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线上自我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 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
- 25 -
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
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
材料三:
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 25 -
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
B. 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
C. 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
D. 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3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1次。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
B. 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C. 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
D.
- 25 -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辨证的态度。
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
C. 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体现了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
4. 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
【答案】1. B 2. A 3. D
4. 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防控。②高度配合政府。③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能够主动辟谣。④认识上更加理性和包容。
5. ①应更加重视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弥补和管理;加强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协调统一。②弥补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权威性。③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选项曲解文意。“自然疫源地地区”应是受自然规律制约。
故选B。
【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B项,“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选项曲解文意。
C项,“广大民众……,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选项以偏概全。
D项,“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选项随意删减词语,曲解文意。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说法有误。材料一写古代防疫措施,材料二写古现代防疫措施,应该是前两则材料形成对比。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要点,从而确定答案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涉及答案要求的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
阅读题干及原文可知,本题答案应在材料二中。勾画原文关键语句“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 25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要点,从而确定答案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涉及答案要求的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
回答政府尚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需从材料三中概括答案。结合原文关键语句“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保留有效信息,分点作答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霍乱之乱(节选)
池 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
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
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 25 -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
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
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
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
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
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满怀恐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
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
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
- 25 -
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和生石灰。
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
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
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
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
【注】小说《霍乱之乱》的主要情节是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人公闻达总是穿着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从侧面强化了闻达的处境和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B. “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语无伦次中透露出急切,从侧面显现出闻达重要。
C. 小说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顺口溜,既是防疫人员的自嘲,也是对防疫工作不被重视、防疫人员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的客观反映。
D. 听了闻达的安排,祈站长开玩笑,大家开心地笑,这表明从领导到群众都对闻达的工作安排十分满意,对他的专业水平高度信任。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有多处生动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既自然形成了时间推移的线索,也营造了霍乱发生之夜特有的混乱、恐怖和紧张的氛围。
B.
- 25 -
当闻达到单位后,文中接连用了四个“闻主任来了!”,这种重复,艺术地表现了大家内心对闻达的期待和听到他来后的极度喜悦。
C. 前半部分采用反面衬托的手法,极力写闻达的生活窘迫、形象寒酸,为后文表现他在疫情到来时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作了很好的铺垫。
D. 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
8. 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
9. 小说《霍乱之乱》的结尾处有段表达作者对人生看法的话:“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值得一个人‘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请根据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公闻达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
【答案】6. B 7. D
8. ①凸显人物形象。“八条意见”显示出闻达的沉稳、睿智、干练,与他平时处境尴尬、受人嘲笑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呼应相关情节。前文说闻达是流行病专家,霍乱疫情出现后从领导到同事都对他充满期待,“八条意见”使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落实。③强化小说主旨。“八条意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9. ①闻达长年坚持对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写流行病学报告,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种“等待”究竟有什么结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计较别人的嘲笑,虽处境困窘仍始终“保存”自己内心对防疫事业的热爱。③他在霍乱发生、众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用事实证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存”都是值得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分析每一个选项时,要回归原文,结合语境,仔细甄别选项中对文章的内容、人物、主旨等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本题选“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B项,“‘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说法有误。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多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体现当时人们的急切、慌乱。
故选B。
【7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项,“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说法有误。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突出主人公“闻达”的形象。闻达平时对专业执着,对工作热情,霍乱突然来临时,这个平时被人们不屑的人却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这种反差,是引导读者对人生意义进行反思。选项偏离主题。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内容的写作意图或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并理解题干所给文段的内容,把握其特征;然后结合语境,从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全面思考其作用,揣摩作者用意;最后分点整理,概括答案。
原文中作者详细的分条列出闻达的“八条意见”,从人物塑造上来看,霍乱突然来临,大家紧张慌乱的时候,闻达再不是大家眼中那个嘲笑的对象,他冷静且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各方工作,突出他的干练和能力。从文章结构上来看,与前文“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大家对他的期待形成了照应。从小说主题来看,“八条意见”充分展现主人公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突出作品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作者所说的话的内涵;然后根据理解,回归原文找出人物身上与之对应的表现;最后结合原文内容,选择准确的词句概括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
题干中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有几个关键点:(1)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2)为了不可知的结果长久地等待,(3)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4)值得。首先,主人公闻达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长久地等待,“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主人公闻达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妻子的不理解,同事的嘲笑,从未动摇他内心的坚持。最后,霍乱突然来临,他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一切付出、等待都是值得的。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 25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使徳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选自【明】宋濂《浦阳人物记》)
【注】①赵大讷,元朝人。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B.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C.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 25 -
D. 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也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后来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为祭鬼神的场所。
B. 乡饮酒礼是周代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主要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融入了儒家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乡人在宴饮时受到教化。
C. 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D. 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史书的纪传篇总是先记述后评论,赞就是文后赞美性的评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 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
C. 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 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
14.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赵大讷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
(2)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
14.
- 25 -
①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如:作栅御盗,表现了他的有勇有智。②通过其他人物,侧面衬托。如:用金德润正衬他的果毅有为。③通过精当评论,画龙点睛。如:文末的点评,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为:州城靠近大江,江水暴涨,堤岸很容易崩塌。赵大讷成行的排列巨大的木头,先用萁芒止住浪势,这样之后覆上实土,用石头砌垒上,一共几千尺的堤岸得以不被毁坏。“枕”是动词,靠近的意思,“大江”是“枕”的宾语。“水暴”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根据以上分析应在“水暴”前停顿,排除A、C两项。“甃”是动词,砌的意思,“以石”是介宾短语,作“甃”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以石”前停顿。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赞就是文后赞美性的评论”说法有误。这种文体一般用于颂扬,但在汉书,后汉书,晋书的结尾作总评用有褒有贬。
故选D。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
D项,“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说法有误。结合原文内容可知赵大讷“起家译曹掾”,再联系赞语“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可知,他并未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而是靠自己的能力成就美名。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尚,崇尚;垒,用砖、石、土块等砌或筑;作,建造;奉,供奉;黠,狡猾;为,谋取;奸利,非法谋取的利益;牲犬,名词作状语,用牲犬。
(2)抱案,抱持案牍、案卷;诣,前往、去到;历,一个一个地;阴,暗中;中,中伤;中以他罪,状语后置句,调整为“以他罪中”;略,稍微,一点儿。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两种:(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作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从直接、间接描写两个角度思考文章所用手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传主是赵大讷。首先,根据文体特征并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通过写赵大讷“作栅以御其冲,盗为引去”“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大讷列植巨木……凡数千尺得不坏”等事迹,直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其次,文中还写了“大讷同时,有金徳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通过侧面衬托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此外,还通过文章结尾“赞”的评价来展现赵大讷的形象特点。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点睛】
- 25 -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大讷,字敬叔。是县人周恭肃王赵元俨的第十世孙。以译曹掾的职位被征召出来,后调任泉州录事。强盗四起,宁都泉州的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男子呼召众人响应他们,于是谋划前来攻城。大赵讷制作栅栏用来抵御盗贼冲击,盗贼因此撤离。后调任兴化录事,又转任龙溪府尹。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里,运来石头修建孔子庙。所属庭县中有很多生活在山中的少数民族,官府稍有侵犯,他们就起来作乱抢劫、掠夺,管理起来极为麻烦。派出的大将出兵驻守,几年情况也不能缓解,赵大讷管理驾御得法,这些人顺服听从和一般百姓一样安分守己。县里有一世家大族依仗权势杀了人,郡守收受了他的钱财为他开脱罪名。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不久调任永嘉,永嘉按人口征收盐税,百姓因此痛苦不堪,赵大讷建议让当地富商把盐转卖到瑞安。奸猾的官吏伪造官府文书,诬陷百姓非法贩卖,百姓因此自杀的有三人。官府派人到赵大讷处责问他,赵大讷被调到临汀。州城靠近大江,江水暴涨,堤岸很容易崩塌。赵大讷成行的排列巨大的木头,先用萁芒止住浪势,这样之后覆上实土,用石头砌垒上,一共几千尺的堤岸得以不被毁坏。赵大讷被授予温、台等处的海运千户,遭遇母丧,改任永新州知州,州里百姓一向豪放强横,势气超出守吏之上,听闻赵大讷到来都惧怕而服从不敢发出声气。乡饮酒礼很久就废除了,赵大讷讲解并重新推行,宾主各就其位,互相敬酒有礼节,拱手跪拜有气度,观看的人都赞叹悦服。在官两年,因年老请求退休辞官回乡,当时正值正八年夏季六月。赵大讷性情刚正,不畏惧大官,多次主管政务繁重的州县,均有能干的声誉,捕捉盗贼的小官吏不敢出乡,巨恶元豪也都互相转告远逃,多次平反冤案,百姓为他立生祠奉祀。有时因为办事去外乡,父老乡亲带着子弟聚集观望并说:“这就是赵侯啊!”他就这样受人爱戴敬慕。赵大讷同一时期,有个叫金徳润字君泽的,也是县人,由湖南亷访司掾,先后连任,官至嘉兴推官,也因政事被人们称赞果敢钢毅有作为,可谈论的人认为比不上赵大讷。
赞叹说:大丈夫凭借功名显露自己,难道一定要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吗?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有成就的,世上怎会没有?但最终不值得称其为大丈夫,一定是这样。从平民发奋,而高明杰出,不同凡响,小到有的作州牧,大到有的官居上位,使恩惠存在于人心,声名流传于后世,这样以后才无愧于这名字,真好啊!
- 25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话丛台①
【唐】李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②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注:①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登台玩乐。②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B. 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C. 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D. 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16. 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
【答案】15. B 16. ①“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两个词语,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
【解析】
【15题详解】
- 25 -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作者站在丛台上”说法有误。由诗歌标题可知本诗是诗人听友人谈论丛台而作,诗歌首联写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所以站在丛台上的不是作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等。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解释诗句意);(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颈联中“变成”“留作”是动词,弦管指管弦乐器,代指音乐;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这里写音乐变成了山鸟叫声;五颜六色的丝绸衣饰变成开放的野花。这两个词使诗句构成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古今形成鲜明对比,使表达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尊重而又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
【答案】 (1). 亭亭净植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天生我材必有用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5). 驾一叶之扁舟 (6). 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亵、焉、材、驾、匏、樽”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永远热爱太阳,我的光明之源。没有太阳,不会有我,不会有你,不会有他,不会有山青青、水青青的人间。然而,天顶的太阳只有一个,而地上却有无数太阳,像星星一样繁多,一样灿烂。
太阳有时从我打开的书页里升起,有时从我爱着的心灵里升起;有时从老师粉笔的芬芳里升起,有时从朋友辉煌的思想中升起;有时从远方珍重的祝福里升起,有时从身旁温热的语言中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间到处都有太阳,时时都有迷人的日出,到处都有希望的火光。因为人间有无数太阳,诚实与善良的生命才不断繁衍。自然的丽日照不进的心灵,才有不会凋零的春天。
我未曾在漫天的风雪中彷徨绝望,也未曾在歧路的暗影里落入深渊,因为我相信地上有无数的太阳。
18. 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借代 拟人 排比 B. 比喻 拟物 反复
C. 比喻 拟物 排比 D. 借代 拟人 反复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因为我相信人间有光明,所以我在人生路上未曾绝望,也未曾堕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各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使与上下文文意贯通,句式协调辞一致。
【答案】18. C 19. ①原文采用因果倒装句式,更强调“地上太阳”的巨大作用,与切合全文主旨。②原文使用“漫天的风雪”“歧路的暗影”“无数的太阳”等形象化词语,更为生动可感,更有感染力。③原文语言风格与全文更为协调一致,更富有文采。
20. 有时从赤诚而婉转的歌喉里升起,有时从明亮而和蔼的眼睛里升起;有时从清洁工闪烁的汗珠里升起,有时从服务员微笑的酒窝里升起。
- 25 -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层级为E。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9种,即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的修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阅读整段文字可知,题干所选文段中说“地上却有无数太阳”,而这些“太阳”指的是世间带给人温暖与希望的人或物,把其比作“太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其当作“太阳”来描写,“太阳有时从我打开的书页里升起……有时从身旁温热的语言中升起”“人间到处都有太阳……才有不会凋零的春天”这是拟物的修辞手法。“没有太阳,不会有我,不会有你,不会有他,不会有山青青、水青青的人间”“太阳有时从我打开的书页里升起……有时从身旁温热的语言中升起”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语句,理解内容并把握特征;然后结合语境,找好切入点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可以看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2)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3)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以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本题是比较分析改动前后句子的表达效果,两句话表义基本相同,做题时要抓住二者不同点去分析。从句式上看,结合关键词“因为”可知,画线句子是因果关系复句。原文中先果后因,改写后先因后果,原文更能强调“地上太阳”的巨大作用,从而突出中心主旨。从词语运用上看,修改后删掉了“漫天的风雪”“歧路的暗影”“无数的太阳”等短语,读来枯燥乏味,语言干瘪,缺乏感染力,而且与整体的语言风格不搭。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20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首先整体阅读,可确定句式结构为“有时从……的……升起”,两句一组。从内容的选择来看,结合“打开的书页里”“爱着的心灵里”“老师粉笔的芬芳里”“朋友辉煌的思想中”“远方珍重的祝福里”“身旁温热的语言中”可知,所选对象应该是我们熟悉的,带给我们温暖和希望的人或物,要突出其像太阳的特点。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众多旅游景区开始探索开展线上业务。②一些景区试图借助线上直播这一新营销形式,③进一步拉近了游客与景区之间的距离。④有的景区线上直播还配备带货功能,⑤比如给予观看直播用户的某些景区福利,如折扣门票、免费礼品等,⑥或者附带销售景区的文创商品、手工艺品等。⑦疫情还倒逼景区智慧化建设的速度,⑧游客自主扫码进门将使景区管理效率得到提升,⑨路线语音导览、人群智能分流、自动导航停车场等功能,也会给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览体验。
【答案】⑴语句:③;修改为:删除“了”。⑵语句:⑤;修改为:删除“的”。⑶语句:⑦;修改为:在“景区”后增加“加快”一词。⑷语句:⑨;修改为:将“自动导航停车场”改为“停车场自动导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段,逐句分析其是否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作出修改。
③句写的是“一些景区试图借助线上直播这一新营销形式”的目的,而“拉近了”表结果。删除“了”。⑤句中给予福利的对象是“观看直播用户”,原句有歧义,删掉“的”。⑦句中“景区智慧化建设”缺谓语动词,所以在“景区”后加“加快”。⑨句中“路线语音导览、人群智能分流、自动导航停车场”结构不一致不能并列,需将“自动导航停车场”变为主谓结构。
22.
- 25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
“2020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实体书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4%,特别是连锁书店规模迅速扩张,其中位居榜首的江苏凤凰新华书店已拥有1327家门店,渔书则以275家门店在民营书店中排名第一。该报告同时显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实体书店转型和渠道下沉的不断推进,乡村书店正在全国不少省市迅速兴起,成为2019年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亮点。据介绍,河北省乡镇以下新华书店2018年不超过10家,而截至2019年10月已超100家。不过,实体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利润却在下降。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一些书店生存都是问题。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发展势头良好;②乡村实体书店正在迅速兴起;③实体书店存在同质化严重、利润下降等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类叙述语段压缩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文字所介绍的对象“是什么”,二是要明确对象“怎么样”。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找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第二步,概括归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取精”。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
首先整体阅读文段,结合关键词句“《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该报告同时显示”“不过”,可将文段分成三个层次。然后筛选出关键信息,“2019年实体书店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乡村书店正在全国不少省市迅速兴起,成为2019年实体书店发展的一个亮点”“实体书店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虽有增长,利润却在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概括作答,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考试有很多种,既有高考、中考这样的学业考试,也有生活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考试。如何在考试中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 25 -
爆发于2020年之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非同寻常的考试。上到国家,下到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考试的参与者。考场设在医院,也设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家庭。考试中,很多人交出了满分的答卷,有些人也许可以勉强及格,也有少数人只能得零分甚至负分。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面对考试”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面对考试
人生也是一场考试。每个人在离开世界的时候,都要毫不例外地向后人交一份人生的答卷。这个答卷不是文字写就的,而是用事实凝成的;它是无形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应当怎样看待这场考试,并书写这份答卷呢?
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用自己的言行写成的,言行不同,写下的历史必然也不同。英雄的历史之所以为后人传颂,是因为它是用激动人心的事实写成的;科学家的名字所以能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是因为他们为人类的文明创造了宝贵的财富;伟人的形象所以在百年之后仍然那样高大,是因为他们曾经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庸人所以刚刚离开就被人忘却,是因为他们的言行未给历史留下什么有意义的痕迹。
人来到世界,又离开世界,来的基本相同,去的却大不一样。人的价值要在生命的旅途中实现,但对人生价值的评论却不只在生的时候,尤其对那些名声显赫的人,更多的评论是在死后,而不是在生前;是后人,而不是今人。
有人说,人死了还管他怎么评论。这是人生问题上的一种短视和无知。人死了并非一切荡然无存,他终身劳动的成果,他的美德和修养,都会对后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生命的延伸。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虽死犹荣,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人在生的时候,不仅要想到能够为社会创造些什么,而且应该想到,在死的时候能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人生的答卷不仅系着生前的言行,而且系着死后的影响。真正有意义的答卷,无论对今人还是后人,都是一块珍贵的宝石。
人生的考试决不像文化考试那样简单。面对这场考试,不仅需要美德,而且需要智慧;不仅需要汗水,有时还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人生中的难题很多:怎样消除烦恼、怎样排解忧愁、怎样战胜恐惧、怎样警惕嫉妒、怎样防止悲观,等等。对这些,每个人都需要做出正确的回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写好人生的答卷,首先要过好下列三个关口。
- 25 -
一是权力关。权力能辅佐人,但也能腐蚀人。未掌权的人,不要看到别人手中的权力就眼馋;已经掌权的人,不要总嫌自己手中的权力太小。为个人争夺权力是一种耻辱,被权力所奴役是一种愚蠢。在权力面前一定要谨防野心,在权力背后一定要警惕私心。
二是金钱关。人不能没有金钱,但谁如果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那他就难免会随之而失去一切。人钻进钱眼里,犹如鱼落入网里,是注定要失去自由的。
三是美色关。看到漂亮人就动心,难免会做出蠢事。有的人才华横溢,却不得美名,摆不脱美色是一个重要原因。
人生是一次大考,考试从懂事时就已开始。面对人生的考试,人应该经常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答题,愿人人都心怀敬畏,虔诚的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给材料的命题作文。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虽是命题作文一定也要认真审读所给材料,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从而打开思路,构思选材。同时,命题作文在限定标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和文章的立意方向。要求考生明确写作范围,在做出理性的思考后进行写作。文题“面对考试”,是动宾结构,“考试”是宾语。根据材料提示可知:考试有很多种,既有高考、中考这样的学业考试;也有生活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考试;爆发于2020年之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非同寻常的考试。面对考试的主体对象可能是每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等。是谁,面对什么考试,这些都是在构思时需要确定的。写作的重点应是“如何在考试中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保持怎样的心态,采取怎样的行动才能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一定要谈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1、面对考试,需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
2、面对考试,越充分准备,苦练内功,越不怕大考。
3、面对考试,沉着应变,理性应对,才能赢得胜利。
4、面对考试,铺陈同舟共济的底气,凝聚鼎力担当的精神,让考试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契机。
5、面对考试,正确评估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6、面对考试,要心怀敬畏。
可用素材:
- 25 -
1、人生的四分之一时间就在考试中度过。虽然经过了各种大大小小许多考试,但是每次面对考试依然会紧张。有时也会做这样一个噩梦,梦见自己正在考试,卷子上一个题都不会,眼泪都急了出来,感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口上,难以呼吸。一拳锤在胸口,本想顺顺气,结果一下子从梦中惊醒。猛然间,微笑爬上脸庞,正庆幸自己只是在做梦。这时看到桌子上躺着的试卷,笑容又僵在脸上。
考试像一个魔鬼,无情蹂躏你的青春。又像一个天使,带你冲上云霄,走得更高更远。我们害怕考试,又期待考试。有时我们以为一场大考就能决定人生命运,长大后才知道,决定命运的不是考试,而是自己。
2、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已经是让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一次考试,这是一次人性的考试,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工作,还有家庭。不仅仅是亲情爱情,还有友情和各种社会关系。可能还会因为这次考试,对以后的人生影响深远。
前几天,获嘉县发生一起私营业主驾车冲撞执法人员案件,致使5人被撞,其中3人受伤住院,造成很大社会影响。从目前了解情况看,这就是一起占道和店外经营的执法案件,本来不是多大的事,顶多是罚款,以后不占道就是,毕竟道路是让人和车走的,不是让做生意占道经营的地方。但是年轻店主的疯狂举动,确实让人震惊。我想这起事件应该也是和此次疫情有关,疫情的发生让很多店铺生意减少,封闭后甚至没有生意可做,这可能都会给人造成一种压抑。
面对非常时期的考试,作为一个公民,其实也是一种素质的考验,持久的压抑造成一时的冲动,恐怕会终生后悔。不管谁站在任何角度去说此事,撞人肯定不对,不说执法人员,就是任何人,冲动起来也不能说撞就撞吧。就此时此事来说,这位年轻的店主,没有通过非常时期的考试,可能会遗憾终身,终究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3、这次疫情也是对人的素质和性情的一次考试,并且来得突然而迅猛,让很多人一时没有做好准备,不是迎接疫情的准备,而是面对人生种种不测的准备。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很大,都需要各种付出,才能维系家庭生活。但是越是这样,越是对我们的人生人性提出了考验。人们在努力拼搏挣钱的同时,不能忘记怎么做人,不管你面临的什么,多么的困苦,都必须学会适应这个社会。
- 25 -
4、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的工人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疫情的抗击。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全国人民的精气神;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普通百姓的爱国情;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我们的信念和能力;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我们国家建设的应变力;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你我如何答题,它考验我们的责任、使命与担当;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考验着我们走向未来辉煌复兴伟大的能力。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场疫情是一场大考,虽然让我们感到丝丝的阵痛,但终究会让我们看到朝霞喷薄欲出的人间大美。
5、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越是大考越考验能力,也越能提升能力。面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锐意改革、强化落实,一定能成功应对考验,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面对考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体现到为人民服务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大考面前,结果导向,容不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确保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从严实作风里收获实实在在成效。
参考结构:
面对考试
第一部分,紧扣标题,提出问题。首先,指出人生也是一场考试。然后,明确每个人离开的时候都要交一份特殊的答卷。最后,引出问题:怎样看待这场考试,并书写这份答卷呢?
第二部分,承接上文,分析论述。首先论述每个人的历史都是用自己的言行写成的,言行不同,写下的历史必然也不同。然后,指出对人生价值的评论是在死后,评价的人是后人。最后明确看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第三部分,回扣标题,明确做法。首先指出人生考试决不像文化考试那样简单。然后指出面对考试的条件。最后提出写好人生的答卷,要过好三个关口。
第四部分,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面对人生的考试,愿人人都心怀敬畏,虔诚的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 25 -
相关文档
-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2021-06-0325页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2021-06-0321页
-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92021-06-0312页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第一中学2020届2021-06-0312页
-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25页
-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24页
-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3页
-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语2021-06-0326页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1届2021-06-0312页
-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2021-06-0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