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考点三 词类活用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三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 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 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 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情况: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 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作动词。 1.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水:游泳 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 动词。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 翁亭记》) 名:命名 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 活用为动词。 4.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 留别》) 雨:下雨 名词用“而(以)”“则”与动词 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 动词。 5.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 王》) 白衣冠: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 色的帽子 (续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古代汉语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 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 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赤壁 赋》) 下:攻下 词。 东:向东进军 7.把下面的文言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 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 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 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礼”, 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8.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 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 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 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 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 以治楚矣!” (选自刘向《说苑·敬慎》) 译文: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做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 来吊唁(他)。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 解析:第一个“衣”和“冠”是名词用作动词,“吊”是“吊丧” 的意思,“正”是“整理”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令尹,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他)。有一个 老人,穿着麻布做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吊唁(他)。孙叔敖 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的事, 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吊唁,莫非 有什么话要说?”老人说:“是有话要说。当了大官而对人傲慢的人, 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已 经优厚却不知满足的人,祸患就会跟着他。”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 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诲,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教诲。”老人说: “地位越高,越发要将自己看低;官职越大,处世越要小心谨慎;俸 禄越丰厚越要谨慎不敢轻易获得。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足够用来 治理楚国!”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 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常见的主要有以下 四种情况: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形容词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 词。活用形式:所+形容词。 9.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 欣:喜爱 形容词放在“能”“足”“可” 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活 用形式:能愿动词+形容词。 10.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明:照明 形容词带宾语时,而又没有使动、 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为动词。活 用形式:形容词+宾语。 11.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善:喜好、羡慕 12.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 宴》) 善:与……交好 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 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 词。 13.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白:显出白色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 A.火尚足以明.也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解析:A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余三项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D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解析:D 项是意动用法。 16.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非见韩之削弱,数以 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 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 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 作《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有删改) 译文: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韩非看 到韩国日益削弱,多次上书进谏韩王,但韩王最终没有任用他。 解析:“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是判断句,“善”是形容词作 动词,可译为“精通”,“数”是“多次”的意思。 参考译文: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喜爱刑名法术的学说。韩非看到韩国 日益削弱,多次上书进谏韩王,但韩王最终没有任用他。因此,韩非 痛心国君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 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 国势宽缓时骄纵宠爱那些徒有虚名的学者,国势危急时就征用那些披 甲戴盔的武士。如今所培养的人不是所能任用的人,所能任用的人却 又不是所培养的人。痛心廉洁正直的人在奸邪不正的大臣中不能容身, (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因此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 储》《说林》《说难》,共有十多万字。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动词活 用为 名词 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 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 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 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 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动词翻译为相 应的名词。 17.盖其又深,则其至. 又加少矣。(《游褒禅 山记》) 至:到达的人 18.追亡.逐北.。(《过 秦论》) 亡:逃亡者 北:败北者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 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 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19.郯子之徒,其贤.不 及孔子。(《师说》) 贤:贤能 20.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兰亭集序》) 贤:贤能的人 少长:年龄小的人和年 长的人 2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 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 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 ,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 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 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杂言》) 译文: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短处和长 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用兵打仗 却派不上用场;骐骥、 (可以)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在家里, 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 解析:“不然”是判断句,译为“不是这样”;“短长”是形容 词作名词,可译为“短处、长处”;“谨愿敦厚”是形容词作名词, 可译为“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 参考译文: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很窄, 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说服齐王吗?”甘戊说:“不是这 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短处和长处,那种谨慎、老 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用兵打仗却派不上用场;骐 骥、 (可以)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 不如小猫;干将(古代宝剑名)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 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 说服有千万辆战车的君王,你也就比不上我了。” 2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唐太宗问魏征:“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 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 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征对 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 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译文: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者和愚者是一样的,贤者能 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者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 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 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解析:活用词:贤愚: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愚者。美,形容词 用作名词,美德。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 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 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 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 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 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人和愚人是 一样的,贤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 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 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四、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 直接作状语的情况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 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时间名 词用作 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 用作状语,往往用连 词“而”或“以”把 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 接。 27.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 记》) 朝:在早上 暮:在傍晚 2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日:每天 方位名 词用作 状语 古代汉语里,方位名 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 语,表示动作行为发 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 的趋向。 2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 学》) 上:向上 下:向下 30.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 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 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 译文:有个人在夜里从外面回来,见到有一个东西蹲在他家的门 口,(他把它)当作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击打它,(它)就逃跑了。 解析:“夜”“杖”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用拐杖”, “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类”是“种类”的意思,“逸去” 是“逃离”的意思。 参考译文: 世人说老虎不吃喝醉的人,它一定要坐在那儿守着他,等他醒了 (再吃他)。不是等他醒酒,而是等他(知道)害怕。有个人在夜里从外面 回来,见到有一个东西蹲在他家的门口,(他把它)当作猪狗一类的动物, 用拐杖击打它,(它)就逃跑了。直到它跑到山下月光明亮处,才发现原 来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而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 31.把下面的文言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 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去世了,青壮年 放声大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 百姓将来依靠谁?”(“儿”,名词作状语,像小孩一样) 五、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 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 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 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动词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对它的 3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 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翻译格式为:“主语+使(宾语)+ 动词”或“主语+动补短语+宾 语”。 移山》) 止:使……停止 33.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 宴》) 活:使……活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这个名词带 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 式。 3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使……为王 35.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形容词(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又 带有宾语,并且含有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就是形容词(名词)的使动 用法。翻译格式为:使+宾语+形 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36.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绿:使……变绿 37.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 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38.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 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 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 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 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上路,(赶上了孔子一行,)把自己的经历告诉 了孔子。 解析:“止”为使动用法,“食”的意思是“给……吃”,“明 日”的意思是“第二天”,“以告”是省略句,应该为“以(之)告 (之)”。 参考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落在了后面,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用拐杖挑着除 草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 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说完就把拐杖插在地上除起草来。子 路拱着手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他吃, 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上路,(赶上了孔子一行,) 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让子路返回 去见他。等(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却出门了。子路说:“不做官不合乎 义。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弃;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么能废弃呢? 想保持自己的纯洁,却搅乱了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伦理关系。君子做 官,是为了实践大义。至于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 觉、看法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 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名词必 带宾语,且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 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可译为 “把……看作”“把……当作” 3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 仲永》)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40.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 师》) 鄙:把……作为疆界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 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可译为“认 为……”“以……为……” 4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 忌讽齐王纳谏》) 美:以为……美丽 4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觉得……羞耻 4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 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 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 忠,是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 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译文:齐宣王认为田母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当即 放弃对田子罪行的追究,下令恢复了他的相位,把(这些)金子赐给了他 的母亲。 解析:“贤”为意动用法,“认为……贤良”;“说”为通假字, 意动用法,“对……感到高兴”。 参考译文: 田子为宰相,三年后回家休假,得到两千两金子,献给了他的母 亲。母亲问:“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 官的俸禄。”母亲说:“当宰相三年,(你)就不吃饭吗?做官像这个样 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 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 儿子的不孝顺啊。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上朝退 还金子,下朝就请求(齐宣王)让自己进监狱。齐宣王认为田母很贤良, 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当即放弃对田子罪行的追究,下令恢复了 他的相位,把(这些)金子赐给了他的母亲。 七、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味, 一般可译为“为……”。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 44.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 的。 死:为……而死 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 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45.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名:给……起名 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 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4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 赋》) 哀:为……哀叹 47.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 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 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译文:昨天让官府内负责医疗的小官吏刘租针刺胃部后,就因为 咳嗽而感到痛苦,想躺下休息都不安宁。 解析:“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苦”, 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咳嗽”是“苦”的原 因。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 学,通晓数种经书。……督邮徐毅得病,华佗前去看望他。徐毅对华 佗说:“昨天让官府内负责医疗的小官吏刘租针刺胃部后,便受苦于 咳嗽,想躺下休息都不安宁。”华佗说:“针刺未及胃部,误中肝脏 了,食量应会日益减少,过五日不能挽救。”接着像华佗所说的那样。 八、数词的活用 数词可活用作动词,活用作名词,活用作形容词,这由它在句中 所处的位置以及它的语法功能来判定。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 数词用 作动词 48.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一:统一 49.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贰:背离 数词用作 形容词 5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一:全、满 5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D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且贰.于楚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解析:A 项,一:动词,专一。B 项,贰:动词,从属二主。C 项,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D 项,一:数词,一。 52.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 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 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译文:(他)突然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安定 以统一为前提。”(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我)回答说:“不喜 欢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 解析:“卒”通“猝”;“恶乎”是“怎么”的意思;“一”是 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 参考译文: 孟轲前去拜见梁襄王,出来后对别人说:“(襄王的样子)看上去不 像一个君主,和他接触也无法产生敬畏之感。(他)突然问我:‘天下怎 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安定以统一为前提。’(他又问:)‘谁能 统一天下?’(我)回答说:‘不喜欢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谁愿意 归附他?’(我)回答说:‘天下的百姓没有谁不愿意归附他的。大王您 知道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上大旱,禾苗就干枯了。这时天上乌 云密布,下了很大的雨,禾苗就生机勃勃,一片葱郁。像这样的话, 谁能阻挡?’” 如何确定词的活用 准确理解这类词的含义,首先要切实把握各类活用现象的一般特 点,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在阅读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活用的词;其次 用语法分析的方法确定特定的词在句中所扮演的“角色”——句子中 的特定成分;最后确定其具体的含义。 在“常态”下,名词多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多作状语、定语、 谓语,动词多作谓语。如果一个词语出现在“非常态”的位置上,就 要考虑它是否被活用了。 主语和宾 语位置 主语和宾语一般都由名词、代词充当,当动词、形 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时,就活用了。如“盖 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中, “至”本来为动词,这里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就 活用作名词,意思是“到达的人”。 谓语位置 谓语通常情况下由动词来充当,当名词、形容词处 在谓语的位置上时,就活用为动词了。如“左右欲 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刃”为名词, 出现在谓语位置上,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杀”。 又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中, “黄”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变 黄”。 状语位置 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语),那就 是动作的修饰语(状语)。名词处在动词前又不作主 语,那么只能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如“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名词“兄”并不作 主语,在这里是动词“事”的修饰语,即活用为状 语,意思是“像对待兄长一样”。 5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 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 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 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 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 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 “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 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 温,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从珂欧.重诲 欧:通“殴”,殴打 ②重诲屡短.之于帝 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说坏话 ③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 谕:告诉,使人明白 ④遣使以状闻.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⑤欲面.讯之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 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译文:李从珂命人叩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宽厚,你怎么能 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 的宣示,请您入朝。” ②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 速讨之。” 译文: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 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 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译文: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阐明。 解析:①“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 注意固定句式和判断句的翻译,“诘”译为“责问,质问”。②“此 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译为“怎么”,“宜”译为“应该”。 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译为“陷害”,“驰”译 为“赶快”,“明”译为“阐明”。 参考译文: 安重诲是应州人。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为人聪明敏锐, 谨慎恭敬。 以前,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 殴打安重诲,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当时李 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 安重诲就假造明宗旨意,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 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 命人叩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宽厚,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 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 李从珂暂时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明宗问安重诲说: “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 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询问 情况。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 彦稠统兵讨伐他。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想要当 面询问他。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