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第十课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是( A )
A.甲骨文 B.楷书
C.小篆 D.隶书
[解析] 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故选 A 项。
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具有一种抽象之美。右图是其
只有 17 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 B )
A.笔画详备,结构严整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
C.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D.横平竖直,规矩整齐
[解析] 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此帖是草书,而 A、C、D 三项都是楷书的特点,
只有 B 项是草书的特点。
3.(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
花飞雪何茫茫!”李白的上述诗句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应是
( B )
A.柳公权 B.怀素
C.欧阳询 D.颜真卿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草书的书写特点,故选 B 项。
4.(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C )
A.楷书→篆书→隶书 B 隶书→篆书→楷书
C.篆书→隶书→楷书 D.篆书→楷书→隶书
[解析] 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历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故选 C 项。
5.苏轼是文学、艺术大家,他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揭示出中国传统文人
画的特点之一为( A )
A.注重诗意 B.强调法度
C.重视技法 D.追求个性
[解析] 据材料“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可知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之一为注重诗
意,故 A 项正确。
6.……其全景式地构图,散点透视,充满了细而巧的市井情节。货柜上的交易,街边桥
头摊点的叫卖,载运米粮漕运的货船,纤夫、屠户、小贩、商人、官宦、酒保、食客、船工、
挑夫、货郎、游人、行者、铁匠、脚夫,凡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类人等,尽皆被表现出来。
还有驴子骡子,酒店酒旗、巨舟小舢,箩筐挑担,茶楼摊点,无一不被刻画得入微。”这段
文字所描述的画作属于( B )
A.写意画 B.风俗画
C.山水画 D.宫廷画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该画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场景,属于民
间风俗画。故选 B 项。
7.(2019·南平高二检测)清代郑板桥擅长画竹(如下图),由此画可知,他的绘画艺术( B )
A.追求神形具备 B.意在借物抒情
C.旨在以形写神 D.体现得意忘形
[解析] “形神具备”指的是作品既有精神上的寄托,又有艺术上的优美,在图中没有
体现出,故 A 项错误;“借物抒情”指的是在作品中,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
事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图中郑板桥借竹枝弯而不折,表达自己高风亮节、正直
清高的做人原则,故 B 项正确;“以形写神”指的是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追求外在
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相对而言,B 项更能体现意境之美,故 C 项
错误;“得意忘形”这个成语意境用错,故 D 项错误。
8.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
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
成就是( B )
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
[解析] 文人画的意境主要体现在画中,不符合材料中“声歌”的信息,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一寓之乎声歌之末”说明与歌剧有关,结合元代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汉族文人进取
无望,心情压抑,常用元杂剧来抒发其愁闷情怀,故 B 项正确;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不符合
材料中信息,故 C 项错误;小说不符合材料中“声歌”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9.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点,乾隆时期进入北京,正式
形成于道光年间。“它”是指( D )
A.昆曲 B.秦腔
C.川剧 D.京剧
[解析]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
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故选 D 项。
10.某学者指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
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C )
A.北京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B.各地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
C.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解析] 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
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
要的条件。故选 C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
(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
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
材料三 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
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一说王羲之的书法特点。(10 分)
[解析] 本问要注意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特点分析、归纳。
[答案] 王羲之在书法上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成为继往开来的
“书圣”,其所书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颜真卿又渗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其原因是什么?(10 分)
[解析] 本问要注意紧扣材料,并结合唐朝的时代特点来分析、归纳。
[答案] 时代气息:讲究法度与规范。原因:封建王朝鼎盛,社会需要法度和规范。
(3)据材料三,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 分)
[解析] 本问要注意紧扣材料,并结合宋朝的时代特点来分析、归纳。
[答案] 特点:宋朝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原因: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
迷恋戏曲。《旷园杂志》说,嘉靖四年(1525 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
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者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
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
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是对当时
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
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
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装、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
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但有人认为,京
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
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 分)
[解析] 本问可从材料一中的“士大夫”及材料二中的“民俗”归纳其繁荣的原因。
[答案] 原因: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条件。(12 分)
[解析] 本问可以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京剧本身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概括。
[答案]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
丰富的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简要说明理由。(12 分)
[解析] 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看法: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理由: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
珍惜和保护京剧;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