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论是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那么,在中国文学或文化中,鲲鹏如何由《庄子·逍遥游》中“有所待”的形象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
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一面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就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一丝精神慰藉。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就成了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题解说,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就是一种逍遥。也就是说,鲲鹏翱翔云空,斥鴳悠游蓬蒿,在逍遥这一点上,二者是没有差别的。于是,本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而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则始于嵇康。其《卜疑》说:“夫如是,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这里,“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于是,大鹏也就摆脱了“有待”的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这就将大鹏意象的内涵诗意化了。后来,阮修借助创作的《大鹏赞》中的鲲鹏意象,表达出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使之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鹏形象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李白创作的《大鹏赋》彻底改造了《庄子·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至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自此之后,鲲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也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这种“何必不然”,或是断章取义,如《左传》记载的春秋时代的“赋诗言志”
- 17 -
;或是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助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是自由创造,只是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嵇康、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郭象对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的《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托一种激荡天地、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摘编自刘运好的《鲲鹏意象的“误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鲲鹏意象的内涵之所以在魏晋时期发生转换,或许与当时文人追求身名俱泰、任诞逍遥有关。
B.取材于《庄子·逍遥游》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大鹏”仍不乏鲲鹏“有所待”的影子。
C.魏晋时期的阮修与盛唐时期的李白分别借助《大鹏赞》《大鹏赋》赋予鲲鹏意象新的内涵。
D.郭象认为鲲鹏与斥鴳虽有差异,但在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以及逍遥的实质上二者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二三段以时间为序,阐明鲲鹏如何从“有所待”转换为自由的象征,并指出了转化的原因。
B.文章列举了不同朝代有关鲲鹏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逐渐完成的。
C.文章通过对李白《大鹏赋》与《庄子·逍遥游》进行类比论证,强调鲲鹏形象在唐代发生了质变。
D.文章通过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阐释了文本接受方式也是鲲鹏意象内涵转换的重要原因。
3.下列文本接受类型,与李白创作《大鹏赋》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
A.李商隐根据《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在《锦瑟》中写下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
B.曹雪芹根据《淮南子》中女娲炼石的故事,在《红楼梦》中虚构出“通灵宝玉”的情节。
C.戴望舒根据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如丁香般的姑娘形象。
D.关汉卿根据《汉书》中孝妇冤死的故事,在《窦娥冤》中虚构了窦娥发的亢旱三年之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全面部署,必须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主攻方向和根本途径。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因此,从粮食市场的供求角度来研究,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摘编自新浪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供求分析》)
- 17 -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给已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人们更加关注粮食质量安全,消费需求转向“吃得好”和“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便利”。这是记者10月16日从2018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主会场活动上获悉的。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全面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4.5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然而,我国也面临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户粮食产后服务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粮食质检体系不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健全;三是优质绿色粮油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摘编自《我国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工人日报》2018年10月22日)
材料三:
(数据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耕地利用强度降低,耕地养分含量稳中有升,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升到24.3克/公斤。这证明,农业资源利用的强度降了下来,粮食产能的后劲更足,绿色发展动力更强劲。“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越是国内外形势复杂,越要重农抓粮,一旦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陈锡文说,不能因为粮食连年丰收,就认为今后可以高枕无忧,也不能因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简单地压减粮食生产。“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把粮食安全紧紧抓在手上,担在肩上,保质、保量、保长远,我们不但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也让我们更有底气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
(摘编自《我们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人民日报》2019年8月7日)
材料四:
- 17 -
大豆是中国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正常年份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3000多万吨大豆,约占进口大豆总量的1/3。对此,韩俊表示,在自美大豆进口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有信心通过丰富的政策工具和多元的供应来源,保障国内供需平衡。韩俊说,去年以来中国大豆需求量已减少。去年进口总量为8803万吨,同比下降7.9%,进口减少751万吨。今年1至4月份,大豆进口继续减少,进口总量为2438. 9万吨,同比下降7.9%。在总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完全可以保障国内大豆供需平衡,确保市场运行总体平衡。他还表示,因为资源禀赋原因,我国大豆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的局面不会改变。中国愿意扩大开放,愿意和所有国家做生意。
(摘编自《有能力有信心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人民日报》2019年6月2日)
4.下列对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从粮食市场的供求角度对我国农业供给体系改革提出的特殊要求。
B.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是,粮食供给方面已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粮食的质量问题。
C.推进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粮食需求,还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和挑战。
D.从大豆进口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还包括减少进口总量,多元供应,合理扩大开放,
依靠国外市场等方面的内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主要谷物基本能实现自给,但在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增强的同时,也存在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
B.我国的农业总产值近些年来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
C.我国耕地利用强度降低,土壤质量得以提升,粮食产能的后劲十足,但我们不能就此高枕无忧,因为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
D.要形成合理的粮食供给侧结构,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综合考虑农业政策、农业科技耕地质量、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因素。
6.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我国进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苦菜花(节选)
冯德英
- 17 -
沉闷的雷声越来越大,它似乎要冲出浓云的束缚,撕碎云层,解脱出来,那耀眼的闪电的蓝光急骤驰过,克嚓嚓的巨雷随之轰响,震得人心收紧、大地摇动,狂风无情地大刮,大雨逃天盖地直刺直压,粗大猛烈的雨柱,揪起一层尘埃,到处是一片汪洋了。
部队都匍匐在城墙的周围,趴在掩体里。战士们都把衣服脱下,包盖着武器弹药,雨水顺着一个个黑红强壮的肌体,泉水般地往下流。虽是初夏,北方的夜晚加上风雨,还是冷得使人打哆嗦。
战斗,黎明前的战斗!在激动着每个人的心!
母亲没有睡,紧抱着孩子坐在炕上,望着那发黑的窗户,心随着雨点在跳动。母亲想到战士们都在雨地里,一定被淋得全身透湿,她多么盼着枪响啊!可是她又有些怕那枪,因为她儿子和枪响有关,他会不会发生意外呢?!……“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打门声,门声冲断母亲的思路,她忙赶出来。院子里黑古隆咚,稀泥差点把她滑倒了。
“谁?”母亲问。
母亲一开门,婵子像从泥水里爬出来的,披头散发,一头撞进来,抱着母亲就哭。
“姨啊!那、那孔江子被鬼子抓去,挨打不过,把什么都招出来啦!我在屋里听得准准的……你快藏起来吧!姨啊……”婵子哭叫着。
母亲说着就走。
“嗤”一道闪电,克嚓察一声焦雷,母亲沉重地摔进泥水里…
母亲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她的衣服早被淋湿,鞋子已跑掉,在及脚踝深的泥水里迈着艰难的步子,风吹散地的发髻,长长的灰白头发随风摔打。骤雨猛烈地打到脸上,使地眼睛睁不开,头抬不起。她怎么也站不稳,时时被刮倒在泥水里,她爬起来,又向前跑,看不到路,她用手去摸。碰到墙上,她来不及管哪里碰伤哪里痛,忙折回来又向前冲!走快走!跑,猛跑!冲,把全身的力量使出来,向前猛冲!
母亲跑到福昌饭店门口,听到几声枪响,接着忽忽拉拉一群人冲过来。她略一怔,忙叫道:
“德强!妈在这里!孔江子对鬼子说实话啦!你们快动手去啊!”
“砰砰砰!”街口上传来枪声。
“快!去告诉李班长,叫他们马上行动!”德强知道情况危急,忙对一个队员命令,见队员跑步走后,又对母亲说,“妈,你快走啊!”
“孩子,对面鬼子来啦!这是深胡同,一时跑不出去。你们都快走,我留下对付他们!”母亲推搡着儿子说。
母亲为使儿子下决心,已开始向敌人来的方向迎去,德强知道无法挽回,哭着将于司令员送他的左轮手枪塞进母亲手里。
“好,孩子!你快领同志们去开城门。别哭,妈不一定死啊!快走!”母亲说着猛一把将儿子推开……
- 17 -
母亲生平第一次握到枪,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她很镇静,感到武器有那么大的力量,无怪乎当战士的都那样勇敢了。她身子靠在墙上,一动不动地站着,似乎在休息。
一群敌人急急冲过来。
母亲把手枪对准敌人——她的手毕竟发颤——用力勾了两下扳机。
敌人狂乱地闪到两边,一个栽倒下去。
母亲正要再勾扳机,但被郝三一枪打中左胸。她感到全身一软,瘫痪着坐倒在墙根上……
战斗结束了!
母亲,她静静躺在担架上。她的头被打破,前额包着宽宽的绷带。左面的肋骨被打断两根,身子只能仰躺着,在灯光下,她的脸是那样苍白,那样没有血色。
“唉,别哭,孩子,我不会死。”母亲发现姜永泉和娟子,“你们都没有事?我不用你们看哪。”
“大娘,没有事!”姜永泉忙安慰她说,“大娘,咱们已经胜利了!
啊,鬼子都完了!”母亲的眼里放出光彩,又不得不痛楚地皱紧眉毛。“天亮了。快扶我到门口看看! ”
东方现出一片乳白色。曙光以它无比的新生力量,终于击败顽强衰落的黑暗。它以胜利者的姿态,带来了黎明!
一轮红日从朝霞中欢笑着跳出来。万道金光,普射着暴风雨后清新的原野。万物发出灿烂辉煌的微笑,来欢迎它的莅临,受着它的温暖,在它的照耀下成长。
“妈!看,红旗!”德强兴奋地叫道。
在解放了的城墙最高处,站着一个年轻荚俊的战士。在他那草绿色军帽帽檐下的前额上,裹着洁白的绷带,肩上背着带刺刀的大枪。他双手紧紧扶着旗杆。火红的旗帜在半空中哗哗地飘扬。红旗那艳丽血红的光芒,向四外普射开来!
母亲仰脸看着。她那苍白的脸面迎着红旗和阳光,也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
秀子忽然想起什么,把孩子给姜永泉抱着,自己急忙跑进屋,一会拿着那一大束鲜花跑回来。
“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给你……”秀子正要将花送给母亲,但立刻觉醒到母亲不能拿,又把花抱在怀里。
母亲注视着女儿手中的花。鲜花被雨水沐浴得更加娇媚鲜艳,在朝霞中放着异彩。在母亲眼中,最吸引她的不是那粉红色的月季花、暗红色的芍药花,而是夹在这些大花中的金黄色的苦菜花。看着看着,母亲觉得眼前一片金光,到处都开放着苦菜花。母亲像尝到了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花的馨香,她嘴唇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可是幸福的微笑。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7 -
A.小说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如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力的渲染了在战斗开始之前的紧张氛围,战斗结束后的环境描写又传达出胜利的喜悦。
B.小说以细节传神,如“战士们都把衣服脱下,包盖着武器弹药”,“她怎么也站不稳,时时被刮倒在泥水里”,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小说运用了典型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如“她又有些怕那枪响,因为她儿子和枪响有关”,写出了母亲对战争的恐惧,对自己儿子的担心。
D.选文中有意略写紧张的战斗场面,而以大量的笔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情进行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典型性,从而进一步突出小说的主题。
8.有人说,这篇小说刻画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请结合最后一段文字探究“苦菜花”的深刻内涵。(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初,巡按广东,廉能最。改按江西、浙江。捕巨盗不获,坐免。盗就执,乃复官。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副使。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八年秋拜刑部尚书,侍经筵。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 17 -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B.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C.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D.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B.北狩,指的是到北方狩猎,将敌人比成猎物,借指向北进军。在这里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C.太保,西周始置,在汉代重设,位列三公。明代为辅导太子之官,是治国兴邦的重要官职。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构,主官为工部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 吏治,这一建议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金濂善于筹划,政绩突出。他上书请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并建议激发当地人们纳粮的积极性,使得边地粮食储备充裕。
C.金濂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作为军务参赞随陈懋等讨伐叛贼邓茂七,虽然没有赶上诛灭邓茂七的战 事,但在清剿余贼时,捉拿了他兄长的儿子邓伯孙。
D.金濂理财有方,深受重用。景帝初年下诏免除景泰二年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没有遵旨照办,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但很快获释并升任其他职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5分)
(2)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其阴事。(5分)
- 17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丹凤城,指长安。②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白浪河”句照应“十年征戍”句,“丹凤城”句照应“九月寒砧”句,诗作前后衔接自然。
B.诗人以女主人公的视角,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寄予了诗人的同情。
C.结句构思新奇,以有形之境写无形之愁,比前人望月怀远的意境更为开阔,抒情性更强。
D.本诗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句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落笔对面见深情。
15.试赏析诗歌是如何巧妙地表达女主人公的情愫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将直木加工使它的弯度符合圆规的曲度,“ ”,直木也不能够再恢复原状,这是因为“ ”。
- 17 -
(2)在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所结交之人并非平庸之辈的句子是“ , 。”
(3)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想象描写了快马加鞭、万箭齐发的战争场面,表达了自己“ , ”的人生使命和理想追求。
三、 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移动互联时代,“AI相面”“人工智能看手相”等算命把戏不断变换形式,在网络空间潜滋暗长。与传统形式的迷信相比,披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外衣的网络迷信,因其打着科学技术的旗号,往往更具有欺骗性、迷惑性,潜在危害不容小视。更有甚者, 网络算命、占卜等同于科学预测,( )。( ),( )。( )。
对待不断 的网络迷信,既应强化“硬”的一手,加强治理,坚决 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也应注重“软”的方面,加强引导,从根源上铲除封建迷信的土壤。相关部门还应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对用户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约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破除网络迷信,防止“算命”这类迷信活动 ,还得找准病灶、标本兼治。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让“算命”把戏无所遁形、没有市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宣传 改弦更张 惩治 重蹈覆辙
B.宣称 改头换面 惩治 卷土重来
C.宣称 改头换面 惩罚 重蹈覆辙
D.宣传 改弦更张 惩罚 卷土重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实则是在“算钱”
②此外,用户在算命时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③将重拾封建糟粕的行为美化为弘扬传统文化
④事实上,“AI算命”披着算命的皮
A.②③①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大力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
B.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发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
- 17 -
C.在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的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
D.在严厉打击违规线上迷信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应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大力倡导科学精神
20. 下面是2020届高三李华同学两次模考成绩雷达图,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完成相关试题。(5分)
①请对比两次模考成绩,简要概括李华成绩一个月间发生的变化。(不超过25个字)(2分)
②结合李华两次模考成绩,请你为李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个字)(3分)
21.中国著名病毒学专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2019年1月逝世。1957年,31岁的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 为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在疫苗问世后,顾方舟和同事们除在动物身上试验,还自己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顾方舟还偷偷隐瞒家里人,喂自己孩子疫苗。 1965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向全国推广以来,“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使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
结合顾方舟的事迹,请给人物写颁奖词。要求:①概括事迹彰显人物精神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③80字左右(6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17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 17 -
1.【答案】B【解题思路】“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大鹏不是《庄子·逍遥游》中的意象,而是李白创造出的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 李白只是“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已,已经彻底改造了《庄子·逍遥游》中“有所待”的意象,看不到其“有所待”的影子了
2.【答案】C【解题思路】 “类比论证”的说法不正确,作者只是拿李白《大鹏赋》中的大鹏意象与《庄子·逍遥游》中鲲鹏意象内涵的变化来阐明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只是强调了二者在内涵上的变化,不是类比论证。
3.【答案】B【解题思路】 李白创作《大鹏赋》是在鲲鹏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B通灵宝玉,《红楼梦》中的神话形象,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 贾母将之称为贾宝玉的命根子。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人生发挥原罪、金箍棒、紧箍咒三重作用。“通灵宝玉”的情节在“女娲炼石”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全新的内涵。
A《锦瑟》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象杜鹃与《华阳国志》杜鹃啼血的故事中的原始意象杜鹏在性质内涵上是一致的,都是伤感的,不具有内涵全新的创造;C《雨巷》虚构的一个雨中丁香般的姑娘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虽然有人和花的差异,但两种意象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忧愁的;D《窦娥冤》虚构的窦娥所发的亢早三年的誓言和《汉书》孝妇冤死的故事没有相合的原始物象和全新的审美意象。(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见于后期版本,《汉书》中并未见)
4.【答案】D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减少进口总量”“依靠国外市场”等不属于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根据材料一,粮食供给侧改革主要指“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
5.【答案】A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错误,原文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44.5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6.考查目标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抓住“重要意义”一词,结合材料,抓住主要信息进行总结即可。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进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意义;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进行粮食供给侧改革,解决粮食结构性矛盾,对于人民生活方面的意义;从材料三、四可以看出,进行粮食供给侧改革,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应对国际复杂环境方面的意义。
参考答案①进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②进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我国粮食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可以让人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便利”。③进行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也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风险挑战。(每点2分)
7. 【答案】C解析:“恐惧”一词无中生有。
- 17 -
8.①善良慈爱,关心子女。战斗打响前为儿子担心,展现伟大母爱。②支持革命,刚毅果断。当得知战斗的计划被奸细供出来时,为了战斗的胜利毅然果断地冒着瓢泼大雨和生命危险把情报报告给队伍,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保障。③奋不顾身,勇敢战斗。为了战斗的胜利,掩护队伍,拖住敌人,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并与敌人进行勇敢战斗。④渴望幸福,盼望胜利。当得知胜利的消息时,不顾身体的伤势去感受战斗胜利的喜悦,享受胜利的幸福。(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9. ①"苦味”表现出在日伪残酷迫害下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他们的生活是苦涩的,痛苦的。小说把故事置于抗日战争背景之中,富有历史韵味。②"馨香”表现为歼灭敌军,红旗插上城头,欢呼震撼大地。在这胜利的时刻,人民翻身得解放,感觉是欣慰的、幸福的。作品充满现实性及浪漫色彩。③苦菜花象征一种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对历史与精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每点2分,共6分)
10.【答案】 C 【解析】“尝言郡县吏贪浊”,说的内容“郡县吏贪浊”和“言”之间不断开,排除BD;“巡按御史察廉能者”中,“巡按御史”是名词,做的是“察廉能者”,之后是打比方,之间断开,排除A。故选C。
11.【答案】 D 【解析】D项,“长官为工部侍郎”错误,长官应为“工部尚书”。
12.【答案】 D 【解析】D项,“但很快获释并升任其他职位”错误,原文“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意思是“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
13.(1)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旌:表彰;及:达到;额:数目;储:储备;充:充实。每点1分。)
(2)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为国家招惹怨恨),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隐私(丑事)。(劾:弹劾;敛怨:招惹怨恨;讦:揭发;阴事:丑事、隐私;敛怨2分;其余每点1分。)
14.D;本诗不是对面落笔的手法。
15.①乐景衬哀情(反衬)。以居室的华美反衬内心的落寞;用双栖的海燕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②哀景衬哀情(正衬)。阵阵寒砧,萧萧落叶的凄清秋景衬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寂寥,思念征人的心情。③视听结合。“催”字用语新奇,写出频频捣衣声催促木叶凋落,突出了妇人的心理感受。④对比。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难眠,时空阻隔,两地处境的对比突出了妇人对征人的担忧。(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6. (1)虽有槁暴 輮使之然也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17.【答案】
- 17 -
B(宣称: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声称的意思;宣传: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第一空应用宣称。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此处强调网络迷信换汤不换药,应用改头换面。惩治:惩办;惩罚:处罚。此处用惩治更合适。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这里应用卷土重来)
18.【答案】D.结合文段位置看,括号内语句属于第一段的总括句,揭示了网络迷信的本质。“更有甚者”引出迷信披上智能后具有表象的迷惑性,同时“科学预测”与“弘扬传统文化”形成对应关系,所以先填③,排除A、C项。括号二和括号三内容对上文进行总结,按照由表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陈述,所以应该填④① 。第②句另起一句,陈述网络算命的危害,属于略写。故答案选D
19.【答案】D(划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语序,应该先打击违规,然后弘扬理念,倡导精神。二是“发扬……理念”搭配不当)
20.(1)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李华的生物和物理成绩有所提升。(科目1分,进步1分)
(2)语数外保持稳定,生物、物理继续提升,化学学习仍要加强。(六科归纳成三个角度,每个角度1分,共3分)
试题解析:这是一幅反映学生考试成绩的雷达图,雷达图的六个顶点表明成绩应该达到的最高值,并且六科应该齐头发展。第一问涉及两次模考的对比,灰色线条体现的是张华一模成绩,虚线是二模成绩的反映,通过对比,我们能看出物理和生物两科在二模考试中成绩有所提升。第二问是给张华提建议,依据示图,我们发现语数外三科两次成绩都迫近临界点,说明成绩比较优秀,保持这个状态就好;生物和物理相对第一次进步明显,需要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而化学本身比较薄弱,两次成绩都相对低迷,所以提出化学加强的建议。
21. 顾方舟: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点明身份、事迹2分,人物精神2分,修辞使用2分 )
22.作文
①相关背景
《新青年》是一份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科学和新文学,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李大钊、鲁迅、蔡元培、梁启超、胡适等一大批中国文化巨匠齐聚《新青年》,以一篇篇风格迥异、内容进步的文章为当时的中国启蒙,促进旧中国挣脱旧思想,接受新文学、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提供了动力。
作为这一段历史参与者的陈独秀等人也因各自的贡献而获得不朽声名和后人的纪念。
②解题
- 17 -
本漫画由图画和文字构成,图画主体为呈现出主动奔跑姿态的陈独秀等人物画像,人物前方有文字“前方可发《新青年》”,图画下方为“无人能长生,但有人不老”字样。
“无人能长生,但有人不老”这一构成转折的复句既是对图中人物的赞美,赞美其在中国转型期中做出的不朽贡献,也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新青年》与图中人物亦构成一种情境,需学生去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新青年》代表着一种进步思想与变革,奔跑的姿态是一种主动求变、积极奋进的姿态。而图中人物则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陈独秀、李大钊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鲁迅不断批判旧社会、旧思想、旧文化,蔡元培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梁启超在大力开掘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推动对旧体制的改变,胡适先生不断引进新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不论何人之所以能“不老”,其实都有共同的特质:对家国的担当、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民主科学的精神、积极进取主动求变的追求、开放包容的心态等。
这就是希望考生所做的思考,既是向外思考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也是内向思考自己选择何种人生道路和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这一思考在当代无疑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译文:
- 17 -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1418),中进士,被授予御史。宣德初年,做广东巡按,(官员考核时)他的廉洁和才能最突出。调任江西、浙江巡按。逮捕大盗没有抓获,因此获罪被免职。盗贼被擒获后,他才得以官复原职。他曾说郡县官员贪污,应敕令按察司、巡按御史考察廉洁能干的人,就如洪武年间的做法那样,再派使者去慰劳和奖赏,这样清官和贪官就会被区分开来,守法而有治绩的官员也受到鼓励。皇上嘉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因受推荐他升为陕西副使。正统元年(1436),他上书请将各卫的缺官补上,增加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这些建议多得讨论实行。三年,他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金濂有心计,善于筹划,西陲安然。当时皇上下诏令富民输运粮食助边,运送一千石以上的可得玺书褒奖。金濂说边防地区粮食很贵,请对达不到这个数目的人也进行表彰,边粮储备因此得到充实。八年秋天升为刑部尚书,侍经筵。福建贼邓茂七等人作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去征讨,不胜。十三年(1448)十一月,朝廷大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征讨,用金濂参赞军务。他们到达时,御史丁瑄已大破贼人,邓茂七死,其余的贼人拥戴他哥哥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抵抗官军。金濂与众人商议,便用弱兵引诱他们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他们的堡垒,于是擒住了邓伯孙。皇上于是调张楷去讨伐浙江贼寇,而留下金濂扫平还没捕获的其余贼人。正值英宗被俘,军事紧急,金濂被召回。议论者纷纷弹劾金濂无功,景帝不问,加封他为太子宾客,支给二职俸禄。不久他改任户部尚书,进封为太子太保。当时四方用兵,粮饷需要紧迫,金濂全面安排计划,提出十六项节减开支的建议上奏实行,国家用度得以不缺乏。当初,皇上即位时,下诏免除景泰二年全国租税的十分之三。金濂传檄有关官员,只减征米麦,其他折收银两和布匹丝帛的照旧征收。三年二月,学士江渊对皇上谈到此事,皇上命户部调查处理。金濂心中惭愧,抵赖说没有。给事中李侃等人请询问天下有关官员违反诏令的原因。金濂担心事情败露,便说:“银两布匹和丝帛,诏书上没写明,如果一概减免,国家用度怎够开支?”于是给事中和御史都弹劾金濂失信于民,使人民怨恨国家(为国家招惹怨恨),并且还揭发了他的隐私(丑事)。皇上想宽恕他,而李侃和御史王允极力反对,于是把他关进都察院监狱。过了三天把他放了出来,削去太子太保之衔,改到工部。吏部尚书何文渊说理财非金濂不可,于是又调他回户部。金濂上疏自述,顺便请求退休,皇上安慰挽留他。东宫太子建立后,恢复金濂太子太保之衔。不久他又提出节减军匠和僧道人员过滥的食粮等十项建议上奏。五年,他在任上去世。以军功追封他为沭阳伯,谥荣襄。金濂刚毅果断,有才干,到达的地方以严格办理著称,但对待属下多暴怒。在刑部时,他执法过严。到他任户部尚书时,正值用兵,国家财物短缺,颇采取厚敛的办法来保证供给。
- 17 -
相关文档
-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192021-06-0322页
-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2018-2019学年2021-06-0328页
-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19-2020学年2021-06-0312页
-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6-0226页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非凡吉创20212021-06-023页
-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届高三第二2021-06-0226页
-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学2018-2012021-06-0218页
-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06-029页
- 物理卷·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1-06-029页
-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2021-06-0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