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1-07-09 发布

2021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 化学键 Word版含解析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化学键 最新考纲: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5.了解化学键的定义。6.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7.掌握电子式的表示方法。,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化学键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静电作用,能多角度、动态的分析化学键。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与规律。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问题,确定探究目的,设计研究方案。‎ 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3.“三素”——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 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 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 核素 U C H、H O 用途 核燃料 用于考古断代 制氢弹 示踪原子 ‎4.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元素结构 与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 电子数 ‎8(He为2)‎ 一般小于4‎ 一般大于或等于4‎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续表)‎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种元素只有一种核素( × )‎ ‎2.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 √ )‎ ‎3.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Br( √ )‎ ‎4.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互为同位素( × )‎ 提示: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原子,如‎14C16O和14N2,则它们不可能互为同位素。‎ ‎5.1H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 √ )‎ ‎6.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 × )‎ ‎7.核聚变如H+H―→He+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 )‎ 提示:通过化学变化不可能生成新原子,而核聚变如H+H―→He+n生成了新原子,则不是化学变化,而是属于核物理变化。‎ ‎8.H2、D2、T2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 × )‎ 提示:核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而非分子,H2、D2、T2都是氢分子。‎ ‎1.有质子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中子;H+只有一个质子,既没有中子也没有电子。‎ ‎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e和H2O。‎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3+和Na+、F-,NH与OH-等。‎ ‎4.只有具体的原子才有质量数,元素无质量数。‎ ‎5.2H2和3H2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可以看成同种分子,同位素是原子的互称。‎ ‎6.核聚变、核裂变属于核反应,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2015·上海卷)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 解析:对于Lv,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116,A、C正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3-116=177,B正确;293为核素Lv的质量数,而不是相对原子质量,D错误。‎ ‎2.(2017·北京卷)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石田”,tiá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Ts 解析:117号元素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可知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A正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正确;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Ts,D错误。‎ ‎3.(2020·福建厦门一中模拟)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1HO在相同条件下比1HO更易蒸发 解析: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A项错误;2H+与1H+都是氢原子,化学性质相同,即2H+的酸性与1H+的酸性相同,B项错误;‎13C原子的质子数为6,15N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1,C项错误;因1H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1H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则1HO的沸点低,1HO在相同条件下比1HO更易蒸发,D项正确。‎ ‎4.(2020·上海同济中学月考)月球上的每百吨He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 g,一个He原子的质量为b g,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He比He多一个中子 B.氦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3.5‎ C.H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He的摩尔质量为bNA 解析:He比He少一个中子,A错误;不能确定核素的原子百分含量,因此不能计算氦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B错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C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是该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H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正确;He的摩尔质量为bNA g·mol-1,D错误。‎ ‎5.下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③⑤⑧(填编号,下同)。‎ ‎(2)具有稳定性结构的原子是②。‎ ‎(3)只能得电子的粒子是③⑤;只能失电子的粒子是①④⑥;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的粒子是⑦⑧。‎ ‎(4)③粒子半径小于④粒子半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则R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⑤。‎ ‎6.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已知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x-y=10时,该粒子为原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 ‎③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解析:(1)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为F,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①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②当y=8时,应为有18个电子的粒子,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③y=3时为铝原子,y=7时为氯原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素养 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 ‎1.常见“10e-”“18e-”微粒 ‎(1)“10电子”的微粒:‎ ‎(2)10e-微粒的转化关系 ‎①若10电子的粒子满足关系 的一定是NH+OH-NH3↑+H2O。‎ ‎②若10电子粒子中满足关系:B++C-===2D的只有H3O++OH-===2H2O。‎ ‎(3)常见的“18电子”的微粒:‎ ‎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元素 ‎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元素符号 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 H、Li、Na 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 He、Be、Mg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 Ne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Li、Si 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Li、P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H、Be、Al 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Li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 He、C、S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O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Ne 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O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H ‎1.(2020·福建厦门一中模拟)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1),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X可能是金属元素 B.由X形成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C.X不能形成化学式为KXO4的含氧酸盐 D.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极易溶于水 解析:由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可以推知n≤4,则X的电子层数≤3,X为短周期元素。当n=4时,X为Cl;当n=3时,X为N;当n=2时,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HNO2和HClO均为弱酸,B项错误;Cl能形成KClO4,C项错误;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D项正确。‎ ‎2.(2020·北京海淀区模拟)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元素的-1价阴离子、W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X的三种核素为氕、氘、氚,三者均含有中子和质子 B.W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与SiO2可以反应 解析:由题可知X为H,Y为C,Z为F,W为Al。‎ ‎3.(2020·江西永新段考)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6、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W与Y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B.X的气态氢化物在同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说明X的非金属性最强 C.X和Z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D.工业生产中,通常用电解Z的熔融氧化物来制取Z的单质 解析:‎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6、8、8,则W是H,X是O,Y、Z处于第三周期,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0-1-6=3,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1、2,又因为Y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Na、Z是Mg。A项,W与Y可以形成NaH,NaH属于离子化合物,正确;B项,X的气态氢化物在同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高,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错误;C项,X和Z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MgO,MgO只含有离子键,错误;D项,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镁,错误。‎ ‎4.A+、B+、C-、D、E五种粒子(分子或离子)中,每个粒子均有10个电子。已知:‎ ‎①A++C-===D+E↑;②B++C-===2D。‎ 请回答:‎ ‎(1)C-的电子式是[H]-。‎ ‎(2)分别写出A+和D反应、B+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H2ONH3·H2O+H+、H3O++NH3===NH+H2O。‎ ‎(3)除D、E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分子的分子式CH4、Ne(答案合理即可)。‎ ‎(4)除A+、B+外,请再写出两种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Na+、Mg2+(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中五种粒子均有10个电子是解题的突破口。依据已有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可知,10电子的粒子中,原子有Ne;阴离子有N3-、O2-、F-、OH-、NH,阳离子有Na+、Mg2+、Al3+、NH、H3O+;分子有CH4、NH3、H2O、HF。根据题意有:①A++C-===D+E↑,推知A+应为NH、C-为OH-、D为H2O、E为NH3,将其结果代入②B++C-===2D,推知B+应为H3O+。‎ 知识点二 化学键及化合物类型 ‎1.化学键 ‎(1)概念: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强烈作用力。‎ ‎(2)分类 ‎2.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的判断方法 ‎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依据 ‎4.化学反应的本质 ‎5.物质的溶解或熔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 ‎(1)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或熔化过程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后均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 ‎(2)共价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①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发生电离,其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如CO2、SO2等。‎ ‎②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发生电离,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HCl、H2SO4等。‎ ‎③某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其分子内的化学键不被破坏,如蔗糖(C12H22O11)、酒精(C2H5OH)等。‎ ‎(3)单质的溶解过程 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Cl2、F2等。‎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键是相邻离子或原子间的一种强烈作用力,既包括静电吸引力,又包括静电排斥力( √ )‎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 )‎ 提示:铵盐为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也含有离子键。‎ ‎3.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 )‎ ‎4.由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都是离子键( × )‎ 提示:AlCl3中Al与Cl形成共价键。‎ ‎5.所有的物质中均含化学键,因此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 提示: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且化学变化包括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6.固体溶于水时,一定破坏了化学键( × )‎ 提示: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没有被破坏,如蔗糖。‎ ‎7.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原子跟卤素原子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 )‎ 提示:卤化氢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为共价键。‎ ‎8.加热熔化NaCl固体时无新物质生成,化学键没有被破坏( × )‎ 提示:加热熔化NaCl固体时,离子键断裂,形成了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1.化学键是离子或原子间的一种作用力,既包括静电吸引力,又包括静电排斥力。‎ ‎2.物质中并不一定都存在化学键,如单原子分子He等稀有气体分子中就不含化学键。‎ ‎3.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如AlCl3中Al—Cl键为共价键。‎ ‎4.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 ‎1.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化学键类型的是( D )‎ 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 C.Na2O2、H2O2、H2O、O3‎ D.HBr、CO2、H2O、CS2‎ 解析:四种物质分别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A项错误;四种物质分别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B项错误;四种物质分别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C项错误;四种物质均含有共价键,D项正确。‎ ‎2.(2020·浙江温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碘晶体受热转变为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 B.硫酸钾和硫酸溶于水都电离出硫酸根离子,所以它们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C.N2、CO2和SiO2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 D.H2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HCl,反应中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解析:A项,碘晶体受热转变为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碘原子间是共价键,错误;B项,硫酸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错误;C项,N2、CO2和SiO2中都存在共价键,N2、CO2都是由分子构成,SiO2是由原子构成,错误;D项,氢气、氯气和氯化氢中均含有共价键,因此反应中一定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正确。‎ ‎3.(2020·松江区模拟)一定条件下,氨与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3NH‎4F,其中NF3空间结构与NH3‎ 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除F2单质外,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B.NF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NF3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D.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解析:NF3为共价化合物,NH‎4F为离子化合物。‎ ‎4.(2018·北京高考)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解析: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完全转化为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A正确;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故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B正确;由图示可知,状态①的能量高于状态②,故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C正确;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是无法使平衡发生移动,故平衡转化率不变,D错误。‎ ‎5.(2015·全国卷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解析: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a为氢元素;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则b为硫元素,c为氯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且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钾元素。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l>S>H,正确;H2S和HCl是共价化合物,KH、K2S和KCl是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C项正确;D项,氢、硫、氯三种元素的最高和最低化合价分别为+1和-1、+6和-2、+7和-1,因此它们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正确。‎ ‎6.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可能正确的是( B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共价化合物YZ或YZ2‎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解析: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所以推测这三种元素都属于短周期元素;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则推测Y、Z能形成酸根离子,Y和Z在同一周期,所以Y、Z可能分别是氮元素和氧元素,也可能分别是碳元素和氧元素。若Y、Z分别为氮元素和氧元素,则X是钠元素,XYZ3为NaNO3;若Y、Z分别为碳元素和氧元素,则X是镁元素,XYZ3为MgCO3。由上述分析可知,A项错误;若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则其是碳酸镁,C与O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B项正确;若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其是硝酸钠,Na与O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氧化钠或过氧化钠,C项错误;若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则其可以是碳酸镁或硝酸钠,Y与Z可形成共价化合物但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项错误。‎ 素养 化学用语规范使用 ‎1.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2.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 ‎(1)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单质、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化学式,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在分子内原子间以共价键连结,这些物质就具有分子式如氧分子用O2表示。‎ ‎(2)结构式: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结构式用—、===、≡分别表示1、2、3对共用电子,结构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正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但不能表示空间构型,如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而结构式为:。‎ ‎(3)结构简式:通常只适用于以分子形式存在的纯净物,一般使用于有机物,将有机物分子结构式中的部分C—C键和C—H键省略不写所得的一种简式。如:乙醇的结构简式:CH3CH2OH。‎ ‎(4)最简式:最简式又叫实验式,它是仅能表示化合物组成中各元素原子数目最简化的化学式。一般用于两种情况:无机物中,表示在通常情况下,不以单一的真实分子形式存在的化合物的组成。如离子化合物氯化钠,通常用最简式NaCl表示。晶体以原子间的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物质(原子晶体)也常用最简式表示,如金刚石用C表示。有机物中,由于碳之间可以成键,种类很多,而因为最简式仅表示组成物质分子中原子的最简整数比,所以不同的化合物可以有相同的最简式。例如苯和乙炔的最简式均为CH;单烯烃(通式CnH2n)的最简式都为CH2。‎ ‎(5)电子式 ‎(6)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①离子化合物 方法:左端是原子的电子式,右端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注意用表示电子的转移。‎ 实例:‎ ‎②共价化合物 方法:左端是原子的电子式,右端是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 实例:2H·+· ·―→HH ‎(7)电子式书写常见的6大误区 内容 实例 误区1‎ 漏写未参与成键的电子 N2误写为N⋮⋮N,应写为N⋮⋮N 误区2‎ 化合物类型不清楚,漏写或多写[]及错写电荷数 NaCl误写为Na+,应写为Na+[]-;HF误写为H+[]-,应写为H 误区3‎ 书写不规范,错写共用电子对 N2的电子式不能写成 NN,更不能写成或··‎ 误区4‎ 不考虑原子间的结合顺序 HClO的电子式为 ‎ H,而不是 H 误区5‎ 不考虑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均写成8电子结构 误区6‎ 不考虑AB2型离子化合物中2个B是分开写还是一起写 CaBr2、CaC2的电子式分别为[]-Ca2+[]-、Ca2+[C⋮⋮C]2-‎ ‎1.(2019·江苏卷)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D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HH 解析: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是17+18=35,则该氯原子可表示为Cl,A错误;N2分子中氮原子间形成氮氮三键,则N2的结构式为N≡N,B错误;Na+最外层电子数是8,有2个电子层,Na+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H2O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HH,D正确。‎ ‎2.(2018·江苏卷)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NH4‎ 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C )‎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N B.HCl的电子式:H+[]-‎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C项,NH3的结构式正确;A项,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为N;B项,HCl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H;D项,Cl-的结构示意图为。‎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 A.F-的结构示意图为 B.CO2的电子式为C C.NaCl的电子式为Na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解析:CO2的电子式为C,B项错误;NaCl的电子式为Na+[]-,C项错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D项错误。‎ ‎4.A、B、C、D、E是五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都能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A、B组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E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H—O—O—H。‎ ‎(3)D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4)B、C所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NH3(填化学式)。‎ ‎(5)F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金属元素。若将F金属投入盐酸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溶液M。写出M的酸性溶液和A与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解析: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都能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则A为H、D为Na、C为O;A、B组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则B为N,E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E、C同主族,E为S。‎ 知识点三 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但像二氧化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3)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例如,熔、沸点:I2>Br2>Cl2>F2。‎ ‎2.氢键 ‎(1)定义 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范德华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 除H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有O、F、N。‎ ‎(3)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醇、羧酸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氢键是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学键( × )‎ 提示:氢键不是化学键。‎ ‎2.乙醇分子和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 )‎ ‎3.水分子间既存在范德华力又存在氢键( √ )‎ ‎4.氯气的沸点高于溴单质( × )‎ ‎5.NH3的沸点高于PH3( √ )‎ 提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PH3。‎ ‎6.HF分子间存在氢键 ( √ )‎ ‎7.卤素单质、卤素氢化物的熔、沸点均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 )‎ 提示:HF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高于HCl。‎ ‎1.分子间作用力、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间,氢键可以存在分子间,也可以存在分子内。‎ ‎2.并不是所有含H元素的分子均有氢键。‎ ‎3.氢键与氢化物的稳定性无关。‎ ‎4.含氢键的物质:NH3、H2O、HF、CH3CH2OH等。‎ ‎1.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B )‎ ‎①NH3的熔、沸点比第Ⅴ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 ‎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④水分子高温下很稳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水分子高温下很稳定是因为分子中O—H键的键能大。‎ ‎2.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B )‎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解析:石蜡属于有机物,由分子构成,故题干中前两个变化破坏的是范德华力,而第三个变化是石蜡中烃的分解,被破坏的是共价键。‎ ‎3.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C )‎ A.H2O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HF的熔、沸点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出现反常,是因为HF分子内有氢键 C.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相似,从上到下其摩尔质量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氢键没有关系 解析:水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中的氢氧共价键稳定,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HF分子间存在氢键,HF分子内没有氢键,故B错误;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所以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相似,从上到下其摩尔质量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故C正确;氨气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使氨气溶解度增大,所以氨气极易溶于水,与氢键有关系,故D错误。‎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 )‎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60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汽化 解析:碘与干冰的升华克服的作用力均为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硅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是共价键,C60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B错误;HCl和KCl溶解克服的作用力分别为共价键、离子键,C错误;溴与汞的汽化克服的作用力分别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属键,D错误。‎ ‎5.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ⅣA~第ⅦA族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D )‎ A.H2S          B.HCl C.PH3 D.SiH4‎ 解析:在第ⅣA~第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NH3、H2O、HF分子间因存在氢键,故沸点反常地高,则含a点的线为第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则a点代表Si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