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1-06-30 发布

南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高二数学(理科)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高二数学(理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导数.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共 4 页,满 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答 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   0y f x 在x 处有极值”是“  0 0f x 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 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 ( 1,0,2 ), (6,0,2), ,    a b a b 则  的值为 (A) 1 5 (B)5 (C) 1 5  (D) 5 (3)函数   2 lnf x x x 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 1, 2     (B) 1 ,2     (C) 10, 2      (D) 0, (4)设 e 是椭圆 2 2 14 x y k   的离心率,且 1 ,12e     ,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A) 0,3 (B) 163, 3      (C)  0,2 (D)   160,3 ,3      (5)设 , ,a b c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 : , ,p   若 则a b b c a c ; 命题 : 0, 0, 0q      若 则a b b c a c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p q (B) p q (C)    p q   (D)  p q  (6)已知函数 的图像如图所示, 的导函数,则下列数值排序正确的 (A)        0 ' 2 ' 3 3 2f f f f    (B)        0 ' 3 ' 2 3 2f f f f    (C)        0 ' 3 3 2 ' 2f f f f    (D)        0 3 2 ' 3 ' 2f f f f    (7)方程  2 2 3 4 22 5 x yx y     表示的曲线为 (A) 抛物线 (B) 椭圆 (C) 双曲线 (D)直线 (8)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190 , 2, 1ACB AA AC BC     则异面直线 1A 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6 6 (B) 6 5 (C) 6 4 (D) 6 3 (9)在平行六面体 ABCD A B C D    中,若 2 3AC xAB yBC zCC       , 则 x y z  等于 (A) 2 3 (B) 5 6 (C) 7 6 (D) 11 6 (10) 已知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2,焦点为 1F 、 2F ,点 A 在 C 上,若 1 22F A F A ,则 2 1cos AF F  (A) 1 4 (B) 1 3 (C) 2 4 (D) 2 3 (11) 若函数   1lnf x a x x   在区间 1 ,2    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 2  (B)  , 1  (C) 1, (D)  2, (12) 直线 l 过抛物线 2 2 ( 0)y px p  的焦点,且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交其准线于 C 点, 已知| | 4AF  , 3CB BF  ,则 p  (A) 4 3 (B) 8 3 (C) 2 (D) 4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3) 已知 ( 3, 1,0), ( ,0,1), , 60 ,k k   的夹角为 则a b a b . (14)曲线 2xy e  在  0,3P 处的切线方程是 . (15) 已知椭圆 2 2 2 1(0 2)4 x y bb     ,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过 1F 的直线 l 交椭圆于 A,B 两点, 若 2 2| | | |BF AF 的最大值为 6 ,则 b 的值是 . (16) 设动点 P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对角线 1BD 上,记 1 1 D P D B =  .当 APC 为钝角时,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计 6 小题,满分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 在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该题计为零分.)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 设函数    2ln 0f x a x bx x   ,若函数  y f x 在 1x  处与直线 1y   相切. (Ⅰ) 求实数 ,a b 的值; (Ⅱ) 求函数  y f x 在 1 ,ee      上的最大值.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 0,1 , : 1,F l y  直线 P 为平面上的动点,且过点 P 作 l直线 的垂线,垂足为Q ,满足: .QP QF FP FQ      (Ⅰ)求动点 P 的轨迹C 的方程; (Ⅱ)在轨迹C 上求一点 M ,使得 M 到直线 3y x  的距离最短,并求出最短距离.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 图 , 在 三 棱 锥 P ABC- 中 , PA PB AB 2 BC 3 ABC 90 = = = , = , = , PAB ABC D E AB AC平面 平面 , 、 分别为 、 中点 . (Ⅰ)求证: AB PE ;(Ⅱ)求二面角 A PB E- - 的大小.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椭圆 2 2: 14 xE y 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A B ,点 P 为椭圆上异于 ,A B 的任意一点. (Ⅰ)求直线 PA与PB 的斜率之积; (Ⅱ)过点  1,0Q  作与 x 轴不重合的直线交椭圆 E 于 ,M N 两点.问:是否存在以 MN 为直径的 圆经过点 A ,若存在,请求出直线 MN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AB BC , 1AB  平面 ABC ,且 1 2  AB BC AB . (Ⅰ)证明:平面 1 1C CBB  平面 1 1A ABB (Ⅱ)若点 P 为 1 1AC 的中点,求直线 BP 与平面 1 1A ACC 所成角的正弦值.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椭圆   2 2 1 2: 1 06 x yC bb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F F、 ,点 2F 也为抛物线 2 2 : 8C y x 的 焦点,过点 2F 的直线l 交抛物线 2C 于 ,A B 两点. P A B C ED (Ⅰ)若点  8,0P 满足 PA PB ,求直线l 的方程; (Ⅱ)T 为直线 3x   上任意一点,过点 1F 作 1TF 的垂线交椭圆 1C 于 ,M N 两点,求 1TF MN 的最小 值. 南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 高二数学(理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C D B C A A D A D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3) 2 2 ; (14) 3 0x y   ; (15) 2 ; (16) 1 ,13      . 16. 【解析】以 DA  、 DC  、 1DD  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则有 1(1,0,0), (1,1,0), (0,1,0), (0,0,1)A B C D , 则 1 (1,1, 1)D B   ,得 1D P  =  1D B   , ,    , 所以 PA  = 1PD  + 1D A       , , 1,0, 1 1 , , 1              , PC  = 1PD  + 1DC       , , 0,1, 1 ,1 , 1              , 显然 APC 不是平角,所以 APC 为钝角等价于 PA  · PC  0 , 即      2 11 1 1 0, : 13              解得 ,因此  的取值范围是 1 ,13      .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计 6 小题,满分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 在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该题计为零分.) (17)解:(Ⅰ)  ' 2af x bxx   ………1分, 函数  y f x 在 1x  处与直线 1y   相切.     ' 1 2 0, 1 1, f a b f b        ………3 分, 解得: 2, 1a b  ……… 4 分, (Ⅱ)由(Ⅰ)得,      2 2 2 122ln , ' 2 x f x x x f x xx x       。 令   0, 0, 1f x x x    ………5 分, 当      1 ,1 , ' 0, 1, , ' 0x f x x e f xe        , 1x  为函数  y f x 的极大值点, ……8 分, 又   2 1 11 1, 2 1f f e e           ,   22 1,f e e       max 1 1f x f      ……10 分 (18)解:(Ⅰ)设          , , , 1 , 0,1 , 0, 1 , ,2P x y Q x F QP y QF x      则 ,    , 1 , , 2FP x y FQ x     ,…………4 分, .QP QF FP FQ      ,    2 22 1 2 1 , 4y x y x y     化简得: , 所求轨迹为: 2 4x y ………6 分 (Ⅱ)法一:设 2 0 0 , 4 xM x      ,则 3M y x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 2 0 20 0 3 2 84 2 4 2 xx xd      0 min2 d 2x  时, ,此时  2,1M 为所求. ……12 分 法二:当与直线 3y x  平行,且与曲线相切时的切点与与直线 3y x  的距离最短. 设该直线方程为 y x m  ,…… 7 分 2 2 , 4 4 0, 16 16 0 4 , y x m x x m m x y            ,解得: 1,m    2, 2,1x M  到直线 3y x  的距离最短,最短距离为 2 .……12 分 法三:当与直线 3y x  平行,且与曲线相切时的切点与与直线 3y x  的距离最短. 设切点为 2 0 0 , 4 xM x      ,轨迹方程可化为: 2 , '4 2 x xy y  ,切线斜率为 0 01, 22 x x   , 以下方法同法二. (19)(Ⅰ)连结 PD , PA PB AB , D是 的中点, PD AB  ………1分, ∵ D E AB AC、 分别为 、 中点,∴ DE BC .又 ABC 90 = ,即 BC AB ∴ DE AB ,又 PD DE D ,∴ AB PDE 平面 , PE PDE 平面 , ∴ AB PE . ……… 5 分 (Ⅱ) PAB ABC平面 平面 , PAB ABC AB平面 平面 , PD AB ∴ PD ABC 平面 ,……… 6 分 如图,以 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B 1,0,0 P(0,0, )3, , ∴ 3 2E(0, ,0) ,  1,0, 3PB   , 30, , 32PE       . 设平面 PBE 的法向量 1 ( )x y z , ,n , 3 0, 3 3 0,2 x z y z      ,令 3z  得 1 (3 2 3) ,,n .………9分 DE⊥平面 PAB,平面 PAB 的法向量为 2 (010) ,,n .………10分 设二面角的 A-PB-E 大小为 ,由图知, 1 2 1 2 1 2 1cos cos 2    , n n= n n = =n n , 60 = , 二面角的 A-PB-E 的大小为 60.……12 分 (20)解:(Ⅰ)由椭圆方程可知       2 2 0 0 0 02,0 , 2,0 , , , 1 4 xA B P x y y  设 则 , …2 分 2 02 0 0 0 2 2 0 0 0 0 1 14 2 2 4 4 4PA PB x y y yk k x x x x           ……4 分 (Ⅱ)设直线 MN 方程为: 1x ty  , ……5 分 联立  2 22 2 1, 4 2 3 0, 1,4 x ty t y tyx y          …………7 分 设交点    1 1 2 2M x ,y ,N x ,y ,则 1 2 1 22 2 2 3,4 4 ty y y yt t     …………9 分 若存在以 MN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A ,则    1 1 2 22, 2,AM AN x y x y                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2 2 1 1 1 1x x y y ty ty y y t y y t y y              P A B C ED x y z  2 2 2 2 2 3 1 2 11 04 4 4 t t t t t          , 该方程无解,不存在以 MN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A ………12 分 (21)(Ⅰ)证明: 1 ABCB A  平面 , 1 BCB A  ………1分, 又  AB BC , AB BC=B , 1 1BC A ABB  平面 ,………3 分, 又 BC  平面 1 1C CBB ,平面 1 1C CBB  平面 1 1A ABB …………4 分 (Ⅱ)过 B 点作 BM ABC 平面 ,则 BM BA BM BC , ,分别以 BC BA BM   , , 为 , ,x y z 轴的 非负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 xyz , …………5 分, 则 (0,0,0)B , (2,0,0), (0,2,0)C A ,  1 0,2,2B , 1 1 1 (0,2,2)      AA BB CC , 1 1(0,4,2), (2,2,2), A C (1,3,2)P (2, 2,0), (1,3,2)AC BP     , …………8 分, 设 ( , , )n x y z 为平面 1 1A ACC 的一个法向量, 则 1 0 0 nAC nAA      即 2 2 0 2 2 0 x y y z      ,取 1x  可得 (1,1, 1)n   …………10分, 故直线 BP 与平面 1 1A AC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 3 2 42cos , 2114 3         n BP . ……12 分 (22)解:(Ⅰ)由抛物线得方程  2 2,0F , ………1分, 当直线l 斜率不存在,即 : 2l x  时,满足题意. ………2 分, 当直线l 斜率存在,设       1 1 2 2: 2 0 , , , ,l y k x k A x y B x y   , 联立     2 2 2 2 2 2 1 2 1 22 8 , 4 8 84 8 4 0, , 2 , y x kk x k x k x x y yk ky k x                ……4 分, 设 AB 的 中 点 为 G , 则 2 2 2 4 4,kG k k      , PA PB , , 1PGPG l k k    , 2 2 4 0 1, 22 4 8 k k kk k         ,直线l :  2 2y x   或 : 2l x  ………6 分, (Ⅱ)∵  2 2,0F   2 2 2 1 12,0 , 2, : 16 2 x yF b C     ,设 T 点的坐标为 3,m ,………7 分, 则 1TFk m  ,∴可设直线 : 2MN x my  .    3 3 4 4, , ,M x y N x y ,则 2 2 16 2 2 x y x my       , 得 2 2 1 2 1 22 2 4 23 4 2 0, ,3 3 mm y my y y y ym m         ,………10 分 2 1 1TF m  ,  2 1 2 2 2 24 1 1 4 3, 1 43 24 1 3 m TFMN mm MN m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2 2 41 1m m    ,即 1m   时, 1TF MN 取得最小值 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