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7 KB
  • 2021-06-06 发布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四 散文阅读 训练二 Word版含解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训练二 结构分析 练前提醒 分析散文结构是十分重要的考点。它主要从以下两点考查: 1.整体分析结构特征。解答时注意线索、顺序、选材、组材及段落安排方面的特点。 2.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结构及表达方面展开分析,同时注意句段的位置。灵活使用答 题角度(内容、情感、结构、手法等),准确使用答题术语等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 分) 阅读文签:文化散文+珍爱文化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 ①2015 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 ②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一如木心《从前慢》的诗: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 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③行者以为千年往事都这般活在寻常巷陌里头,走着走着,不免发现整个镇却似一个怀 旧的情绪博物馆。那些缠绵的温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摇橹声里,在拐角的小桥上, 在长街夜色拥挤的人群中,盈盈绕绕,都陈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 ④西栅的美术馆却安静。一方宁静的水上,横竖几抹白色的墙,极简约的外观,像是一 顶桥。听说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自语。今天的美术馆,进门就见到这句话: “风啊,水啊,一顶桥。” ⑤想到桥这个意象,就想到读木心作品的感觉。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 2007 年春天,我初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片错愕,随手在页眉上涂写:“看木心的散文 有点颠覆传统的感觉,不是习见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 暗暗让人揣摩其家当是大户,生当盛世自然顾盼生姿,乱世也见许多讲究。”我揣测木心也 许是那种在欧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 ⑥那时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是做作还是自然流露?揣 测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说的:“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指木心)是台湾作家, 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 个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 ⑦这么多年下来,木心也终于只是在读者圈中知晓。仅此而已。 ⑧乌镇东栅有木心故居,西栅有木心美术馆,都不引游人注目。我们在故居门口排队, 蜂拥而过的游客会偶尔驻足问,这里边有什么好玩的?得到一个回答后,“哦”的一声,继 续跟着导游的旗帜和小喇叭中的解说词远去了。 ⑨“大家看门前的大狮子,传说王母娘娘……”总是如此。劣质的导游词不知道谁写就, 所有的景点都充斥着虚假的传说。游人们心底没有神话,对传说也“哦”的一声,和导游彼 此心照不宣,又继续赶点去了。 ⑩木心美术馆里并没有传说。庶几近之的,或者也有。陈列在展柜中细如蚊蚋的狱中书 简,让狱中岁月一如传说。美术馆兴建背后的师生情谊,见古礼古风一如传说。传说有时候 就是这不能言说的历史吧,有时候就是遗失不再有的情怀吧。 ⑪我们在美术馆前面拍照,雪在栏杆上积得有些厚。朔风射眼,冻得南来的人瑟瑟地抖。 步行的游客经过,也取个背景拍几张照,听说要再购票进入,追问一句:“木心是谁?”转 身走了。 ⑫木心是谁?馆内还是有零星的介绍的,旧物如新,旧语如新,在展厅的光色声影中。 其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乌镇古镇其表繁华其里,再好的人,再好的 东西,会不会被如织的游人的目光洗去特质,最终如不远处的茅盾故居一般,成了导游嘴里 一处乏善可陈的老房子? ⑬木心的特质是什么?我曾经想,他的文字是荒原、雪域,越读越在阔大的平淡中觉出 滋味。有时候,读到“花叶茜明、萧闲、葛蕊”这样的词语,会突然怔住,觉得自己落到一 个阳光明媚的花园,推门出去,却突然是古长安的街巷。推门进去,却是一个现代感十足的 建筑。木心美术馆融合着现代建筑的干练和明快。走进去,沉浸,逐渐沉浸,彻底地沉浸。 ⑭灰白的展厅墙上,一行行镌刻着木心的诗。那韵味,像一颗琥珀,闪烁着时光流逝的 光芒。 ⑮“你这样吹过/清凉,柔和/再吹过来的/我知道不是你了” ⑯“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 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 ⑰这些诗,是韦庄?晏殊?还是木心?思念的唯一,时空里头的荒凉,亘古以来的诗人 各有意境,却有共同的悲凉。 ⑱2015 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乌镇,只看一个木心美术馆。 (取材于吴合众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中木心故居和木心美术馆不引人注目的根本原因,是木心其人和木心的作品并不为大家 所知晓。 B.文章⑨⑩段中,作者对木心美术馆“传说”的解读和导游口中的传说是不一致的,前者是 真实的过往经历,后者是虚假的神话。 C.第⑭段的画线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木心诗歌的韵味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醇 厚有历史感。 D.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形式相近,内容互相照应,使文章形成圆形抒情结构,给读者以 回旋的韵律之美。 答案 A 解析 A 项由第⑧段可知,木心故居和木心博物馆不引人注目的根本原因应是人们对于文化 的冷漠和精神需求的肤浅。 2.文章开头引用木心的诗,体现了怎样的匠心?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头引用木心的诗,是对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进行诗意诠释。(2)为下文转向描 写木心美术馆做铺垫。(3)与后文中参观者的浮躁、喧嚣形成对比。(4)与结尾引用木心诗作, 形成照应。(5)增添了文章的诗意美(艺术美)。(每点 1 分,答出五点得满分) 解析 解答时,要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思考,要先看清它在文中的位置,处在不同位置上 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各不相同。其次分析该段在内容以及主题方面的作用。 3.第⑫段写道:“其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 疑问?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乌镇古镇其表繁华其里,木心美好的文学特质不能得到欣赏和珍视。(2)乌镇的游人 和导游精神肤浅,心理浮躁,只是把木心美术馆当做乏善可陈的旅游景点。(3)乌镇似一个怀 旧的情绪博物馆,而木心美术馆馆内对木心零星的介绍却旧物旧语如新,缺少时间的沉淀, 二者难以协调。(每点 2 分) 解析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对整篇文章的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可以明确答题的切 入点。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所在上下文的提示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 分) 阅读文签:状物散文+沙漠之魂 金塔的胡杨 蒋应红 在沙漠戈壁,芨芨草、红柳、胡杨之类的草木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物。只要是稍微有点 水的地方,你都会发现它们三步一株,五步一簇,低低矮矮,密密匝匝的身影,没有修长的 身姿,也没有耀眼的花叶,在春秋易序、寒暑交替中永远恪守着一岁一枯荣的自然法则。 这些沙漠里的普通植物中,我偏爱胡杨。这绝对不是一种平凡的树,它们是戈壁的魂。 一 徜徉在金塔县的胡杨林中,我的心时时为那一株株顽强的生命所震颤。它们像饱经沧桑 的老人,精神矍铄,从容淡定。 你可以想见,多少个日日夜夜,任凭劲风怒吼、黄沙蔽空,它们依然迎风而立,一副岿 然不动的神态。它们的根系在大地的深处漫展,枝杈傲然直指苍穹,哪怕黄沙淹没躯干,也 是昂首挺立、临危不惧的英雄气魄。铮铮铁骨,朗朗硬气,纵然倒下,也是千年不朽。因此, 胡杨也被世人誉为“沙漠中的英雄树”。 居住在大戈壁的人都知道,有胡杨的地方,就有水源,就有生的希望。广袤的戈壁滩上, 你会发现胡杨丛生的地方就有村庄。胡杨既是村庄的守护神,也是村庄的生命源。 居住在当地的人都知道胡杨是“会流泪的树”,这是因为,它们在环境干旱的时候,体 内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如果划破树皮,水汁就会像眼泪一样从“伤口”中渗出,这“泪”, 结晶成碱,可以食用。胡杨的木质坚硬,成为人们搭房架梁的首选。幼苗嫩叶,富含钙和钠 盐,是牛羊的理想饲料。 一滴胡杨泪,谁解其中味,“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在景区的腹地,豁牙的烽火台旁,烽烟早已灰飞烟灭于历史的天空,我看见雌雄异株的 两棵胡杨,佝偻着身躯,相互搀扶着,蹒跚走向村庄,走向抗沙的前线。 二 胡杨的存在,给我们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西部梦,因为那里是成就英雄的地方。在通往西部的 路上,即便是平沙漫漫,关山万里,也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文人才士前赴后继的步伐:高适、 岑参、王之涣、陶翰……西部的魅力在于侵染了风、雪、沙、石的品格——劲似疾风、逸如 飞雪、广若莽沙、坚比磐石,融合为荡气回肠的西部精神。如果不是这种贯通古今的精神气 脉,我们在今天怎么依然能看见浩浩荡荡、意气风发的支援西部、开发西部的大军呢? 胡杨凝聚了这种精神:纵然飞沙呼啸、惊心动魄,依然岿然不动、矢志不移;纵然刀光 剑影、杀声震天,依然从容不迫、安步当车;纵然冰丈百仞、雪满天山,依然根生大地、枝 指苍天。 我敬畏每一株胡杨,凝视它们,仰望它们,脑海里出现的是眉宇间透着刚强、勇敢、坚 定的将军:卫青、霍去病、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左宗棠……他们平乱西域、保家卫国 的赤胆忠心与胡杨扎根边陲、挡风拒沙的矢志不移一脉相承。 如果说,将士们的挥毫写意绘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轮廓,那么,胡杨就是炎黄子孙的精 神图像。这图像印刻在华夏民族的骨头上,渗透在华夏民族的血液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三 就在胡杨林的盛景娇艳了金塔的时候,“神舟十一号”在距此不远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腾空而起。就在世人为此欢呼庆贺之时,可曾知道这些具有胡杨脾性的航天人那些鞠躬尽瘁 的日日夜夜?他们克服艰难困苦,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 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 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演绎了一曲现代版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 还有酒钢人,油田人……以及千千万万来到这片土地的志愿者、支边者、建设者,他们 远离故乡,携儿带女,把风沙的怒吼当作前进的号角,用“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无私精神, 再一次描绘出丝绸之路云蒸霞蔚、星斗灿烂的壮丽景象。 临别的时候,朋友的同学匆匆赶来相送,他是山西人,2011 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主动参加 甘肃选调来金塔工作,而今已经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了。在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话不多, 总是憨憨地笑着,但言谈举止中透着沉稳、热情、自信、乐观。 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株株正在破土而出、拔节生长的胡杨幼苗,相信它们一定会在自己 的年轮上谱写华丽的篇章,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演绎生命的奇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15 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散文开篇写胡杨“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物”,着力渲染胡杨的普通平凡,但紧接着说胡杨 “绝对不是一种平凡的树”,欲扬先抑,引出下文对胡杨的描写。 B.文章写到了高适、岑参等历尽艰险去实现西部梦的古代文人士子,还写到了卫青、霍去病 这些保家卫国的古代将领,是因为他们的追求和精神与胡杨精神密切相关。 C.文章语言质朴平实,生动凝练,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句式长短结 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金塔胡杨的热爱和赞美。 D.文章结尾详写了一位清华毕业的大学生,与上文形成点面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大西北志愿 者、建设者的精神风貌,表现了胡杨精神在青年一代的传承延续,意蕴深刻。 答案 C 解析 “文章语言质朴平实”错,本文语言雄浑壮阔。 5.文章的构思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线索清晰,文脉突出。文章以“金塔的胡杨”为行文线索,“胡杨的精神”贯穿全 篇。(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由物及人、由古到今、由表及里,主体内容以序号标注分 为三层,层层深入,文气贯通。(3)选材丰富,大开大合。文章由胡杨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将士、 现代的西部建设者,文思跌宕,形散神聚。(每点 2 分) 解析 解答此题时,需要注意明确文章构思特色的思路,一般从文章的线索、结构层次、写 作顺序、选材等角度思考。 6.为什么说金塔的胡杨是“戈壁的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胡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耐干旱、抗风沙,是“沙漠中的英雄树”。(2)胡杨为当地 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给人们带来希望,是西北村庄的“守护神”和“生命源”。(3)胡 杨已抽象为一种包含奉献、执着、爱国等丰富内涵的英雄精神,形成贯通古今的精神气脉, 代代相传。(每点 2 分) 解析 解答时,需要关注文中关于“金塔的胡杨是‘戈壁的魂’”的抒情和议论的句子,然 后进行概括。注意分条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