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 MB
  • 2021-06-16 发布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数 学(理科) 本试卷满分 150 分,共 6 页,答卷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 码粘贴区. 2. 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 22 题~第 23 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 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2 4 3 0A x x x    ,  2 4B x x   ,则 A B  ( ) A.  1,3 B.  1,4 C.  2,3 D.  2,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出集合 A ,利用并集的定义可求得集合 A B . 【详解】    2 4 3 0 1,3A x x x     ,  2 4B x x   ,因此,  1,4A B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并集的计算,同时也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考查计算能力,属于 基础题. 2.已知 ,a bR ,i 是虚数单位,若 a i 与 2 bi 互为共轭复数,则 2i =a b ( ) - 2 - A. 3+4i B. 5+4i C. 3 4i D. 5 4i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 a﹣i 与 2+bi 互为共轭复数,可求出 a,b 的值,代入(a+bi)2 进一步化简求值,则答案可 求. 【详解】∵a﹣i 与 2+bi 互为共轭复数, ∴a=2,b=1. 则(a+bi)2=(2+i)2=3+4i. 故选 A. 【点睛】利用复数相等求参数: , ( , , , R)a bi c di a c b d a b c d       . 3.双曲线 2 2 14 x y  的渐近线方程是( ) A. 1 2y x  B. 2y x  C. 1 4y x  D. 4y x  【答案】A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公式求解. 详解:由题得双曲线的 a=2,b=1,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1 .2 by x xa     故答案为 A 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2)双 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渐近线方程为 by xa   ,双曲线 2 2 2 2 1( 0, 0)y x a ba b     的渐 近线方程为 ay xb   . 4.欧拉公式 cos sinixe x i x  (i 为虚数单位)是由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发明的,他将指数 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它在复变函数论里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数学中的天桥”.根据欧拉公式可知, 3ie 表示的复数在复平面中位于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 3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欧拉公式 cos sinixe x i x  ,化简 3ie 的表达式,通过三角函数的符号,判断复数的对应 点所在象限即可. 【详解】因为欧拉公式 cos sin (ixe x i x i  为虚数单位), 所以 3 cos3 sin3ie i  ,因为3 ( 2  , ) , cos3 0 ,sin3 0 , 所以 3ie 表示的复数在复平面中位于第二象限.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欧拉公式的应用,三角函数的符号的判断,考查是基本知识,属于基础题. 5.设函数 21 log (2 ), 1( ) , 1x x xf x e x      ,则 ( 2) (ln 6)f f   ( ) A. 3 B. 6 C. 9 D.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段函数的解析式,结合指数幂与对数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函数 21 log (2 ), 1( ) , 1x x xf x e x      , 则 ln6 2( 2) (ln 6) 1 log [2 ( 2)] 1 2 6 9f f e         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求解,以及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运算的综合应用, 着重考查运算与求解能力.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na 为等比数列, 1 5 16a a  , 3 4 12a a  ,则 7a  ( ) A. 16 B. 32 C. 64 D. 256 【答案】C 【解析】 【分析】 - 4 - 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3 4a  ,结合 3 4 12a a  ,可得 4 8a  ,公比 2q = ,从而可得结 果. 【详解】由 1 5 16a a  ,得 2 3 16a  ,又各项均为正数,所以 3 4a  , 由 3 4 12a a  ,得 4 8a  , 所以公比 4 3 8 24 aq a    ,所以 7 3 4 7 3 4 2 64a a q    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7.已知某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函数中,图像最契合的函数是( ) A.  sin x xy e e  B.  sin x xy e e  C.  cos x xy e e  D.  cos x xy e e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 0x  时的函数值,即可选择判断. 【详解】由图可知,当 0x  时, 0y  当 0x  时,  sin x xy e e  2 0sin  ,故排除 A ; 当 0x  时,  sin x xy e e  0 0sin  ,故排除 B ; 当 0x  时,  cos x xy e e  0 1 0cos   ,故排除C ; 当 0x  时,  cos x xy e e  2 0cos  ,满足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像的选择,涉及正余弦值的正负,属基础题. - 5 - 8.已知关于某设各的使用年限 x(单位:年)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 y(单位:万元)有如下的 统计资料, x 2 3 4 5 6 y 2. 2 3.8 5. 5 6.5 7.0 由上表可得线性回归方程  0.08y bx  ,若规定当维修费用 y>12 时该设各必须报废,据此 模型预报该设各使用年限的最大值为( ) A. 7 B. 8 C. 9 D. 10 【答案】C 【解析】 试 题 分 析 : 由 已 知 表 格 得 : 1 (2 3 4 5 6) 45x       , 1 (2.2 3.8 5.5 6.5 7.0) 55y       , 由于线性回归直线恒过样本中心点 ,x y ,所以有:5 4 0.08b  ,解得: 1.23b  , 所以线性回归方程 1.23 0 8ˆ .0y x  , 由 12y  得:1.23 0.08 12x   解得: 9.69x  , 由于 *x N , 所以据此模型预报该设备使用年限的最大值为 9. 故选 C. 考点:线性回归. 9.已知点 P 在抛物线 2: 4C y x 上,过点 P 作两条斜率互为相反数的直线交抛物线C 于 A 、 B 两点,若直线 AB 的斜率为 1 ,则点 P 坐标为( ) A.  1,2 B.  1, 2 C.  2,2 2 D.  2, 2 2 - 6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点  0 0,P x y 、  1 1,A x y 、  2 2,B x y ,求得直线 AB 的斜率为 1 2 4 1ABk y y    ,可得 1 2 4y y   ,再由直线 PA 和 PB 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可求得 0y 的值,进而可求得 0x 的值,由 此可求得点 P 的坐标. 【 详 解 】 设 点  0 0,P x y 、  1 1,A x y 、  2 2,B x y , 则 直 线 AB 的 斜 率 为 1 2 2 2 1 2 1 2 4 1 4 AB y yk y y y y      ,可得 1 2 4y y   , 同理可得直线 PA 的斜率为 0 1 4 PAk y y   ,直线 PB 的斜率为 0 2 4 PBk y y   , PA PBk k  ,所以,   0 1 0 2 0y y y y    ,则 1 2 0 22 y yy    , 2 0 0 14 yx   , 因此,点 P 的坐标为  1,2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抛物线中直线的斜率关系求点的坐标,考查点差法的应用,属于中等 题. 10.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 A , 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 M , N , P 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 点,能得出 / /AB 平面 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 7 - 【分析】 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判断①的正确性.利用线面相交来判断②③的正确性,利用线线平行来判断 ④的正确性. 【详解】对于①,连接 AC 如图所示,由于 / / , / /MN AC NP BC ,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可知平面 / /MNP 平面 ACB ,所以 / /AB 平面 MNP . 对于②,连接 BC 交 MP 于 D ,由于 N 是 AC 的中点,D 不是 BC 的中点,所以在平面 ABC 内 AB 与 DN 相交,所以直线 AB 与平面 MNP 相交. 对于③,连接 CD ,则 / /AB CD ,而 CD 与 PN 相交,即 CD 与平面 PMN 相交,所以 AB 与 平面 MNP 相交. 对于④,连接 CD ,则 / / / /AB CD NP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 / /AB 平面 MNP . - 8 - 综上所述,能得出 / /AB 平面 MNP 的图形的序号是①④. 故选:C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11.已知函数    sin 0, 2f x x           ,其图象与直线 1y  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  ,若对 ,24 3x       ,不等式   1 2f x  恒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6       B. ,12 3       C. ,6 3       D. ,6 2     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函数  y f x 的最小正周期,可求得 2  ,由 ,24 3x      可求得 2212 3x        ,再由 2 2     求出 12   和 2 3   的取值范围,由题意可 得出关于实数 的不等式组,进而可求得实数 的取值范围. 【详解】由于函数  y f x 的图象与直线 1y  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 , 则函数  y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 , 2 2T    ,    sin 2f x x    , 当 ,24 3x      时, 2212 3x        , 2 2     , 5 7 12 12 12       , 2 7 6 3 6      , - 9 - 由于不等式   1 2f x  对 ,24 3x       恒成立,所以 12 6 2 5 3 6           ,解得 12 6    . 因此, 的取值范围是 ,12 6  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三角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同时也考查了利用正弦型函数的周期求参 数,解答的关键在于求得 12   和 2 3   的取值范围,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2.已知三棱锥 P ABC ,面 PAB  面 ABC , 4PA PB  , 4 3AB  , 120ACB  , 则三棱锥 P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 ) A. 20 B. 32 C. 64π D. 8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点 P 作 PD AB ,根据面 PAB  面 ABC ,则 PD  面 ABC ,再根据 4PA PB  ,则 PAB△ 外接圆的圆心在 PD 上,求得 PAB△ 外接圆的半径,再由 PD=2,从而得到其外接圆的 圆心到面 ABC 的距离,再求得 ABC 外接圆的半径,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球的半径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 设 PA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1O ,半径为 1r ,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2O ,半径为 2r , 三棱锥 P ABC 外接球球心为 O ,半径为 R , - 10 - 过点 P 作 PD AB , 因为面 PAB  面 ABC , 所以 PD  面 ABC , 又因为 4PA PB  所以 1O 在 PD 上, 因为 4 3AB  ,所以 2 3AD  , 2PD  , 所以 2 3 3cos 4 2 ADPAD PD    ,  0,PAD   , 6PAD   , 所以 1 42 81sin 2 PBr PAD   ,则 1 1 4r O P  , 所以 1 2O D  , 2 1 2OO O D  所以   2 4 32 8sin 3 2 ABr ACB ,则  2 2 4r O A , 所以   2 2 2 2 2 5R OO O A , 所以三棱锥 P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  224 4 2 5 80S R 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还考查了空间想象和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 档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 题~第 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2 题~第 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 13.设向量  2,4a  r 与向量  ,6b x 共线,则实数 x 等于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 11 - 【分析】 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公式,列式求解. 【详解】因为向量  2,4a  r 与向量  ,6b x 共线, 所以 2 6 4 0 3x x     ,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共线的坐标公式,属于基础题. 14.已知 5ax x     的展开式中含 3x 的项的系数为 30,则 a 的值为______. 【答案】 6 【解析】 【分析】 根据所给的二项式,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写出第 1r  项,整理成最简形式,令 x 的指 数为 3 求得 r ,再代入系数列方程求出结果. 【 详 解 】 解 : 因 为 5ax x     的 展 开 式 的 通 项 公 式 为 : 5 5 2 1 5 5( ) r r r r r r r aC a xxT x C              , 令5 2 3 r ,则 1r  , ∴ 5ax x     的展开式中含 3x 的项的系数为: 1 1 5( ) 5 30a C a     , 6a   . 故答案为: 6 . 【点睛】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写出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基 础题. 15.数列 na 满足 1 ( 1)n n na a n    ,则 na 的前 8 项和为______. 【答案】20 【解析】 【分析】 利用递推数列分别列出 1,2, ,8n   的等式,利用等式的加减即可求得前 8 项的和. - 12 - 【详解】数列 na 满足 1 ( 1)n n na a n    , 2 1 1a a   , 3 2 2a a  , 4 3 3a a  , 5 4 4a a  , 6 5 5a a  , 7 6 6a a  , 8 7 7a a  , 可得 1 3 1a a  , 2 4 5a a  , 5 7 1a a  , 6 8 13a a  ,  1 2 3 4 5 6 7 8 20a a a a a a a a        . 故答案为:20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公式、数列求和,属于基础题. 16.已知函数 ( ) ln 2 exf x x   ,则 ( ) (2 )f x f x  值为______;若 19 1 19( )10k kf a b        , 则 2 2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1). 2 (2). 1 2 【解析】 【分析】 空一: (2 )( ) (2 ) ln ln2 2 (2 ) ex e xf x f x x x       ,化简计算即可; 空二:由已知19( ) 10 1 1 2 19 0 10a b 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又 19 1819( ) 10 10 1 10a b 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两式相加,利用空一的结论计算可得 a b的值,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 2 2a b 的最小值. 【详解】解:由已知 2(2 ) (2 )( ) (2 ) ln ln ln ln 22 2 (2 ) 2 ex e x ex e xf x f x ex x x x                ; 又19( ) 10 1 1 2 19 0 10a b 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①, 则 19 1819( ) 10 10 1 10a b 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②, - 13 - 1 19 2 18 10 10 210 10 10 10 10 10         , 1 19 2 18 10 10 210 10 10 10 10 10f f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则①+②可得 19 138( ) 19 19 2 3810 10a b f f                  , 1a b   , 2 2 2a b ab Q ,  2 2 2 22 2a b a b ab      2 2 2 1 2 2 aa b b   , 当且仅当 1 2a b  时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2; 1 2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值的求法,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 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 ABC 中,内角 A ,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 c ,且  2 2 2(2 ) 2 cosa c a b c abc C    . (Ⅰ)求角 B 的大小; (Ⅱ)若 1a  , 3b  ,求 ABC 的面积. 【答案】(Ⅰ) 3B  (Ⅱ) 3 2 【解析】 【分析】 ( Ⅰ ) 由 条 件 结 合 余 弦 定 理 可 得 (2 )cos cosa c B b C  , 然 后 可 得 (2sin sin )cos sin cosA C B B C  ,然后得出 1cos 2B  即可; - 14 - (Ⅱ)利用正弦定理求出角 A ,然后可得出角C ,然后利用 in1 2 sS ab C 算出即可. 【详解】(Ⅰ)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a b c ac B   , 又因为  2 2 2(2 ) 2 cosa c a b c abc C    , 所以 (2 )cos cosa c B b C  ,所以 (2sin sin )cos sin cosA C B B C  , 所以 2sin cos sin( ) sinA B B C A   , 因为sin 0A  ,所以 1cos 2B  , 因为  0,B  ,所以 3B  . (Ⅱ)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a b A B  , 所以 sin 1sin 2 a BA b   , 因为 a b ,所以 6A  ,所以 2C  所以 1 1 3sin 1 3sin902 2 2S ab C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较简单. 18.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 ABCP 中, D 为 PA 的中点, PA AB , / /CD AB ,且 2 4PA CD AB   .将此平面四边形 ABCP 沿 CD 折成直二面角 P DC B  ,连接 PA 、 PB 、 BD . (Ⅰ)证明:平面 PBD 平面 PBC ; (Ⅱ)求直线 AB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见解析(Ⅱ) 6 6 - 15 - 【解析】 【分析】 (Ⅰ)通过证明 PD BC , BD BC 可得 BC ⊥平面 PBD ,进而可证明平面 PBD 平面 PBC ; (Ⅱ)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m  以及 AB  ,通过向量的 夹角公式可得直线 AB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解:(Ⅰ)因为 PD DC , AD DC , 所以直二面角 P DC B  的平面角为 90PDA   , 则 PD  平面 ABCD ,又 BC 平面 ABCD , 所以 PD BC , 又  22 2 22 2 2 2, 2 4 2 2 2, 4BD BC DC        , 则 2 2 2BD BC DC  即 BD BC ,而 PD BD D  , BD  平面 PBD , PD  平面 PBD , 故 BC ⊥平面 PBD ,因为 BC 平面 PBC , 所以平面 PBD 平面 PBC ; (Ⅱ)由(Ⅰ)知, PD DA , PD DC , DC DA ,则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如图所示, 则  2,0,0A ,  2,2,0B ,  0,4,0C ,  0 0 2P , , ,  2,2,0BC   ,  2,2, 2PB   ,设平面 PBC 的法向量为  , ,m x y z , 则 2 2 0 2 2 2 0 BC m x y PB m x y z                 , 令 1x  ,得平面 PBC 的一个法向量  1,1,2m  , 又  0,2,0AB  , 则得 2 6cos , 62 6 m ABm AB m AB          , 记直线 AB 与平面 PBC 所成角为 ,则知 6sin cos , 6m AB    , - 16 - 故所求角的正弦值为 6 6 .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空间向量法求线面角,考查学生计算能力,是中档 题. 19.在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的过程中,环保部门对某市市民进行了一次垃圾分类知识的网 络问卷调查,每一位市民仅有一次参加机会,通过随机抽样,得到参加问卷调查的 1000 人的 得分(满分:100 分)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30,40  40,50  50,60  60,70  70,80  80,90  90,100 频数 25 150 200 250 225 100 50 (Ⅰ)已知此次问卷调查的得分 Z 服从正态分布  2,14.5N  ,  近似为这 1000 人得分的平 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请利用正态分布的知识求  36 79.5P Z  ; (Ⅱ)在(Ⅰ)的条件下,环保部门为此次参加问卷调查的市民制定如下奖励方案: (i)得分不低于  的可以获赠 2 次随机话费,得分低于  的可以获赠 1 次随机话费; (ii)每次赠送的随机话费和相应的概率如下表.现市民甲要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记 X 为该市 民参加问卷调查获赠的话费,求 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赠送的随机话费(单位:元) 20 40 - 17 - 概率 3 4 1 4 附:若  2,X N   ,则   0.6827P X        ,  2 2 0.9545P X        ,  3 3 0.9973P X        . 【答案】(Ⅰ)0.8186(Ⅱ)见解析, 75 2 【解析】 【分析】 (Ⅰ)由题意求出 65  ,进而  50.5 79.5 0.6827P Z   ,  36 94 0.9545P Z   , 由此能求出  36 79.5P Z  ; (Ⅱ)由题可知     1 2P Z P Z     ,获奖券面值 X 的可能取值为 20,40,60,80, 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由此能求出 X 的分布列和  E X . 【详解】(Ⅰ)由题意可得 35 25 45 150 55 200 65 250 75 225 85 100 95 50 651000                , 又 210 14.5   , ∴36 65 29 65 2 14.5 2        , 79.5 65 14.5      , 94 65 29 65 2 14.5 2        ,50.5 65 14.5      ,  50.5 79.5 0.6827P Z    ,  36 94 0.9545P Z   , ∴ (36 79.5) ( 2 )P Z P Z          ( 2 ) ( )P Z P Z             ( 2 2 ) ( ) 2 P X P X                0.9545 0.6827 0.81862   ; (Ⅱ)根据题意,可得出随机变量 X 的可能取值有 20、40、60、80 元, 由题可知     1 2P Z P Z     , 则 1 3 3( 20) 2 4 8P X     , 1 1 1 3 3 13( 40) 2 4 2 4 4 32P X        , - 18 - 1 1 3 3( 60) 2 2 4 4 16P X       , 1 1 1 1( 80) 2 4 4 32P X      , 所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 X 20 40 60 80 P 3 8 13 32 3 16 1 32 所以,随机变量 X 的数学期望为   3 13 3 1 7520 40 60 808 32 16 32 2E X 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的求法及应用,考 查正态分布、相互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20.已知函数    ln 1 1f x x x a x a     . (Ⅰ)讨论  f x 的单调性; (Ⅱ)若 1x  ,不等式   1f x  恒成立,求整数 a 的最大值. 【答案】(Ⅰ)单调递减区间为 20, ae  ,单调递增区间为 2 ,ae   ;(Ⅱ)3 . 【解析】 【分析】 (Ⅰ)求出函数  y f x 的定义域和导数,分析导数的符号变化,由此可求得函数  y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和单调递减区间; (Ⅱ)当 1x  时,由   1f x  可得出 ln 1 x x xa x   ,设   ln 1 x x xh x x   ,利用导数求出函 数  y h x 在区间  1, 上的最小值,由此可求得整数 a 的最大值. 【详解】(Ⅰ)因为函数  y f x 的定义域为 0,  ,   ln 2f x x a    , 令   0f x  ,解得 20 ax e   ;令   0f x  ,解得 2ax e  . 所以,函数  y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20, ae  ,单调递增区间为 2 ,ae   ; (Ⅱ)当 1x  时,由   1f x  可得  ln 1 0x x x a x    ,即 ln 1 x x xa x   , - 19 - 设   ln 1 x x xh x x   ,    2 ln 2 1 x xh x x     . 设   ln 2g x x x   ,当 1x  时,   1 11 0xg x x x      , 则函数  y g x 在 1, 单调递增. 又  3 1 ln3 0g    ,  4 2 ln 4 0g    ,则函数  y g x 在 3,4 存在唯一零点 0x 满足  0 0 0ln 2 0g x x x    , 则当  01,x x 时,   0g x  ,即   0h x  ,此时函数  y h x 单调递减; 当  0 ,x x  时,   0g x  ,即   0h x  ,此时函数  y h x 单调递增, 所以,      0 0 0min 0 1 ln 1 x xh x h x x    . 又因为 0 0ln 2 0x x   ,则    0 0 0 0 0 1 1 x xh x xx   , 因为  0 3,4x  ,则  0 (3,4)a h x  ,则整数 a 的最大值为3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区间,同时也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不等式恒 成立问题,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 21.已知离心率为 2 2e  的椭圆Q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上下顶点分别为  0,1A ,  0, 1B  ,直线l :  0x ty m m   与椭圆Q 相交于C , D 两点,与 y 相交于点 M . (Ⅰ)求椭圆 Q 的标准方程; (Ⅱ)若OC OD ,求 OCD 面积的最大值; (Ⅲ)设直线 AC , BD 相交于点 N ,求OM ON  的值. 【答案】(Ⅰ) 2 2 12 x y  (Ⅱ) max 2 2OCDS △ (Ⅲ)1 【解析】 【分析】 (Ⅰ)根据题意解得 , ,a b c 得到椭圆方程. - 20 - (Ⅱ)设  1 1,C x y ,  2 2,D x y ,联立方程得到根与系数关系,根据垂直得到 2 23 2 2 0m t   ,计算三角形面积表达式,换元利用二次函数性质得到答案. (Ⅲ)计算 AC 和 BD 的直线方程,相除整理得到 2 2 2 2 121 x y y x   ,计算 N ty m   , M my t   ,代入向量数量积公式得到答案. 【详解】(Ⅰ)由题意可得: 2 2 c a  , 1b  , 2 2 2a b c  ,联立解得 2a  , 1b c  .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2 x y  . (Ⅱ)设  1 1,C x y ,  2 2,D x y ,联立方程组 2 2 12 x ty m x y     , 化简得 2 2 22 2 2 0t y tmy m     ;     2 2 2 2 2 24 4 2 2 4 2 2 4 0t m t m m t          , 1 2 2 2 2 tmy y t    , 2 1 2 2 2 2 my y t   ; 因为   1 2 1 2 1 2 1 2x x y y ty m ty m y y        2 2 1 2 1 21 0t y y tm y y m      , 化简整理得到 2 23 2 2 0m t   ,故 2 22 4 3 2t m   ,  2 1 2 1 2 1 2 1 1 42 2OCDS m y y m y y y y    △ 2 2 2 2 1 2 242 2 2 tm mm t t            2 22 2 22 4 2 3 24 2 2 41 1 3 22 2 2 2 m mm t m m mt          2 2 2 2 2 3 2 m m m    , 设 23 2 ( 2)m u u   ,所以 2 2 42 2 ( 2)( 4)3 3 3OCD u u u uS u u     △ 22 1 1 9 2 9 283 8 8 3 8 2u          ,所以当 8u  即 2m   时,  max 2 2OCDS △ . - 21 - (Ⅲ)设  ,N NN x y ,  0, MM y ,直线 AC : 1 1 11 yy xx   ①, 直线 BD : 2 2 11 yy xx   ②;①÷②得 1 2 1 2 1 1 1 1 N N y y x y x y     , 设  2 cos ,sinD   ,则 2 2 sin 1 sin 1 cos 2co 1 s2 cos 2 o 2c sBD ADk k            , 即 2 2 2 2 1 1 1 0 0 2 y y x x      ,所以 2 2 2 2 121 x y y x   . 所以   1 21 2 1 2 1 2 1 11 1 21 1 N N y yy y x t m y x y x x t m           , 所以 N ty m   ,又因为 M my t   , 1M N m tOM ON y y t m      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方程,面积最值,向量的数量积,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 应用能力. 请考生在 22,23 二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做答时,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以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的原点O 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 坐标系,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sin 3 24       ,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2cos 3sin x y     ( 为参数). (Ⅰ)求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和曲线C 的普通方程; (Ⅱ)求曲线C 上的动点到直线l 距离的最大值. 【答案】(Ⅰ) 6 0x y   , 2 2 14 3 x y  ;(Ⅱ) 14 6 2 2  . 【解析】 【分析】 (Ⅰ)化简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2sin cos 3 22 2      ,代入互化公式,即可求得 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由曲线C 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可求得得曲线C 的普通方程; - 22 - (Ⅱ)设点 M 的坐标为  2cos , 3sin 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 即可求解. 【详解】(Ⅰ)由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sin 3 24       ,可得 2 2sin cos 3 22 2      , 将 sin y   , cos x   代入上式,可得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6 0x y   , 由曲线C 的参数方程 2cos 3sin x y     ( 为参数),可得 cos2 sin 3 x y       ( 为参数), 平方相加,可得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14 3 x y  . (Ⅱ)设点 M 的坐标为 2cos , 3sin  , 则点 M 到直线l : 6 0x y   的距离为  2cos 3sin 6 7 sin 6 2 2 d          (其中 2 3tan 3   ). 当  sin 1    时, d 取最大值,且 d 的最大值为 14 6 2 2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以及椭 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  2f x x a x b    , ,a bR . (Ⅰ)若 1a  , 1 2b   ,求   2f x  的解集; (Ⅱ)若 0ab  ,且  f x 的最小值为 2,求 2 1 a b  的最小值. 【答案】(Ⅰ) 0,2 (Ⅱ)4 - 23 - 【解析】 【分析】 (1)由不等式可得 1 1 1x    ,由此可求出 x 的范围; (2)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出  f x 的最小值为 2a b ,进而得到 2 2a b  ,根据 0ab  ,并借助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 【详解】(Ⅰ)由题意   1 1 2 1f x x x x      ,   2f x  ,即 2 1 2x   ,即 1 1 1x    ,解得 0 2x  , 所以   2f x  解集为 0,2 . (Ⅱ)因为      2 2 2f x x a x b x a x b a b          , 当且仅当   2 0x a x b   时,取到最小值 2a b ,即 2 2a b  , 因为 0ab  ,故 2 2a b  , 2 1 2 1 a b a b    , 所以  2 1 1 2 1 1 2 12 22 2 a ba b a b a b            1 4 1 44 4 2 42 2 2 b a b a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4b a a b  ,且 2 2a b  ,即 1a  , 1 2b  或 1a   , 1 2b   时,等号成立. 所以 2 1 a b  的最小值为 4.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考查转化 与化归的思想,合理运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属于中档题.在利用基本不等 式求最值时,一定要紧扣“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注意创造“定”这个条件时, 经常要对所给式子进行拆分、配凑等处理,使之可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当已知条件中含有 1 时,要注意 1 的代换.另外,解题中要时刻注意等号能否取到.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