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片《少年的你》上映短短数日,在各大影评网站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所谓青春片是以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为主要叙事背景,以青春化的语态和视角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的电影类型。近年来青春片的类型化创作日臻成熟,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闪光少女》《匆匆那年》等,都在主题提炼和话题延展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当中引起关注。
与青春有关的主题,往往和成长困惑、自我突围、性别焦虑、叛逆思维联系在一起。这些主题在亲情的牵挂、爱情的萌芽和友情的羁绊之下有着广阔且丰富的演绎空间。在现实生活中并未掌握话语权的青少年,在青春片里总是急切地想要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创作青春片的难度在于在政策的规约下完成既有可信度又有说服力的故事讲述,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深度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而创作青春片最为忌讳的就是机械说教和强行拔高,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
《少年的你》直面校园霸凌,不遮蔽现实、不回避矛盾,把故事背景放到高三年级的复读班,加上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影片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警示价值。影片试图进一步放大应试教育与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而引入的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这冲突来得越发猛烈。总之,从青春片的主题挖掘来看,无论是残酷青春还是校园喜剧,虽然故事基调和讲述视角不同,但它们都在试图解锁青少年群体的心路历程,都在试图为未知的青春寻找正确的打开方式。
- 21 -
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才能够成功。在长大成人的道路上,青少年时刻面临着荷尔蒙的超常释放。身体的快速成熟打乱了心理发育的节奏。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敏感、叛逆、激进、冲动、感性、脆弱、好奇几乎成为每个人走过青葱岁月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又成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号标志。主人公陈念和小北,一个是优质学生,一个是街头顽童,偶合的命运与偶然的相遇,以及对于情感和温暖的真挚渴望,让两颗孤独又脆弱的心灵找到了缱绻的港湾,爱的初体验也在懵懂中孕育。于是,“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他们用专属于少年的意气和行动去掩盖罪责,试图以此来挣脱命运的不公。施暴者魏莱、办案民警、置身于校园暴力中的学生等角色,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巧妙的细节、生动的镜头语言、饱含深意的角色名字、现代寓言式的台词设计,都是这部电影在艺术水准上超越庸常的制胜之道。在看守所里叠映在玻璃幕墙上的陈念与小北的面庞,二人相视无言、持久呜咽时的极近特写,在两辆警车上跨越空间的对话等都显示了创作者娴熟的镜头掌控力。
此外,影片还把许多隐喻埋伏在剧情当中。如陈念与小北剃掉长发变成同款发型,是他们为青春献祭的仪式,也是他们宣告长大成人的心理涅槃。又如在陈念出走时,镜头转向暴雨击打下蜷缩在街角的花朵,仿佛告诉观众:陈念虽然弱小无助却依然执着倔强地守候着明天。再如影片末尾那堆叠如山的试卷,仿佛批阅的不是高考命题而是一场漫长的人生问答。《少年的你》主题凝练、笔触凌厉、角色走心,针对校园霸凌提出问题又尝试寻找答案,给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以真诚的提示与由衷的关切,正如影片中所言:“路上一直有阴影,但是抬头总能看见阳光。”挥去校园霸凌的阴霾,青春终将迎来晴朗的天空。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7日)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青春片如果不能让观众产生身份、情感以及价值的认同,就会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
B. 只要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就能成功。
C. 敏感、叛逆、感性等关键词成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号标志,陪伴每一个人走过青葱岁月。
D. 《少年的你》中,主角的特写,警车上跨越空间的对话等,显示了影片超常的艺术水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电影主题、人物形象、制作艺术、剧情设置等四个方面,剖析了电影《少年的你》成功的原因。
B. 文章多角度切入,按照从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的逻辑顺序论证了《少年的你》获得成功的原因。
C. 作者在文中通过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来阐释自己对青春片的见解,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D. 作者通过对小北和陈念形象的具体分析,证明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青春片成功的重要条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1 -
A.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表现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掌握话语权的青少年想要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B. 《少年的你》把故事背景放在高三年级的复读班,不遮蔽现实、不回避矛盾,使得故事既有可信度,又有说服力。
C. “路上一直有阴影,但是抬头总能看见阳光”,《少年的你》直面校园霸凌,但是从未忘记给观众留下希望的火种。
D. 《少年的你》的制胜之道,就在于巧妙的细节、生动的镜头语言、饱含深意的角色名字和现代寓言式的台词设计。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选正确的一项。
A项,“青春片如果不能让观众产生身份、情感以及价值的认同,就会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曲解文意,原文是“创作青春片的难度在于在政策的规约下完成既有可信度又有说服力的故事讲述,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深度的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而创作青春片最为忌讳的就是机械说教和强行拔高,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可见“沦为故作深沉的传声筒”的愿因不是“不能让观众产生身份、情感以及价值的认同”,而是“机械说教和强行拔高”。
B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只是青春片成功的原因之一。
C项,“成为青春片里角色的符号标志,陪伴每一个人走过青葱岁月”扩大范围,原文为“几乎成为每个人走过青葱岁月的关键词”,注意“几乎”。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按照从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的逻辑顺序”错,本文写了《少年的你》的选材、人物塑造、细节、镜头、台词、隐喻特点等方面,这些成功的因素无主次之分。
- 21 -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D项,“《少年的你》的制胜之道,就在于巧妙的细节、生动的镜头语言、饱含深意的角色名字和现代寓言式的台词设计”不全面,文中所论及的“制胜之道”很多,比如还有“《少年的你》直面校园霸凌,不遮蔽现实、不回避矛盾,把故事背景放到高三年级的复读班,加上单亲家庭、问题少年等命题,让影片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警示价值”“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塑造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青春片才能够成功”等,该选项说法以偏概全。
故选D。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 21 -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要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3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1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21 -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教——师?”
- 21 -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叙述直接且突兀而来,与传统小说先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不同,运用了局部的倒叙手法,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开篇即紧紧抓住读者心的效果。
B. 文中画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看似闲笔,实则制造悬念,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突出主题。
C. 文本中李老师卑微不幸但高尚伟大,明明知道自己患上癌症,却把钱全用来买书,并在临终前给孩子们讲牛顿三定律,受到孩子们和乡亲们深深的爱戴,也引发读者深深的同情。
D. 本文的主题是弘扬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的大爱,换来地球安全的无意之举,情节是荒诞的,但主题是真实的。
5. 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该结构特点有何作用?
6.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结构特点: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互为呼应,并行不乱。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联邦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级及以上文明。作用: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又转换自如,串连起了天上地上两个故事,使作品内容丰满,独特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的独有体验,突显了赞美文明、讴歌高尚的主题。
6. ①对坚守使命的赞美。乡村教师李老师在生命垂危之际仍在传授知识、传承文明。作品表达了对教师坚守使命的赞美。②对崇高师德的歌颂。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的方式艰辛地推动了地球人类文明的进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出了崇高的奉献精神。作品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赞美。③对尊重文明行为的肯定。碳基联邦舰队在探测文明行星上3C级以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并惊叹于地球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传承的5B级文明,表现了碳基联邦舰队对文明的尊重。作品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肯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 21 -
C项,“受到乡亲们深深的爱戴”于文无据,且李老师形象引发的是读者的崇敬之情。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安排特点的能力。小说情节安排常见的技巧有:突转、悬念、伏笔、巧合、呼应、多线发展等,效果有一波三折和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先分析第一个问题:“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这篇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互为呼应,并行不乱。一条是李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联邦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级及以上文明。李老师是乡村教师,因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而被狼咬死,他就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他为保护校舍不被歹人破坏,与歹人搏斗,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被查出患有食道癌,他也没有去顾及。直到生命前最后一刻,他还在给孩子讲授牛顿三定律。另一条线索是碳基联邦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3C文明,李老师的学生们能准确回答出3C文明测试试题,获得了3C文明认证,使地球幸免于难。
再分析第二个问题:“这种双线结构特点有何作用?”
在结构上,这种双线条发展,相互交互,又转换自如,串起了天上地上两个故事,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的独有体验。在内容上,李老师的带病向学生传授知识,正是使3C文明测试得以顺利通过的基础,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使这种仅仅依靠声波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这种双线结构,能使作品内容更加丰满,突显了赞美文明、讴歌高尚的主题。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人文精神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内容,具体可以从李老师、碳基联邦舰队的行为方面来思考。如在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对学生一如既往的认真、负责,这样一个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完成了对传承文明的坚守,体现了坚守使命的人文精神。教师这个传递知识的媒介以其微小的生命个体推动了地球人类文明的进步,体现了敬仰崇高的人文精神。而碳基联邦舰队保护3C级以上文明的行星,惊叹地球的5B级文明,体现了尊重文明的人文精神。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 21 -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之。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淦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
- 21 -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列传十九》)
【注】①破六韩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②侯:箭靶。③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7. 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B.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D 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样当博士。
B. 宇文贵箭术神妙。宇文贵—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C. 宇文贵善于治民。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D. 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地—万户。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
【答案】7. C 8. D
9. (1)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
(2)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字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
- 21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首先根据句意断句:隆州人李祏(shí)也聚众谋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祏和张遁,叛军形势窘迫就投降了,字文贵拘捕李柘、张遁押送京师。
然后根据语法等技巧断句:“州人李祏聚众反”中“州人李祏”作句子主语,“聚众反”作谓语部分,这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张遁举兵应之”中“张遁”作句子的主语,“举兵应之”是谓语部分,句子完整,应该在“反”后停顿。根据以上分析排除BD。“贵乃令击祏及遁”中“贵”作主语,“令”作谓语,“击祏及遁”作宾语,句子完整独立,前后断开。根据以上分析排除A。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D项,不是“生擒葛荣后”宇文贵封邑千户,而是“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时,立下战功”封邑千户。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缒,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当,抵挡;锋,锐气;寔,确实,实在;繁,多。(2)人情,人们的心情;“稍”,逐渐,古今异义;表,名词作动词,呈上奏章。
【点睛】
- 21 -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1 -
宇文贵字永贵,他的祖先是昌黎大棘人。父亲莫豆干,由于宇文贵的显著功勋,朝廷追赠他父亲为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宇文贵少年时跟从老师求学,曾经放下书本,叹了一气说:“男子汉应该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公侯,哪能像先生一样当博士呢?”正光末年,破六汗拔陵包围夏州,刺史源子雍环城固守,任命宇文贵为统军去救援,前后几十战,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猛。后来送源子雍回军,贼军主帅薛崇礼等人处处聚集人马,出兵拦截,宇文贵每次都奋勇出击,总是打败敌军。朝廷授任他为武骑常侍。宇文贵又跟从源子雍征讨葛荣,大军战败逃奔邺地,被葛荣包围。敌军多次前来攻打,宇文贵每次都用绳子拴住吊下城去出战,敌军没有谁敢抵挡他的锐气(与他交锋)。然而凶恶的暴徒实在太多了,围困了很久都不能解围。宇文贵就从地道偷偷地走出,往北求见尔朱荣,陈述贼军兵力的情势,尔朱荣充分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宇文贵跟从尔朱荣在滏口生擒葛荣,朝廷加任宇文贵为别将。宇文贵率领地方武装跟随尔朱荣焚烧河桥,奋力作战立下战功,朝廷加任他为征虏将军,封爵革融县侯,封邑一千户。后来授任郢州刺史。宇文贵大军回师。魏文帝在天游园,把金酒杯放在箭靶上,发布命令说,各位官员如能射中的,就把金杯赐给他。宇文贵一箭就射中。文帝笑着说:“养山基射术的神妙,正和你相当罢了。”进升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任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在此之前兴州氐人曾经谋反,自从宇文贵来到兴州,人们的心情才逐渐安定。字文贵呈上奏章请求在梁州让士兵垦荒种地,结果几个州粮食都十分充足。废帝三年,皇上下诏令宇文贵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当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在盐亭反叛,跟他的党羽等人围攻隆州。隆州人李祏(shí)也聚众谋反,张遁起兵响应。宇文贵就命令攻打李祏和张遁。叛军形势窘迫于是投降,字文贵拘捕李柘、张遁押送京师。宇文贵因功授任都督益潼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小司徒官衔。在此以前蜀人有很多强盗,宇文贵就召集能见义勇为、才能出众、身强力壮的人,布置为游军二十四部,命令他们督促缉捕,从此以后大为安定。孝闵帝即位,提升宇文贵的官位为柱国,拜授御正中大夫。武成初年,宇文贵和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大军回师以后,提升爵位为许国公,封地一万户。宇文贵喜欢音乐,沉迷于下棋,留连忘返不知疲倦,然而乐善好施,爱惜士人,因此当时人们都很称颂他。保定末年,出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回到张掖,在那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为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端居咏怀
白居易
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注】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隐。惊鵩鸟:贾谊曾作《鹏乌赋》,借与鹏鸟问答以抒发忧愤不平的情绪。 惊鹧乌指对命运的忧伤感慨。谏猎书:指汉天子迷恋游猎,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运用了贾谊和张翰的典故,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之情。
B. 颔联的“鹏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前后句,续用典故,语意连贯。
C. 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之策,有谏君之章,欲建功立业,但实际却是待罪闲居之身。
D. 本诗通篇重在抒情咏怀,陈述诗人自己过往的心路历程,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意愿。
11.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0. A 11. ①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②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隐居之志。③暗含了诗人待罪闲居、有志难申的忧愤不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项,“与自己的境遇形成对比”错误。“心相似”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和贾谊的境遇是相似的。
故选A。
【11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全篇分析尾联中的情感。
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这句话的含义是:从此以后,一切尘世因由都撇开不管,想要携妻子儿女买山中居所隐居;然后分析使用的技巧,尾联笔锋一转,写自己从此之后放下一切因缘际会的纠缠,只和家人一起归隐山中。很好的照应了前文的“悔”字,全诗结构清晰严谨。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意,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忧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报任安书》中描写了诸多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而献身著述的事迹,司马迁表达的这些著述都是古圣贤处于困境之中奋发而为的句子是________。
(4)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欲以)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鸣琴垂拱 (2). 不言而化 (3).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4).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 (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 (4)究天人之际 (7). 通古今之变 (8). 成一家之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垂拱、竭诚、作。还要注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和“ 成一家之言”的顺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1 -
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从作者的描写看,仿佛是他一直在左右着时局的演变。他的出山,意味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拉开了序幕;他的去世,则意味着三国局面的瓦解。( ),因此,对“天下大势” ,虽也深信“卧龙虽得其主,而不得其时”的传闻,却仍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毅然投入到了“复兴汉宝”的事业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构成了《三国演义》最为悲壮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我们常说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可以反过来读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无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恰恰是人物 、出生入死的“谋事”。在顺昌逆亡的历史法则面前,并不是只有 的被动认同,他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性的故事,那些_ 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慷慨激昂。
1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了如指掌 殚精竭虑 唯唯诺诺 可歌可泣
B. 了如指掌 处心积虑 俯首帖耳 可圈可点
C. 一目了然 处心积虑 唯唯诺诺 可圈可点
D. 一目了然 殚精竭虑 俯首帖耳 可歌可泣
1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赋予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
B. 作者赋予的诸葛亮超人的智慧
C. 诸葛亮被作者赋予了超人的智慧
D. 诸葛亮被作者赋予的超人的智慧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可以反过来读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虽有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样的。
B. 我们常说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可以反过来读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虽没有大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
C. 我们常说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可以反过来读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虽有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样的。
D. 我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可以反过来读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虽没有大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
【答案】13. A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此处是说诸葛亮对天下大势了解清楚,应选“了如指掌”。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此处是说诸葛亮用尽心思为刘备谋划,不应用贬义词,应选“殚精竭虑”。
“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俯首帖耳”,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此处是说在历史大势面前,并不是只顺从,被动认同,此处与“卑微”没有关系,应选“唯唯诺诺”。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此处是说“英雄壮举”,应选“可歌可泣”。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括号前面的句子是“他的出山,意味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拉开了序幕;他的去世,则意味着三国局面的瓦解”,主语是诸葛亮;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这里的主语也应是诸葛亮,排除AB项;D项“诸葛亮被作者赋予的超人的智慧”最后落到“智慧”上,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与下文无法衔接,排除D项。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我们常说的成语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故排除BC
- 21 -
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强调的是对结局的无能为力;而“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是不管时运如何,能否达到目的,自己都应尽力而为,强调的是个人的不懈追求。表达顺序不同,意思已发生变化,结合下文内容,文段赞美的就是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个人对理想义无反顾的追求精神,排除A项。
故选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硝酸甘油对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是最为有效的缓解药物,但如果是肥厚性心肌病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导致的心绞痛,________________ ,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可能发生低血压,导致休克、心肌梗死面积扩大。___________ ,一般为0.3~0.6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心绞痛。第二次服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出现急性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l片,一般1~2分钟就能起效,作用时间可维持20~30分钟。_________ ,可隔5分钟后再含1次,最多连续含服3次,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
【答案】 (1). 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2). 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一些 (3). 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语句补写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前后话题要保持一致,联系前后文内容进行补写。
第一空,根据后文“反而会加重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硝酸甘油不能挽救心肌梗死。”根据关联词“反而”以及其后的内容可以分析出答案应该是说使用硝酸甘油不但不能缓解症状。
第二空,根据后文,一般为0.3~0.6毫克。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否则会诱发心绞痛。第二次服就可以稍微量大一些。根据“第二次”此空应该填“第一次”或“初次”。根据“不要自行加大剂量”可知“剂量应该小一些”所以说可以填,初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剂量要小一些。
- 21 -
第三空,根据前文“一般1~2分钟就能起效”和后文“若疗效仍不明显,不要继续含服。”可知,此空应该填“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
四、作文(50分)
17.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新闻背景一:1月31日,权威自媒体人民日报微博发布消息称:上海医药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双黄连口服液”线上全网已经基本脱销。
新闻背景二:2月1日,人民日报又发文表示,目前该发现仍是初步研究,该药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的实验。
新闻背景三:人民日报特别提醒: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特定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并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在最终研究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尚需保持理性,想要正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以目前国家权威机构推荐的“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为主,而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以及存在和疫情人员接触史时,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人命关天的“好消息”一定要准确再准确!
昨夜,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在微博、微信疯传,网上药店瞬间告罄。
一些地方街头甚至出现群众连夜排队买药的场景,为了双黄连,一些人早把钟南山院士“不要出门”的忠告抛到九霄云外,情形让人担忧。经历了一夜的全民抢药,今晨各大媒体纷纷发声辟谣或呼吁,不要抢购、自行服用药物,“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
疫情当前,任何好消息,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救命稻草”。看到这一夜之间的剧情大反转,我还想说几句。
- 21 -
越是特殊时刻,越要理性思考。特殊时期,人们对于消息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无论是确诊人数增加的坏消息,还是药物研究突破的好消息。但越是特殊时刻,越要保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很多时候冷静想一下,就能避免被信息的洪流裹挟而行。不要冲动,待在家里多听、多看、多想想,就能为抗疫做贡献,就比盲目冲上街更安全。
越是声音大,越要说准确的话。新闻媒体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是信息传递的桥梁,扩音器的作用比平常更加显著。很多人都是抱着“他声音大听他没错”的理念冲出了家门、冲进了药房。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声音,当好公众的眼睛和耳朵当然是媒介平台的天职,但面对人命关天的“好消息”,要更加准确、可靠,才不会“希望换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越是权威,越要让百姓听懂。疫情暴发以来,科研人员没日没夜战斗在研究病毒“家底儿”的一线,传递出了不少让人心安的好声音。但对公众发声时,要多说一些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什么是抑制?什么是预防?什么算有效?负起学术责任,也要负起社会责任,才能让“好声音”真正发挥“好作用”。
在这场战“疫”中,权威信息是重要的资源之一,把每一个字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个“好消息”都货真价实,则曙光不远,胜利可期。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
首先分析材料,三则新闻都出自于人民日报,三则新闻有时间顺序,都是围绕着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这一主题进行报道,第一则材料只是报道“上海医药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第二则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目前该发现仍是初步研究,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的实验”;第三则材料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提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权威自媒体人民日报在报道人命关天的新闻时,没有一次性报道准确、详细的内容,误导了万千人民,使得双黄连口服液脱销,很多正常人服用了副作用极大的双黄连口服液,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写作时,我们可以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立意,作为新闻媒体,需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报道一定要准确再准确,切不可为吸引眼球不顾后果;我们也可以从人民的角度来立意,广大人民要保持理智,不可盲目跟风,危急关头也不可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立意:
1.我心有主,不要被炒作
2.新闻媒体须以人民利益为重
3.危急关头,理智更不可缺少
- 21 -
4.保持理智,拒绝盲目
行文结构:
开头段简明扼要,以“一句话新闻”交代所评述的事件。第二段适当篇幅还原事件细节(相当于考场作文中对作文材料的补充交代),先指出“情形让人担忧”,再指出“好消息”不够准确(各大媒体辟谣),既有助于阅读者加深印象,又为下文观点“要准确再准确”的引出与阐述,做好铺垫。第三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顺理成章,引出中心观点,照应文章标题。第四段首句即本段中心句,分论点之一,从“人们”应“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角度加以阐述,提醒人们甄别消息是否“准确”。第五段首句即本段中心句,分论点之二,从“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的角度加以阐述,确保消息发布“准确”。第六段首句即本段中心句,分论点之三,从权威“科研人员”的角度加以阐述,应传递“准确”的声音——不玩文字游戏,要让百姓听懂。最后一段,一句话总结全文,精简有力如“豹尾”,且再次扣住标题,提出吁求,有所展望,真好!
素材:
(1)新闻媒介既是社会的观察者和监督者,也时刻被社会各界观察和监督,当新闻媒介的报道到位时,很快就会引来喝彩;当新闻媒介的报道错位或越位时,很快也会得到全社会的反馈和监督,应该说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那么,既然是新闻媒介来监督社会,那么有谁来监督媒介的“错位”和“越位”行为呢?当然要靠社会监督、法律监督,但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介从业人员谨遵职业操守和道德自律,正确认识媒介自身的社会责任。
(2)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可能会受到挑战。当正反对立、相互冲突的道德价值观念出现时,作为新闻媒介的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面临价值观念的正确抉择。尤其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或本媒介的自身利益的同时,是否就可以置社会利益、公众利益而不顾呢?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一时的个人或媒介自身私利,常常会直接影响到媒介的社会公信力。
(3)曼德拉夫曾经告诉我们:“盲目跟风随大流有时对你的伤害是致命的,没有理性,没有方向。”我们没有了理性,就如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小船,跟风走,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终点,因此,我们要学会理性,拒绝盲目跟风。
(4)不要迷恋表面现象,它只是个诱惑。苹果很红很大,它可能有毒,火腿很美味,它可能有瘦肉精,奶粉很甜,它可能有化学添加剂。不迷恋表面现象,理性对待,你会取得意外的成功。当雅各·博尔不迷恋于碎了一地的花瓶,他发现了倍比关系,当川端康成不迷恋于夜时盛开的海棠花,他便发现了结合律;当史铁生不迷恋于地坛的花花草草时,他便领悟了生与死的轮回。只要不迷恋表面诱惑、深入分析,理性思考,你便可以收获意外的惊喜。
- 21 -
【点睛】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写作需要三种支撑
一、作文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作文一味追求语言华美、结构精巧、技巧娴熟,而轻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忽略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技巧训练作出的文章无疑都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单薄而又贫瘠。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首先,要关注世界政治、科技、社会动态,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竭的源泉。
其次,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作文需要个性思想的支撑
作文要有个性,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体现创新精神。个性的背后离不开思想,思想是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明得的理、获得的悟、取得的思考。只有有了思想,作文才能是人生的史记,才会富有生命的质感。作文不能用几条规范标准代替自己丰富的思想活动,应该使自己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拥有了自己个性的思想,“文”才能载“道”,这个“道”,才能被人接受。
三、作文需要主体意识的支撑
目前我们写作往往处于一种模仿和被动接受的状态,不是“情郁于中而必发乎外”,而是具有很强的应对性。其原因有二:一是命题中的“无我”现象——很多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学生十分反感,最后不是“我不愿写”就是“我写的不是我”;其二是受“文以载道”的影响,过分强调作文要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利他”放在第一位,使得文章“无我”,个性得不到张扬,自我的不到宣泄。
树立作文的主体意识,要把写作当成是人生体验,是一种独立、积极、自主、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而不应该在某些方面进行条条框框的限制。
- 21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2021-06-0519页
-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2021-06-0514页
- 湖南省岳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528页
-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19-22021-06-0521页
- 【语文】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2021-06-0512页
- 湖南省郴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2021-06-0514页
-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122021-06-0529页
-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2021-06-0523页
-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2021-06-0512页
- 辽宁省沈阳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监2021-06-0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