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专题强化练(十)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登赏心亭①
陆 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
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朝
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②瓜步:瓜步山,在南
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
出师收复汴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月遒”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一段不平常岁
月。
B.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
怀。
C.颈联运用叠词,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
D.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贯穿,使全篇浑然一
体。
解析:C 项,“写出眼前极其壮美的秋色”说法错误,从颈联中的
“黯黯”“萧萧”及整首诗歌的意境来看,没有“壮美”,更多的是“衰
败与萧瑟”。
- 2 -
答案:C
(2)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
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
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全诗的感情脉络,采用对比的手法,
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
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若建议被朝廷采用,则夙愿
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
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乘兴东游”之“兴”,却不是从“游”
中来,而是从“东”中来的。诗人东行的目的是奉诏见孝宗,将有再
进忠言的机会,这也是兴奋的重要原因。颔联,“稳”和“醉”呈现出
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颈联,描写了眼前一派肃杀凄凉的
秋景。回想十五年前,自己曾向朝廷提出迁都建康的建议,被置之不
理。这次赴阙,再陈迁都之策,但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
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涕泪交流。诗人借景抒情,衬托出诗人
内心的伤感。
答案:从“兴”到“忧”。①兴(高兴):诗人结束了四川外放生
活,一路平安归来,乘醉游白鹭洲。②忧(忧虑):诗人登亭遥望,看
到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观眼前景,想当年事,不禁担忧再陈迁都之
策被拒,恢复中原无望。
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
秋 日
秦 观
- 3 -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湖 上
方 岳
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②花边马不嘶。
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注] ①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②蹀躞:小步行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
水上秋夜图。
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
意境幽清明净。
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
派凄清景象。
D.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
景交融的意境。
解析:C 项,“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错误,“萋萋”意为茂盛,
草木茂盛的样子。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
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C
(2)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试作比
较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比较阅读,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
如本题“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需要结
- 4 -
合诗句内容分别分析“人语”的作用,然后比较异同。秦诗,此联妙
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
“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
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
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人
语”写动景,“蜂蝶已归弦管静”写环境的静,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
意境的寂静。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的深远意境。
答案: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
味的深远意境。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
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②方诗尾句用
“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
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篪[注]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 芦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
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
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
- 5 -
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
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为
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解析:D 项,“凄美迷离的景象”错,据“红张锦”“绿泼油”颜
色鲜艳,“乱鸣双橹”“散轻鸥”一派动态景色,可见是“绚丽热闹”
的景象。
答案:D
(2)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
刚健挺拔”。请你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首联富有表现力的字是“张”和“泼”。 首先解释这
两个字的本意,“张”,张开;“泼”,泼洒(如果字意比较简单,这步
骤可以省略)。接着解释整句诗的意思: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目,
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就像在上面泼
洒了一层明油。第三,判断手法,本来诗句描绘的画面是静态的,但
这两个字都是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再扣感情,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
答案:最传神两个字是“张”和“泼”。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
目,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就像在上
面泼洒了一层明油。两个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
盎然生机,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 夔
- 6 -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
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
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雁怯重云不肯啼”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
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
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这一只画船,
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
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
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解析:D 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下片情感焕
然一新,下片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
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
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
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
答案:D
(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
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
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分析怎样运用
- 7 -
这种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题干要求
“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是考查诗歌情感的表现方
式。从题干前面的暗示来看,“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若隐若现,欲
露不露,反复缠绵”,可以知道本词的下片应是间接表达情感。“春浦
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第一句中“春浦”,
这是作者眼前所见之实景,实写,一个“绿”字展示水的春意,流露
出内心的愉悦;第二句中“应”字表明,此句中“长亚门枝”的“小
梅”是作者的想象之景,虚写;第三句,运用想象,结合标题中“丙
辰岁不尽五日”可以推测“一年灯火”应是作者想象的除夕守岁之景,
二、三两句对家中的想象,流露出渴望归家的急切心情。下片的春浦
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突
出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答案:下片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
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
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收尾句想象一年一
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
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
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
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
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 ①清都:传说中天帝所住的宫阙。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
- 8 -
的官员。②慵: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
度。
B.词人以“插梅花醉洛阳,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
之情溢于言表。
C.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其内心深
处对权力的渴望。
D.“几曾着眼看侯王”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
的真实写照。
解析:C 项,“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错,此处词人用诙谐幽默
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答案:C
(2)从本词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词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要结合全词,理解最后两句的含意,抓住关键
词进行分析。如“玉楼金阙慵归去”的“慵”是“懒惰,懒散”的意
思,表现了词人鄙薄名利的态度。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中,“梅花”
喻示着词人的高洁,“醉”字表现了其疏狂的品性。
答案:①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如“玉楼金阙慵归去”,表达
了就算是在华丽的天宫做官也懒得去的人生态度。②留恋自然,品行
高洁。词人借品行高洁的“梅花”来象征自己的品行。③行为疏放,
洒脱不羁。如“且插梅花醉洛阳”一句,表现了词人只想插枝梅花醉
倒在洛阳城中的洒脱不羁的性格。
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 9 -
莎 衣①
杨 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 ①莎衣: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遮雨。②饶:比。③紫绶金
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
真情流露。
B.前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将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表
现无遗。
C.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
憎与情操的高贵。
D.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
思新巧。
解析:B 项,颔联是人静景动,颈联是景静人动。
答案:B
(2)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句所写的内容看,
是对比手法,“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表现对平淡生活的热爱。
其中“紫绶金章”和“莎衣”又有象征意味,前者象征为官的富贵生
活,后者象征捕鱼砍柴的平淡生活。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 10 -
答案: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
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无论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
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
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
屣的思想。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 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色:雨云已不能覆盖整个天空,蓝天
一隅挂着一抹淡淡的白云。画面色彩鲜明,形象逼真。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鹊语声的清脆与残雷声的低沉形成对比,
又和谐统一,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C.“卧看星河尽意明”化用了杜牧《秋夕》中诗句“卧看牵牛织
女星”,表达了相近的情感。
D.这首诗写景善于捕捉变化的瞬间,从空间变化写到时间的推移,
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微妙多变的大自然。
解析:C 项,“表达了相近的情感”错,杜牧的诗句表达的是失宠
宫女夜不能寐,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寂寞凄凉;本诗表达的是诗人对雨
晴之夜的喜爱以及卧看星河的兴致勃勃。
答案:C
- 11 -
(2)全诗不着一个“喜”字,但喜悦之情蕴于写景叙事之中。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本题,要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首联,“天缺西南”“纤云不动”以白描绘实景,“江面清”“小滩横”
则对实景加以形容,景物融为一体,形象逼真。颔联,“衣犹湿”表现
了鹊的活泼可爱,“气未平”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拟人的手法
使诗句富有生气。二联共同描绘了雨晴之后的美好景色。颈联用叙事
抒发雨晴的喜悦。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
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六词,使诗
句具体可感。尾联两句,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尽意”二字,不仅描
绘了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体现了诗
人的兴致盎然。诗中虽未着一个“喜”字,但喜悦之情早已透过写景
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清丽自然,奇趣横生。
答案:①首联、颔联描绘了雨晴之后美好的景色。天空澄澈,鸟
儿迫不及待地报晴,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表达出诗人对美景的
喜爱之情。②颈联以叙事抒发雨晴之喜。暑热中雷雨送来了凉爽,雨
后微凉引起了睡意,但诗人不愿辜负自然,“急搜”“报”表明诗情胜
过了睡意,诗人要用诗句报答自然的美意。③尾联推想自己在雨后夜
晚卧看深邃高远的星空,虽是“无人共”,但并不孤单,而是兴致勃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 12 -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诗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
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
他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
“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
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解析:B 项,“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
“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
答案:B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
的情感。赠别诗常见的情感有: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
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
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
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
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
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友人能施
展才华。
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
- 13 -
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
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任答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2021-06-0714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2021-06-0713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32021-06-0711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22021-06-0712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2021-06-0714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2021-06-079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72021-06-0712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82021-06-0710页
- 202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第102021-06-0612页
- 高考语文总复习测试题+二轮专题复2021-06-05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