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6.0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选习题阶段训练4后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阶段训练四 后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1.(2018·浙江宁波六校高二下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  )‎ A.出于美国对苏冷战需要的考虑 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 ‎2.(2018·3月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某条约的序言写道:“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这里“采取必要步骤”是指(  )‎ A.发表“铁幕”演说 B.提出杜鲁门主义 C.提出马歇尔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3.(2017·9月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联考)法布里斯·拉哈在《欧洲一体化史》中这样写道:“西欧国家通过北约把自己在军事上锚定在跨入西洋关系中,但与此同时,类似的组织在经济领域却不存在。”于是,西欧诸国(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签署《巴黎条约》‎ C.成立“欧洲议会” D.建立欧洲联盟 ‎4.(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高二下期末)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最可能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5.(2017·9月浙江五校联考高三上)观察下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冲击 B.两极格局对抗加剧 C.欧盟建立推动西欧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 D.日本失去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 10‎ ‎6.(2018·3月浙江绍兴选考模拟)有学者评论说:“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并不一定就放弃了他们原先给予希望的、但被那些机构的头头们所背弃的理想。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那些新解放的社会要仿效的十全十美的样板。”该学者所评论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的建立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情形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7.(2018·浙江嘉兴高二下期末)某区域经济集团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目前它已发展为主导地区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该集团的总部设在(  )‎ A.巴黎 B.堪培拉 C.日内瓦 D.布鲁塞尔 ‎8.(2018·3月浙江余姚选考模拟)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 ‎9.(2017·9月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联邦德国数据)四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的统计表格,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日本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  时间 国别  ‎ ‎1860—1913年 ‎1913—1938年 ‎1953—1973年 ‎①‎ ‎2.4‎ ‎1.0‎ ‎3.0‎ ‎②‎ ‎4.1‎ ‎4.5‎ ‎9.8‎ ‎③‎ ‎3.0‎ ‎1.3‎ ‎5.9‎ ‎④‎ ‎4.3‎ ‎2.0‎ ‎3.5‎ A.① B.② C.③ D.④‎ ‎10.(2017·9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20世纪90年代,基于观念的更新与机遇的把握,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下列对两国发展原因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 A.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政治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11.(2018·3月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段文字应出自(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2.(2018·3月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面四个民族自治区中将在今年(2018年)迎来“逢十”‎周年大庆的是(  )‎ 10‎ ‎13.(2018·浙江温州十五联合体高二下期末)‎1954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了前一日中印总理会谈中中国提出的外交 “五项原则”。下列项中不属于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确认的“五项原则”的有(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平等互利 C.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 D.和平共处 ‎14.(2018·3月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下列属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的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组织生产合作社 C.发动人民公社运动 D.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15.(2018·3月浙江温州选考模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自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7·9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时序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成就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7.(2017·9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努力开始于(  )‎ A.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C.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保护法》‎ 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10‎ ‎18.有学者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把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B.《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2018·3月浙江绍兴选考模拟)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间,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下列图片所涉及的重要事件或成果,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0.(2018·浙江宁波重点中学联考高三上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经济所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等思想,并付诸实践始于(  )‎ A.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B.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D.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 ‎21.(2018·3月浙江余姚选考模拟)【加试题】中俄之间,恩恩怨怨数百年。下列关于中俄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俄《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不平等边界条约 B.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结盟关系 ‎22.【加试题】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3.(2018·3月浙江宁波选考模拟)【加试题】下图左边是英国政府发行的海报,右边是我国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对两幅作品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 A.艺术作品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件 B.作者的立场影响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C.历史事件的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清 10‎ D.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24.(2017·9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加试题】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  )‎ ‎10日,美国通过援助韩国的授权法案。‎ ‎11日,美国拟出援助印度等国的亚洲“小马歇尔计划”。‎ ‎23日,杜鲁门说与苏联作新的接近是危险的。‎ A.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 C.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 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 ‎25.(2018·浙江杭州高三上期末)【加试题】坦桑尼亚《公民报》‎2017年3月1日报道,某国际组织再次对坦战略城市项目(TSCP)提供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加快坦噶港、阿鲁沙等七个重要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工业化目标。试判断该组织的标志是(  )‎ ‎26.(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期中)【加试题】下表反映了某时期中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这一时期 (  )‎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美国发动对苏联的冷战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法国形成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27.(2018·浙江温州六校协作体高三上期末)【加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列项中不属于法国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确定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B.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 C.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D.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28.(2017·11月浙江选考猜押卷)【加试题】爵士乐是一种具有美国印记的音乐,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这说明(  )‎ A.反种族歧视成为现代主义音乐的主题 B.美国文化代表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C.现代主义音乐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D.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了爵士乐的传播 10‎ ‎29.(2017·9月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联考)【加试题】福建自古以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备受中央政府重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秦王朝通过修筑灵渠征服了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对福建进行有效管理 B.康熙帝击败了盘踞福建的耿精忠叛乱,并于1684年设台湾府,归福建管辖 C.鸦片战争后,福建的福州、厦门被迫开放,福建诞生了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 D.改革开放后,福建有两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30.(2018·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加试题】“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主要由邓小平同志贯彻这一方针的有(  )‎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创办经济特区 ④南方谈话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2018·浙江丽水高二下期末)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我们可以拿哥伦布和宇航员进行比较:前者抵达圣萨尔瓦多(注:在美洲地区),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后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间彼此隔绝的束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世界财富分配极不均衡。从区域分布来看,财富高度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全球财富的90%。从人口分布来看,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高收入国家的人口相对较少,却拥有世界财富的大多数。相反,人口众多的中国、非洲、印度和其他亚洲低收入国家拥有较少的世界财富份额。‎ ‎——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研究所 ‎《全球家庭财富分配情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种族第一次“直接交往”的事件,并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哥伦布“抵达圣萨尔瓦多”给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2.(2018·浙江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下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军事革命胜利在望之初,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坚决地采取了与苏联一致的政策和做法,决不因眼前利益在美苏之间做骑墙派和墙头草。随着1953年朝鲜实现停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作为国际多边外交最主要的场所,在中国多边外交活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冷战后的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外交在中国多边外交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郑启荣等《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变化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指出导致出现变化的相应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多边外交的重大事件两例。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中国外交不断调整的主要因素。‎ ‎33.(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发表了一篇十多年没有公开的谈话,他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经济学家薛暮桥等认为,邓小平和吉布尼的谈话是自觉的,但邓小平十多年没有公布的原因是不愿把自己的看法强制干部们勉强接受,而是耐心引导广大的干部们在实践中逐步取得共识。十多年后,市场经济,这个长期被当作社会异端的经济制度,终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了。‎ ‎——杨继绳《邓小平时代》‎ 10‎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5年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穆加贝时曾谈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表明,邓小平曾对新经济政策有过反思和借鉴。有关对这两者的认识,以下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破口、内容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同一性。②邓小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高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所以最终也导致不同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的过程。并指出这一过程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怎样的思想路线。‎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根据所学分析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相比的进步之处。‎ 10‎ 阶段训练四 后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1.A 本题考查欧洲联合。依据材料“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意图实际是要联合西欧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而这正是美国对苏联冷战的目的,故选A项。‎ ‎2.D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由材料“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说明是针对北约的“步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成立华约组织,故D项正确。A项于1946年提出,B、C两项出现于1947年,都在北约成立之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B 本题考查新兴力量的崛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欧洲希望有一个跨国家的经济组织存在,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故A项错误;《巴黎条约》的签署,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故B项正确;“欧洲议会”和欧盟涉及政治领域,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C 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根据材料主旨是反对霸权主义与殖民主义,主张非集团化和独立自主,联系所学,这与不结盟运动的原则是一致的,故C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论坛性质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涉及经济领域的合作,欧共体是区域性的合作组织,领域涉及多个方面,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5.A 本题考查新兴力量的崛起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依据材料信息可得出,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实力赶上或超过美国,可以说明当时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西欧和日本的冲击。故A项正确。‎ ‎6.C 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由材料中“东欧各国人民在抛弃信誉扫地的政治和经济机构时”说明当时发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故C项正确。A、B两项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形成,D项反映的是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局势,均与题意不符合。‎ ‎7.D 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根据材料“目前它已发展为主导地区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该集团为欧洲联盟,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故选D项。‎ ‎8.C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依据题意,“法律”条款规定意在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维护公平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贸易的法制化而非自由化,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贸易组织并未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故D项错误,排除。‎ ‎9.B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第一阶段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发展迅速,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英国相对落后;第二阶段由于出现经济危机,美、德、英遭受沉重打击,日本靠对外侵略保持经济增长;第三阶段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美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由此可知①指英国,②指日本,③指德国,④指美国,故B项正确。‎ ‎10.A 本题考查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结合所学,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位期间实行“新经济”模式,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均属于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故A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没有中国参加,故B项错误;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故C项错误;政治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故D项错误。‎ ‎11.B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依据材料“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的信息说明当时仍处于过渡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时间上不符合;C、D两项体现的均是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故选B项。‎ ‎12.C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是在1958年,符合“逢十”‎的要求,故C项正确。A项是成立于1965年的西藏自治区;B项是成立于194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D项是成立于1955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3.A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根据所学,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故A项符合题意。‎ ‎14.B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依据所学,向社会主义过渡“途径”应该指的是新中国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途径是组织生产合作社,故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5.D 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指出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故③④正确,故选D项。‎ 10‎ ‎16.D 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于1954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故D项正确。‎ ‎17.A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结合所学知识,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两岸停火,建议实行通邮、通商和通航,故A项正确。‎ ‎18.B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依据材料中“尼克松”“美国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故B项正确。‎ ‎19.D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结合所学,图片①反映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②是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③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④是1997年香港回归,故D项正确。‎ ‎20.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依据所学,经济特区是指国家设立的特定的经济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经济活动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予以优惠和方便;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为此,在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故A项正确。‎ ‎21.C 本题考查中俄关系。根据所学,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清政府收回伊犁,故C项正确。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A项说法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B项表述错误;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D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项。‎ ‎22.D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依据材料《赫鲁晓夫回忆录》在不同时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可得出历史叙述受到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回忆录会因时间久或个人利害得失,出现有意无意地改动或遗忘,所以不一定准确,故A项错误。作为历史资料可以把相关研究著作和回忆录共同印证,不能直接判定哪一个可信度更高,故B项错误;不同的版本对内容会有所取舍,所以并非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故C项错误。‎ ‎23.B 本题考查史学素养。观察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马歇尔计划,但英国政府发行的海报是赞扬的,而华君武的漫画是讽刺的,这源于各自立场不同所致,故B项正确。‎ ‎24.C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对峙。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夺的重心在欧洲,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其目的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再依据摘录内容可以说明杜鲁门主义在亚洲实施,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亚洲局势的表述,故B项错误;D项形成于1955年华约的建立,也不符合题意。‎ ‎25.B 本题考查世界银行。依据题干中“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最初实现工业化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类资金的申请机构是世界银行,故B项正确;A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提供资金主要是解决国际收支平衡,与题意不符;C项是联合国,D项是世贸组织,都不是提供资金的机构,故排除。‎ ‎26.B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依据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出,该时期大致处于1949—1951年间。美国早在1947年就发动了对苏联的冷战;中国于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华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1946年,法国开始形成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27.C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所学,C项是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具体措施,其他三项均是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的措施,故选C项。‎ ‎28.C 本题考查20世纪世界文化的发展。反种族歧视不是现代主义音乐的主题,故A项错误;爵士乐发展为全球化的音乐形式,并不能说明美国文化代表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众音乐”“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说明以爵士乐为代表的现代主义音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现代主义音乐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特征,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9.B 本题考查福建历史。结合所学,秦王朝征服岭南地区后,设置闽中郡对福建进行管理,故A项错误;B项符合史实,正确;C项中福州、厦门被迫对外开放,但福州并没有民族工业,故排除;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福建省只有一个,故D项错误。‎ ‎30.B 本题考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结合所学,“双百”方针是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度,提出创办经济特区的经济思想,发表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故选B项。‎ 10‎ ‎31.参考答案 (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促进了物种交流,影响了美洲的经济生活;导致了美洲的贫困与落后;推动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促进了近代化进程。‎ ‎(2)现象:世界财富分配极不均衡(或南北问题)。原因: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歧视不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协定,发达国家垄断世界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市场);一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后,政局动荡,债台高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1)问依据材料“直到1500年前后”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影响可依据材料“打破了地区间彼此隔绝的束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依据材料“世界财富分配极不均衡”得出现象;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从殖民主义的影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原因。‎ ‎32.参考答案 (1)具体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特点: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到开始走向务实。‎ 国际背景:美苏冷战、朝鲜停战。‎ ‎(2)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因素:国家利益、国际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对外关系。第(1)问具体内容可依据材料“1953年朝鲜实现停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可依据材料“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得出;国际背景可结合材料中“朝鲜实现停战”和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事例可结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世贸组织来回答;主要因素联系所学,依据材料一可概括出国家利益,依据材料二可概括出国际环境。‎ ‎33.参考答案 (1)过程:1979年邓小平已经局部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倾向于①: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病都充分暴露;改革均以农业为突破口;内容上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巩固和发展生产;背后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巩固政权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倾向于②:列宁探索了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而邓小平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实践方面,邓小平将思想解放和改革实践逐步推进,同时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行。‎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问过程,可结合所学从市场经济的提出、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等方面来概述;思想路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2)问侧重分析①,结合所学从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破口、内容、实质、目的等方面来分析两者改革的相同点;侧重分析②,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来分析邓小平改革的进步之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