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群文通练四 认识一位作家——沈从文(小说阅读)
微导语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既是作家,也是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作为作家,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小说上:他用小说创造了一种描写下层人民和湘西民俗的乡土文学。他的小说,不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人物塑造的完整性,而是擅长捕捉自己的感觉印入物象,寓人生理想于自然美和人性美之中,创造出现实与梦幻浑然一体的迷人意境,具有朦胧、幽远而又原始的审美特征,被誉为新文学中抒情体小说的典范。他的小说语言新奇独特,简练隽永,格调古朴,朴讷传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来 客
沈从文
一天下午,我为《读者月刊》写一篇创作回忆录,觉得记忆中充满了各种河水。
生平在各个地方所见到的各种河流,似乎正一一从心上流过。刚写到第二行,一个服装潇洒的白脸少年绅士,从那黑黑窄窄的楼梯走上来,一见我就问:“我找甲先生。他在家不在家?”
那种语言神气,显然他不会以为面前的我正是他所要找的人。我当时为尊重客人的感觉起见,只好装点愚呆,请客人在房中坐坐。
“尊驾有什么事,是不是要紧的事?”
大约先前这人还只疑心我是仆人,现在算已明白我是仆人了,大咧咧地说:“我刚从北京来,不久就要到外洋去留学。我也是一个作家,久仰你先生的大名,特意前来拜访!”
6
来客游目四瞩,各事弄清楚后,俨然大事业已办妥,不必主人相请,就大模大样选定一个靠窗边的椅子坐下。喝着我为他倒上的那一杯清茶,见我畏畏缩缩地站在屋角,似乎安慰我不要怕“大人物”,就向我攀谈起来。
“你先生是作家,怎么不跟他学写小说?”
“先生说,写小说是河水告他的。”
“怎么,河水告他的!什么河水井水?他同你说笑话!他一定跟姓贺姓何的读过书,你不懂!”
“他说的是河水。”
那绅士见我那么说话,大约见我样子猥猥琐琐,且有点儿戆,发生了兴味,便带玩笑似的向我探听这房中主人的一切。然后就问我,“先生是不是当真在霞飞路买了一幢房子?××报上说的,那幢房子值七千!”
这客人看看我只知道傻笑,眉毛皱皱,走到写字桌边去,似乎想看看主人桌上的情形。这一来真使我又急又窘,可我又想不出什么方法拦阻他。他把我那篇文章看到了。那上面我写的是:我的教育全是水上得来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汽,我的性格仿佛一道小小河流……大概看了两三遍吧,这个绅士才向在他身边显得有点窘迫的我说:“你的先生说河水告他一切,说得真古怪。哪有这事情?”
我因为不明白用仆人身份如何来答复,故仍然只向他笑了一下。这客人从我的微笑上,似乎感觉到一点小小不快处,一面把手杖剥剥剥的敲打地板,一面便问我来到了这里多久,似乎为了报复起见,就问我:“你名字叫什么?”
“我叫高升。”可是我说出口时,瞅他那脸上做了一个古怪的表示。
大约就是这个俗气的名字,把客人谈话的兴致索然而尽,不愿意再等待下去了。
他把名片夹拿出来,抽出一张小小名片,伏在桌上写了一阵,便把那名片摆在桌上,用一个玉镇尺压定,又把我那文章看过一遍,把头点点,似乎明白了些先前所不明白的东西,这一回很满意了,才向我开口:“高升,我不等候甲先生了。我留下这个,他回来时你就告他,不要忘掉!”
客人一走,我便恢复了我做主人的身份,赶快走到桌边去,看看那名片究竟写了些什么,刚看完头上两句话“你是水教育的,我是火教育的”,忽然一个人訇的把门推开,好像是明白主人不在家,就不必叩门似的。我真又窘又急,赶忙站起来侍候那客人:“先生,你要什么?”
他什么也不说,只走近桌边,把原来那张名片收回,换了一张新的,写了两行字,便又匆匆地走了。
我把窗子关好后,放了一口气,走近桌边捡起那张名片看看,原来换了一张有北京某大学文学士头衔的,却把我先前看过的那两句话去掉了。我想:“那么这人自己也觉得并不是火教育出来的了!”想到这些字句和这人的一切,我很忧郁的苦笑了一会儿。
这客人此后从不再来第二次。大约已照他所说的那样,当真放洋去了。
6
我那篇文章,自然写不下去了,也永远不想作了。
一九三三年四月
(有删改)
1.请概括小说中来客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妄自尊大(趾高气扬)——鄙夷不屑——感到不快——心虚内荏。
2.文中多次写到水,请简要分析“水”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是“我”创作回忆录的源泉;(2)“水”代指生活,表现了“我”对文学本真的追求;(3)“水”是“我”与来客创作观的分歧点。
3.文中画线句“你是水教育的,我是火教育的”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的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教育,“火的教育”是指学校的正规教育;(2)水火不相容,表现了来客与“我”在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冲突。
4.请探究小说结尾“我那篇文章,自然写不下去了,也永远不想作了”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来客冒失的拜访扰乱了“我”写作的心绪。(2)“我”感到以来客为代表的怀有功利心的读者无法理解“我”的作品的创作意义。(3)表达了“我”对当时社会人心浮躁现象的批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萧 萧
沈从文
①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②唢呐后面一顶花轿,两个伕子平平稳稳地抬着,轿中人被铜锁锁在里面,虽穿了平时不上过身的体面红绿衣裳,也仍然得荷荷大哭。在这些小女人心中,做新娘子,从母亲身边离开,且准备做他人的母亲。这些事想起来,当然有些害怕,所以照例觉得要哭哭,就哭了。
③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萧萧做媳妇就不哭。这女人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到伯父种田的庄子上,终日提个小竹兜箩,在路旁田坎捡狗屎。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因此到那一天,这女人还只是笑。她又不害羞,又不怕。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
④萧萧做媳妇时年纪十二岁,有一个小丈夫,年纪还不到三岁。
6
⑤天晴落雨日子混下去,每日抱抱丈夫,也帮同家中做点杂事,能动手的就动手。又时常到溪沟里去洗衣,搓尿片,一面还捡拾有花纹的田螺给坐在身边的小丈夫玩。萧萧好高,一个人常常爬到草料堆上去,抱了已经熟睡的丈夫在怀里,轻轻地轻轻地随意唱着自编的四句头山歌。唱来唱去却把自己也催眠起来,快要睡去了。
⑥在院坝中,公公婆婆,祖父祖母,另外还有帮工汉子两个,散乱的坐在小板凳上,摆龙门阵学古,轮流下去打发上半夜。
⑦祖父身边有个烟包,在黑暗中放光。祖父开口说话:“我听三金说,前天又有女学生过身。”
⑧大家就哄然笑了起来。
⑨这笑的意义何在?只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都知道女学生没有辫子,留下个鹌鹑尾巴,像个尼姑,又不完全像。穿的衣服像洋人,又不是洋人。吃的,用的,……总而言之,事事不同,一想起来就觉得怪可笑!
⑩萧萧不大明白,她不笑。所以老祖父又说话了。他说:“萧萧,你长大了,将来也会做女学生!”
⑪大家于是更哄然大笑起来。
⑫萧萧为人并不愚蠢,觉得这一定是不利于己的一件事情,所以接口便说:“爷爷,我不做女学生。”
⑬“你像个女学生,不做可不行。”
⑭“我一定不做。”
⑮众人有意取笑,异口同声地说:“萧萧,爷爷说得对,你非做女学生不行!”
⑯萧萧急得无可如何,“做就做,我不怕。”其实做女学生有什么不好,萧萧全不知道。
女学生这东西,在本乡的确永远是奇闻。这种女学生过身时,使一村人都可以说一整天的笑话。女学生由祖父方面所知道的是这样一种人:她们穿衣服不管天气冷暖,吃东西不问饥饱,晚上要到子时才睡觉。她们在省里京里想往什么地方去时,不必走路,只要钻进一个大匣子中,那匣子就可以带她到地。城市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小不同匣子,都用机器开动。她们不洗衣煮饭,只读那些没有用处的闲书。……
⑱总而言之,说来事事都稀奇古怪,和庄稼人不同,有的简直还可说岂有此理。听过这话的萧萧,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以为倘若她也是个女学生,她是不是照祖父说的女学生一个样子去做那些事情?不管好歹,女学生并不可怕,因此一来,却已为这乡下姑娘初次体念到了。
⑲因为听祖父说起女学生是怎样的人物,到后萧萧独自笑得特别久。笑够了时,她说:“爷爷,明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
⑳“你看,她们捉你去作丫头。”
“我不怕她们。”
“她们读洋书念经你也不怕?”
6
“念观音菩萨消灾经,念紧箍咒,我都不怕。”
“她们咬人,和做官的一样,专吃乡下人,吃人骨头渣渣也不吐,你不怕?”
萧萧肯定的回答说:“也不怕。”
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仿佛也坐过那种自己会走路的匣子,她又觉得这匣子并不比自己跑路更快。在梦中那匣子的形体同谷仓差不多,里面还有小小灰色老鼠,眼珠子红红的,各处乱跑,有时钻到门缝里去,把个小尾巴露在外边。
因为有这样一段经过,祖父从此喊萧萧不喊“小丫头”,不喊“萧萧”,却唤作“女学生”。在不经意中萧萧答应得很好。
乡下里日子也如世界上一般日子,时时不同。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萧萧一类人家把日子吝惜是同样的,各有所得,各属分定。许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完全消磨到软绸衣服、精美饮料以及种种好事情上面。萧萧的一家,因为一个夏天的劳作,却得了十多斤细麻,二三十担瓜。
做小媳妇的萧萧,一个夏天中,一面照料丈夫,一面还绩了细麻四斤。(有删改)
5.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交代了人物生活的人文环境——哭嫁、童养媳现象;(2)表现出萧萧身世悲惨、胆大、生命力顽强;(3)与上文写其他小女人哭泣形成对比,为下文写萧萧不怕并憧憬当女学生提供依据。
6.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概括并分析表现了萧萧哪些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待婚姻,其他女子哭泣,萧萧不哭:可以看出萧萧胆大、纯真。(2)谈及女学生,大家以之为乐,萧萧不笑、着急:可以看出萧萧率真、可爱。(3)提到女学生,萧萧之前不笑,后来独自久笑,应答爷爷“女学生”的称呼:可以看出萧萧具有初步觉醒的新思想,内心向往外面的新世界。(4)对待生活,城里人荒废光阴,萧萧一家收获颇丰:可以看出萧萧务实、能干、淳朴。
7.文中第⑧段到第⑮段为何多次写大家的笑?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出众人思想的守旧、落后;(2)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萧萧对女学生充满好奇做铺垫;(3)暗示主旨。
8.请结合萧萧的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
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赞美了乡村生活的安静、恬然自足以及人性的淳朴、美好;(2)对像萧萧这样具有初步觉醒思想的年轻人的肯定;(3)赞美了乡村百姓勤苦、质朴的特质,批判了城市人追求物质、精神空虚的生活状态;(4)表现了当时一些乡村地区思想守旧,排斥新事物、新思想的状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