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00 KB
  • 2021-06-07 发布

2020高中语文 选练9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9)‎ 李仕才 一、基础巩固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径里逢迎 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B.楼高莫近危阑倚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 D.渐霜风凄惨 凄惨:寒冷逼人 ‎【解析】 A项,逢迎:相逢,相遇。‎ ‎【答案】 A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任凭 B.夜来幽梦忽还乡 幽梦:梦境隐约 C.料峭春风吹酒醒 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 D.何妨吟啸且徐行 且:连词,表递进 ‎【解析】 D项,且:表并列。‎ ‎【答案】 D ‎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  )‎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解析】 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 ‎【答案】 A ‎3.对下列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75302054】‎ A.“似花还似非花”,看其出手便自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 D.“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C.“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的“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 D.“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人在这里是以落红陪衬杨花,‎ 7‎ 盖无论万红凋零,抑或杨花飞尽,都意味着花事已尽,春色将逝。‎ ‎【解析】 C项中“暗示作者对杨花的厌弃”错,句子是一种反衬法,暗示作者对杨花的怜惜。‎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就会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解析】 A项《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此处是台湾老兵回归故乡。B项寄寓在诗句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D项指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75302055】‎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 ‎②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 ‎③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 ‎④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⑤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 A.③①④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⑤②①④③ D.⑤①④③②‎ ‎【解析】 ③①紧承首句,同时又有关联词相连;②⑤之间有“成分”相连;④为③①的总结句。‎ ‎【答案】 A ‎6.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________”;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________、米芾、________并称“四大家”。‎ ‎【答案】 欧苏 黄庭坚 蔡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75302056】‎ ‎(1)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 ‎(2)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成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 ‎(3)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却寄寓着自己悼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一韵,非同凡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5)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答案】 (1)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2)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3)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4)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5)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二、阅读提升层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醉翁操①‎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E.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如“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两句,也是以声写声。‎ 7‎ ‎【解析】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曲解文意,“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诵”,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C项错误。E项,“商声”“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 ‎【答案】 CE ‎(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                                ‎ ‎                                ‎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词的上片描绘了山谷空寂、明月皎洁、山风轻拂、夜露润物的美好景色,醉翁在这样的境界中弹奏的乐曲清琅、圆润,响彻空山,令词人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下片主要是抒情议论,醉翁的啸咏与流泉相应,醉翁逝去了,流泉仿佛在早晚幽咽,词人借山有时光亮、水有时回转与自己对醉翁的思念无尽对比,表达对醉翁的思念之悲。‎ ‎【答案】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 ‎【导学号:75302057】‎ 江城子·东武雪中送客①‎ 苏 轼 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 转头山②上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宽,何处是超然③?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栏。‎ ‎【注】 ①东武,密州(今山东诸城)。客指章传,苏轼在密州时,与其多有唱和。②转头山,在诸城县南。③超然,指超然台,苏轼在密州所修。‎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相从不觉又初寒。对樽前,惜流年”既包含着对往昔的留恋,又有离别的伤感。 ‎ B.“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突出了环境的寒冷,渲染了伤感的氛围,情与景交融。 ‎ C.“离亭”就是驿亭,它和南浦、灞桥、朱雀桥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 ‎ D.“雪意留君”是说天降大雪,有意留君,雪尚如此,那么作者留客之意更不待言。 ‎ ‎【解析】 C项,“朱雀桥”错,它不是古诗词中象征离别的意象。‎ ‎【答案】 C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析这首词的下阕。‎ ‎                                ‎ ‎                                ‎ 7‎ ‎                                ‎ ‎【答案】 ①下阕前五句虚写。从对方写起,设想客行未远,而思念之情已生,回看别离之地。②下阕最后三句实写。从自己写起,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对他的思念,然后刻画自己伫立离亭,倚栏远眺的形象。虚实结合,尽抒离愁别苦。‎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 苏 轼 尊酒②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③。珠帘十里卷香风④。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 ①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②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④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C.“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D.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句,感情深婉真挚。‎ ‎【解析】 A项,“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不准确,应该是奠定了悲喜交集的感情基调。‎ ‎【答案】 A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                                ‎ ‎                                ‎ ‎                                ‎ ‎【答案】 ①表达了词人在扬州席上与友人相逢时惊喜交加的感情;②抒发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苦,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 三、语言表达层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导学号:75302058】‎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________。‎ ‎①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②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③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④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幾道等 7‎ ‎⑤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 ‎⑥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A.①③⑤⑥②④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⑥④②③ D.①⑤⑥④②③‎ ‎【解析】 本题不仅考查了语言连贯的能力,也考查了宋词常识。题干已经按“北宋初中期”“北宋后期”分开,就要了解主要词人生活的时期,即北宋初中期:“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幾道等”,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具备了这样的常识,就很容易排除A、B。分析C、D项,则重点放在①与⑤的位置上,①⑤⑥是一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应该是由一个“在”领起。故其顺序为:⑤①⑥。故选C。‎ ‎【答案】 C ‎12.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如果说,苏东坡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敬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 ‎                                ‎ ‎                                ‎ ‎                                ‎ ‎【答案】 苏东坡的儒雅和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盖世才华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原因。‎ ‎13.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导学号:75302059】‎ ‎                                ‎ ‎                                ‎ ‎                                ‎ ‎【解析】 “前提”“基础”与“接受”“发表”的指向很明显,不要遗漏“接受”与“发表”之间的双向箭头所表达的信息。‎ ‎【答案】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 ‎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