。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强—弱—强。‎ ‎(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右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资料,完成8~9题。‎ ‎8.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层薄,石漠化严重 ②岩溶地貌为主,多大理岩石料 ‎③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 ④河流水位变化大,有春、夏两个汛期 ⑤常绿硬叶林植被稀疏,涵养水源差 ⑥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9.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效拦截雨水,增加地下径流,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减弱流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贵州多岩溶地貌,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降水丰富,易出现山洪;土层薄,石漠化严重;河流水位变化大,主要是夏汛;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但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第9题,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意义方面。建设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 ‎(2018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四模)塔拉滩地区(图甲)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图,完成10~12题。‎ 图甲 图乙 ‎10.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 C.森林破坏 D.土地盐碱化 ‎11.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12.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提高水电发电量 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10.A 11.C 12.D 解析第10题,塔拉滩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表典型植被为高原草甸。由材料信息“沙丘移动……”可知这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第11题,沙丘广布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是水分条件。减弱风力不会直接导致植被生长,太阳能电池板因遮挡阳光会降低土壤温度,电池板下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差,A、B、D三项错误;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据此分析选C项。第12题,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减少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据此选D项。光伏产业园区与水电发电量无关;该区多沙丘戈壁,牧羊业会降低植被覆盖率,可能会促进沙丘发展。‎ ‎13.(2018安徽池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位于柴达木盆地,从青藏铁路的锡铁山站接轨引出,向南行至北霍布逊盐湖矿区,沙害严重,为了保障铁路安全运营,必须对该地区的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铁路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四带一体”的防护体系。但是,对于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无法建设类似沙坡头段的防护体系,通过对青藏铁路锡北地区路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对于防治该地沙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1)说明锡北地区风沙对铁路的主要危害。‎ ‎(2)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不便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分析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的作用原理。‎ ‎(4)利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防沙方式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当风沙遇到路基阻挡时,风速下降,大量沙粒沉积在路基处,逐渐掩埋线路;风沙流中的沙粒在运动过程中会对铁轨产生撞击和摩擦等破坏,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严重危害铁路运输。‎ ‎(2)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恶劣;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周边盐湖众多,风力较强,沙漠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 ‎(3)挡沙墙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流的挟沙量;将沙粒阻挡在挡沙墙附近,减小风沙对路基的掩埋作用;石方格设置在路基两侧和挡沙墙之间,增大地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减小风速;同时固定地表沙面,防止就地起沙,两者相结合组成完整的防沙系统。‎ ‎(4)经过长时间的风沙沉积,挡沙墙后堆积的沙粒高度逐渐增大,降低了挡沙墙的出露高度,减弱了墙的阻挡作用;并且当堆积沙粒达到一定高度后,其自身也形成了一个小型沙源;同时石方格中沉积的沙粒减小了地面粗糙度,因此整体上削弱了防沙效率,为此必须定期对堆积沙进行清理。‎ 解析第(1)题,锡北地区风沙活动频繁,风沙危害主要是对线路、机车、信号设备的破坏。风速在路基处降低,风沙在此沉积,容易掩埋铁路线路,并且沙粒在风的挟带下,易对铁轨、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等产生破坏,危害火车行车安全。第(2)题,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柴达木盆地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气温低,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内陆盆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沙漠广布,且土壤含盐量高,植物无法存活。第(3)题,防治风沙危害,主要是降低风速,减少风挟带的沙量。第(4)题,主要从风沙沉积高度不断升高,挡沙墙的作用不断减弱以及石方格中的沙粒减小了地面粗糙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14.(2018湖北鄂州高中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1)描述图中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分别分析位置、山地、降水对黄土厚度的影响。‎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分析推断图中最厚处黄土会发生的变化。‎ ‎(3)说明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对黄土厚度、水、肥的正面意义。‎ 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位置:距沙源地的远近决定了西北风能搬运和沉积黄土的最适距离。山地:首先是山地阻挡减弱了西北风,拦截并沉积黄土;同时也减弱了对已沉积黄土的风蚀和搬运作用。(图中有两处厚度最大,一处是六盘山西边附近,因位于贺兰山和乌鞘岭的山口地带,又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受狭管效应风力较大,挟带沙尘量大,后受六盘山的阻碍作用,沉积最厚。另一处则是贺兰山的海拔对风沙的拦截和减弱作用较弱,使细小的黄土吹往并沉积于更远的地方。)降水:降水多少与集中程度影响流水侵蚀搬运的强弱,从而影响黄土厚度。‎ ‎(2)缺少了山地的减弱风力和拦截沙土作用,黄土会向更远处沉积,降水比现在增多,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加强,黄土厚度进一步减少。‎ ‎(3)水平梯田比坡耕地减慢坡面流速,同时利于地表水下渗,一方面减少坡面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和水土流失,保土;另一方面利于黄土保墒保肥。‎ 解析第(1)题,距沙源地的远近决定了西北风能搬运和沉积黄土的最适距离。山地的主要作用是减弱风力,减弱风蚀和搬运作用。降水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第(2)题,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一方面缺少了山地的减弱风力和拦截沙土作用,黄土会向更远处沉积,另一方面降水比现在增多,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加强。第(3)题,水平梯田比坡耕地减慢坡面流速,具有的意义可以从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坡面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