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3
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考试要求
1.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
2.
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3.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
知
识
梳
理
1
.
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公理
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
(2)
公理
2
:过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3)
公理
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
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
两点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个
2
.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
直线与平面
平面与平面
平行关系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
∥
b
a
∥
α
α
∥
β
相交关系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
∩
b
=
A
a
∩
α
=
A
α
∩
β
=
l
独有关系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
,
b
是异面直线
a
⊂
α
3.
平行公理
(
公理
4)
和等角定理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4
.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
定义:设
a
,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
O
作直线
a
′
∥
a
,
b
′
∥
b
,把
a
′
与
b
′
所成的
叫做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
(
或夹角
).
互相平行
相等或互补
锐角
(
或直角
)
[
常用结论与易错提醒
]
1.
异面直线易误解为
“
分别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
”
,实质上两异面直线不能确定任何一个平面,因此异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判断时最易忽视
“
线在面内
”.
3.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归结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时,容易忽视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可能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等于其补角
.
诊
断
自
测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1)
两个平面
α
,
β
有一个公共点
A
,就说
α
,
β
相交于过
A
点的任意一条直线
.(
)
(2)
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
)
(3)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
)
(4)
若直线
a
不平行于平面
α
,且
a
⊄
α
,则
α
内的所有直线与
a
异面
.(
)
解析
(1)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故错误
.
(3)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相交或重合,故错误
.
(4)
由于
a
不平行于平面
α
,且
a
⊄
α
,则
a
与平面
α
相交,故平面
α
内有与
a
相交的直线,故错误
.
答案
(1)
×
(2)
√
(3)
×
(4)
×
2.
(
必修
2P52B1(2)
改编
)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E
,
F
分别是
AB
,
A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B
1
C
与
EF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
A.30° B.45°
C.60° D.90°
解析
连接
B
1
D
1
,
D
1
C
,则
B
1
D
1
∥
EF
,故
∠
D
1
B
1
C
为所求的角
.
又
B
1
D
1
=
B
1
C
=
D
1
C
,
∴∠
D
1
B
1
C
=
60°.
答案
C
3.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
)
A.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B.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D.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解析
选项
A
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由公理推证出来的
.
答案
A
4.
已知直线
a
,
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
α
,
β
内,则
“
直线
a
和直线
b
相交
”
是
“
平面
α
和平面
β
相交
”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题意知
a
⊂
α
,
b
⊂
β
,若
a
,
b
相交,则
a
,
b
有公共点,从而
α
,
β
有公共点,可得出
α
,
β
相交;反之,若
α
,
β
相交,则
a
,
b
的位置关系可能为平行、相交或异面
.
因此
“
直线
a
和直线
b
相交
”
是
“
平面
α
和平面
β
相交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答案
A
5.
若直线
a
⊥
b
,且直线
a
∥
平面
α
,则直线
b
与平面
α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
答案
b
与
α
相交或
b
∥
α
或
b
⊂
α
6.
如图所示,平面
α
,
β
,
γ
两两相交,
a
,
b
,
c
为三条交线,且
a
∥
b
,则
a
与
c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
;
b
与
c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
答案
a
∥
c
b
∥
c
考点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例
1
】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E
,
F
分别是
AB
,
AA
1
的中点
.
求证:
(1)
E
,
C
,
D
1
,
F
四点共面;
(2)
CE
,
D
1
F
,
DA
三线共点
.
证明
(1)
如图,连接
EF
,
CD
1
,
A
1
B
.
∵
E
,
F
分别是
AB
,
AA
1
的中点
,
∴
EF
∥
A
1
B
.
又
A
1
B
∥
CD
1
,
∴
EF
∥
CD
1
,
∴
E
,
C
,
D
1
,
F
四点共面
.
(2)
∵
EF
∥
CD
1
,
EF
<
CD
1
,
∴
CE
与
D
1
F
必相交,设交点为
P
,
则由
P
∈
CE
,
CE
⊂
平面
ABCD
,得
P
∈
平面
ABCD
.
同理
P
∈
平面
ADD
1
A
1
.
又平面
ABCD
∩
平面
ADD
1
A
1
=
DA
,
∴
P
∈
直线
DA
.
∴
CE
,
D
1
F
,
DA
三线共点
.
规律方法
(1)
证明线共面或点共面的常用方法
①
直接法,证明直线平行或相交,从而证明线共面
.
②
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
.
③
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
α
,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
β
,最后证明平面
α
,
β
重合
.
(2)
证明点共线问题的常用方法
①
基本性质法,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基本性质
3
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
②
纳入直线法,选择其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余点也在该直线上
.
(1)
证明: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
D
,
F
,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
四边形
BCHG
为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
BEFG
为平行四边形,
∴
EF
∥
BG
.
又
D
∈
FH
,
∴
C
,
D
,
F
,
E
四点共面
.
考点二 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
2
】
(1)
(
一题多解
)
若直线
l
1
和
l
2
是异面直线,
l
1
在平面
α
内,
l
2
在平面
β
内,
l
是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l
与
l
1
,
l
2
都不相交
B.
l
与
l
1
,
l
2
都相交
C.
l
至多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D.
l
至少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2)
如图,
G
,
H
,
M
,
N
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
GH
,
MN
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
________(
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
解析
(1)
法一
由于
l
与直线
l
1
,
l
2
分别共面,故直线
l
与
l
1
,
l
2
要么都不相交,要么至少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
若
l
∥
l
1
,
l
∥
l
2
,则
l
1
∥
l
2
,这与
l
1
,
l
2
是异面直线矛盾
.
故
l
至少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
法二
如图
1
,
l
1
与
l
2
是异面直线,
l
1
与
l
平行,
l
2
与
l
相交,故
A
,
B
不正确;如图
2
,
l
1
与
l
2
是异面直线,
l
1
,
l
2
都与
l
相交,故
C
不正确
.
(2)
在图
①
中,直线
GH
∥
MN
;
在图
②
中,
G
,
H
,
N
三点共面,但
M
∉
平面
GHN
,
N
∉
GH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异面;
在图
③
中,连接
GM
,
GM
∥
HN
,因此
GH
与
MN
共面;
在图
④
中,
G
,
M
,
N
共面,但
H
∉
平面
GMN
,
G
∉
MN
,
因此
GH
与
MN
异面
.
所以在图
②④
中
GH
与
MN
异面
.
答案
(1)D
(2)
②④
规律方法
(1)
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
①
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由假设出发,经过严格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
.
②
定理:平面外一点
A
与平面内一点
B
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
B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
(2)
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要注意几何模型的选取,常借助正方体为模型,以正方体为主线直观感知并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
【训练
2
】
(1)
如图,在正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M
,
N
分别是
BC
1
,
CD
1
的中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
MN
与
CC
1
垂直
B.
MN
与
AC
垂直
C.
MN
与
BD
平行
D.
MN
与
A
1
B
1
平行
(2)
已知
a
,
b
,
c
表示不同的直线,
M
表示平面,给出四个命题:
①
若
a
∥
M
,
b
∥
M
,则
a
∥
b
或
a
,
b
相交或
a
,
b
异面;
②
若
b
⊂
M
,
a
∥
b
,则
a
∥
M
;
③
若
a
⊥
c
,
b
⊥
c
,则
a
∥
b
;
④
若
a
⊥
M
,
b
⊥
M
,则
a
∥
b
.
其中正确的为
(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解析
(1)
如图,连接
C
1
D
,
在
△
C
1
DB
中,
MN
∥
BD
,故
C
正确;
∵
CC
1
⊥
平面
ABCD
,
BD
⊂
平面
ABCD
,
∴
CC
1
⊥
BD
,
∴
MN
⊥
CC
1
,故
A
正确;
∵
AC
⊥
BD
,
MN
∥
BD
,
∴
MN
⊥
AC
,故
B
正确;
∵
A
1
B
1
与
BD
异面,
MN
∥
BD
,
∴
MN
与
A
1
B
1
不可能平行,故选项
D
错误
.
(2)
对于
①
,当
a
∥
M
,
b
∥
M
时,则
a
与
b
平行、相交或异面,
①
为真命题
.
②
中,
b
⊂
M
,
a
∥
b
,则
a
∥
M
或
a
⊂
M
,
②
为假命题
.
命题
③
中,
a
与
b
相交、平行或异面,
③
为假命题
.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命题
④
为真命题,所以
①
,
④
为真命题
.
答案
(1)D
(2)A
考点三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
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将
m
,
n
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
CB
1
D
1
与平面
ABCD
的交线及平面
CB
1
D
1
与平面
ABB
1
A
1
的交线所成的角
.
设平面
CB
1
D
1
∩
平面
ABCD
=
m
1
.
∵
平面
α
∥
平面
CB
1
D
1
,
∴
m
1
∥
m
.
又平面
ABCD
∥
平面
A
1
B
1
C
1
D
1
,
且平面
CB
1
D
1
∩
平面
A
1
B
1
C
1
D
1
=
B
1
D
1
,
∴
B
1
D
1
∥
m
1
,
∴
B
1
D
1
∥
m
.
∵
平面
ABB
1
A
1
∥
平面
DCC
1
D
1
,
且平面
CB
1
D
1
∩
平面
DCC
1
D
1
=
CD
1
,同理可证
CD
1
∥
n
.
因此直线
m
与
n
所成的角即直线
B
1
D
1
与
CD
1
所成的角
.
在正方体
ABCD
-
A
1
B
1
C
1
D
1
中,
△
CB
1
D
1
是正三角形,
答案
(1)60°
(2)A
规律方法
(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方法是平移法,平移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
(
线段的端点或中点
)
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
.
(2)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三个步骤
①
作:通过作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的夹角
.
②
证:证明相交直线夹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
③
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
.
(2)
法一
以
B
为原点,建立如图
(1)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图
(1)
图
(2)
则
B
(0
,
0
,
0)
,
B
1
(0
,
0
,
1)
,
C
1
(1
,
0
,
1).
法二
如图
(2)
,设
M
,
N
,
P
分别为
AB
,
BB
1
,
B
1
C
1
中点,则
PN
∥
BC
1
,
MN
∥
AB
1
,
∴
AB
1
与
BC
1
所成的角是
∠
MNP
或其补角
.
∵
AB
=
2
,
BC
=
CC
1
=
1
,
相关文档
- 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 数学(理)(新课标2021-06-1623页
- 河南省罗山县2021届高三数学(理)8月2021-06-166页
- 【数学】2021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2021-06-1614页
- 高中数学第4章指数与对数课时分层2021-06-165页
- 【数学】2019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4-2021-06-1619页
- 河北省深州市长江中学2019-2020学2021-06-168页
- 【数学】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2021-06-168页
- 【数学】四川省南充市西南大学南充2021-06-1612页
-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新人教A版2021-06-1616页
- 【数学】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数列2021-06-1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