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1-05-13 发布

专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高考政治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Word版含解析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 ‎ ‎ ‎ ‎1.高考以图表类试题居多,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多结合国家宏观政策考查资源节约、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知识。命制非选择题的趋势增强 ‎ ‎2.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以及重大民生工程等内容,从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宏观调控的角度展开分析 ‎ ‎ ‎ ‎ ‎ 热点题型一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考查 例1、东部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大都比东部地区差,但其发展速度可圈可点,这使其有可能在2017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说明 ( )‎ 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 C.2017年以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彻底消失 D.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只能越来越大 ‎【答案】A ‎【提分秘籍】‎ 本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少有涉及。2017年高考单独出题的几率也非常低,如果有所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些计划或目标为出题素材(比如“十三五”规划中有关经济发展的要求或目标、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以体现说明类的问题形式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常常会结合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知识综合考查。‎ ‎【举一反三】 ‎ 漫画《节能之路》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 ‎ ‎ A.节能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只要节约能源就能促进经济增长 C.节能是GDP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 D.节约能源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 ‎【答案】A ‎【解析】B、C说法错误,D与漫画主旨不符。 ‎ 热点题型二 科学发展观 ‎ 例2、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 )‎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材料中的“保障就业”“保障安居”说明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故应选①;“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说明政府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故应选③;②中的“扩大城市规模”和④中的“坚持速度优先”与题意不符,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故均不能入选。 ‎ ‎【提分秘籍】 ‎ 对科学发展观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集中在内涵和贯彻落实两个方面,其中,从贯彻落实角度考查是高考的热点,往往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考查。而对其内涵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现实生活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做法,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 【举一反三】 ‎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 ( )‎ ‎①摒弃对GDP速度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 ‎②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 热点题型三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例3.(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6).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眼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 ‎①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②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 ‎③拓宽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空间 ④推动了跨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贸易总额”、“投资”、“税收”“就业岗位”等,可以得出“一带一路”的意义是①③是正确的,而②④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 ‎【变式探究】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 )‎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答案】B ‎【提分秘籍】‎ 结构调整始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线,对此知识进行的考查,多数试题切入点较微观,最常见的考法是以重视消费的作用考查扩大内需,进而考查经济结构;或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考查产业结构。一般的考法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考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 ‎【举一反三】 ‎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低于7.5%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 ( )‎ ‎①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 ‎②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 ‎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结构调整及就业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服务业和新增就业均得到发展,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故应选①和③;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故②表述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创新驱动,故排除④。 ‎ 热点题型四 “三农”问题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例4、某省对经过培训和考核、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进行“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并对他们所带领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融资贷款、项目扶持等政策倾斜。这样做能够 ( )‎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③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④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提分秘籍】‎ ‎ “三农”问题是高考的长效热点,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三农”问题尤其是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热点。从近年对此知识的考查形式来看,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关于“三农”的政策措施为背景材料,以意义类或措施类试题为主考查相关知识。意义类问题注意思维的发散性,由材料联系“三农”‎ ‎、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收入公平等知识。措施类问题注意多与相关热点表述相联系,如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城镇化问题等。‎ ‎【举一反三】 ‎ 某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了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种模式 ( )‎ 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 B.用公司股份制替代了家庭土地承包制 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经营成本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农业园区创新合作模式考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以及调动与运用教材相关知识的能力。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降低了经营成本,D项正确。这种模式有利于带动就业,但没有完善就业机制,所以A与题意无关;“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在农村家庭土地承包制基础上,不能代替家庭土地承包制,B说法错误;农业科技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C说法错误。 ‎ 热点题型五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考查 例5、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 ‎ 注: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 材料二 ‎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 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 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 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创新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 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 ‎ ‎【解析】考查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意义类题型。在就业方面,要明确创业能够带动就业,可结合就业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可结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增强发展的持续性等方面分析说明。 ‎ ‎【答案】创业意味着创业者自身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创业既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鉴于当前国民经济形势,高校毕业生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技巧点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常用答题术语 ‎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4)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提分秘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考点可以说是经济生活中近几年高考最热的考点。而此考点本身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发展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多个热点知识的综合,最常见的出题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形: ‎ 一是从转方式刻不容缓的紧迫性方面,考查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的意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国际竞争力等经济知识,这往往会从比较大的角度论述。或者选择转方式要求从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与改善民生、两型社会的建设、扩大内需等角度结合教材知识加以论述。‎ 二是从转方式调结构角度选择相关数据图表,如GDP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劳动报酬增长比例、国家的财政支出与个税调整比例、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以分析说明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相关经济知识。三是以转方式的具体实施政策、措施作为答题素材,考查相关经济知识。如最低工资上调、个税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 ‎ ‎ ‎1.(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6).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眼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 ‎①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②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 ‎③拓宽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空间 ④推动了跨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贸易总额”、“投资”、“税收”“就业岗位”等,可以得出“一带一路”的意义是①③是正确的,而②④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 ‎1.(2016·浙江文综政治·5)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 ‎2.(2016·浙江文综政治·8)小规模、零散经营在我国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发展水平低,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某村将农户组成农业合作社,利用从外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农户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材料表明发展农村经济应该坚持 ‎①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共同富裕 ②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 ‎③通过区域分工实现生产专业化 ④高效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将农户组成农业合作社,利用从外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可知,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①正确,“从外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产业”说明该村坚持了高效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表明了④观点;材料并没有涉及引进外资,也没有涉及区域分工,所以②③不选。故正确答案是B。‎ ‎3.(2016·浙江文综政治·9)分享经济是指资源所有者适应需求变化,通过社会化平台有偿分享闲置资源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将在40%左右。发展分享经济 ‎①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②有助于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 ‎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④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4.(2016·北京文综政治·29) “跑步热”的兴起,使一些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众多的爱好着,赛事组织者常常面临报名者众多而参赛名额有限的困难。在解决参赛名额这一稀缺资源配置的难题时 ‎①先到先得的排队法能缓解供求矛盾 ‎②随机分配的抽签法能实现资源的优质配置 ‎③价高者得的拍卖法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 ‎④优先本地报名者的做法是采用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含赛名额先到先得能早日实现供需平衡,缓解供求矛盾,①正确;随机分配的抽签法不能照顾到参赛者的素质问题,这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②不选;价高者得,参赛者可以在价格方面公平竞争,没有违背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只是在道义上这个做法有欠缺,③不选;优先本地报名者的做法是运用强制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体现了计划手段配置资源,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2015年高考四川政治3)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低于7.5%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 ②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 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说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同时,伴随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上升,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大,但服务业并没有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涉及的信息是服务业和就业,并没有涉及创新驱动,故排除。‎ ‎(2015年高考海南政治3)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2万多亿元,其中生鲜电商的交易额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部生鲜交易的10%。从供给角度看,我国生鲜电商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居民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偏好发生改变 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且吸引了大量投资 ‎③新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 ④商业模式的改变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015年高考海南政治1)2014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由46.9%提高到48.2%,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这表明在我国( )‎ ‎①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积极转型 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③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 ④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我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①②符合题意入选;题意没体现创新是首要驱动力,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题意只是反映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服务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高,④排除。故答案选A。‎ ‎(2015年高考广东文综政治26)某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种模式 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 B.用公司股份制代替了家庭土地承包制 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经营成本 ‎【答案】D ‎(2015年高考重庆文综政治6)发达国家在外包制造业的时,也将污染排放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研究表明,中国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颗粒物排放与出口商品制造有关,这警示我们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 A.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 B.关闭造成污染的外向型制造企业 C.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D.抵制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强调了“中国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颗粒物排放与出口商品制造有关”,所以从跟上要解决污染问题我们要转变对外经济的发展方式,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选C。A和B不是治理污染的根本措施;D错误,抵制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会使我国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不选。‎ ‎(2015年高考福建文综政治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 ‎ 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 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答案】(1)①有利于实施自主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能力,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②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有利于抓住机遇,扩大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 ‎④有利于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提高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⑤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对4点即可,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5年高考江苏政治35)材料一:假设2013年、2014年我国商品1和商品2出口价格与国外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出口价格(美元)‎ 国外需求量(万件)‎ ‎2013年 ‎2014年 ‎2013年 ‎2014年 商品1‎ ‎100‎ ‎50‎ ‎35‎ ‎42‎ 商品2‎ ‎160‎ ‎120‎ ‎20‎ ‎30‎ ‎ ‎ 材料二: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是我国出口商品中的两类。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面临着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起步较晚,其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 (1) 假设劳动密集型商品国外需求量对出口价格变化的敏感程 度较弱,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敏感程度较强,其他条件不变。 根据材料一,请分别计算从2013年到2014年,当商品1、商品2出口价格变动1% 所引起的各自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依据材料二,结合上述假设及计算结果,请分别判断商品1和商品2可能的类别;在图4中用直线分别画出它们的需求曲线示意图。 (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清楚画图)(6分) ‎ (2)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6分) ‎ ‎【答案】(1)①商品 1、商品 2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分别是40% 、200% 。 ‎ ‎ [计算过程] ‎ 商品 1:[(42-35)÷35]÷[(50-100)÷100] = -40% ‎ 商品 2:[(30-20)÷20]÷[(120-160)÷160] = -200% ‎ ‎②商品1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商品2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 ‎ ‎ ‎③作图见右图。‎ (2)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升级转型,提高其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 ‎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力,提高其出口比重。‎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 ‎(2)该题属于措施类题目。设问原理指向性明确,仔细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其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竞争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等。‎ ‎(2015年高考上海政治35)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提出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时,“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 ‎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多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2020年,我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将翻一番,届时城市之间的往来会更加便捷,如从上海到长三角城市只要1小时左右,到东中部省会城市只要6‎ 小时左右,轨道交通也将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如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从目前的577公里增至804公里,车站数量将从现在337座增至506座。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经济新常态下,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案】‎ 经济常态下,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也为经济结构优化创造条件。‎ 经济常态下,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速放缓时,增加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拉动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另外,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增加交通便捷性、降低居民出行成本,促进居民对休闲、旅游产品消费,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拉动经济发展。例如,长三角地区的高速铁路建成后为杭州带来了更多的旅游客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 经济常态下,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为经济结构优化创造条件,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建设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快生产要素流通与扩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各经济部门的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加快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例如,上海地铁2号线路改善了陆家嘴、张江等地区商业结构和局住环境,使人流、物流和信息有序集聚,为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和高科技园区创造了条件。‎ 评分量表:‎ 本题采用分析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行为特征有:围绕论题提出总论点;分论点紧扣总论点;论述逻辑连贯而完整,并运用恰当事例论证;正确使用学科术语。‎ ‎ 评分项1:论题、总论点(结语)与分论点 水平 等级描述 水平4‎ 论题、总论点(结语) 、分论点内在一致。即,‎ ‎①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一致;②大部分有效论点都与总论点(结语)一致。‎ 水平3‎ 论题、总论点(结语) 、分论点内在较一致。即,①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一致;‎ ‎②少部分有效分论点与总论点(结语)一致。‎ 水平2‎ 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不完全 水平1‎ 没有提出总论点(结语);或总论点(结语)与论题不一致;‎ 或提出分论点并展开论述,但分论点与论题、总论点(结语)都不一致;‎ 或提出分论点,但都没有展开论述;或有论述,但没有提出分论点。‎ 说明: “有效分论点”指与论点(结语) 、论题内在一致,且展开论述的分论点。‎ 评分项2:分论点与论述 ‎ 水平 ‎ 等级描述 水平4 ‎ ‎①评分项1得3分 ‎② 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逻辑线索连贯且较完整。‎ 水平3‎ ‎①评分项1得3分;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的逻辑线索较连贯,但缺少部分重要逻辑环节。或①评分项1得1分或2分;③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的逻辑线索连贯且较完整。‎ 水平2‎ ‎①评分项1得1分2分;②围绕每个有效分论点展开论述,论述缺少重要逻辑环节。‎ 水平1‎ ‎①评分项1得0分;②论述中没有连贯逻辑线索,只是孤立的罗列部分非重要逻辑环节,即简单堆砌建材内容。‎ 说明:‎ ‎(1)“有效分论点”指与论点(结语)、论题内在一致,且展开论述的分论点。‎ ‎(2)围绕论题展开论述应该包括以下逻辑线索:‎ 从投资的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包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社会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从消费视角论证,重要逻辑环节包括:交通便捷,降低出行成本,发挥消费的动力功能: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从企业的视角论证, 重要逻辑环节包括:交通便捷,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014·安徽卷)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 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 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安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保障农民安居,为农民切实利益着想,可见①正确。此题强调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是单纯的扩大城市规模,排除②。安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统筹了产业与就业、社会保障与农民权益,可见做到了统筹兼顾,故③正确。材料中强调安徽城镇化发展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排除④。‎ ‎(2014·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粤港澳经济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 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粤港澳三地开展经济合作的理由。‎ ‎【答案】原因:优势互补。‎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中粤港澳三地开展经济合作的理论依据。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每句话中总结出理论理论依据。 如,粤港澳经济合作各有优势——优势互补。‎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和对外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意义:①有利于广东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广东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②有利于广东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有利于推动广东的开放朝着拓展深度和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④有利于广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经济危机的挑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