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 MB
- 2021-06-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二 准确落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真题寻踪
年份
高考试卷
选择题
翻译题重要虚词
2013
山东卷
《
宋濂全集
》
因、于、而、乃
特殊句式,尝、盖
浙江卷
《
送丁琰序
》
且、也、则、之
其、于、而、奚
四川卷
《
元史
·
金履祥传
》
其、以、且、之
然、则、所
2012
广东卷
《
清史稿
·
陶澍传
》
为、之、所、以
而、其、于、已
湖南卷
《
自戒
》
为、之、以、其
虽、以为、犹、
乎、而、者也
2011
山东卷
《
管子
》
于、而、则、之
以、则、若、乎、其
考点思维精髓
对点精练
【
思路指津
】
①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解作
“
因为
”
的
“
以
”
,凡是能用
“
而
”
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②搭配法:表原因、解作
“
因为
”
的
“
以
”
,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
答案
(1)
连词
(2)
介词,因为
(3)
连词,因为
(4)
介词,把
(5)
介词,因为
【
思路指津
】
①意义辨析:
“
而
”
连接的两部分大多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同时出现,前一个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说明后一个
“
怎么样
”
,这时
“
而
”
表示修饰关系;如果两个动作行为出现有先有后,前一个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出现的手段、方式,不说明后一个
“
怎么样
”
,这时
“
而
”
表示承接关系。
②代入辨析:将表示修饰关系的
“
地
”“
着
”
与表示承接关系的
“
接着
”“
然后
”“
就
”
代入原句,看是否通顺、合理,哪个通顺、合理就属哪种关系。
答案
(1)B
(2)B
(3)A
(4)A
(5)A
(6)A
(7)B
(8)B
演练二:综合阅读型
(2013
·
山东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
~
7
题。
看松庵记
宋 濂
【
思路指津
】
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推断
(
联想课文语句
)
、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
(
同义复词、偏义复词
)
等方法。
解析
A
.
“
含辛茹苦
”“
茹毛饮血
”
中的
“
茹
”
都是
“
吃
”
的意思,据此推断
“
采之可茹
”
中的
“
茹
”
为
“
吃
”
的意思,该项正确。
B.
“
皆竞秀献状
”
是描写东、西、北面的山峰的,显然
“
秀
”
解释为
“
开花
”
不对,应是
“
美好,秀丽
”
的意思。
C.
“
被
”
可以联想
“
同舍生皆被绮绣
”“
将军身被坚执锐
”
等句,推断
C
项正确。
D.
“
狎
”
可以联想
“
稍近,益狎
”
,解释为
“
亲近而不庄重
”
,不过这里说章君看不起世俗之人的搅扰,不愿与他们接近,因此解释为
“
接近
”
正确。
答案
B
【
思路指津
】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根据语法结构、对应位置、特殊标志、语气表达并结合语境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
“
因
”
,第一个是副词,于是,就;第二个是介词,趁着,趁机。
B.
“
于
”
,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比。
C.
“
而
”
,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
D.
“
乃
”
,均为副词,表出乎意料,解释为
“
竟,却
”
。
答案
D
5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
(
)
①
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帖帖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
思路指津
】
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确围绕什么来筛选信息。
(2)
结合语境,一一排查。从原文中找到每一个选项,结合上下文判断它们表达的内容。
(3)
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暗换对象、答非所问等。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②是描写松树上的薜荔和女萝的。③是描写嘉树的。⑤是写章君在松树间歌吟的,重在描写章君。
答案
C
6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
形状如
“
箕筐
”
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
.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
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
.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
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
“
看松
庵
”
。
D
.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
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
思路指津
】
这类题一般以
“
选非
”
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
(
时间顺序颠倒
)
、无中生有、添枝加叶等。
解析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B.
“
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
在文中找不到依据,虽说章君因为这里风景优美适宜弹琴、下棋、喝酒而修建了环中亭,但并没有写他
“
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
。
答案
B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指津
】
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
“
信、达、雅
”
。同时要掌握
“
留
”
(
专有名词等
)
、
“
删
”
(
不译的虚词
)
、
“
补
”
(
省略成分
)
、
“
换
”
(
古词换今词
)
、
“
调
”
(
词序
)
、
“
选
”
(
词义
)
、
“
固
”
(
结构
)
、
“
意
”
(
意译
)
等翻译方法。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
(1)
“
负
”
是多义词,在这里可依据
“
背
”
的义项引申出
“
具有
”
;
“
尝
”
是副词,曾经;
“
植
”
是动词,建立;
“
见
”
是通假字,通
“
现
”
,显露;
“
自见
”
是宾语前置,即
“
显露自己
”
。
(2)
“
其
”
是代词,那些;
“
凌
”
是动词,联系
“
凌寒独自开
”
可推知是
“
冒着
”
的意思;
“
易
”
是多义词,这里是
“
改变
”
的意思;
“
非
……
耶
”
是固定句式,译为
“
不是
……
吗
”
;
“
是
”
是代词,这样,后省略
“
之
”
,合在一起翻译为
“
因此
”
;
“
自厉
”
,宾语前置,即
“
激励自己
”
;
“
志
”
是多义词,结合语境解释为
“
志向
”
;
“
若
”
,动词,像,好像。
答案
(1)
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帜敲响战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
(2)
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
【
参考译文
】
龙泉多高山,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各山更是特别高,其中有一座四面高耸中间低洼的山,形状像个筐,人们于是称它为
“
匡山
”
。山上有很多苍松,充满视野,高入云端,鲜绿照人,就像洗过的一样。松树上有薜荔和女萝类的野生植物缠绕,
(
这些植物
)
横向延伸几丈远,颜色嫩绿犹如可餐。松树根上生长的茯苓,像羹斗那么大,和黄精、前胡以及牡鞠的幼苗混杂在一起,采来可以吃。
我的朋友章三益很喜欢这座山,在山里新建了一座草屋。草屋西南若干步远的地方,有两个深潭,深潭里有蛟龙。云气
(
从深潭
)
慢慢往上升腾,顷刻间就弥漫了整个山谷,它的颜色是纯白色的,好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风从东边吹来,云气就飘走了,章君为此又
(
在这里
)
建造了烟云万顷亭。草屋的东北又若干步远的地方,山势更加高耸,山峰和山峦也更加陡峭,气势好像要连接天空。向南望去闽中几百里的地方,美丽的树木就像荠菜紧贴在地上,章君为此又
(
在这里
)
修建了唯天在上亭。草屋的正南又若干步远的地方,光线明亮,地势开阔,空气清爽洁净,东面、西面、北面的各个山峰,都竞相呈现美丽的山势,令人喜爱,玩赏不够,加之在这里可以弹琴可以下棋,可以带上酒器而饮酒,没有什么不适宜的,章君为此又
(
在这里
)
修建了环中亭。
章君在写诗作画的空闲时间里,披上披风,拄着竹杖,遍游三亭。回去坐在草屋里,回头凝望山上的苍松,
(
它们
)
就像善士、伟人一样在他的左右拱手作揖。章君注视的时间长了,精神专注聚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好像在千年前正与古代的英雄豪杰对话。章君高兴极了,起来穿上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每天在诸多松树间歌唱吟咏,木屐合着节拍发出清脆的声音,与歌声相应和。苍松好像理解章君的心意,也隐约发出笙箫般的音乐来使他快乐。章君赞叹说:
“
这是我得到了看松的乐趣了。
”
于是用
“
看松
”
来给他的草屋命名。
龙泉的一些有名望的人,听说后质疑说:
“
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帜敲响战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竟然用
‘
看松
’
来给他的草屋命名,好似隐居的人的做法,是看不起世人的搅扰因而不愿与他们接近呢,还是认为这些人不值得结交从而只去喜欢松树呢?
”
金华的宋濂
(
我
)
私下里却不这样认为。在植物之中,禀性正直有刚强气节的,只有松树具备这些品质。
(
我
)
曾经对此深思:春天回暖,不论是根部蕴藏力量的大树还是积蓄力量的草根,没有不枝繁叶茂呈现一时的美丽的。
等到秋高气爽,霜降下来以后,叶子就都变黄陨落而没有剩余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隐居,与松树结为朋友,就严格要求自己像松树一样卓异独立;等到他为了时局而出山,
(
依然
)
刚毅坚贞严格要求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议论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最终能够建功立业从而恩泽百姓,从一开始就未曾与松柏的个性有过悖离。有的人不理解,牵强地说章君忘记了世人,从而质疑他隐居匡山,怎么可以呢?
利用组词造句规律辨虚词
文言文用词造句有一定的规律。文言虚词在文中所在位置不同,用法和意义也就不同。例如
“
以+动
”
的时候,
“
以
”
字当连词用。
“
以+名词、代词
”
时,
“
以
”
当介词用。如
“
以夸诸戎狄
”
,
“
以
”
在动词
“
夸
”
之前,
“
以
”
是连词。
“
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
,
“
以
”
后面有名词
“
财物
”
,
“
以
”
是介词,
“
用、拿
”
的意思。
技巧强化
比较句中作用辨虚词
在不同的语句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如
“
之
”
字,在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中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在
“
何厌之有
”
中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在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中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观察位置辨析虚词
这是一种最直观的方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常常能说明它的词性、在句子中的意义等。虚词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了它不同的语法功能。如虚词
“
其
”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
“
秦王恐其
(
代词
)
破璧
”
;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
“
吾其
(
副词
)
还也
”
。
分析语法结构辨虚词
在不同的句子中,虚词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它与其他词组合的关系不同,所起的实际作用也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什么词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也是稳定的,只要分析出词的用法,那么词的意义就明白了。
利用语境判断用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这些解释和用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失分探源
易错点一 意义、用法分辨不清
【
应对策略
】
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不可以乱用。文言虚词的
“
意义
”
是由其
“
用法
”
产生的,所以,考生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
“
用法,意义,有主有从
”
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基本的思维过程应该是
“
看句位
—
辨词性
—
析用法
—
比语意
”
。
辨症施治
易错点二 不善比较、验证
【
应对策略
】
认定其一,代入定夺。此方法尤其适用于
“
课内课外,两相比照
”
的命题类型。考生如果能够认定选自课文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可以把这种
“
意义和用法
”
代入选项中的另一语句中,如果能够使其语意通顺,就可以判定这两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反之,则不同。
点击此处进入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考点2 2021-06-0834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 考点3 2021-06-0731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3 考点22021-06-0729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考点3 2021-06-0729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考点12021-06-0738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7 考点5 2021-06-0749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考点5 2021-06-0725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论述类、实2021-06-0726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 考点42021-06-0547页
-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传记讲评阅2021-06-05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