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50 KB
  • 2021-06-23 发布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第18课时)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 题: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并能在判断、论证中正确运用 ‎2.在师生、学生间的数学交流中增强逻辑思维活动,为用等价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逻辑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三个概念,并在分析中正确判断 ‎ 教学难点:充分性与必要性的推导顺序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这一大节通过若干实例,讲述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本章对教学要求的尺度,还是控制在对初中代数、几何的有关问题的理解上为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保证你是她的孩子.那么,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意义的课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讲解新课:‎ ‎⒈符号“”的含义 前面我们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为真,有的命题为假.“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q,或者qp;如果由p推不出q,命题为假,记作pq. ‎ 简单地说,“若p则q”为真,记作pq(或qp);‎ ‎“若p则q”为假,记作pq(或qp). ‎ 符号“”叫做推断符号.‎ 例如,“若x>0,则x2>0”是一个真命题,可写成:x>0 x2>0;‎ 又如,“若两三角形全等,则两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一个真命题,可写成:两三角形全等两三角形面积相等.‎ 说明:⑴“pq”表示“若p则q”为真;也表示“p蕴含q”.‎ ‎⑵“pq”也可写为“qp”,有时也用“p→q”.‎ 练习:课本P35练习:1⑴⑵⑶⑷.‎ 答案:⑴;⑵;⑶;⑷.‎ ‎⒉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 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在上面是两个例子中,“x>0”是“x2>0”的充分条件,“x2>0”是“x>0”的必要条件;“两三角形全等”是“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充分条件,“两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 三、范例 例1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⑴ p:x=y;q:x2=y2. ‎ ‎⑵ p: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q: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分析:可根据“若p则q”与“若q则p”的真假进行判断.‎ 解:⑴由pq,即x=yx2=y2,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⑵由pq,即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又由qp,即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知q也是p的充分条件,p也是q的必要条件.‎ 练习:课本P35练习:2⑴⑵⑶⑷.‎ 答案:⑴∵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⑵∵qp,∴p是q的必要条件,q是p的充分条件;‎ ‎⑶∵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又∵qp,∴q也是p的充分条件,p也是q的必要条件.‎ ‎⑷∵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又∵qp,∴q也是p的充分条件,p也是q的必要条件.‎ 以上是直接利用定义由原命题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那么,如果由命题不是很好判断的话,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根据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利用它的逆否命题来进行判断.‎ ‎2.利用逆否命题判断:即“若┐q┐p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例2(补)如图1,有一个圆A,在其内又含有一个圆B. 请回答:‎ ‎⑴命题:若“A为绿色”,则“B为绿色”中,“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什么条件;“B为绿色”又是“A为绿色”的什么条件. ‎ ‎⑵命题:若“红点在B内”,则“红点一定在A内”中,“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什么条件;“红点在A内”又是“红点在B内”的什么条件.‎ 解法1(直接判断):⑴∵“A为绿色B为绿色”是真的,∴由定义知,“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 ‎ ‎⑵如图2⑴,∵“红点在B内红点在A内”是真的,∴由定义知,“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 解法2(利用逆否命题判断):⑴它的逆否命题是:若“B不为绿色”则“A不为绿色”. ∵“B不为绿色 A不为绿色”为真,∴“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充分条件;“B为绿色”是“A为绿色”的必要条件.‎ ‎⑵它的逆否命题是:若“红点不在A内”,则“红点一定不在B内”. 如图2⑵,∵“红点不在A内红点一定不在B内”为真,∴“红点在B内”是“红点在A内”的充分条件;“红点在A内”是“红点在B内”的必要条件. ‎ 如何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中的“充分”和“必要”呢?下面我们以例2为例来说明.‎ 先说充分性: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例如,说“A为绿色”是“B为绿色”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说“A为绿色”,它足以保证“B为绿色”.它符合上述的“若p则q”为真(即pq)的形式.‎ 再说必要性:必要就是必须,必不可少.从例2的图可以看出,如果“B为绿色”,A可能为绿色,A也可能不为绿色.但如果“B不为绿色”,那么“A不可能为绿色”.因此,必要条件简单说就是:有它不一定,没它可不行.它满足上述的“若非q则非p”为真(即┐q┐p)的形式.‎ 总之,数学上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充分”、“必要”两词,与日常生活中的“充分”、“必要”意义相近,不过,要准确理解它们,还是应该以数学定义为依据.‎ 例2的问题,若用集合观点又怎样解释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四、练习:‎ ‎(补充题)用“充分”或“必要”填空,并说明理由:‎ ‎⒈“a和b都是偶数”是“a+b也是偶数”的 充分 条件;‎ ‎⒉“四边相等”是“四边形是正方形”的 必要 条件;‎ ‎⒊“x3”是“|x|3”的 充分 条件;‎ ‎⒋“x-1=0”是“x2-1=0”的 充分 条件;‎ ‎⒌“两个角是对顶角”是“这两个角相等”的 充分 条件;‎ ‎⒍“至少有一组对应边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 ‎⒎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中a,b,c都不为0)来说,“b2-4ac0”是“这个方程有两个正根”的 必要 条件;‎ ‎⒏“a=2,b=3”是“a+b=5”的 充分 条件;‎ ‎⒐“a+b是偶数”是“a和b都是偶数”的 必要 条件;‎ ‎⒑“个位数字是5的自然数”是“这个自然数能被5整除”的 充分 条件.‎ 五、小结: ‎ 本节主要学习了推断符号“”的意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以及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依据是:‎ 若pq(或若┐q┐p),则p是q的充分条件;‎ 若qp(或若┐p┐q),则p是q的必要条件.‎ 六、作业:‎ ‎1.课本P34-35内容,熟悉巩固有关内容.‎ ‎2.设A是C的充分条件,B是C的充分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D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D是A的什么条件?A是B的什么条件?‎ 解:由题意作出逻辑图(右图),便知,‎ D是A的必要条件;A是B的充分条件.‎ ‎3.预习:课本P35-36内容.‎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