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1-06-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8.3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考纲要求
]
1.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
.2.
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3.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1
.
平面的基本性质
(1)
公理
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______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
公理
2
:过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两点
不在一条直线上
(3)
公理
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
______
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
公理
2
的三个推论
推论
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2
:经过两条
______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3
:经过两条
______
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一个
相交
平行
(3)
平行公理:平行于
____________
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_______________
.
3
.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______
、
______
、
________
三种情况.
(2)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_____
、
______
两种情况.
4
.
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
_________________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同一条直线
相等或互补
相交
平行
在平面内
平行
相交
两边分别对应平行
【
思考辨析
】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
(
请在括号中打
“√”
或
“
×”
)
(1)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α
,
β
有一条公共直线
a
,就说平面
α
,
β
相交,并记作
α
∩
β
=
a
.(
)
(2)
两个平面
α
,
β
有一个公共点
A
,就说
α
,
β
相交于过
A
点的任意一条直线.
(
)
(3)
两个平面
α
,
β
有一个公共点
A
,就说
α
,
β
相交于
A
点,并记作
α
∩
β
=
A
.(
)
(4)
两个平面
ABC
与
DBC
相交于线段
BC
.(
)
(5)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
(6)
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
)
【
答案
】
(1)
√
(2)
×
(3)
×
(4)
×
(5)
√
(6)
×
1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
①
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②
若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④
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A
.
0
B
.
1
C
.
2 D
.
3
【
解析
】
②
中两直线可以平行、相交或异面,
④
中若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两个平面相交,
①③
正确.
【
答案
】
C
2
.
(2017·
江西七校联考
)
已知直线
a
和平面
α
,
β
,
α
∩
β
=
l
,
a
⊄
α
,
a
⊄
β
,且
a
在
α
,
β
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
b
和
c
,则直线
b
和
c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交或平行
B
.相交或异面
C
.平行或异面
D
.相交、平行或异面
【
解析
】
依题意,直线
b
和
c
的位置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或异面.
【
答案
】
D
3
.
(
教材改编
)
两两平行的三条直线可确定
________
个平面.
【
解析
】
三直线共面确定
1
个,三直线不共面,每两条确定
1
个,可确定
3
个.
【
答案
】
1
或
3
【
答案
】
45
°
60
°
【
答案
】
④
题型一 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
【
例
1
】
如图所示,正方体
ABCD
A
1
B
1
C
1
D
1
中,
E
,
F
分别是
AB
和
AA
1
的中点.求证:
(1)
E
,
C
,
D
1
,
F
四点共面;
(2)
CE
,
D
1
F
,
DA
三线共点.
【
证明
】
(1)
如图,连接
EF
,
CD
1
,
A
1
B
.
∵
E
,
F
分别是
AB
、
AA
1
的中点,
∴
EF
∥
BA
1
.
又
A
1
B
∥
D
1
C
,
∴
EF
∥
CD
1
,
∴
E
,
C
,
D
1
,
F
四点共面.
(2)
∵
EF
∥
CD
1
,
EF
<
CD
1
,
∴
CE
与
D
1
F
必相交,
设交点为
P
,如图所示,则由
P
∈
CE
,
CE
⊂
平面
ABCD
,
得
P
∈
平面
ABCD
.
同理
P
∈
平面
ADD
1
A
1
.
又平面
ABCD
∩
平面
ADD
1
A
1
=
DA
,
∴
P
∈
直线
DA
.
∴
CE
,
D
1
F
,
DA
三线共点.
【
方法规律
】
公理
1
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在某个平面的依据;公理
2
及其推论是判断或证明点、线共面的依据;公理
3
是证明三线共点或三点共线的依据.
(1)
证明: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
,
D
,
F
,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题型二 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
例
2
】
(1)(2015·
广东
)
若直线
l
1
和
l
2
是异面直线,
l
1
在平面
α
内,
l
2
在平面
β
内,
l
是平面
α
与平面
β
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
l
与
l
1
,
l
2
都不相交
B
.
l
与
l
1
,
l
2
都相交
C
.
l
至多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D
.
l
至少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2)
(2017·
福建六校联考
)
设
a
,
b
,
c
是空间中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四个命题:
①
若
a
∥
b
,
b
∥
c
,则
a
∥
c
;
②
若
a
⊥
b
,
b
⊥
c
,则
a
∥
c
;
③
若
a
与
b
相交,
b
与
c
相交,则
a
与
c
相交;
④
若
a
⊂
平面
α
,
b
⊂
平面
β
,则
a
,
b
一定是异面直线.
上述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________(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
.
(3)
在图中,
G
,
N
,
M
,
H
分别是正三棱柱
(
两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
)
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
GH
,
MN
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
________
.
(
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
【
解析
】
(1)
若
l
与
l
1
,
l
2
都不相交,则
l
∥
l
1
,
l
∥
l
2
,
∴
l
1
∥
l
2
,这与
l
1
和
l
2
异面矛盾,
∴
l
至少与
l
1
,
l
2
中的一条相交.
(2)
由公理
4
知
①
正确;当
a
⊥
b
,
b
⊥
c
时,
a
与
c
可以相交、平行或异面,故
②
错;当
a
与
b
相交,
b
与
c
相交时,
a
与
c
可以相交、平行,也可以异面,故
③
错;
a
⊂
α
,
b
⊂
β
,并不能说明
a
与
b
“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
,故
④
错.
(3)
图
①
中,直线
GH
∥
MN
;
图
②
中,
G
,
H
,
N
三点共面,但
M
∉
面
GHN
,
因此直线
GH
与
MN
异面;
图
③
中,连接
MG
,
GM
∥
HN
,因此
GH
与
MN
共面;
图
④
中,
G
,
M
,
N
共面,但
H
∉
面
GMN
,
因此
GH
与
MN
异面.所以图
②④
中
GH
与
MN
异面.
【
答案
】
(1)D
(2)
①
(3)
②④
【
方法规律
】
空间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主要是异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对于异面直线,可采用直接法或反证法;对于平行直线,可利用三角形
(
梯形
)
中位线的性质、公理
4
及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对于垂直关系,往往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来解决.
跟踪训练
2
(2017·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联
)
已知
a
,
b
,
c
为三条不同的直线,且
a
⊂
平面
α
,
b
⊂
平面
β
,
α
∩
β
=
c
.
①
若
a
与
b
是异面直线,则
c
至少与
a
,
b
中的一条相交;
②
若
a
不垂直于
c
,则
a
与
b
一定不垂直;
③
若
a
∥
b
,则必有
a
∥
c
;
④
若
a
⊥
b
,
a
⊥
c
,则必有
α
⊥
β
.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
A
.
0
B
.
1
C
.
2 D
.
3
【
解析
】
①
中若
a
与
b
是异面直线,则
c
至少与
a
,
b
中的一条相交,故
①
正确;
②
中平面
α
⊥
平面
β
时,若
b
⊥
c
,则
b
⊥
平面
α
,此时不论
a
,
c
是否垂直,均有
a
⊥
b
,故
②
错误;
③
中当
a
∥
b
时,则
a
∥
平面
β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
a
∥
c
,故
③
正确;
④
中若
b
∥
c
,则
a
⊥
b
,
a
⊥
c
时,
a
与平面
β
不一定垂直,此时平面
α
与平面
β
也不一定垂直,故
④
错误,所以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2.
【
答案
】
C
【
解析
】
(1)
取
A
1
C
1
的中点
E
,连接
B
1
E
,
ED
,
AE
,
【
答案
】
(1)60
°
(2)A
【
方法规律
】
(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方法是平移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
(
线段的端点或中点
)
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
(2)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步曲:即
“
一作、二证、三求
”
.
其中空间选点任意,但要灵活,经常选择
“
端点、中点、等分
点
”
,通过作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平移,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进而求解.
跟踪训练
3
(1)
(2017·
济南一模
)
在正四棱锥
V
ABCD
中,底面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侧棱长为
2
,则异面直线
VA
与
BD
所成角的大小为
________
.
(2)
直三棱柱
ABC
A
1
B
1
C
1
中,若
∠
BAC
=
90
°
,
AB
=
AC
=
AA
1
,则异面直线
BA
1
与
AC
1
所成的角等于
(
)
A
.
30
°
B
.
45
°
C
.
60
°
D
.
90
°
【
解析
】
(1)
如图,设
AC
∩
BD
=
O
,连接
VO
,因为四棱锥
V
ABCD
是正四棱锥,所以
VO
⊥
平面
ABCD
,故
BD
⊥
VO
.
∴
AC
1
∥
BD
1
.
∴
BA
1
与
AC
1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1
BD
1
.
又易知
△
A
1
BD
1
为正三角形,
∴∠
A
1
BD
1
=
60
°
.
即
BA
1
与
AC
1
成
60
°
的角.
思想与方法系列
15
构造模型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
【
典例
】
已知
m
,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α
,
β
为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
若
m
⊥
α
,
n
⊥
β
,
m
⊥
n
,则
α
⊥
β
;
②
若
m
∥
α
,
n
∥
β
,
m
⊥
n
,则
α
∥
β
;
③
若
m
⊥
α
,
n
∥
β
,
m
⊥
n
,则
α
∥
β
;
④
若
m
⊥
α
,
n
∥
β
,
α
∥
β
,则
m
⊥
n
.
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
(
)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
D
.
④
【
思维点拨
】
构造一个长方体模型,找出适合条件的直线与平面,在长方体内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
解析
】
借助于长方体模型来解决本题,对于
①
,可以得到平面
α
,
β
互相垂直,如图
(1)
所示,故
①
正确;对于
②
,平面
α
、
β
可能垂直,如图
(2)
所示,故
②
不正确;对于
③
,平面
α
、
β
可能垂直,如图
(3)
所示,故
③
不正确;对于
④
,由
m
⊥
α
,
α
∥
β
可得
m
⊥
β
,因为
n
∥
β
,所以过
n
作平面
γ
,且
γ
∩
β
=
g
,如图
(4)
所示,所以
n
与交线
g
平行,因为
m
⊥
g
,所以
m
⊥
n
,故
④
正确.
【
答案
】
A
【
温馨提醒
】
(1)
构造法实质上是结合题意构造合题意的直观模型,然后将问题利用模型直观地作出判断,这样减少了抽象性,避免了因考虑不全面而导致解题错误;
(2)
对于线面、面面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可构造长方体或正方体化抽象为直观去判断
.
►
方法与技巧
1
.主要题型的解题方法
(1)
要证明
“
线共面
”
或
“
点共面
”
可先由部分直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其余直线或点也在这个平面内
(
即
“
纳入法
”
)
.
(2)
要证明
“
点共线
”
可将线看作两个平面的交线,只要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根据公理
3
可知这些点在交线上,因此共线.
2
.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
(1)
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
A
与平面内一点
B
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
B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
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
3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根据空间等角定理及推论可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与顶点位置无关,往往可以选在其中一条直线上
(
线面的端点或中点
)
利用三角形求解.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9-3 圆的方2021-06-2448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3-2-3导数与2021-06-2437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8-6空间向量2021-06-2456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9-7 抛物线2021-06-2461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1-1集合及其2021-06-2444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10-1 分类加2021-06-2443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 第一节 坐 2021-06-2431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11-3 变量间2021-06-2464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1-3 简单的2021-06-2449页
-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2-5 指数与2021-06-2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