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1-06-30 发布

2015年数学理高考课件5-3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最新考纲展示 ]   1 .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  3.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 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第三节 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 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由 a n + 1 = qa n , q ≠ 0 ,并不能立即判断 { a n } 为等比数列,还要验证 a 1 ≠ 0. 2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S n (1)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S n 是用错位相减法求得的,注意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列求和中的运用. 1 .已知 { a n } 为等比数列, a 4 + a 7 = 2 , a 5 a 6 =- 8 ,则 a 1 + a 10 = (    ) A . 7      B . 5      C .- 5      D .- 7 答案: D 答案 : 2 n 3 .设公比为 q ( q >0) 的等比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为 S n . 若 S 2 = 3 a 2 + 2 , S 4 = 3 a 4 + 2 ,则 q = ________. 等比数列的性质 设数列 { a n } 是等比数列, S n 是其前 n 项和. (1) 若 m + n = p + q ,则 ,其中 m , n , p , q ∈ N * . 特别地,若 2 s = p + r ,则 a p a r = ,其中 p , s , r ∈ N * . (2) 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即 a k , a k + m , a k + 2 m , … 仍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 k , m ∈ N * ) . a m a n = a p a q q m 等比 (4) S m + n = S n + S m = S m + S n . (5) 当 q ≠ - 1 ,或 q =- 1 且 k 为 数时, S k , S 2 k - S k , S 3 k - S 2 k , … 是等比数列. q n q m 奇 等比 q q 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关方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在性质 (5) 中,当 q =- 1 且 k 为偶数时, S k , S 2 k - S k , S 3 k - S 2 k , … 不是等比数列; 2 .在运用等比数列及其前 n 项和的性质时,要注意字母间的上标、下标的对应关系. 答案: B 5 .已知 { a n } 为等比数列, a 4 = 4 ,则 a 2 a 6 等于 (    ) A . 4 B . 8 C . 16 D . 32 答案: C 等比数列的判定 注: ① 前两种方法是判定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而后两种方法常用于选择、填空中的判定. ② 若要判定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需判定其任意的连续三项不成等比即可.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答案 ]   (1)A   (2)C 反思总结 1 .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的一类基本问题,数列中有五个量 a 1 , n , q , a n , S n ,一般可以 “ 知三求二 ” ,通过列方程 ( 组 ) 可迎刃而解. 2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并灵活运用,在运算过程中,还应善于运用整体代换思想简化运算的过程. 等比数列的性质 [ 答案 ]   12 反思总结 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 变式训练 2 .设各项都是正数的等比数列 { a n } , S n 为前 n 项和,且 S 10 = 10 , S 30 = 70 ,那么 S 40 = (    ) A . 150 B .- 200 C . 150 或- 200 D . 400 或- 50 解析: 依题意,数列 S 10 , S 20 - S 10 , S 30 - S 20 , S 40 - S 30 成等比数列,因此有 ( S 20 - S 10 ) 2 = S 10 ( S 30 - S 20 ) ,即 ( S 20 - 10) 2 = 10(70 - S 20 ) ,故 S 20 =- 20 或 S 20 = 30 ;又 S 20 >0 ,因此, S 20 = 30 , S 20 - S 10 = 20 , S 40 = 10 + 20 + 40 + 80 = 150 ,选 A. 答案: A —— 分类讨论思想在等比数列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等比数列中应用较多,常见的分类讨论有: (1) 已知 S n 与 a n 的关系,要分 n = 1 , n ≥ 2 两种情况. (2) 等比数列中遇到求和问题要分公比 q = 1 , q ≠ 1 讨论. (3) 项数的奇、偶数讨论. (4) 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的判断注意与 a 1 , q 的取值的讨论. 由题悟道 本题关键是在错位相减求和时出现 S n 的系数为 1 - p 2 . 此时应判断 1 - p 2 是否为零,从而分 p = 1 , p =- 1 , p ≠ ±1 三种情况讨论. 设等比数列 { a n } 的公比为 q ,前 n 项和 S n >0( n = 1,2,3 , … ) .则 q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 . 答案: ( - 1,0)∪(0 ,+∞ ) 本小节结束 请按 ESC 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