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滚动检测卷五 世界现代政治滚动综合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四百人会议 D.陪审法庭
答案 A
解析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重大事务有最高决策权。B是处理日常行政事务;D主要行使司法权和监督权。
2.伯里克利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 C
解析 据私人生活是自由宽恕的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氛围中的自由宽恕理念;据“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说明了自由是相对的,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故选C。
10
3.(加试题)古希腊的雅典人口众多,缺少肥沃耕地,食物供应短缺,50%~80%的粮食需要进口,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雅典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工商业
B.实行民主政治
C.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D.提高农业技术
答案 A
解析 古希腊耕地缺乏、土地贫瘠,为了维持生计,古希腊人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以换回粮食。
4.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私法”最主要就是解决个人在私有财产方面的纠纷。A明显不对,C不符合“私法”的主要适用范围。D不是主要作用。故选B。
5.1787年宪法制定者富兰克林去世后,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1787年宪法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措施是( )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确立联邦制
答案 C
解析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A不符合史实,1787年宪法未体现人民的基本权利,B错误,D与材料无关。
6.(加试题)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答案 D
解析 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理论到实践的是巴黎公社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从理想到现实。
10
7.(加试题)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
A.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A
解析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因此A正确。
8.下边漫画的主题应当是( )
A.讽刺“三国同盟”的形成
B.抨击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C.反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D.揭露慕尼黑会议的阴谋
答案 B
解析 “三国同盟”是一战中出现的,而图片显示的是二战前后的历史,故A项错误;根据图片中的法西斯标志再结合欧洲地图,可以看出这是德、意法西斯联合干涉西班牙内战,故B项正确;因为地图显示的是欧洲地图,所以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无关,故C项错误;慕尼黑阴谋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所以也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9.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事实证明,这一“证书”( )
A.给欧洲带来两年的和平
B.刺激并便利了德国的侵略
C.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建立
D.直接促使《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答案 B
10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证书”实为《慕尼黑协定》,是1938年9月签订的,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结果反而刺激并便利了德国的侵略,故B项正确。
10.“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正当士兵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面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这一战况最有可能发生于( )
A.列宁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中“9月中旬”“从东面渡过”“伏尔加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故C项正确。
11.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美、英、苏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开始于( )
A.美英为苏联供应武器的第一个议定书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三国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答案 A
解析 1941年9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为苏联供应武器的第一个议定书,标志着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故A项正确。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作出决定:铲除德国、日本的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这次国际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波茨坦会议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13.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新敌人”指的是( )
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日本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力量的失败,美苏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而相互敌视,由盟友转变为敌人。英国与美国属同一阵营。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0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越南战争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都是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事件,越南战争发生在1961~1973年,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已经形成。
15.(加试题)柏林墙竖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冷战时代的产物
C.两德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
答案 B
解析 柏林墙的修建是德国分裂的象征,是两极对峙的体现,是冷战的产物。
16.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说明( )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美苏同盟结束 D.苏联比美国强大
答案 B
解析 从时间和材料中苏联对美国重大问题采取的态度,可以看出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冲突的加剧,故选B。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苏的冲突是在同盟存在期间,排除C;D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17.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西欧联盟”是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则应该是指“华沙条约”。
18.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的经济需要欧洲的销售市场,同时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和出于它自己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他所评述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10
C.“杜鲁门主义” D.关贸总协定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以及“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获取信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稳定联合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故B项正确。
19.《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答案 C
解析 把冷战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其出发点是看到了冷战这种不诉诸武力的对抗方式,故C正确。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杜鲁门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故A符合题意。
21.某组织规定,参加它的国家必须具备:“……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该组织反对与大国结盟,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原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不结盟运动。
22.“(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作者认为的“求变之风”是指(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国振兴 D.日本崛起
10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80年代”“民主精神”等可以判断事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断定这是东欧剧变。
23.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里的“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两极格局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当前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D.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
答案 B
解析 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的最后10年”“结构性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24.从图一到图二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变化是( )
图一 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左) 图二 1987年美国
同日本裕仁天皇(右)会晤的合影 《时代》周刊封面
A.日本由二战后的依附美国到称霸世界
B.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本抗衡
D.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
答案 D
解析 图一反映美国对日本的控制,而图二中“TRADE WARS”反映美日在经济上的竞争,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无从体现。
2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美国独霸世界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10
答案 C
解析 A项错在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片面理解为当今大国力量保持均衡,而没有注意到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事实。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即旧的两极格局瓦解了,新的多极化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目前正处在“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阶段。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请从第26、27、28题中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加试题)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明往往有着不同的特质,文明的传播既有来自传播者的文化势能,也有来自受侍者的文化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地理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布罗代尔(法国史学家)
材料二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引自[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中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从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指出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别?(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在哪一方面与古代“希腊社会”存在着连续的“血缘”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这种连续“血缘”关系的理由。(要求至少举2个例子)(6分)
答案 (1)观点:文明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
差别: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2)方面:民主政治。
举例:近代民主政治借鉴古希腊的直接民主;近代议会制借鉴古希腊的公民大会;近代两院制借鉴古希腊的四(五)百人会议;近代任期制借鉴古希腊的轮番而治(或轮流坐庄);近代监督制借鉴古希腊的陶片放逐法。(任答2例)
解析 (1)第一小问观点,可以联系材料一信息“文明,……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差别,结合所学,中国是君主专制,希腊是民主政治。
(2)第一小问方面,根据材料二信息“
10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可以得出答案为民主政治。第二小问举例,依据材料二提示从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入手找答案,例如轮番而治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的世界局势尤其是欧洲的局势已经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这年,日本广田内阁的建立,加之此前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德国纳粹党执政,使得法西斯主义在三国掌握政权。也是在这一年,三国结盟(参考下边漫画(《三头怪兽结盟》),并加紧备战,准备随时挑起世界大战。也是在这一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苏俄势力的代理战争,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一点也不为过”。
——根据《风起西华》(第二百十九章
《西班牙内战》)改编
材料二 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36年“三头怪兽结盟”的标志,简要分析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结合所学史实,简述作者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的理由。(6分)
(2)1936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4分)
答案 (1)标志: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意大利加入。
后果: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出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一个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答出其中2点即可)
理由:①德意:公开的武装干涉,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②英法:采取“不干涉”的纵容侵略的政策。③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巨大的援助。④“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一起抗击法西斯的进攻。(答出其中3点即可)
(2)事件及影响:红军长征胜利完成(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或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28.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材料一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第五章 革命与妥协(1603~1688年)(146)
一、桀骜不驯的议会(146)
二、长期议会和资产阶级革命(153)
1.走向内战(153)
2.刀兵相见(157)
三、从共和国到护国政体(163)
1.“残余议会”(163)
2.护国政体(166)
四、复辟时期(175)
1.协商议会和骑士议会(175)
2.从枢密院到内阁(180)
3.政党的起源(185)
4.“光荣革命”(192)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4分)
(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17世纪中英两国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2分)
答案 (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
说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法定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
(2)历程: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
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3)趋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英国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