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50 KB
  • 2021-06-07 发布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届广大附中高三年级4月18日模拟试题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遗漏了“一些”。B项,说法绝对,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国内公平问题,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问题。C项,对象错误,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以偏概全,原文用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选项表述为“代际公平”,二者取一。故选C。‎ ‎【3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关系错误,不仅是“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还有“义务”需要分担。故选B。‎ ‎【点睛】1. 对照原文,内查语意。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 - 25 -‎ ‎2. 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3.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夜间经济(night-timeeconomy)是指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夜间时段的线上及线下、实物及虚拟产品的消费,其核心是在时间和场景上延伸消费链条,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对应服务以拉动消费。‎ 夜间经济涉及餐饮、文化、游览、购物等多元化的商业形态。夜间经济的传统业态包括聚会场所、餐饮和酒吧。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体验的多样性增加,许多日间业态也延伸至夜晚,比如电影、书店、剧场等文化体验类,甚至还有体育比赛、健身等。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夜间表演、夜间社交、夜间游览等相关项目也在不断丰富和增多。‎ 夜间经济的消费不仅有助于拉动本地居民的内需,还能延长外地游客、商务办公者等人群的留存时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城市正在将其夜间经济打造为一项文化地标。中国自2019年以来,已经有北京、天津、成都、重庆、上海、济南等地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夜间旅游走向成熟,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 ‎(摘编自艾媒报告中心《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将破30万亿元》,《财经界》2019年09期)‎ 材料二:‎ ‎2016年纽约市夜生活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 分类 机构数量 工作岗位 工资收入(亿美元)‎ 经济产出(亿美元)‎ ‎19,400‎ ‎141,000‎ ‎42‎ ‎120‎ - 25 -‎ 餐饮服务 酒吧夜店 ‎2,100‎ ‎13,400‎ ‎4.92‎ ‎20‎ 艺术场馆 ‎1,800‎ ‎18,300‎ ‎8.04‎ ‎31‎ 聚会场地 ‎2,400‎ ‎19,900‎ ‎3.73‎ ‎12‎ 运动消遣 ‎100‎ ‎3,900‎ ‎3.52‎ ‎7.35‎ 总计 ‎25,800‎ ‎196,500‎ ‎62.21‎ ‎190.35‎ ‎2017-2018年纽约夜间经济消费者关注因素分布图 ‎(摘编自《2019纽约夜生活经济报告》)‎ 材料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政策鼓励下,商家将延长营业时间,而数量庞大的消费人群给城市的市政交通带来了考验。“十三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在3万亿左右,未来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密度将不断提升。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延长公共交通服务时间的做法,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居民在城市夜间出行的难题。稳定的电力供应是点亮夜间经济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停电。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发展电网设施,城市的电力覆盖率达到了99.9%。‎ - 25 -‎ 相比于欧美夜间经济对线下消费(尤其是酒吧、餐饮、娱乐等)的倚重,中国的夜间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异军突起。移动互联网扩展了夜间经济消费的空间,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的最高峰,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超过36%;21点到23点,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网站的访问高峰,各大视频网站流量猛增;在外卖餐饮方面,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三个小时期间的订单量出现明显增长。‎ 与发达国家城市的夜间经济相比,中国夜间经济的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法国“夜巴黎”模式可以作为参考的样本,巴黎发展夜间经济不仅仅局限在以酒吧、餐饮等单一娱乐消费为代表的传统领域,而是日益拓展到各类艺术展、演艺活动、零售等更多领域,使法兰西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在“夜巴黎”模式助推下更加璀璨夺目。‎ 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否完备的尺度,在世界城市安全排名榜前列的城市同时都是夜间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国关于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相对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短板要弥补。自2003年开始,公共安全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科技规划中。当下,为发展好夜间经济,各大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都要求在完善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方面发力。‎ ‎(摘编自王政淇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人民网》2019年10月10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间经济包括夜间时段线上及线下、实物及虚拟产品消费,它在场景上延伸了消费链条,还表现为许多日间消费延伸至夜晚。‎ B. 夜间经济的商业形态包括传统的聚会场所、餐饮和酒吧,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又增加了文化体验类、体育比赛和健身等消费项目。‎ C. 四成多纽约夜间经济消费者关心夜间公共交通的便利性,而中国三万亿左右的轨道交通投资使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不再为交通的便利性担忧。‎ D. 完备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城市安全排名榜靠前的城市,它们的夜间经济也颇为繁荣。‎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夜间经济既能拉动本地内需,又能吸引外来游客等人群,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国内外不少城市都在大力推动夜间经济的发展。‎ B. 纽约市的夜间经济商业形态多样,餐饮服务行业优势明显,机构数量多,带来的工作岗位数量和经济产出也远高于其他夜间商业形态。‎ - 25 -‎ C. 对纽约夜间经济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不是业态多样性和商家营业时间,而是夜间消费的价格是否在其承受能力的范围内。‎ D.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线上消费成为了中国夜间经济的一大特色,而欧美夜间经济还局限于线下的酒吧、餐饮、演艺活动等消费项目。‎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发展夜间经济的可行性因素。‎ ‎【答案】4. C 5. D ‎ ‎6. ①中国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②中国未完全释放的夜间经济红利。③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异军突起。④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而中国三万亿左右的轨道交通投资使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不再为交通的便利性担忧”错误,原文“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延长公共交通服务时间的做法,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居民在城市夜间出行的难题”,可知“消费者不再为交通的便利性担忧”的原因解释错误,时间上是“未然”,不是“已然”,且这只是“部分城市”而非所有消费者。‎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D项,“而欧美夜间经济还局限于线下的酒吧、餐饮、演艺活动等消费项目”错误,原文 “相比于欧美夜间经济对线下消费(尤其是酒吧、餐饮、娱乐等)的倚重”,这并不意味着欧美的夜间经济只局限于线下消费。‎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筛选、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 25 -‎ 材料一最后一段“中国自2019年以来,已经有北京、天津、成都、重庆、上海、济南等地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夜间旅游走向成熟,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一因素;‎ 从材料三第二段“中国的夜间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异军突起”看出,有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异军突起这一因素;‎ 从材料三第三段“与发达国家城市的夜间经济相比,中国夜间经济的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看出,有中国未完全释放的夜间经济红利这一因素;‎ 从材料三最后一段“当下,为发展好夜间经济,各大城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都要求在完善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方面发力”看出,有中国不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因素。‎ ‎【点睛】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阳光堆在犁铧上 晓寒 ‎①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犁铧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用它坚硬的目光,梳理这个村庄的筋脉,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纠葛。谁是谁的主宰?谁是谁的附庸?‎ ‎②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锯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 ‎③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加入到村庄的烟火中来。祖父把它摁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拭,事实上,它已经够干净了。但祖父还是擦得很用心,反复地檫,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祖父认为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背回来放到院坝里,让太阳慢慢把它晒干。祖.父拿起他那把发黑的长烟杆,装一袋烟点燃,边嗦嗦地吸着,边围着犁铧转圈,不时用手抚摸一下,嘴里念叨着,真是一张好犁。‎ ‎④太阳满满地堆在犁铧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稀疏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 25 -‎ ‎⑤到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走在后面。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的吆喝声。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里。泥巴翻起来的那一瞬,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路上、屋顶山上有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一张张犁铧在村庄的土地里鱼一样游动。这时的村庄,撕开了伪装,完成了与心灵最完美的对接,犁铧过处,枝枝节节,都在响着爆芽的声音。‎ ‎⑥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时态,像一条小溪一样淌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 ‎⑦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衰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我无法想象一双瘦弱的抓惯了药材的手怎样驾驭那张犁铧顺溜地把土地翻开。这个我从未谋面的男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⑧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那冰冷的雪光里,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⑨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铧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把古老的泥土一页页翻开。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⑩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铧便在各种农机的轰鸣声中败下阵来。我家的犁铧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11现在,犁铧被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犁铧沦落到这步田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12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刍着自己的辉煌,反刍着一个村庄的来路。‎ ‎13村庄太小,已经容不下一张犁铧。我偶然回去,还能看到它,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默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 ‎14擦去时间堆叠的锈迹,上面有一行清晰的字:光绪二十四年。‎ ‎15它是我家唯一的古董,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叙述家中犁铧的命运变迁,以小见大,揭示了农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逐渐衰败的宏大主题。‎ - 25 -‎ B. 曾祖父以犁铧进行艰难的生存斗争,养活了一家人,因此在“我”眼中,犁铧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 C.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再现了祖父对犁铧擦拭过程,表达了祖父对犁铧的敬意与喜爱。‎ D. 第⑤段中画线处的“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翻耕的繁忙情景。‎ ‎8. 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 ‎9. 文章是怎样围绕“犁铧”来组织全文的,请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家中犁铧历史悠久,现虽被冷落,但它凝聚着家族传统中的精神意义,值得珍视。②犁铧曾是重要的劳动工具,代表着村庄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 ‎9. ①先后写了“犁铧”过去的辉煌和现今的落寞,在对比中反映出时代的变迁。②围绕“犁铧”,串联起家族中几代人的生活。③以犁铧为载体,表现了“我”的认识和情感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深化。‎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文章主题概括“农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逐渐衰败的宏大主题”错误,村庄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分析。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我家唯一的古董”,犁铧从曾祖父到祖父及父亲以至后来的两个哥哥手里,结合“上面有一行清晰的字:光绪二十四年”“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分析,家中犁铧历史悠久,凝聚着家族传统中的精神意义,值得珍视。“那个村庄的图腾”,结合文本内容“村庄里的犁铧便在各种农机的轰鸣声中败下阵来”“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刍着自己的辉煌,反刍着一个村庄的来路”分析,犁铧曾是重要的劳动工具,代表着村庄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分析。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怎样围绕“犁铧”来组织全文的,分析围绕“犁铧”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整合即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时态”“村庄里的犁铧便在各种农机的轰鸣声中败下阵来”,先后写了“犁铧”过去的辉煌和现今的落寞,在对比中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犁铧从曾祖父到祖父及父亲以至后来的两个哥哥手里,串联起家族中几代人的生活。“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锯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默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表现了“我”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煚,字通贤,天水西人也。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泪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沈深有器局,略涉书记,周文帝引为相府参军事。‎ 周闵帝受禅,迁硖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不从,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南乡所居,获其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亦遁。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再迁户部中大夫。周武帝欲收齐河南地,煚谏曰:“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得不可以守。请从河北直指太原,倾其巢穴,可一举以定。”帝不纳,师竟无功。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密奏曰:“徵自以罪重,惧死遁逃,若不北走匈奴,则南奔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免,煚卒不言。‎ 及隋文帝践阼,煚授玺绂。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未几,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甚有威惠。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人情如此。‎ - 25 -‎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煚田中蒿,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遣之,令人载蒿一车赐盗者,盗愧过于重刑。卒于官。‎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B.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C.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D. 冀州市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揖,古代交际礼仪风俗,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是晚辈对长辈的特有行礼方式。‎ B. 吴越,古时一般是指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所辖的核心区域,今多指中国的江浙地区。‎ C. 大赦,在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常在登基、立太子等情况下赦免犯人,以彰显恩德。‎ D. 践阼,走上阼阶主位,文中指文帝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煚少时丧父,极其讲求孝道。十四岁时,有人盗伐其父墓旁之树,他便大哭起来,将盗伐之人擒送官府;周惠达听了他的不幸身世,起了恻隐之心。‎ B. 赵煚忠于职守,颇有军事才能。他在平定郑南乡反叛之时,力排众议,以攻代守,获得胜利;周武帝进兵收复河南,赵煚献策却没被采纳,出师未胜。‎ C. 赵煚以国为重,不计个人私怨。齐州刺史斛斯徵与赵煚不和,犯重罪后越狱逃亡,为防止其投奔敌国,赵煚建议借旱灾之名大赦天下,从而将其留下。‎ D. 赵煚居官尚德,深受百姓爱戴。赵煚对待盗蒿之人,不仅未加责罚,反而在宽慰后送其一车艾蒿来感化他;赵煚每次生病,百姓都纷纷看望,争着为他祈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沈深有器局,略涉书记,周文帝引为相府参军事。‎ ‎(2)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 ‎【答案】10. C 11. A 12. D ‎ ‎13. (1)等赵煚长大以后,深沉有气度,对书牍奏记有所涉猎,被周文帝召为相府参军事。‎ ‎(2)赵煚与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斛斯徵后来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进监狱。‎ ‎【解析】‎ ‎【10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冀州市场中有许多奸诈之人,赵煚命人制作了铜斗铁尺,把它们放在市场上,百姓感到很方便。文帝听说之后非常赞赏这种做法,将之颁行天下,并作为常设的制度。“奸诈”为名词,即奸诈之人,不宜断开,排除AD;“颁之”,意为将之颁布施行,故“天下”宜接其后,排除B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长揖礼,表述缩小了范围,“晚辈对长辈”仅是其中一种。‎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D项,“每次生病”错误,原文为“尝”,曾经。“百姓奔驰”应理解为“奔走相告”。‎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器局,气度;书记,书牍奏记;引,征召。(2)不协,不和;坐,犯罪。‎ - 25 -‎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赵煚,字贤通,天水西县人。赵煚少时丧父,奉养母亲极为孝顺。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地中的树,赵煚对着坟墓嚎啕大哭,并将偷树的人擒送官府。赵煚见到魏国右仆射周惠达,拱手作揖而不下拜,陈述自己孤独寒苦,说的时候竟然哭了起来。周惠达也为他伤感流泪,叹息了很长时间。等赵煚长大以后,深沉有气度,对书牍(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奏记(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有所涉猎,被周文帝召为相府参军事。‎ 周闵帝继位后,赵煚调到硖州任刺史。当时周国在长江南岸设置安蜀城以防御陈国侵袭,恰好遇上数十天的大雨,城墙崩塌了一百多步。蛮人酋长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国将领吴明彻想要进攻安蜀。赵煚属下将领都劝他应该增修城墙来守卫,赵煚没有听从,而是派使者前去游说引诱长江南面未开化的蛮人酋长向武阳,让他乘虚偷袭郑南乡所居之地,俘获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儿。郑南乡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党羽纷纷散去,陈国的军队也逃走了。赵煚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又调任户部中大夫。周武帝想攻占齐国黄河以南的地区,赵煚进谏说:“黄河以南的洛阳,四面受敌,即使得到了也不可能守住。请求从黄河以北径直进军太原,端掉他们的巢穴,就能一举平定。”周武帝没有采纳,致使出师无功而返。赵煚与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斛斯徵后来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进监狱,自知罪重,于是越狱逃跑。武帝大怒,急忙悬赏捉拿他。赵煚秘密上奏说:“斛斯徵自认为负罪深重,害怕被处死而逃走,他如果不是向北逃向匈奴,就是向南逃到吴越。斛斯徵虽然愚笨卑陋,但久居朝廷高位,如果他逃向敌国,对本朝不利。现在天下大旱,可趁此大赦天下。”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斛斯徵因此被免罪,赵煚始终也没有提及此事。‎ 隋文帝即位后,赵煚接受印玺,升任大将军,赐封金城郡公的爵位。朝廷因为赵煚熟悉旧有的典章制度,征召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任职没多久,因为违逆皇帝旨意,被贬出京担任陕州刺史,不久转任冀州刺史,在当地很有声威和惠政。赵煚曾经有一次生病,百姓们奔走相告,争相为他祈祷,可见他是如此得民心。冀州市场中有许多奸诈之人,赵煚命人制作了铜斗铁尺,把它们放在市场上,百姓感到很方便。文帝听说之后非常赞赏这种做法,将之颁行天下,并作为常设的制度。曾有一次有人偷了赵煚田中的艾蒿,被官吏擒获。赵煚说:“这只不过是刺史没有能够宣扬好的民风教化,他有什么罪呢?”并给予安慰晓谕之后就放了他,还让人装上一车艾蒿送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赵煚最后在官任上去世。‎ - 25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杂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①,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阳景:太阳光。②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到来,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鸟飞鱼游,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 B. 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僻邈远,又显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 C. 役夫征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寓含着人物内心悲喜变化的今昔之感。‎ D. 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举并写,倍显凄恻动人。‎ ‎15. 三、四句对诗歌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寓情于景,鱼儿在禄水下自在潜游,鸟儿在高天上振翅翱翔,它们自由自在、各得其所,这幕景象中寄寓了作者对生命自由喜爱与憧憬,②反衬下文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悲惨境遇,有利于表达作者对他们命运的悲悯和同情。‎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苦尽甘来”“悲喜变化”错误,两句中从“严霜结”到“白露唏”的物象变化,凸显了岁月的流逝,烘托了人物久役他乡的悲苦心情,无所谓“心情的悲喜变化”。故选C。‎ - 25 -‎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在题干中给出分析的角度“对情感的抒发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的内容诗歌的情感,然后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用,此题重点从借景抒情和反衬的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写景,写出游鱼、翔鸟自由自在、各得其所,借鱼和鸟表达自己的追求;下文“黍离”“式微”写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三四句写的游鱼、翔鸟对后文进行反衬,便于表达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为喻,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 “____,____”。 ‎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两句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答案】 (1).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轻拢慢捻抹复挑 (4). 曲终收拨当心画 (5). 沉舟侧畔千帆过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嫉”“蛾眉”“谣诼”“淫”“捻”“拨”的书写。‎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____,理论研究是玄虚莫测还是直面现实,能否在“身入”之外做到“情入”至关重要。正因为毕生坚守“启人心智、服务人民、资政育人”的信念,‎ - 25 -‎ ‎“红色理论家”郑徳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心怀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行万里路、进万家门,用功是____的前提。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皇甫村蹲点14年,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____;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不下汪洋海,难得夜明珠”。忍受寂寞、抵制诱惑、潜心向学,留下的将是佳作巨著,成就的将是___。漫漫时间长河,(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生龙活虎 厚积薄发 洞若观火 大将风度 B. 活灵活现 厚积薄发 了如指掌 大家风范 C. 生龙活虎 一鸣惊人 了如指掌 大将风度 D. 活灵活现 一鸣惊人 洞若观火 大家风范 ‎18. 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从教67年,先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多部,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奠定了党史学科。‎ B. 不知稼穑之艰难,就不知贵谷务本之治道;不思纺绩之辛苦,就不知创业营生之艰辛。‎ C. 年届七旬的杜润生为掌握农村发展实际,调研走访全国25个省份240个县,主持起草的五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影响深远。‎ D. 今天,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铺展开来,近14亿人民正进行着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变革,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生命不过一瞬,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却可以永恒。‎ B. 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可以永恒,生命却不过一瞬。‎ C. 生命不过一瞬,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 D. 可以永恒的是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生命却不过一瞬。‎ ‎【答案】17. B 18. A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生龙活虎:形容人活泼矫健,富有生气。活灵活现:形容描写生动逼真,使人看到感觉好像真的一样。这里根据语境“文艺作品是枯燥呆板还是”,应用“活灵活现”。‎ 第二组,厚积薄发: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根据下文语境,这里强调积累而非成就,应用“厚积薄发”。‎ 第三组,洞若观火:比喻对事情观察得十分清楚透彻。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洞若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在了解清楚。这里根据语境“直到对农村各种人物、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应用“了如指掌”。‎ 第四组,大将风度:形容大将的风范和气度,形容沉着、冷静的风度。大家风范: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这里根据语境“成就的将是”,应用“大家风范”。‎ 故选B。‎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奠定了党史学科”错误,成分残缺,在最后加上“的理论基础”。‎ 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 25 -‎ 根据上文的“漫漫时间长河”,可知此处应是说生命的短暂,所以“生命不过一瞬”应放在前面,排除BD;‎ A项中“那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品和学问,却可以永恒”句式一致,比C项句式更加整齐,更恰当,排除C。‎ 故选A。‎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20.下面文段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富有田园风光。②通过李子柒的田园生活,使我们可以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③欣赏田园风光、古风汉服和传统美食,④在纷杂的世界中找到一处清凉。⑤中国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动人的,⑥诗意、浪漫的生活,是全世界都能够欣赏并且理解的。⑦但真实的田园生活并不是浪漫、诗意,还需要真正懂农活、爱劳动、肯吃苦才行。⑧李子柒成功的背后,是由于她从清晨到深夜不停歇的付出。⑨没有扎实的基础,没有每个视频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没有耐得住寂寞的学习,就不会有诗意的、生活味的李子柒。‎ ‎【答案】①“风光”改成“气息”②“通过”“使”保留一个即可;⑥“欣赏并且理解”改为“理解并且欣赏”;⑦“并不”改为“并不全”;⑧删掉“由于”。‎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第①句搭配不当,“风光”改成“气息”,或者“特色”“风情”;第②句子缺少主语,“通过”“使”保留一个即可;第⑥语序不当,“欣赏并且理解”改为“理解并且欣赏”;第⑦句子成分残缺,“并不”改为“并不全”;第⑧句子成分赘余,删掉“由于”。‎ - 25 -‎ ‎【点睛】修改病句可以使用以下方法: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3月3日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目前正在进行封装测试。5G微基站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有线射频宽带芯片组的拓展。射频基带芯片组可实现600兆每秒的下行速率,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在中国广播科学研究院进行的标准测试中,相比对标的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抗衰减能力提升了10dB左右,这使其更能适应国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射频芯片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可以说是为5G时代室内共享微基站量身定做的芯片。‎ ‎【答案】①射频芯片由我国自主研发②下行速率快,能对标国际产品③适应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④覆盖广电频段,兼容共享室内频段。‎ ‎【解析】‎ ‎【详解】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题共五句话,第一句话的关键信息是“我国首个5G微基站射频芯片研发成功”,第二句话的关键信息是“射频芯片项目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三句的关键信息是“射频基带芯片 下行速率快,完全可与国际巨头的同类产品对标”,第四句的关键信息是“能适应国内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第五句的关键信息是“不光覆盖广电频段,也兼容了工信部刚刚颁发许可的共享室内频段”‎ 压缩语段一般为陈述句,根据文段关键信息,首先可判断陈述对象是“射频芯片”,然后将上述关键信息作为谓语,概括合并,压缩在60字内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四、作文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5 -‎ ‎2019年8月9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思考,或者产了哪些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终极浪漫”的文化力量 ‎  据媒体报道,华为公司正在计划推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该系统有个“很中国”的名字——“鸿蒙”。与此同时,网友还发现,华为注册了很多从中国古典文化中选出的商标名称,如朱雀、腾蛇、青牛、青玄、当康、玄机、白虎,等等。有人说,让中国古典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焕发生机,这大概就是中国科研人员的“终极浪漫”。‎ ‎  是的,血脉相通的中国人一定能读懂 “终极浪漫”的涵义。“鸿蒙”的背后是华为操作系统研发团队从零开始、破开混沌的决心,“麒麟”的背后是华为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被寄予“祥瑞、杰出”的期望,还有鲲鹏、泰山、凌霄……它们都代表着远大的理想、坚定的目标,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饱含着中国人深厚炽烈的家国情怀。‎ ‎  不只是华为,在我国航天航空、科研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充满浪漫色彩的命名。比如,人们熟知的航天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如此命名,不但是用简单几个字就能让人一目了然其科学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中国的神话故事在今天成为了现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成真。在未来,我们也可以骄傲地对后人说,月亮上面真的有“嫦娥”“玉兔”。‎ ‎  中国人不仅以此来纪念神话梦想变为现实,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以鼓舞和激励。比如一次次向太空运送航天器、卫星的系列火箭叫“长征”,系列反舰导弹叫“鹰击”,系列反潜导弹叫“长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怎样的豪迈气概、怎样的雄心壮志,又是怎样的坚定执着!‎ - 25 -‎ ‎  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几千年的历史,以深沉厚重的方式磨砺着整个民族的心性和精神。历史不会忘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逆境中崛起,在绝境中重生,创造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人间奇迹。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赋予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能量。‎ ‎  最是文化魅力动人心。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就是根植于血脉的文化相通。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民族精神,将中华儿女紧紧连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共同追求发展和进步,共同面对国家、民族命运,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汲取中华文明的丰厚营养,拥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和自信源泉,这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压垮、无法瓦解的坚强力量。‎ 不论是神话故事,还是诗词名篇,历史文化记录着、见证着中华民族从不放弃希望,从不放弃努力所走过的每一段历程。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注定充满艰难曲折,我们从“浪漫”中品味豁达与智慧,铭记坚韧与顽强,坚守理想与信念。有这样的文化基础、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追寻胜利、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定脚步,无法阻挡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训练,首先要细读材料,把握中心话题,准确立意。‎ 材料介绍了无论是华为的“鸿蒙”系统、“麒麟”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紧扣传统文化来思考,否则就属立意偏差。这是写作方向的限制。无论是华为对自主系统和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考生需要据此确立文意,才能切题。这是写作价值观的限制。从材料的隐性要求来看,涉及的虽是中国科技企业对设备的命名,但可是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扣住传统文化或者浪漫情怀、人文积淀、审美情趣即可。这是写作思维的开放性。‎ 立意提示:‎ ‎1.科技和文化 ‎2.科学的文化魅力 ‎3.诗意的科学 - 25 -‎ ‎4.在科研的路上坚守传统 ‎5.科学的翅膀——文化 ‎6.发挥科技优势,弘扬传统文化 可用素材:‎ ‎1. 近日,撒贝宁所主持的《开讲了》又一次的被网友们送上了微博热搜榜。而此次上榜的原因是撒贝宁和被邀请的科学家嘉宾教人硬核表白,而网友们在看到这期节目之后也不由得感慨道,果然科学浪漫起来,想挡都挡不住。而撒贝宁也不愧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娱乐大咖,枯燥的科学却是让他解读的极为有趣。看这一期的节目,相信很多观众都记住了撒贝宁的那一句超硬核的表白:“我对你的爱,就像海水里的氘在核聚变之后所释放出的能量一样——供你用到地老天荒”。‎ ‎2. 科学就是极致的浪漫,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多么大胆狂妄的想象。这是中国人才能想出来的故事,这是属于中国的浪漫情怀,这是真正的中国科幻片。‎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3.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4.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 25 -‎ ‎5.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6.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19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浪漫”的名字,让议论文具有了诗意、人文的魅力。然后开篇由材料说开去,得出“中国人不仅以文化命名来纪念神话梦想变为现实,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以精神鼓舞和激励”的美好现实。其次,主体部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来写作,多角度多侧面展示文化的终极浪漫力量。结尾发出号召“我们从浪漫中品味豁达与智慧,铭记坚韧与顽强,坚守理想与信念”“有这样的文化基础、文化力量、文化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追寻胜利、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定脚步,无法阻挡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生不息”,升华深化主旨,具有鼓动性感召力。结构严谨论证充分。‎ ‎【点睛】写作,一定要灵活善变,一定要有相应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谋篇布局,才能把整篇作文写得出色,方法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高考的作文承载着社会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人”与“作文”。因此,写这类作文不能流于表面,而应深入挖掘出其思想内涵。具体来说有以下的方法:‎ - 25 -‎ ‎  一、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思考,关注生活,写出个人生命体验。像我们所说的“责任”这个话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责任感是不同的。而这种话题更多地体现在针对学生这一个年龄层次来进行命题的,更多是关于学生的责任、学生的生活,不是空洞地喊口号式责任,而是注入了很多的人文精神的一种责任。‎ ‎  二、从哲理的思辨性方面去思考。比方说“优势与成败”这个话题,体现出成败和优势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具有优势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而在劣势下面他也并不一定就失败。这是一种辩证哲理思维,我们平时要多去仔细思索、思考,从理性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它,特别要时刻提醒自己,作文内容要尽量贴近现实生活,注意用辩证眼光看问题。‎ ‎  三、结合我们时代的一些特点去思考。平时要多关注时事,看一些报刊评论等,有利于从时代的眼光去把握问题。‎ 四、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我们平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素材,而且要按不同的类别分门别类。比如从自信心的角度去总结一些素材,从责任的角度又总结一些素材。可以按这样的类别整理情感、道德、科技、环境、自然、人生感悟、社会生活、文化问题等等。‎ ‎ ‎ - 25 -‎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