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 M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最新考纲展示
]
1
.
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2.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3.
了解抛物线的实际背景及抛物线的简单应用.
第七节 抛物线
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
F
和一条定直线
l
(
定点
F
不在定直线
l
上
)
的距离
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
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
l
叫做抛物线的
.
相等的点
准线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定点
F
不能在定直线
l
上,因为若定点
F
在定直线
l
上,则动点的轨迹为过点
F
且垂直于
l
的直线而非抛物线.
2
.抛物线的定义实质上给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可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可以使运算化繁为简.
答案:
B
解析:
∵
点
P
(2
,
y
)
在抛物线
y
2
=
4
x
上,
∴
点
P
到焦点
F
的距离等于点
P
到准线
x
=-
1
的距离.
∵
点
P
到准线
x
=-
1
的距离为
3
,
∴
点
P
到焦点
F
的距离为
3.
答案:
B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答案:
B
答案:
6
5.
如图,直线
AB
过抛物线
y
2
=
2
px
(
p
>0)
的焦点
F
,且点
A
、
B
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
A
1
、
B
1
,则
∠
A
1
FB
1
的大小为
________
.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应用
(2)
当
x
=
4
时,
y
2
=
4
×
4
=
16
,所以
y
=
±4
,
即
|
y
|
=
4
,因为
|
a
|>4
,所以点
A
在抛物线的外侧,
延长
PM
交直线
x
=-
1
于点
N
.
解析:
∵
|
a
|<4
,则点
A
(4
,
a
)
在抛物线内部,设点
P
到准线的距离为
d
,则
|
PF
|
=
d
,
∴
|
PF
|
+
|
PA
|
=
d
+
|
PA
|.
当
PA
⊥
l
时
(
l
为准线
)
,
|
PA
|
+
d
最小,
最小值为
4
+
1
=
5.
即
|
PF
|
+
|
PA
|
的最小值为
5.
反思总结
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可解决的常见问题
(1)
轨迹问题:用抛物线的定义可以确定动点与定点、定直线距离有关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2)
距离问题:涉及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到准线的距离问题时,注意利用两者之间的转化在解题中的应用.
提醒:注意一定要验证定点是否在定直线上.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
【
例
2】
(1)
已知直线
l
过抛物线
C
的焦点,且与
C
的对称轴垂直,
l
与
C
交于
A
、
B
两点,
|
AB
|
=
12
,
P
为
C
的准线上一点,则
△
ABP
的面积为
(
)
A
.
18 B
.
24
C
.
36 D
.
48
(2)
已知抛物线
C
与双曲线
x
2
-
y
2
=
1
有相同的焦点,且顶点在原点,则抛物线
C
的方程是
(
)
[
答案
]
(1)C
(2)D
反思总结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方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因为未知数只有
p
,所以,只需一个条件确定
p
值即可;
(2)
注意事项:因为抛物线方程有四种标准形式,因此求抛物线方程时,需先定位,再定量.
解析:
(1)
如图,分别过
A
,
B
作
AA
1
⊥
l
于
A
1
,
BB
1
⊥
l
于
B
1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
AF
|
=
|
AA
1
|
,
|
BF
|
=
|
BB
1
|
,
∵
|
BC
|
=
2|
BF
|
,
∴
|
BC
|
=
2|
BB
1
|
,
∴∠
BCB
1
=
30°
,
答案:
(1)C
(2)C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反思总结
设直线方程
Ax
+
By
+
C
=
0
与抛物线方程
y
2
=
2
px
(
p
>0)
联立,消去
x
得到关于
y
的方程
my
2
+
ny
+
l
=
0.
(1)
位置关系与其判别式
Δ
的关系:
(2)
相交问题的求解通法:
涉及抛物线的弦长、中点、距离等相关问题时,一般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采用
“
设而不求
”“
整体代入
”
等解法.
注意:涉及弦的中点、斜率时,一般用
“
点差法
”
求解.
——
直线与抛物线的综合问题
[
教你快速规范审题
]
1
.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2
.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3
.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1
.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2
.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3
.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
常见失分探因
]
注意
p
的几何意义进行取舍
易忽视
m
的斜率为两种情形
注意分类讨论后结论整合
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你一个万能模板
]
__________________
本小节结束
请按
ESC
键返回
相关文档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5-1 数列的概2021-06-1642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10-3 二项式2021-06-1630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6-1 不等关系2021-06-1531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6-5 合情推理2021-06-1532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2-9 函数的模2021-06-1535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6-7 数学归纳2021-06-1533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7-6 空间向量2021-06-1539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10-9 离散型2021-06-1540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3-5 两角和与2021-06-1238页
-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5-2 等差数列2021-06-1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