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92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 ‎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 ‎【答案】C 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2.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  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A 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2题。‎ ‎3.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答案】C ‎【思路点拨】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4.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A ‎【思路点拨】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2题。‎ ‎5.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B    ‎ ‎【解析】1.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地处草原带,所有R所在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6.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答案】A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主要在于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2题。‎ ‎7.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 ‎【答案】A ‎ ‎【解析】此组题用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选A ‎8.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 ‎【答案】B ‎【解析】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的好所以选B。;(山顶题目条件说海拔3099,属山地针叶林带,而桃树是阔叶林,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C不对;D所指在“丝竹之乡”,所以不对)。‎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2题。‎ ‎9.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答案】A ‎ ‎【解析】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四地中,①地在距地6米内,水平减风速的面积(水平距离)最大。选A. ‎ ‎10.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到华北平原整体性下植被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宜选B。 ‎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1.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 ‎【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地域文化整体性联系的地理背景。安徽地处内陆,没有海鲜,①项错;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因此③、④选项对;该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耕地稀少,粮食、牛羊喂养较少,当地居民以打猎、种茶、植竹等为生,因此②项错误。‎ ‎12.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 ‎【答案】:B  ‎ ‎【解析】考查安徽南部农耕地域文化的地域联系特征。妈祖,是海水和平女神、护航海神,因此盛行妈祖文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A项错;评剧是山东传统地方戏曲,秦腔为陕西地方戏曲,因此C项错;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在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特别多,因此D错;安徽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又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因此农业以种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因此B项正确。‎ 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2题。‎ ‎13.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答案】B ‎ ‎【解析】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之间)之间,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0°~60°之间,据图可知,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 ‎14. 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答案】A ‎【解析】北纬30°~60°的纬度范围气候以温和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土地面积较广阔。‎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12分)‎ ‎【解析】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厄尔尼诺现象过程、地理整体性原理。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响应减弱,太平洋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上升流减弱或停止,另一方面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水温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有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16.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答案】.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稳定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答案】. 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形成的因素。注意:从两地全球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甲乙虽然成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甲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沿海,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着北移。这时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使得甲地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答案】. 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地方性地域性分异现象的原因。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东南信风迎风坡影响,降水丰富,因此虽距离赤道较远,但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形同。这是自然地域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