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实验题 17页

  • 960.83 KB
  • 2021-05-13 发布

物理高考实验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1.(8分)‎ ‎(1)(08北京)用示波器观察某交流信号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完整的波形,如图。经下列四组操作之一,使该信号显示出两个完整的波形,且波形幅度增大。此组操作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 A.调整X增益旋钮和竖直位移旋钮 ‎ B.调整X增益旋钮和扫描微调旋钮 ‎ C.调整扫描微调旋钮和Y增益旋钮 ‎ D.调整水平位移旋钮和Y增益旋钮 ‎(2)(08北京)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①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和 .‎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 L6‎ L7‎ 刻度数值/cm ‎1.70‎ ‎3.40‎ ‎5.10‎ ‎8.60‎ ‎10.3‎ ‎12.1‎ ‎②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③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A= = cm。‎ ‎④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用d1、d2、d3、d4‎ 表示的式子为:= ,‎ 代入数据解得= cm。‎ ‎⑤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g取9.8m/s2)‎ ‎21.(18分)‎ (1) C ‎(2)①L5 L6‎ ‎②6.85(6.84-6.86) 14.05(14.04-14.06)‎ ‎③L7-L3 7.20(7.18-7.22)‎ ‎④‎ ‎1.75‎ ‎⑤28‎ ‎15.(11分)(08广东)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现有器材:直流恒流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的电流恒定)。电压表、待测热敏电阻、保温容器、温度计、开关和导线等。‎ ‎(1)若用上述器材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请你在图9的实物图上连线。‎ ‎(2)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注入适量冷水,接通电源,调节并记录电源输出的电流值;‎ ‎②在保温容器中添加少量热水,待温度稳定后,闭合开关, ,‎ ‎ ,断开开关;‎ ‎③重复第②步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 ‎(3)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据此绘得图10的R-t关系图线,‎ 请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R-t关系式:R= + t (Ω) (保留3位有效数字)。‎ ‎16.(13分)(08广东)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列点, ;‎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做正功, 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13中的图线(其中)。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 ‎15.(1)图略 ‎(2)记录电压表电压值、温度计数值 ‎(3)R=100+0.395 t ‎ ‎16.(1)②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 ‎(2)5.06 0.49 (3)钩砝的重力 小车受摩擦阻力 ‎(4)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 ‎10.(8分) (08江苏)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下图所示,读得直径d= ▲ mm.‎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电阻R(Ω)‎ ‎121.0‎ ‎50.0‎ ‎23.9‎ ‎10.0‎ ‎3.1‎ 导线直径d(mm)‎ ‎0.801‎ ‎0.999‎ ‎1.201‎ ‎1.494‎ ‎1.998‎ 导线截面积 ‎0.504‎ ‎0.784‎ ‎1.133‎ ‎1.753‎ ‎3.135‎ S ‎(mm2)‎ 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种导线的电阻R与截面积S是否满足反比关系?若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3)若导线的电阻率,则表中阻值为3.1Ω的导线长度l= ▲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10分) (08江苏)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 ,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1)若轨道完全光滑,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 ▲ (用H、h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H(10-‎1 m)‎ ‎2.00‎ ‎3.00‎ ‎4.00‎ ‎5.00‎ ‎6.00‎ ‎(10-‎1 m2‎)‎ ‎2.62‎ ‎3.89‎ ‎5.20‎ ‎6.53‎ ‎7.78‎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h关系图.‎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 ▲ (填“小于”或“大于”)‎ ‎(4)从—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 。‎ ‎10.参考答案:‎ ‎ (1) 1.200 (2) 不满足,R与成反比(或=常量)。 (3) 19‎ ‎ 11.参考答案:‎ ‎ (1) 4Hh (2) (见右图)‎ ‎ (2) 小于 ‎ ‎(4) 摩擦,转动(回答任一即可)‎ ‎ ‎ ‎22.(15分)‎ I.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如果是用×10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则读数为 mA。‎ ‎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 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 。‎ ‎(一)必考题(8题,共129分。)‎ Ⅰ(1)60‎ ‎(2)7.18‎ ‎(3)3.59‎ Ⅱ(1)0.495~0.497m/s2‎ ‎(2) ① CD (1分)‎ ‎(3)‎ Ⅰ.(6分)(08全国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①物块的质量m1、m2;‎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 ‎ 。‎ Ⅱ.(12分)(08全国1)一直流电压表,量程为1 V,内阻为1000Ω。现将一阻值为5000~7000Ω之间的固定电阻R1与此电压表串联,以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为求得扩大后量程的准确值,再给定一直流电源(电动势E为6~7 V,内阻可忽略不计),一阻值R2=2000Ω的固定电阻,两个单刀开关S1、S2及若干导线。‎ ‎(1)为达到上述目的,将答题卡上对应的图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2)连线完成以后,当S1与S2均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90 V;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70 V。由此可以计算出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为 V,电源电动势为 V。‎ ‎22、(18分)‎ ‎22—Ⅱ—(1)图 Ⅰ、(6分)‎ ‎(1)①②或①③‎ ‎(2)①③‎ ‎(3)例如:“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等等。‎ Ⅱ、(12分)‎ ‎(1)连线如图 ‎(2)7 6.3‎ ‎22.(18分)‎ ‎( l )(5分)(08全国2)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__mm。‎ ‎(2)(13分)(08全国2)右图为一电学实验的实物 连线图。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x 的阻值(约500 Ω)。图中两个电压表量程相同,内阻都很大。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电阻箱,使它的阻值R0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接近;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最右端。‎ ‎②合上开关S。‎ ‎③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端滑动,使两个电压表指针都有明显偏转。‎ V2‎ V1‎ ‎④记下两个电压表 和 的读数U1和U2。‎ V1‎ V2‎ ‎⑤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记下。   和   的多组读数U1和U2。‎ ‎⑥求Rx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Ⅰ)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其中电阻箱符号为,滑动变阻器的符号为,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号表示。‎ ‎(Ⅱ)不计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和R0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____。‎ V1‎ V2‎ ‎(Ⅲ)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用U1、U2、R0、  的内阻r1、  的内阻r2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8分)‎ ‎(1) 4.593 ( 5分。4.592 或4.594 也同样给分)‎ ‎(2)(Ⅰ)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6分。其中,分压电路3分,除分压电路外的测量部分3分)‎ ‎  (Ⅱ)Rx=  (3分)‎ ‎  (Ⅲ)Rx= (4分)‎ ‎23.(12分)(08山东)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 若图1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一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RB、RO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B。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l)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2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它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 提供的器材如下: A.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o=150Ω B.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20Ω C.电流表A,量程2.5mA,内阻约30Ω D.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E.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F.开关S,导线若干 ‎(2)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测量数据如下表:‎ l ‎2‎ ‎3‎ ‎4‎ ‎5‎ ‎6‎ U(V)‎ ‎0.00‎ ‎0.45‎ ‎0.91‎ ‎1.50‎ ‎1.79‎ ‎2.71‎ I(mA)‎ ‎0.00‎ ‎0.30‎ ‎0.60‎ ‎1.00‎ ‎1.20‎ ‎1.80‎ 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RB=______Ω,‎ 结合图l 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______T 。‎ ‎ ( 3 )试结合图l 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 在0 ~0.2T 和0.4 ~1.0T 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 4 )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了图3 所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关于纵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 l )如右图所示 ‎( 2 ) 1500 0.90 ‎ ‎( 3 )在0 ~0.2T 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非线性变化(或不均匀变化);在0 . 4 ~1 .0T 范围内,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线性变化(或均匀变化)‎ ‎( 4 )磁场反向.磁敏电阻的阻值不变。‎ ‎17.(6分)(08上海)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2)已知单摆在任意摆角θ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式中T0为摆角趋近于0°‎ 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______。‎ ‎18.(6分)(08上海)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灯泡L1(6V,1.5W)、L2(6V,10W)的发光情况(假设灯泡电阻恒定),图(b)为实物图。‎ ‎(1)他分别将L1、L2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发现灯泡均能正常发光。在图(b)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线补充完整。‎ ‎(2)接着他将L1和L2串联后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发现其中一个灯泡亮而另一个灯泡不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如下器材:电源E(6V,内阻不计),灯泡L1(6V,1.5W)、L2(6V,10W),L3(6V,10W),单刀双掷开关S。在图(c)中设计一个机动车转向灯的控制电路:当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接时,信号灯L1亮,右转向灯L2亮而左转向灯L3不亮;当单刀双掷开关S与2相接时,信号灯L1亮,左转向灯L3亮而右转向灯L2不亮。‎ ‎19.(10分)(08上海)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A内部磁感应强度B及其与电流I关系的实验装置。将截面积为S、匝数为N的小试测线圈P置于螺线管A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将试测线圈引线的两端与冲击电流计D相连。拨动双刀双掷换向开关K,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流大小,在P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D的指针偏转。‎ ‎(1)将开关合到位置1,待螺线管A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测得D的最大偏转距离为dm,已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Dφ, Dφ=,式中为单匝试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则试测线圈所在处磁感应强度B ‎=______;若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则试测线圈P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ε=____。‎ 实验次数 I(A)‎ B(×10-3T)‎ ‎1‎ ‎0.5‎ ‎0.62‎ ‎2‎ ‎1.0‎ ‎1.25‎ ‎3‎ ‎1.5‎ ‎1.88‎ ‎4‎ ‎2.0‎ ‎2.51‎ ‎5‎ ‎2.5‎ ‎3.12‎ ‎(2)调节可变电阻R,多次改变电流并拨动K,得到A中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数据,见右表。由此可得,螺线管A内部感应强度B和电流I的关系为B=________。‎ ‎(3)(多选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采取的措施有 ‎(A)适当增加试测线圈的匝数N ‎(B)适当增大试测线圈的横截面积S ‎(C)适当增大可变电阻R的阻值 ‎(D)适当拨长拨动开关的时间Δt ‎17.(1)偏小 ‎(2)T′(或t、n)、θ, T′‎ ‎18.(1)如图b ‎(2)由于RL1比RL2小得多,灯泡L2分得的电压很小,虽然有电流渡过,但功率很小,不能发光。‎ ‎(3)如图c ‎19.(1), (2)0.00125I(或kI) (3)A,B ‎22.(17分)‎ ‎ I.(9分)(08四川)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1 所示。图2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 ‎ 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3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 ‎ (l)挡光片的宽度为_____________mm。‎ ‎ (2)圆盘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cm。‎ ‎ (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 ms,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______弧度/秒(保留3位有效数字)。‎ mA V ‎ Ⅱ.(8分)(08四川)图为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图。图中, 为电压表,内阻为4000Ω; 为电流表,内阻为50Ω。E为电源,R为电阻箱,Rx为待测电阻,S为开关。‎ ‎ (l)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读数U=l.6V,电流表读数I=2.0mA。若将作为测量值,所得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 ‎ (2)若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开关闭合后,重新测得屯压表读数和电流表读数,仍将电压表读数与电流表读数之比作为测量值,这时结果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______。‎ ‎ (百分误差 )‎ ‎22.( 7分)‎ ‎ Ⅰ.(1)10.243 (2)24.220 (3)1.69‎ ‎ Ⅱ.(1)20% (2)5%‎ ‎22.(18分)‎ Ⅰ.(6分)(08四川延考)图中为“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其中 s 为单色光源, 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s1和s2位置的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1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已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源s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 和 。‎ Ⅱ.(12)(08四川延考)图Ⅰ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1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 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1)写出m、U与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已知E = 1.50V,l = 12.0 cm,g = 9.80 m/s2。测量结果如下表:‎ m(kg)‎ ‎1.00‎ ‎1.50‎ ‎3.00‎ ‎4.50‎ ‎6.00‎ ‎7.50‎ U(V)‎ ‎0.108‎ ‎0.154‎ ‎0.290‎ ‎0.446‎ ‎0.608‎ ‎0.740‎ ‎①在图2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m-U直线。‎ ‎②m-U直线的斜率为 kg/V。‎ ‎③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Ⅰ.s1与s2间的距离 s1(或s2)与光屏间的距离 干涉条纹间距 Ⅱ.(1) ‎ ‎(2)①如图所示 ‎ ‎ ② 10.1 ‎ ‎③ 1.24×103‎ 得分 评卷人 ‎22.(16分)(1)(08天津)用螺旋测微器测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导线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_ mm。‎ ‎(2)(08天津)用下列器材组装成描绘电阻R0伏安特性曲线的电路,请将实物图连线成为实验电路。 微安表μA(量程200μA,内阻约200Ω );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10kΩ); 电阻R0(阻值约20k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额定电流‎1A ) ;‎ 电池组E(电动势3V ,内阻不计); 开关S 及导线若干。‎ ‎(3)(08天津)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 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 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_____________。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22. (16分)‎ ‎(1) 1.880 (1.878~1.882均正确)‎ ‎(2)‎ ‎(3)‎ 相同 ‎2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7分)‎ ‎(1)(08重庆)某实验小组拟用如题22图1所示装置研究滑块的运动.实验器材有滑块、钩码、纸带、米尺、带滑轮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细线组成的单摆等.实验中,滑块在钩码作用下拖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单摆垂直于纸带运动方向摆动,漏斗漏出的有色液体在纸带带下留下的痕迹记录了漏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①在题22图2中,从 纸带可看出滑块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 ‎②用该方法测量滑块加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有: 、 (写出2个即可).‎ ‎(2)(08重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题22图3所示的电路,用来研究稀盐水溶液的电阻率与浓度的关系.图中E为直流电源,K为开关,K1为单刀双掷开关,V为电压表,A为多量程电流表,R为滑动变阻器,Rx为待测稀盐水溶液液柱.‎ ‎①实验时,闭合K之前将R的滑片P置于 (填“C”或“D”)端;当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Rx的阻值时,K1应置于位置 (填“1”或“2”).‎ ‎②在一定条件下,用电流表内、外接法得到Rx的电阻率随浓度变化的两条曲线如题22图4所示(不计由于通电导致的化学变化).实验中Rx的通电面积为‎20 cm2,长度为‎20 cm,用内接法测量Rx的阻值是3500Ω,则其电阻率为 Ω·m,由图中对应曲线 ‎ ‎(填“1”或“2”)可得此时溶液浓度约为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2.(1)‎ ‎① B ‎ ‎②摆长测量、漏斗重心变化、液体痕迹偏粗、阻力变化……‎ ‎(2)‎ ‎① D 1 ‎ ‎② 3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