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 MB
  • 2021-06-16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NCS20200707 项目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 1 i iz  (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复数 z 的共轭复数 z 对应的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求出复数 z,写出 z ,即得 z 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 【详解】  1 1 1 1 1,1 2 2 2 2 2 i iiz i z ii        , 复数 z 的共轭复数 z 对应的点是 1 1,2 2     ,在第四象限. 故选: D .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和共轭复数,属于基础题. 2. 设集合  1A x x a   ,   1,0, 0B b b  ,若 A B ,则对应的实数 ,a b 有( ) A. 1 对 B. 2 对 C. 3 对 D. 4 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解出集合 A ,再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即可确定. 【详解】因为    1 1, 1A x x a a a      ,若 A B ,而   1,0, 0B b b  ,    1 1 2a a    ,所以,只能 1 0 1 a a b      或 1 1 1 a a b      ,解得 1 2 a b    或 2 3 a b   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包含关系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3. 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随机抽取 30 名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得分 (10 分制)的频数分布表如表: - 2 - 得分 3 4 5 6 7 8 9 10 频数 2 3 10 6 3 2 2 2 设得分的中位数为 em ,众数为 0m ,平均数为 x ,则( ) A. 0em m x  B. 0em m x  C. 0em m x  D. 0 em m x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频率分步表求出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比较即可. 【详解】由图知,众数是 0 5m  ; 中位数是第 15 个数与第 16 个数的平均值, 由图知将数据从大到小排第 15 个数是 5,第 16 个数是 6, 所以中位数是 5 6 5.52em   ; 平均数是  1 2 3 3 4 10 5 6 6 3 7 2 8 2 9 2 10 630x                   ; ∴ 0 em m x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值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4.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3 B. 9 C. 12 D. 36 【答案】A - 3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还原几何体,根据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可容易求得. 【详解】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半径为 3,高为 4 的四分之一圆锥. 故其体积 21 1 34 3V r h 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以及圆锥体积的求解,属综合基础题. 5. 在 ABC 中,D 为线段 AB 上一点,且 3BD AD ,若CD CA CB       ,则    ( ) A. 1 3 B. 3 C. 1 4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 3BD AD ,以 ,CA CB   为基底,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3BD AD 3 3 3 1( )4 4 4 4CD CB BD CB BA CB CA CB CA CB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 CD CA CB      Q , 3 1,4 4     , 3  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线性运算,考查了向量的加法、减法,基底的概念,属于中 - 4 - 档题. 6. 在 ABC 中,角 , ,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 ,a b c , 1c b a b a c    ,则下列说法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 ABC 可能为正三角形 B. 角 , ,A B C 为等差数列 C. 角 B 可能小于 3  D. 角 B C 为定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条件化简可得 2 2 2c b a bc   ,根据余弦定理可解得 3A  ,依次判断各选项即可得出 结果. 【详解】 1c b a b a c    ,       c a c b a b a c a b       ,化简可得: 2 2 2c b a bc   , 2 2 2 1cos 2 2 2 c b a bcA bc bc      ,即 3A  , 2 3B C   . 所以 ABC 可能为正三角形,角 B 可能小于 3  ,角 B C 为定值,一定成立,只有当 A B C  时,角 , ,A B C 为等差数列,所以角 , ,A B C 为等差数列不一定成立.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7. 已知函数    22sin 0f x x   的最小正周期为 ,若将其图象沿 x 轴向右平移  0m m  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 3x  对称,则实数 m 的最小值为( ) A. 4  B. 3  C. 3 4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利用降幂公式将函数式化简为 cos( )y A x kw j= + + 的形式,然后利用图象变换的规律求出 - 5 - 变换后的解析式,最后利用函数的最值的性质求出 m 的值. 【详解】化简得 ( ) cos2 1f x x   , ∵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1  ,所以 ( ) cos2 1f x x   , 将其图象沿 x 轴向右平移 ( 0)m m  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函数为 cos(2 2 ) 1y x m    , 因为其图象关于 3x  对称,则有 2cos( 2 ) 13 m    ,  2 23 m k   , k Z ,解得 3 2 km    , k Z 由 0m  ,实数 m 的最小值为 3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余弦型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与性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 算求解能力. 8. 函数   1 cosf x x xx      ( x    且 0x  )的图象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因为 1 1( ) ( )cos ( )cos ( )f x x x x x f xx x          ,故函数是奇函数,所以排除 A,B; 取 x  ,则 1 1( ) ( )cos ( ) 0f           ,故选 D. - 6 - 考点:1.函数的基本性质;2.函数的图象. 9. 甲、乙两人进行象棋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不考虑平局,先赢得三场的人为获胜者,比 赛结束).根据前期的统计分析,得到甲在和乙的第一场比赛中,取胜的概率为 0.5,受心理 方面的影响,前一场比赛结果会对甲的下一场比赛产生影响,如果甲在某一场比赛中取胜, 则下一场取胜率提高 0.1,反之,降低 0.1.则甲以 3:1 取得胜利的概率为( ) A. 0.162 B. 0.18 C. 0.168 D. 0.17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 甲 在 第 一 、 二 、 三 、 四 局 比 赛 中 获 胜 分 别 为 事 件 1 2 3 4, , ,A A A A , 则 所 求 概 率  1 2 3 4P P A A A A    1 2 3 4 1 2 3 4P A A A A P A A A A  ,再根据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解:设甲在第一、二、三、四局比赛中获胜分别为事件 1 2 3 4, , ,A A A A , 由题意,甲要以 3:1 取得胜利可能是 1 2 3 4A A A A , 1 2 3 4A A A A , 1 2 3 4A A A A , ∴由概率得,甲以 3:1 取得胜利的概率  1 2 3 4P P A A A A    1 2 3 4 1 2 3 4P A A A A P A A A A  0.5 0.6 0.3 0.6    0.5 0.4 0.5 0.6    0.5 0.4 0.5 0.6    0.174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0. 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点 M 在C 的右支上, 1MF 与 y 轴交于点 A , 2MAF 的内切圆与边 2AF 切于点 B .若 1 2 4 | |F F AB ,则C 的渐近 线方程为( ) A. 3 0x y  B. 3 0x y  C. 2 0x y  D. 2 0x y  【答案】A 【解析】 - 7 - 【分析】 由双曲线的定义和内切圆的性质:圆外一点向圆引切线,则切线长相等,结合双曲线的定义, 可求出渐进线方程. 【详解】如图所示:设 , ,G B N 分别为 2MAF 三边与其内切圆的切点,圆心为 I . 已知 MGI△ ≌ MNI△ , 2F BI△ ≌ 2F NI△ , AGI△ ≌ ABI△ . 即 2 2, ,NM MG AG AB F B F N   由双曲线的定义有: 1 2 2MF MF a  . 则 1 2 1 2 1 2MF MF MF MN NF MF MG BF       2 2 2AF BF AG AB AG AB      . 所以 2 2AB a ,即 AB a .又 1 2 4F F AB . 所以 2 4c a ,又 2 2 2 a b c ,解得 3b a  . 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的渐近线方程为: 3by x xa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性质和渐进线方程,考查圆的切线性质,属于中档题. 11. 将正整数 20 分解成两个正整数的乘积有1 20 ,2 10 ,4 5 三种,其中 4 5 是这三种 分解中两数差的绝对值最小的.我们称 4 5 为 20 的最佳分解.当 p q ( p q 且 , Np q  ) 是正整数 n 的最佳分解时,定义函数  f n q p  ,则数列    N3nf n  的前 100 项和 100S 为( ) - 8 - A. 503 1 B. 503 1 C. 503 1 2  D. 503 1 2 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信息的应用求出关系式的结果,进一步利用求和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详解】解:依题意,当 n 为偶数时, 2 2(3 ) 3 3 0 n n nf    ; 当 n 为奇数时, 1 1 1 2 2 2(3 ) 3 3 2 3 n n n nf        , 所以 0 1 4 00 9 1 2(3 3 3 )S    , 503 12 3 1   , 503 1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信息题的应用,数列的求和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 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中档题. 12. 已知函数    |2 | 4ln 1xf x e   ,   2, 0 2, 0 a x xg x a x x        ,若存在   Z, 1a n n n   , 使得方程    f x g x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则 n 的最大值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依题意,转化可得函数     2 2 2 2 ln , 0 ( ) ln , 0 x x x x e e x F x e e x            与直线 y a 有且仅有四个不同的交 点,且易发现函数  F x 为偶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  F x 的性质,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 象可得实数 a 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 n 的最大值. - 9 - 【详解】令     2 4 2 4 ln 1 ( 2) , 0 ( ) ( ) ( ) ln 1 ( 2) , 0 x x e x a x h x f x g x e x a x                  , 则        2 4 2 2 2 2 4 2 2 2 1ln ln , 0 ( ) ln 1 ln , 0 x x x x x x x x e a e e a xeh x e e a e e a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依题意,函数     2 2 2 2 ln , 0 ( ) ln , 0 x x x x e e x F x e e x            与直线 y a 有且仅有四个不同的交点, 易知函数  F x 为偶函数,故先研究 0x  时的情况, 当 0x  时, 2 2 2 2( ) x x x x e eF x e e        , 令   0F x  ,解得 0 2x  ,令   0F x  ,解得 2x  , 故函数  F x 在  0,2 上单调递减,在 2  , 上单调递增,且    2 ln 2F x F 极小值 , 由偶函数的对称性,可作出函数  F x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   2 2ln 2 lna e e , ,又 0 ln 2 1  ,  2 22 ln 3e e   , ∴ n 的最大值为 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与导数的综合运用,考查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考查转化思想与 数形结合思想,将问题转化为函数  F x 的图象与直线 y a 有且仅有四个不同的交点,进而 通过数形结合确定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 10 - 13. 执行如图所示的框图程序,输出的结果 S _________. 【答案】 5 【解析】 【分析】 列出前几步循环,可得出输出的 S 为数列   1 n n  的前10项和,进而可求得结果. 【详解】第一次循环, 1S   , 1 1 2n    , 10n  不成立; 第二次循环, 1 2S    , 2 1 3n    , 10n  不成立; 第三次循环, 1 2 3S     , 3 1 4n    , 10n  不成立;  依此类推,最后一次循环, 1 2 3 10S       , 10 1 11n    , 10n  成立. 跳出循环体,输出的 S 为 1 2 3 10 5S        . 故答案为:5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循环结构框图计算输出结果,一般列举出循环的每一步,找出规律, 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4. 已知函数   | | 22 xf x x  , 2 1log 3m f      ,  0.17n f  ,  4log 25p f ,则 m,n, p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答案】 p m n  【解析】 【分析】 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结合自变量的大小,求解即可. 【详解】解:∵ | | 2( ) 2 xf x x  ,定义域为 R , ∴    2| |( ) 2 x xf x x f     , ∴函数  f x 为偶函数,且易知函数 ( )f x 在 (0, ) 上单调递增, - 11 - ∵ 2 2 1| log | log 3 (1,2)3   , 0.17 (0,1)  , 4 2log 25 log 5 (2,3)  , ∴ p m n  , 故答案为: p m n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5. 已知 1sin 6 3      ,则 5cos 6 tan 3             __________. 【答案】 1 3  【解析】 【分析】 根据诱导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对三角函数表达式进行变形应用. 【 详 解 】 5cos cos cos ,6 6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n tan cot3 2 6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cos cos cos sin 16 6 6 6 sin 6 3tan cot cos3 6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1 3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奇变 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判断原则,属于中档题. 16. 已知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 3 2AB  , 2AD  , 1 2 3AA  ,已知 P 是矩形 ABCD 内一动点, 1PA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3  ,设 P 点形成的轨迹长度为 ,则 tan  _________;当 1C P 的长度最短时,三棱锥 1D DP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_____________. - 12 - 【答案】 (1). 3 7 (2). 29 2  【解析】 【分析】 先确定 1PA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1APA ,即得 2AP  ,从而根据弧长公式得 ,再根据 二倍角正切公式得结果;先确定 1C P 的长度最短时 P 点位置,再确定三棱锥 1D DPC 的外 接球的球心,根据 DPC△ 外接圆半径求得球半径,即得球的表面积. 【详解】因为长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1AA  平面 ABCD , 所以 1PA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1APA , 因为 1PA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为 3  ,所以 1 3APA   因为 1 2 3AA  ,所以 2AP  从而 P 点形成的轨迹为以 A 为圆心,2 为半径的圆在矩形 ABCD 内一段圆弧 DM ,设其圆心 角为 ,则 3 3 32sin tan2 4 7      因此 2 322tan 7tan tan 2 3 791 tan 1 7           因为 2 2 1 1C P CC CP  ,所以CP 最小时, 1C P 长度最短,此时 P 为 AC 与上面圆弧 DM 的 交点,设 DPC△ 外接圆圆心为 1O ,半径为 r , 2 2 2 2 2 4cos 532 ( )2 AD ADCAD AC AD DC        则 3 3 2 22 sin sin( ) cos2 2 2 CDr CAD CADCPD      - 13 - 2 2 9 9 9 54 4 4 1 cos 4 8cos 12 2 5 2 r CAD CAD       设三棱锥 1D DPC 的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 R , 从而 22 2 2 1 1 5 293 8 8R OO O C     因此球的表面积为 2 294 2R  故答案为: 3 7 ; 29 2 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角、立体动点轨迹、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 算能力,属较难题.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 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 已知数列 na 中, 1 2a  , 1 1 2 pn n na a    ( p 为常数). (1)若 1a , 2 1 2 a , 4a 成等差数列,求 p 的值. (2)是否存在 p ,使得 na 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 na 的前 n 项和 nS ;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 14 - 【答案】(1)1;(2)存在, 12 2n nS   . 【解析】 【分析】 (1)首先利用递推公式 1 1 2 pn n na a    求出 2 4,a a 的值,再根据 1a , 2 1 2 a , 4a 成等差数列得 到 2 4 1a a a  ,代入数值即可得到答案. (2)首先假设存在 p ,使得 na 是等比数列,根据 2 2 1 3a a a= 求出 2p  ,再验证即可. 【详解】(1)当 1n  时, 1 1 1 2 2 22 22 p p pa a a      , 当 2n  时, 2 1 2 1 2 3 3 12 222 p p p pa a a       , 当 3n  时, 3 1 3 1 3 4 4 2 1 2 22 2 p p p pa a a       , 因为 1a , 2 1 2 a , 4a 成等差数列,则 2 4 1a a a  ,即: 22 2 2p p  . 整理得: 2(2 ) 2 2 (2 2)(2 1) 0p p p p      , 因为 2 0p  ,解得 2 2p  ,即 1p  . (2)假设存在 p ,使得 na 是等比数列. 由(1)知: 1 2a  , 2 2 pa  , 1 3 2 pa  , 得到 2 2 1 3a a a= ,即 2 1(2 ) 2 2p p   ,则 2 2p p  , 2p  . 此时 2 1 1 2 n n na a    , 2 3 1 2 2 n n na a     , 则 2 3 1 2 2 2 1 1 2 42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        ,又因为 2 2 1 2 22 a a   , 所以存在实数 2p  ,使得 na 是等比数列. 其前 n 项和   12 1 2 2 21 2 n n nS     . 【点睛】本题第一问考查数列递推公式,同时考查了等差中项的性质,第二问考查等比数列 的判断,同时考查了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计算,属于中档题. - 15 - 18. 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2AB  , 2BC  , 2AC  ,四边形 1 1ABB A 为菱形,且 1 60ABB   , 1AC CC . (Ⅰ)求证:平面 1 1ABB A  平面 1 1BBC C ; (Ⅱ)求 1BB 与平面 ABC 的夹角正弦值.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 21 7 . 【解析】 【分析】 (1)利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 值等于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即可. 【详解】(Ⅰ)取 1BB 中点 O,连接 1AB ,OA,OC ,菱形中 1 60ABB   , 故三角形 1ABB 是等边三角形,则 1AO BB , 1BO  , 3AO  , 又 1 1//BB CC , 1AC CC ,所以 1AC BB , 又 1AO BB , AO AC A  ,故 1BB  平面 AOC , 所以 1BB CO ,在 Rt BOC 中, 2 2 1CO BC BO   , 所以 2 2 2CO AO AC  ,故 CO AO , 又 1AO BB ,所以 AO  平面 1 1BBC C , 又 AO  平面 1 1ABB A ,所以平面 1 1ABB A  平面 1 1BBC C ; - 16 - (Ⅱ)以 O 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3,0,0A ,  0,1,0B ,  0,0,1C ,  3, 1,0BA   ,  0, 1,1BC   , 设平面 ABC 的法向量为  , ,m x y z ,由 m BA m BC       , 得 0 0 m BA m BC         ,即 3 0 0 x y y z      ,令 3x  ,知 3y  , 3z  , 所以  3,3,3m  ,设 1BB 上的单位向量为  0,1,0n  , 则 1BB 与平面 ABC 的夹角正弦值 21sin cos , | | | | 7 m nm n m n      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和线面角,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9. 在“挑战不可能”的电视节目上,甲、乙、丙三个人组成的解密团队参加一项解密挑战 活动,规则是由密码专家给出题目,然后由3 个人依次出场解密,每人限定时间是1分钟内, 否则派下一个人.3 个人中只要有一人解密正确,则认为该团队挑战成功,否则挑战失败.根据 甲以往解密测试情况,抽取了甲100次的测试记录,绘制了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 17 - (1)若甲解密成功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 47 ,求 a 、b 的值,并求出甲在1分钟内解密成功的 频率; (2)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上由于来自各方及自身的心理压力,甲,乙,丙解密成功的概率 分别为  1 19 1 1,2,310 10n n P nP n        ,其中 iP 表示第i 个出场选手解密成功的概率,并且 1P 定义为甲抽样中解密成功的频率代替,各人是否解密成功相互独立. ①求该团队挑战成功的概率; ②该团队以 iP 从小到大的顺序按排甲、乙、丙三个人上场解密,求团队挑战成功所需派出的 人员数目 X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答案】(1) 0.026a  , 0.024b  ,甲在1分钟内解密成功的频率 0.9 ;(2)① 0.999361; ②详见解析,   1.109E X  . 【解析】 【分析】 (1)根据中位数左右两边的矩形面积之和均为 0.5可求得 a 、b 的值,并根据频率分布直方 图求得甲在1分钟内解密成功的频率; (2)①由(1)得出 1 0.9P  ,求出 2P 、 3P 的值,由此得出该团队挑战成功的概率为    1 2 31 1 1 1P P P    ; ②由题意可得出随机变量 X 的可能取值有1、2 、3 ,利用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出随 机变量 X 在不同取值下的概率,据此可得出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结合期望公式可计算出 X 的数学期望值. 【详解】(1)甲解密成功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 47 ,  0.01 5 0.014 5 5 0.034 5 47 45 0.04 0.5a           ,解得 0.026a  , 0.04 3 0.032 5 5 0.01 10 0.5b       ,解得 0.024b  , 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甲在1分钟内解密成功的频率是 1 0.01 10 0.9f     ; - 18 - (2)①由题意及(1)可知第一个出场选手解密成功的概率为 1 0.9P  , 第二个出场选手解密成功的概率为 2 9 10.9 1 0.9110 10P      , 第三个出场选手解密成功的概率为 2 3 9 10.9 2 0.92910 10P         , 所以该团队挑战成功的概率为    1 2 31 1 1 1 1 0.1 0.09 0.071 0.999361P P P P          ; ②由①可知按  1,2,3iP i  从小到大的顺序的概率分别 1P 、 2P 、 3P , 根据题意知 X 的取值为1、 2 、 3 , 则  1 0.9P X   ,    2 1 0.9 0.91 0.091P X      ,      3 1 0.9 1 0.91 0.009P X       , 所以所需派出的人员数目 X 的分布列为: X 1 2 3 P 0.9 0.091 0.009 因此,   1 0.9 2 0.091 3 0.009 1.109E X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中位数求参数,同时也考查概率的计算、随机变 量分布列以及数学期望的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0.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上取两个定点 A1( 6 ,0),A2( 6 ,0),再取两个动点 N1(0,m), - 19 - N2(0,n),且 mn=2. (1)求直线 A1N1 与 A2N2 交点 M 的轨迹 C 的方程; (2)过 R(3,0)的直线与轨迹 C 交于 P,Q,过 P 作 PN⊥x 轴且与轨迹 C 交于另一点 N,F 为轨迹 C 的右焦点,若 RP RQ  (λ>1),求证: NF FQ  . 【答案】(1) 2 2 6 2 x y  1(x≠± 6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先写出两直线的方程,再根据条件化简即可求得答案; (2)设P(x1,y1),Q(x2,y2),设l:x=ty+3,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由韦达定理得y1+y2 2 6 3 t t    且 y1y2 2 3 3t   ,根据题意得 x1﹣3=λ(x2﹣3),y1=λy2,再代入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1)解:依题意知直线 A1N1 的方程为:y 6 m (x 6 )…①; 直线 A2N2 的方程为:y 6 n  (x 6 )…② 设 Q(x,y)是直线 A1N1 与 A2N2 交点,①、②相乘,得 y2 6 mn  (x2﹣6) 由 mn=2 整理得: 2 2 6 2 x y  1 ∵N1、N2 不与原点重合,可得点 A1,A2 不在轨迹 M 上, ∴轨迹 C 的方程为 2 2 6 2 x y  1(x≠± 6 ); (2)证明:设 l:x=ty+3,代入椭圆方程消去 x,得(3+t2)y2+6ty+3=0. 设 P(x1,y1),Q(x2,y2),N(x1,﹣y1),可得 y1+y2 2 6 3 t t    且 y1y2 2 3 3t   , RP RQ  ,可得(x1﹣3,y1)=λ(x2﹣3,y2),∴x1﹣3=λ(x2﹣3),y1=λy2, 证明 NF FQ  ,只要证明(2﹣x1,y1)=λ(x2﹣2,y2),∴2﹣x1=λ(x2﹣2), 只要证明 1 1 2 2 3 2 3 2 x x x x     ,只要证明 2t2y1y2+t(y1+y2)=0, - 20 - 由 y1+y2 2 6 3 t t    且 y1y2 2 3 3t   ,代入可得 2t2y1y2+t(y1+y2)=0, ∴ NF FQ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计算能力与推理 能力,属于难题. 21. 已知     21ln 1 12a x a xf x     ( aR ). (1)讨论  f x 的单调性; (2)当 1a   时,对任意的 1x ,  2 0,x   ,且 1 2x x ,都有    1 2 2 1 1 2 1 2 x f x x f x mx xx x   , 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见解析;(2) 5 11 2em   . 【解析】 【分析】 (1)求出导函数,通过①当 1a… 时,②当 0 1a  时,③当 0a„ 时,判断导函数的符号,判 断函数的单调性即可. (2)当 1a   时, 2( ) ln 1f x x x    ,不妨设 1 20 x x  ,则 1 2 2 1 1 2 1 2 ( ) ( )| |x f x x f x mx xx x   等 价于 2 1 2 1 2 1 ( ) ( )| | ( )f x f x m x xx x    ,考查函数 ( )( ) f xg x x  ,求出导函数,令 2 2 ln 2( ) x xh x x   , 再求解导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最值,说明 ( )g x 在 (0, ) 上单调递减.得 到 1 1 2 2( ) ( )g x mx g x mx   恒成立,设 ( ) ( )x g x mx   ,则 ( ) x 在 (0, ) 上恒为单调递减函 数,然后转化求解 m 的范围即可. 【详解】(1)       211 a x aa a xxx xf      ( 0x  ). ①当 1a  时,   0f x  ,  f x 在 0,  上单调递增; ②当 0 1a  时,    1 1 1 a aa x f a xx xa              , 所以当 1 ax a    时,   0f x  ,当 0 1 ax a     时,   0f x  , - 21 - 所以  f x 在 0, 1 a a      上单调递增,在 ,1 a a         上单调递减; ③当 0a  时,   0f x  ,  f x 在 0,  上单调递减. (2)当 1a   时,   2ln 1x xf x     ,不妨设 1 20 x x  ,则    1 2 2 1 1 2 1 2 x f x x f x mx xx x   等价于      2 1 2 1 2 1 f x f x m x xx x    , 考查函数    f xg x x  ,得   2 2 ln 2x x x xg    , 令   2 2 ln 2xh xx x   ,   3 5 2lnx x xh   , 则 5 20,x e     时,   0h x  , 5 2e ,x       时,   0h x  , 所以  h x 在区间 5 20,e     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在区间 5 2 ,e       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故   5 2 5 1e 1 02egg x           ,所以  g x 在 0,  上单调递减. 从而    1 2g x g x ,即    2 1 2 1 f x f x x x  ,故      1 2 2 1 1 2 f x f x m x xx x    , 所以    1 2 1 2 1 2 f x f xmx mxx x    ,即    1 1 2 2g x mx g x mx   恒成立, 设    x g x mx   ,则  x 在 0,  上恒为单调递减函数, 从而     0x g x m    恒成立,故     5 1 1 02ex mg x m     , 故 5 11 2em   .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以及恒成立的思想,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导数工具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 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 - 22 -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 在极坐标系中,曲线 : 4cosC   ,以极点 O 为旋转中心,将曲线 C 逆时针旋转 3  得到 曲线C . (Ⅰ)求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 (Ⅱ)求曲线 C 与曲线 C 的公共部分面积. 【答案】(Ⅰ) 4cos 3       ;(Ⅱ) 8 2 33   . 【解析】 【分析】 (Ⅰ)设点 P  ,  是曲线 : 4cosC   上任意一点,用点 P 的极坐标表示出点 P 旋转之 后对应的点 P ,而点 P 在曲线 : 4cosC   上,代入即可求出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 (Ⅱ)根据几何知识可知, 四边形 'OC AC 为菱形,即可求出 2 3OCA   ,再根据曲线 C 与曲线C 的公共部分等于两个弓形面积,即可求出. 【详解】(Ⅰ)设点 P  ,  是曲线 : 4cosC   上任意一点,旋转之后点 P  ,   ,满 足 3          ,即 3          代入曲线 : 4cosC   ,得曲线 : 4cos 3C         ,即 曲线 : 4cos 3C        . (Ⅱ)如图,两圆相交于点 O,A,连接OA, AC ,OC ,OC, AC, 显然四边形 'OC AC 为菱形,故 2 3OCA   .由曲线 : 4cosC   知,圆的半径为 2 ,所 以曲线 C 与曲线C 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两个弓形的面积,即 - 23 -   21 2 1 2 82 2 2 2 2 2 sin 2 32 3 2 3 3OC AOC A OC AS S S S                    △弓形 扇形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点代入法求轨迹方程,以及平面几何知识和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属于基础题.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 已知   | | | 1|.f x k x x   (Ⅰ)若 2k  ,解不等式   5f x  . (Ⅱ)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  | 1| | 2 2 |f x x x    的充分条件是 1 ,22x      ,求 k 的取值范 围. 【答案】(Ⅰ) 4 ,23     (Ⅱ) ,2 . 【解析】 【分析】 (Ⅰ)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号即可求解; (Ⅱ)由题意可转化为 1 1x xk x    在 1 ,22x      恒成立,根据绝对值不等式可求出 1 1 1 1 2x x x x x x        ,即可求解. 【详解】(Ⅰ)若 2k  ,不等式   5f x  可化为 2 1 5x x   . 当 0x  时,  2 1 5x x    ,即 4 3x   ,∴ 4 03 x   ; 当 0 1x  时,  2 1 5x x   ,即 4x  ,∴ 0 1x  ; 当 1x 时,  2 1 5x x   ,即 2x  ,∴1 2x  .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4 ,23     . (Ⅱ)关于 x 的不等式   1 2 2f x x x    在 1 ,22x      恒成立, - 24 - 即 1 2 2 1k x x x x      在 1 ,22x      恒成立, ∴ 1 1x xk x    在 1 ,22x      恒成立, ∵ 1 1 1 1 2x x x x x x        ,等号在 1x  , 1x  同号时等号成立, 所以,所求实数 k 的范围是  ,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取值范围,分类讨论 思想,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