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0 KB
- 2021-06-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平面与平面垂直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经过平面α外一点和平面α内一点与平面α垂直的平面有( )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1个或无数个
D [当两点连线与平面α垂直时,可作无数个垂面,否则,只有1个.]
2.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能得出α⊥β的一个条件是( )
A.m⊥n,m∥α,n∥β B.m⊥n,α∩β=m,n⊂α
C.m∥n,n⊥β,m⊂α D.m∥n,m⊥α,n⊥β
C [因为n⊥β,m∥n,所以m⊥β,又m⊂α,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α⊥β.]
3.如图所示,平面PAD⊥矩形ABCD,且PA⊥AB,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PD⊥BD B.PD⊥CD
C.PB⊥BC D.PA⊥BD
A [若PD⊥BD,则BD⊥平面PAD,
又BA⊥平面PAD,则过平面外一点有两条直线与平面垂直,不成立,故A不正确;
因为平面PAD⊥矩形ABCD,且PA⊥AB,所以PA⊥矩形ABCD,所以PA⊥CD,AD⊥CD,
所以CD⊥平面PAD,所以PD⊥CD,
同理可证PB⊥BC.
因为PA⊥矩形ABCD,
所以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得PA⊥BD.故选A.]
4.如图,AB是圆的直径,PA垂直于圆所在的平面,C是圆上一点(不同于
A,B)且PA=AC,则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 )
A.60° B.30°
C.45° D.15°
C [由条件得:PA⊥BC,AC⊥BC.又PA∩AC=A,所以BC⊥平面PAC,所以∠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在Rt△PAC中,由PA=AC,得∠PCA=45°.]
5.(多选题)如图,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A.BC∥平面PDF
B.DF⊥平面PAE
C.平面PDF⊥平面PAE
D.平面PDE⊥平面ABC
ABC [由题意,知BC∥DF,所以BC∥平面PDF,故结论A成立;易证BC⊥平面PAE,又BC∥DF,所以DF⊥平面PAE,平面PDF⊥平面PAE,故结论B,C均成立;点P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ABC的中心,不在中位线DE上,故结论D不成立.]
二、填空题
6.如图所示,平面α⊥平面β,在α与β交线上取线段AB=4,AC,BD分别在平面α和β内,AC⊥AB,BD⊥AB,AC=3,BD=12,则CD=________.
13 [连接BC.因为BD⊥AB,α⊥β,α∩β=AB,所以BD⊥α.因为BC⊂α
,所以BD⊥BC,所以△CBD是直角三角形.
在Rt△BAC中,BC==5.
在Rt△CBD中,CD==13.]
7.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D,沿BD将△A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连接AC,则在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中,互相垂直的平面的对数为________.
3 [因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B⊥BD,所以AB⊥平面BCD.所以平面ABC⊥平面BCD.因为AB⊥BD,AB∥CD,所以CD⊥BD.又因为平面ABD⊥平面BCD,所以CD⊥平面ABD,所以平面ACD⊥平面ABD,共3对.]
8.若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BC和△ABC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A=,那么二面角PBCA的大小为________.
90° [取BC的中点O,连接OA,OP(图略),则∠PO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OP=OA=,PA=,所以△POA为直角三角形,∠POA=90°.]
三、解答题
9.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已知AB=AD,E是AD的中点,沿BE将△ABE折起至△A′BE的位置,使A′C=A′D,求证:平面A′BE⊥平面BCDE.
[证明] 如图所示,取CD的中点M,BE的中点N,连接A′M,A′N,MN,则MN∥BC.
因为AB=AD,E是AD的中点,
所以AB=AE,即A′B=A′E.
所以A′N⊥BE.因为A′C=A′D,所以A′M⊥CD.
在四边形BCDE中,CD⊥MN,
又MN∩A′M=M,所以CD⊥平面A′MN.
所以CD⊥A′N.
因为DE∥BC且DE=BC,
所以BE必与CD相交.
又A′N⊥BE,A′N⊥CD,
所以A′N⊥平面BCDE.
又A′N⊂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平面BCDE.
10.如图,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M是上异于C,D的点.
(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在线段AM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MC∥平面PBD?说明理由.
[解] (1)证明:由题意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线为CD.
因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故BC⊥DM.
因为M为上异于C,D的点,且DC为直径,所以DM⊥CM.
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
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
(2)存在.当P为AM的中点时,MC∥平面PBD.
理由如下: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P(图略).
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AC的中点.
又P为AM的中点,所以PO∥MC.
而PO⊂平面PBD,MC⊄平面PBD,所以MC∥平面PBD.
11.(多选题)如图,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点C是圆周上异于点A,B的任一点,则下列结
论中正确的是( )
A.PC⊥BC
B.AC⊥平面PBC
C.平面PAB⊥平面PBC
D.平面PAC⊥平面PBC
AD [因为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所以PA⊥BC.又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所以BC⊥AC.又PA∩AC=A,所以BC⊥平面PAC,从而PC⊥BC,所以A正确;因为BC⊂平面PBC,所以平面PAC⊥平面PBC,所以D正确.易验证B,C均不成立,故选AD.]
1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AB=PA.若BC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使得PQ⊥QD,则此时二面角APDQ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C [如图,连接AQ,因为BC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使得PQ⊥QD,所以BC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使得AQ⊥QD,则在平面ABCD中,以AD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C相切且Q为切点,设AD的中点为O,则QO⊥AD,可得QO⊥平面PAD,作OH⊥PD交PD于点H,连接QH,则∠OHQ是二面角APDQ的平面角,设AB
=PA=a,则AD=2a,在Rt△QOH中,OH=,QH=,所以cos∠OHQ==,所以二面角APDQ的余弦值为,故选C.
]
13.如图,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的边AB,AC的中点分别为E,F,将△AEF沿EF折起至△A′EF位置,使平面A′EF⊥平面BEFC,则A′B=________.
a [如图,取BC的中点N,连接AN交EF于点M,连接A′M,BM,则A′M⊥EF.∵平面A′EF⊥平面BEFC,∴A′M⊥平面BEFC,∴A′M⊥BM.∵AM=MN=AN=a,
∴A′M=a.在Rt△MNB中,MB2=MN2+NB2=a2.在Rt△A′MB中,A′B==a.]
14.(一题两空)已知正三棱锥PABC的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则二面角PABC的正切值是______,点A到侧面PBC的距离是________.
2 [如图,作PO⊥底面ABC于点O,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D,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E,连接PE,PD,则PE⊥AB,CE⊥AB,∴∠PEO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正三棱锥PABC的高为2,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PO=2,∠PBO=45°,∠POB=90°,∴BO=CO=2,EO=1,∴二面角PABC的正切值为tan∠PEO==2.易得BD=3,BC=2,∴S△ABC=×2×3=3.易知PD=,∴S△PAC=×2×=.设点A到侧面PBC的距离为h,∵VPABC=VAPBC,∴×3×2=××h,解得h=,∴点A到侧面PBC的距离为.]
15.已知△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λ(0<λ<1).
(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
(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
[解] (1)证明:因为AB⊥平面BCD,
所以AB⊥CD.
因为CD⊥BC,且AB∩BC=B,
所以CD⊥平面ABC.
又==λ(0<λ<1),
所以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CD,所以EF⊥平面ABC.又EF⊂平面BEF
,所以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
(2)由(1)知,EF⊥BE,
又平面BEF⊥平面ACD,平面BEF∩平面ACD=EF,
所以BE⊥平面ACD,所以BE⊥AC.
因为BC=CD=1,∠BCD=90°,∠ADB=60°,
AB⊥平面BCD,
所以BD=,AB=tan 60°=,
所以AC==,
由AB2=AE·AC得AE=,
所以λ==,
故当λ=时,平面BEF⊥平面ACD.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选修4-4教学课件2021-06-1514页
- 2020高中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20 平面2021-06-155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2_2_1直线与平面2021-06-156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2021-06-1513页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A2021-06-1529页
- 2012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综合测试2021-06-156页
- 2020高中数学 模块综合测评(一)新人2021-06-157页
- 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参数方程一第2021-06-155页
- 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1_3_3 函数的2021-06-1530页
- 2020高中数学 第三章 统计案例 32021-06-15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