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50 KB
- 2021-05-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
A. 墓位规划依据血缘
B. 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
C. 国君拥有绝对权威
D. 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进行分开族葬,这体现出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B。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这说明它并不完全依据血缘关系,排除A;“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这说明国君并没有拥有绝对权威,排除C;仅从“公墓”和“邦墓”的区分,无法知道丧葬制度是否已经非常完善,排除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是的备选项,注意避免过度解读材料。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 18 -
【详解】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其中齐国和鲁国的封地都在今天的山东地区,因此后世以“齐鲁”称谓山东,故选B项;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与“齐鲁”称谓无关,排除A项;礼乐制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与“齐鲁”称谓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标志着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排除D项。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 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 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郡县制下“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而任命郡县长官的是皇帝和中央,通过官吏的任免,中央对地方上的垂直管理建立起来,从而加强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故选A项;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的是科举制,排除B项;官僚都是皇帝的办事人员,官僚制度的建立并没有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排除C项;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是征服或归顺,郡县制是巩固疆域、管理地方的手段,排除D项。
4.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
B. 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重用侍从建立“中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防止丞相“不自觉地越位”,即丞相越权,设置了御史大夫来监察百官,故B正确;汉代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A错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秦始皇和丞相的关系是君主专制问题,C错误;汉武帝重用侍从人员,建立“中朝”,D错误。
5.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所以在秦汉时代的宰相,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理皇帝的家务。这反映出
A. 秦汉的政治体制是先秦政治的延续
- 18 -
B. 宰相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
C. 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
D. 宰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秦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是先秦政治的延续,故排除A。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B。根据材料“所以在秦汉时代的宰相,他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可见,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故选C。D项只反映了宰相一方面的职能,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意思,故排除D。
【点睛】做历史选择题要根据材料内容,做到论从史出。四个选项也要注意除了与材料无关,或者本身表述错误之外,还有要比较哪个最佳答案。
6.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周勃协助刘家后代平定吕氏叛乱,使汉王朝得以安定,立下了赫赫功绩,却因为日食,被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因为关于火星的一则天象而被赐死。材料反映出汉朝
A. 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B. 重视天文学的理论研究
C. 君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 察举制未能选拔优秀官吏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周勃协助刘家后代平定吕氏叛乱,使汉王朝得以安定,立下了赫赫功绩,却因为日食,被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因为关于火星一则天象而被赐死”可知,汉代丞相因为天象被罢免职务,或被处死,这说明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A正确;据材料“却因为日食,被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因为关于火星的一则天象而被赐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因为迷信天象,罢免或处死丞相,而不是重视天文学的理论研究,B错误;材料主旨是因为天象对丞相的处理,C说法不是材料主旨;D与材料无关。
7.三国时期,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选拔“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由此可知,该制度在当时
A. 按门第选拔人才,得到士族的拥护
B. 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统治的基础
- 18 -
C. 重新评价人才,适应了乱世的环境
D. 使学而优则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三国时期”,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可知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士族对这一制度的拥护,A项错误;因为要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人才,B项与题意不符;学而优则仕是科举制的特点,D项错误。
【点睛】九品中正制是对察举制的继承与发展,是一种相对封闭的选官制度。
8.《国史异纂》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弥封(指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参考人员日趋多元
B. 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C. 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将考试者名字“糊上”,防止阅卷官徇私舞弊,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询私舞弊现象,体现考试程序趋向公正,故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参考人员的多元化,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程序,无法体现官员选拔方式多样,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并非流于形式,排除D。
9.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参知政事
B. 设枢密院
C. 设三司使
D. 由文臣出任知州
【答案】D
【解析】
- 18 -
【详解】据材料“夫弱唐者,诸侯也”可知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最终威胁中央集权;宋初由文臣出任知州,州郡不得由武臣掌握,以免拥兵作乱,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D项符合题意;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A项不符合题意;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B项不符合题意;宋代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C项不符合题意。
10.元朝的大一统超越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元朝在全国推行
A. 分封制
B. 行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选项B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制度,排除A;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制不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C、D。
11.明代初年废除中书省后,皇帝直辖六部,尚书权重,侍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堂官,虽有权直接上奏,但意见不一时全由皇帝裁决。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B. 地方权力日渐削弱
C. 内阁退出历史舞台 D. 六部成为权力中枢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清代尚书和侍郎“虽有权直接上奏,意见不一时则由皇帝裁决”,相较于明代六部权力有所削弱,皇权得到加强,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内阁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内阁并未退出历史舞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六部权力的削弱,并非六部成为权力中枢。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2.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
记述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 18 -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
“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A. 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 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 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 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可知,雍正皇帝时,为了西北用兵的需要设立了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故D正确;根据“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可知,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A错误;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排除C。
13.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
A. 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
B.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 南方反清斗争较激烈
D. 《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取代广东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D选项符合题意。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与交通方式的变化无必然关系,A选项排除。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表现是耕织分离和中国传统纺织业的衰败,B选项排除。19世纪40年代中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选项排除。
14.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华民与大合众国人有争斗、词讼等案,华民归中国官按律治罪;大合众国……应归领事等官按本国例惩办”该条款损害了我国的
- 18 -
A. 贸易主权 B. 领土主权 C. 司法主权 D. 关税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的认识。题中的条约内容主要是涉及领事裁判权,该特权破坏了我国的司法主权,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题中材料未涉及到做生意的贸易问题,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为涉及到割地的信息,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题中信息不能反映出贸易的税收问题,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
15.据香港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并结合所学知识和火烧圆明园有关,而火烧圆明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所以本题选B。ACD均不合题意,排除。
16.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下面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A. 《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B. 《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分兵北伐,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D. 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纲领具有空想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纲领具有空想性,不可能实现,故D正确;《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故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是其进步性的表现,故B
- 18 -
错误;分兵北伐,孤军深入最终失败是太平天国局限性的表现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体现,故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特征以及影响来分析。
17.随着太平天国运动愈演愈烈,手握兵权、财权的地方督抚们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党羽,随心所欲地向朝廷推荐“人才”,紫禁城里的太后和皇帝们根本奈何不了他们,大清王朝这座权力金字塔在悄然发生变化。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晚清政府开始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
B. 农民起义使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C.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集权体制
D. 清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已名存实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手握兵权、财权的地方督抚们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党羽,随心所欲地向朝廷推荐‘人才’,紫禁城里的太后和皇帝们根本奈何不了他们”可知,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政府的地方督抚不仅掌握了兵权、财权,而且还随心所欲地向朝廷推荐“人才”, 地方督抚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党羽,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集权体制,C正确;晚清政府开始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是鸦片战争后,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手握兵权、财权的地方督抚们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党羽,随心所欲地向朝廷推荐‘人才’……”,但其还没有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削弱了清朝集权体制,但是中央权力还是掌握在紫禁城里的太后和皇帝手中,D错误。
18.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 )
A. 民主政治渐趋成熟
B. 人文主义勃兴
C. 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D. 城邦利益至上
【答案】D
【解析】
- 18 -
【详解】雅典“公民”认为人有国家属性,与国家兴亡共荣辱,其强烈的爱国意识,说明了其明确的城邦利益至上原则,故选D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并不成熟,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人的价值与尊严,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B项;与国家兴亡个人荣辱相关的不只限于参政热情高,排除C项。
19.“黄金时期”“希腊的奇迹”“希腊的光荣”“民主的鼎盛”,这些是人们在提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明时通常所用到的一些称赞。与这些评语相符的史实是
A. “解负令”使平民获得经济独立 B. 大部分官职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C. “陶片放逐法”保护了雅典民主 D. 以新的行政选区取代了部落选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元前5世纪是伯里克利执政时期,这一时期是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时期。大部分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选项B正确;“解负令”是梭伦改革内容,排除A;“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C;行政选区取代部落选区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D。
20.“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相当限制,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材料主要说明
A. 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
B. 罗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C. 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
D. 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罗马注重吸引更多人满足罗马帝国扩张需要,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将法律适用范围由原来的公民扩展到帝国统治下的所有自由民,说明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故C项正确。A项,直接民主的弊端是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排除。B项,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是罗马帝国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希腊比罗马更具独立与民主性,排除。
2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罗马制定了内容广泛、条文明晰《十二铜表法》。这部法律的颁布
A. 目的在于维护平民的利益 B.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 彻底废除了野蛮的习惯法
【答案】C
- 18 -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由于贵族掌握习惯法的立法权,导致平民利益受损,引发平民不满;为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前449年元老院颁布了内容广泛、条文明晰的《十二铜表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C正确;A错误;6世纪颁布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B错误;《十二铜表法》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D错误。
22.公元前3世纪中叶后,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国际法,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这部“国际法”
A.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 巩固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统治
C. 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
D. 适用于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中叶后”及“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可知,这部法律是万民法,其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D正确;罗马法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A错误;据所学可知,这部法律是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过程中形成的,B说法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C说法与题意不符。
23.1760年乔治三世继任英国国王,为了控制内阁,他不停地撤换首相。大臣们由此认识到:首相得不到国王的充分信任很难立足。然而,当时的另一种情况是: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支持,也很难立足。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C. 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 D. 议会主权仍有待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王有一定权力,使得“首相得不到国王的充分信任很难立足”“ 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支持,也很难立足”,首相的处境恰恰反映了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选项B正确;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选项A排除;1689年之后,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1689年之后议会就已经确立了主权地位,排除D。
- 18 -
24.2018年12月2日,英国反对党工党称,如果议会在12月11日否决了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则工党将呼吁对特雷莎•梅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这充分体现了英国政体的什么特点?
A. 国王“统而不治”
B. 首相掌握立法权
C. 内阁对议会负责
D. 三权分立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议会在12月11日否决了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则工党将呼吁对特雷莎•梅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并结合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首相的不信任案时,首相必须辞职,或请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产生新议会,反映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王,排除A;议会掌握立法权,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权分立,排除D。
25.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 实行责任内阁制 B. 确立君主立宪制
C. 议会是唯一权力中心 D. 保证君权至高无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形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也标志着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确立君主立宪制,B正确;英国在18世纪中期左右确立的是责任内阁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形成君主立宪政体,A与题意不符;英国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权力中心在皇帝,C与题意不符;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D说法错误。
26.“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哪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体现了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A. 邦联制、州权至上 B. 联邦制、分权制衡
C. 代议制、中央集权 D. 共和制、天赋人权
【答案】B
【解析】
- 18 -
【详解】依据材料中“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美国的国家结构——联邦制,并且中央政府与州政府相互制约,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制和联邦至上,不是邦联制和州权至上;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也并未体现代议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天赋人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毋忝职守时,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
A. 确保法院彻底摆脱总统控制
B. 确保法官生活待遇
C. 确保法官服从国会的领导
D. 确保司法独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法官除非渎职,“得终身任职”,并且“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司法独立,故D项正确;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三权之间互相制约,故A项错误;该规定确保了法官的生活待遇,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三权互相制约,不存在法官服从国会的领导,故C项错误。
28.1877年5月,麦克马洪任命布罗伊组阁,但众议院共和派议员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麦克马洪则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于6月22日悍然解散了众议院。据此可知,麦克马洪
A. 为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
B. 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
C. 可以随意解散参众两院
D. 可以独立决定内阁去留
【答案】B
【解析】
- 18 -
【详解】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但必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所以材料中麦克马洪做法符合宪法规定,B正确;麦克马洪做法并不是为复辟帝制扫除了障碍,A错误;总统不能随意解散参众两院,C错误;总统不能随意决定内阁去留,必须经过众议院同意,D错误。
29.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直到1875年才走上相对稳定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艰难的。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
A. 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 B. 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C. 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 D. 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共和政体之所以艰难的原因有专制传统和专制势力强大、法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多次遭到外国武装的干涉等原因,故排除ABC项。法国政局虽然长期动荡,但是没有长期分裂,故D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30.一位英国人曾于1890年画了一幅“辞退俾斯麦”的漫画(如图).根据德国当时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 德国皇帝
B. 内阁成员
C. 帝国议会
D. 联邦议会
【答案】A
【解析】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德国皇帝,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18 -
31.人类的政治文明是复杂多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它(指雅典民主政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社会奴役与不公的一种突出体现。这种局限性使得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军事形势越来越不利,雅典人也逐渐对民主政治失去了信心,城邦危机日益加深,民主政治越来越成为一副躯壳,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思想经众多古代学者的著作遗赠给了后世,对西方乃至近现代东方社会政治思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摘编自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三 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强大起来,国王开始保护它的利益。以便依靠它的帮助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一切国家里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但是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时期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具有“民主色彩”,请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哪些运作方式“遗赠给了后世”。其体现“社会奴役与不公”的表现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的核心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
理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和监督,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产物。
(2)举例:抽签选举制、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表现:雅典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少数的成年男性公民,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力;实质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手段。
- 18 -
(3)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当代许多法律制度的原则和做法,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武器。
【解析】
【详解】(1)制度:据材料““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
理解:据材料“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据所学可知,三省之间既分工又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据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三分相权。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产物。
(2)举例:结合所学可从抽签选举制、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面回答。
表现: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中的“社会奴役与不公”的表现有其民主的范围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少数的成年男性公民,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政治权力,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手段。
(3)核心:据材料“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但是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可知,世界各国都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维护私有财产神圣。
影响:结合所学本问可从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当代许多法律制度的原则和做法,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武器等方面回答。
32.英、美、德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然而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其政治民主化道路的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 18 -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的是什么。这种“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答案】(1)概述: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中央政府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对于总统否决的法律国会仍有复议权,国会还可以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的行为违宪。
(3)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灾难:完成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仍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解析】
【详解】(1)概述:据所学可知,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权,军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为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法律基础;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据所学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任期四年;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及分权制衡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对于总统否决的法律国会仍有复议权,国会还可以弹劾总统;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为违宪。
(3) 错位:据材料“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可知,德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的是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
- 18 -
灾难:结合所学可从完成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仍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等方面回答。
- 18 -
- 18 -
相关文档
-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年2021-05-1811页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2021-05-189页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地区第二高级2021-05-187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2021-05-1820页
-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5-1822页
-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项专题排列组合二2021-05-1417页
- 2017年度高考数学(理)一模试题(湖南师2021-05-1310页
-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高2021-05-1315页
- 2017年度高考数学(文)一模试题(湖南师2021-05-1311页
- 湖南师大附中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高2021-05-1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