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00 KB
- 2021-06-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基础过关训练 25 六国论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赂.(lù)秦 暴.(bào)霜露 弥.(mí)繁
B.与.(yǔ)嬴 厥.(quē)先祖父 日削.(xuē)月割
C.殆.(dài)尽 洎.(jì)牧以谗诛 率.(shuài)赂秦
D.为.(wéi)国者 当.(dānɡ)与秦相较 荆棘.(j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破灭之道. (途径,道路,名词)
②六国互.丧 (交互,彼此,副词)
③不能独完. (完成,形容词)
④理固宜然. (这样,代词)
⑤义.不赂秦 (坚持大义,名词用作动词)
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胜,取胜,形容词)
⑦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如,连词)
⑧苟.以天下之大 (如果,假如,连词)
⑨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⑩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A.①②③④⑦⑧⑨ B.②③④⑤⑧⑨⑩
C.①③④⑥⑦⑨⑩ D.①②④⑤⑧⑨⑩
- 2 -
3.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
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C.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5.下列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 3 -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③⑥
7.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披坚.执锐.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
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
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
8.下面对《六国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史论,史论的目的不在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
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
立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
- 4 -
B.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不赂者以赂
者丧”这一中心论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达了作者明达
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主旨,语意
深切,发人深省。
C.本文是论说文,其结构的严密,论点的鲜明,堪称古议论文之
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
实为据,运用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分别从“赂秦”“不赂
秦”两类国家分析其弊端,又以假设申说如果六国不赂秦则不至于灭
亡,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
D.最后,借古讽今,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全文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而且首尾照应。
[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9~12 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
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
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
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 -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消灭
10.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
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是( )
①齐人勿附于秦 ②斯用兵之效 ③李牧连却之 ④燕赵处秦革
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11.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
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6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7 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后为郡督邮,
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
畜,宾客..多归附者。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
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
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
弟故旧。世祖即位,公孙述称帝于蜀。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
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
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礼飨官属甚
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因辞归。建武四年冬,援至洛阳,见世祖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
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帝甚壮之。十一年,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
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
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帝然之,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
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余口。援奏为置长吏..,缮城郭,开导水田,劝
以耕牧,郡中乐业。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军没,
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
- 7 -
用。遣援率中郎将马武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明
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
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B.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
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C.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
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D.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
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宾客,贵族官僚所养的勇士谋臣等门客,亦指依附于世家大族
的农民。文中指后者。
B.斛,一种量具,与“升、斗”同用来计量粮食的体积,三者之
中“斛”的容积最小。
C.长吏,指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文中指马援奏请设在金城用于
安民的高级官员。
D.弛刑,即弛刑徒,指解除枷锁的刑徒。除从事各种劳役外,多
被迫从军、戍边。
- 8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年少有志,慷慨大方。他自小就拥有大志向,后来在陇汉
间游牧的时候,显示出大丈夫气节,与人为善,尽散钱财。
B.马援理性冷静,善于识人。公孙述称帝后,隆重接待曾为同乡
的马援,以示热诚友好之意,马援却认为此人不值得信任。
C.马援虑事周全,富有远见。当朝臣议论放弃金城时,马援认为
金城城池牢固,土地肥沃,理应坚守不弃,得到皇帝认可。
D.马援忠贞爱国,老当益壮。武威将军刘尚攻打蛮夷失败,马援
主动请兵,以老迈之躯率军出征五溪,第二年春大破贼兵。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愍其老,未许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请简要说明马
援辞绝公孙述、归附汉世祖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基础过关训练 25 六国论
1.解析:A.暴 pù;B.厥 jué;D.当 tǎng,同“倘”。
答案:C
2.解析:③“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⑥“终”,坚
持到底,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D
3.解析:A.灭亡;B.逃亡的人;C.逃走;D.损失,与例句同。
答案:D
4.解析:A.暴露、显露;B.晒;C.暴露、显露;D.突然。
答案:AC
5.解析:B 是修饰关系。
答案:B
6.答案:D
7.解析:①⑤⑥⑩名词作状语,②⑧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④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B
8.解析:“不赂者以赂者丧”应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答案:B
- 10 -
9.解析:不免:不能幸免。
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1)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就成为秦国的一
个郡了,可惜它们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如果当初韩、楚、魏三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人不依附
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名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
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如果跟秦国人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13.答案:C
14.解析:“斛”容量最大。根据文中“谷数万斛”“守钱虏”
等信息,可知马援资财丰足,可推论“斛”不可能是容积最小的计量
器具。
答案:B
15.解析:公孙述的隆重接待并非为了“以示热诚友好之意”,
而是有炫耀、摆排场之意。
答案:B
16.答案:(1)(马援)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有重罪,马援可怜他
将他放了,于是逃亡到北地。
(2)皇帝怜惜他年老,没有答应他。马援跨上马鞍左顾右盼,表明(自
己)可以任用。
17.答案:①公孙述重排场,贪慕虚荣;②公孙述目光短浅,不
- 11 -
重人才(胸襟狭小、不分轻重等均可);③汉世祖宽宏大度,有高祖之风。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马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年少而有大
志,后来他做了郡的督邮,(马援)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有重罪,马
援可怜他将他放了,于是逃亡到北地。适逢大赦,于是他留下放牧,
有很多宾客归附于他。转游陇汉间,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
气,应当在穷困时更加坚定,年老时更加壮烈。”因为从事耕作放牧,
致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之后他感叹道:“凡是从农牧商业中
所获得的财产,贵在能施救济于人,否则就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
是将财产尽分散给了兄弟和旧友。世祖即位之后,公孙述在蜀地称帝。
马援平素与公孙述同乡,关系好,认为去到蜀地之后应当和平时一样
握手言欢,而公孙述拥着皇帝用的銮旗和旄骑,来延请马援入内,拜
见礼毕后,让马援到馆舍中,又为马援定做了粗布单衣,在宗庙中会
见百官,让他站在旧朋友的位置,掌管仪礼和宴会的官员都很多,想
以封侯大将军爵位授予马援。宾客们都乐于留下,马援晓示众人说:
“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殷勤礼让以迎国中有才能之士,以共商成
败,反而修饰仪表穿着,像木偶一样,此人怎么能长久留住天下人才
呢?”于是告辞回来。建武四年冬,马援到洛阳,见到世祖说:“天
下动荡,窃取名义称号的人多如牛毛。如今见到陛下您,心胸开阔气
量宏大,与高祖一样,就知道帝王自然有真的了。”帝非常赞赏他的
话。建武十一年,朝臣们认为金城在破羌西面,路途遥远多贼寇,建
议放弃它。马援进言说,破羌以西城池多很坚固,可以依靠凭借;那
- 12 -
里土地肥沃,便于灌溉。如果让羌族在湟中一代生活,那将会为害不
止,所以不能放弃。世祖认为他说得正确,于是诏令武威太守,命令
让金城的归附者悉数回去,回乡者有三千余人。马援奏请设置长吏,
修缮城郭,开挖水田,劝百姓耕牧,郡中百姓愉快地从事本业。二十
四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五溪蛮夷,军队遭到覆灭,马援因此又
请求出兵。马援这时已六十二岁,皇帝怜惜他年老,没有答应他。马
援跨上马鞍左顾右盼,表明(自己)可以任用。世祖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
马武等人,带领十二郡招募的勇士以及弛刑徒四万多人征讨五溪。第
二年春,大军到达临乡,遇贼攻县城,马援前往迎击,大破贼人,斩
获二千余人。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2021-06-073页
-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后2021-06-074页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必2021-06-0721页
-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2021-06-073页
- 北京市高中语文散文之部前事不忘后2021-06-072页
- 高中人教必修下册课后习题:16 阿房2021-06-078页
-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2021-06-073页
- 第20-23课第 20 课 六国论2021-06-0737页
-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2021-06-079页
-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6-07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